華靈國小

華靈國小

華靈國小是南寧市一所直屬國小,坐落於廣西省南寧市邕寧區百濟鄉華靈村,學校現有教職工42名,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6人, 14名擁有本科學歷,28人擁有大專學歷,隊伍學歷達標。學校行政領導班子6人,校級領導2人,平均年齡3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靈國小
  • 英文名:Hualing school
  • 校訓:團結、誠實、勤奮、創新
  • 創辦時間:1996
  • 所屬地區:廣西省南寧市
  • 類別:國小
  • 學校類型:綜合
  • 主要獎項:市重點國小校、南寧市示範性學校
  • 現任校長:向東
  • 知名校友:梁達想
學校概況,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校園風采,地理位置,

學校概況

華靈國小是南寧市一所直屬國小,坐落於廣西省南寧市邕寧區百濟鄉華靈村,學校現有教職工42名,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6人, 14名擁有本科學歷,28人擁有大專學歷,隊伍學歷達標。學校行政領導班子6人,校級領導2人,平均年齡35歲。歷屆校長潛心教育研究,積澱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學校素以“團結、奮進、創新、奉獻”的朝陽精神和“嚴謹治學,嚴密程式,嚴格質量”的三嚴作風著稱於世。學校教育質量一貫名列區、市前列,多次受到各級政府的褒獎,學校辦學效益歷年為區市前列。
學校注重教育,是全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市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實驗學校。近幾年來,學校在繼承與發揚上尋找新的起點:以高遠的全球意識,從未來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有需要出發,進行跨時空的思考,以“熱愛生命、關愛學生、注重發展、開發“智慧”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為指導,進行了“建構21世紀教育辦學模式”的探索實踐,初步形成“以師生共進共育,互動互助,主動活潑,和諧同步,全面發展現代文明基礎素質為中心”的未來教育辦學模式特色。各學科都有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學校在區、市、有較高知名度。

辦學理念

最佳化學校系統,建構未來教育辦學模式
一、 對21世紀未來教育辦學模式的認識
我校在未來教育思想指導下初步建構的“21世紀國小未來教育辦學模式”,是在“一德三能”師生主體發展目標的導向下,依託管理為手段,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成的開放的育人空間,通過課堂與活動兩個途徑實現師生共進共育,主動發展,持續發展,不斷完善自我素質的基本要求。未來教育國小辦學模式主要包括 “一心三維”主模式與 “一主三級”現代規模管理子模式、“一日三段”豐富多彩活動子模式、“一實三主”優質高效教學子模式。
經過對各模式所包蘊的各要素進行比較系統的分析,我們認為:“一德三能”師生主體發展子模式就是“一心三維”主模式中的“一心”,即各子模式所要達成的師生主體發展的目標,通過各子模式的協同作用,達成教師良好師德的形成和教育教學、教改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操作能力的提高;達成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和感性素質、理性素質、體能素質三方面基礎素質的提高。 “一主三級”現代規模管理子模式是“三維”中“目標維”的重點要素,即在目標的導向下,促成師生共進共育,主動發展,協同發展;“一日三段”豐富多彩活動子模式是“三維”中“活動維”的重點要素,即讓學生在各段活動中,通過各種活動,基礎素質獲得發展;“一實三主”優質高效教學子模式是“三維”中“環境維”的重點要素,即我們認為,學校應是開放的,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成育人的廣闊空間。學校,尤其是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有利於師生共進共育、主動發展的課堂環境的建設,是學校育人環境建設的重要因素。
二、21世紀未來教育辦學模式的構建
學校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是一個典型的人工和自然複合的系統。所謂“人工”的,是因為教師、學生是學校系統最基本的組成要素,可以說,學校系統是由有生命的人為主要元素所組成的生命的系統。說它是“自然”的,是因為學校的產生和發展在某些方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必須遵從社會政治經濟和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這就要求學校改革應進行整體系統的設計、實施,從學校系統各要素的最最佳化研究出發,達到學校系統的整體最佳化,為實現人的持續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奠定基礎。
“最優的”(來源於拉丁語optlmus—最好的)一詞,意思是符合一定的條件和任務。因此,“最最佳化”一詞,從廣義上說,可以理解為:選擇解決該條件下任何任務最好的方案。因此,學校系統各要素的最最佳化是指:為解決學校的辦學任務,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科學地選擇和實施學校系統各要素協同(協調、合作、同步)作用的最好的方案。
我們立足於系統理論,通過實施學校系統中各要素(主要指管理、教學、活動三方面)的最最佳化,建構21世紀未來教育辦學模式。
(一)“一主三級”管理子模式——協同作用研究
學校實施能級管理。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是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師生主體得到發展。管理子模式著重研究管理系統內部要素的協同作用,即管理系統內部要素的協調、合作、同步。縱向管理機構的協同作用表現為管理過程中,各層級機構(校級—教導科研處、總務後勤處—年級、教研組)間的協調、合作、同步、承接,以實現管理過程的能級化、程式化、自動化。橫向管理內容的協同作用表現為在不同角度為實現同一目標而努力,即通過活動育人與環境育人的協同作用,達成師生主體發展的目標。
(二)“一實三主”教學子模式——“主體活動”教學研究
“一實”指“雙基”、“ 智慧型”落實;“三主”指學生為主體,學法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我們依據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生命存在的普遍形式是活動的。只有在活動中並通過活動,人的主體性才能獲得發展。因此,我們以課堂教學中“主體活動”研究為重點,最佳化落實“一實三主”的各種教育因素並使之協同作用,實現師生主體的發展。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活動”包括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和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既表現為教師教育智慧和教育才幹的充分張揚,又表現為為學生順利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而服務。它既包括教師精心建設學生學習活動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去發現、探索、猜想、模仿、記憶、創造……;也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精心組織。學生能否順利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取決於教師對課堂環境的精心建設,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精心組織。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教學目標的最優設計,教學環節的最優組合,教學方法的最優選擇,教學資源的最優利用,教學信息的最優處理。 我們組織教師們在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校級、年級這兩級研究課實踐操作,進行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討論,研究如何將現代教育思想落實到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轉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教學行為。在最最佳化原則下,我們的“主體活動”教學研究主要內容是:課堂環境的建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三)“一日三段”活動子模式——個性發展研究
“一日三段”是指將學生的全日活動分為三個時段:基礎課學習時段、自主選擇興趣活動時段、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時段。
個性化原則是實現本課題主體發展培養目標的重要原則之一。沒有個性,就沒有特色,更無從談創新。我們既強調教師教育教學的個性化,也強調學生髮展的個性化。在基礎課學習時段里,著重發展學生共性,兼顧發展個性。在興趣活動時段、校外社會活動及閒暇活動時段里,在共性發展要求基礎上,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條件,使其各盡其能,各顯其智。我們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在“五育”基礎課學習時段里的共性發展進行了“主體活動”教學研究,在此,我們就著重研究興趣活動時段、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時段里,學生個性發展問題。
(1)興趣活動——分類發展。
學校在廣泛調查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成立了校級興趣活動小組和年級興趣活動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小組。這樣分層組織,使各類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學校要求教師設計、組織興趣活動時,要注意在趣味性、活動性、層次性等方面進行最最佳化,還將興趣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教師評價的內容之一,從而保證興趣活動的質量。
(2)實踐活動——自主發展
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主要指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實踐的各種自主活動。這類活動主要有結合年級教育基地開展的實踐活動、環保科技活動、文明實踐活動等。通過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學生開始接觸社會,了解一些社會現象,進一步發展興趣,鍛鍊能力。在活動中,學生自主發展,其主體性在更廣闊的時空中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評價系統中各要素的優劣,不在於孤立地看這一要素是否優良,而在於看此要素的存在是否能最佳化整體的功能。由此可見,我們必須立足於系統的整體實施系統的最最佳化。未來教育是一項著眼於為未來人提高生命質量奠定基礎的教育研究,因而她始終應當以前瞻的教育理念和跨時空的超前意識關注社會發展的動態,研究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斷更新、調整、補充、完善今天教育教學操作實踐中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是一個沒有句號的動態研究過程。所以,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深入研究下去,切實地為孩子們走進未來社會,創造未來社會確定一個良好的起點,讓他們在完成未來人生的旅程中顯示生命的魅力作出努力!

辦學特色

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的未來教育辦學思想應當怎樣調整
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發放了各種調查問卷,認真地對學校所處的背景進行分析,分析了地理環境、學校規模、硬體設備、師資、行政人員、學生、家長、社區以及地方資源等方面存在哪些優勢、劣勢,有哪些發展機會,存在哪些阻礙發展的問題。我們了解到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明確家長和學生的願望和需求,看到學校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次分析了學校的未來教育辦學特色,確定了新的學校教育遠景規劃,這個規劃凝聚了學生、家長、教師、社區人士共同的願望和追求。即:
學校辦學以服務為宗旨,通過學校和社區的協作、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提供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優質教學、以生活學習為基礎的最佳化活動、以“綠色校園”為主題的優雅空間,達成教師、學生互動發展的目標。
在我們共同建構的學校遠景中,包含了學校、教師、學生髮展目標。
(一)學校發展目標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校在以下三個方面力求長足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優質教學——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學習方法手段)為此,學校投入了巨資建設了校園網,為每間教室配備了計算機、實物投影儀、多功能視頻展示台,讓現代教育技術服務於學生的學習。目前,我們已經創造了條件,使教師在家裡能夠訪問校園網,促進信息技術更方便、合理地運用於教學。
以生活學習為基礎的最佳化活動——創造各種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習途徑:將學習與生活相聯繫)。
我們力求將學科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每周五我們開設的綜合性的校本課程,就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我們將不斷改進教學,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以“綠色校園”為主題的優雅空間——我們正努力建設的是一個開放的校園,它包含學校和社區的所有空間。我們稱這個空間為“綠色”的,是因為我它是由學校、家庭、社區共同營造的、有利於學生持續、健康成長的。我們盡力讓朝陽的學生在這樣的綠色校園裡得到適合其個性發展的成長。(學習環境
——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我們積極開放教學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心靈。在充分開發利用校內教學資源的同時,還積極開發利用校外資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人力、物力,努力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
——環境管理的平等互動。
一方面,學校在物質環境建設上努力做到:最佳化設施環境,為教學提供優良的設施設備。另一方面,學校在社會心理環境建設上,在師生的溝通、平等、互動幾個方面著力。我們努力強化平等的教育觀——尊重生命,尊重主體獨立人格
(二)學生髮展目標
我們希望:華靈國小的學生是快樂健康的。快樂健康的朝陽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知禮儀)、豐富的情感(有愛心)、靈活的思維(會創造)、積極的參與(會交往)。
(三)教師發展目標
我們希望:華靈國小的教師是快樂卓越的。快樂卓越的朝陽老師具有高尚的師德(人格魅力)、豐厚的文化(進取精神)、靈活的方法(教育藝術)、密切的合作(現代氣息)。
“服務育人,師生共進!”成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和一致的行動!

校園風采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