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舍街道

華舍街道

華舍街道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西北部,距紹興市區15公里。南靠104國道蕭紹運河329國道北複線橫貫中部,杭紹甬高速公路柯橋中國輕紡城接口穿越街道東部。總面積23.05平方公里,人口3.6萬,轄14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據《紹興市志》載:華姓人最早遷此築舍定居,後成集鎮,遂以華舍名。街道東南一帶在南宋以前即已稱禹會鄉,街道西部稱蜀風鄉。1932年始建華舍鎮,1984年重置,1992年原管墅鄉併入,2001年撤鎮改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舍
  • 外文名稱:Hua She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紹興市
  • 電話區號:0575
  • 郵政區碼:312033
  • 地理位置:柯橋區西北部
  • 面積:23.05平方公里
  • 人口:3.6萬
  • 方言:紹興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D
沿革,環境,歷史文化,歷史文人,文化古蹟,今日華舍,郵編,

沿革

1945年先後稱華舍鄉,華舍鎮,後改公社,1984年改鎮。1992年,管墅鄉併入,全鎮轄24個村、3個居民區,鎮政府駐華舍村。1996年,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華舍、張婁、官華、民勝、華東、沙地王、解放、蜀阜、西蜀阜、大西莊、人利、中心、眾力、湖力、溫瀆、華墟、勝利、橫江、左一、亭東、亭西、東周、西周、上午頭24個行政村。
1999年末轄27個村(居)委會,人口35620人,面積23.05平方千米。2000年末人口35774人。2001年8月,撤銷華舍鎮,設立華舍街道,管理原華舍鎮3居、24村,駐華舍村(原華舍鎮址)。2001年末人口36198人。2002年末轄24個村(3居),人口36474人。2003年末轄16個村(居)委會,人口37389人。
2005年末,面積23.05平方千米,人口3.74萬人,轄興華、興越2個社區,興華、興越、溫瀆、人利、西周、東周、亭東、亭西、華墟、上午頭、解放11個居民區和小赫、湖門、張漊、華舍、沙地王、蜀阜、西蜀阜、大西莊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華舍村。

環境

街內河道縱橫,平疇如茵,景色秀麗。房屋依丁字形街河而築,兩岸廛肆毗連,雨廊延伸,石橋虹臥,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華舍一帶瀕臨杭州灣,至今尚有古海塘、浩田等遺蹟及鎮塘庵、沙地王等地名可資佐證。史傳禹會諸侯和娶女嬌柔於街道北面塗山,後人即以禹會為鄉名,並建有禹會橋、禹會殿以紀念,連橋下之河也名以“諸侯江”。
華舍街道

歷史文化

從清末開始,華舍逐漸發展成紹興絲綢的重要產地。有機紡七、八百戶,織機達三千台,旺季每天可出綢六、七百匹,享有“日出華舍萬丈綢”之譽。綢莊與錢莊林立,飯館、茶館、旅館商賈盈門,當時曾有“小上海”之稱。江北漊“趙慶記”綢莊,年營業額達五十萬元之巨,其“圭”字號紡綢曾聞名全國。上世紀八十年代,華舍的紡織業得到新的發展,紡、織、印配套成龍,年產各類布料一億米。1996年成為全區第一個紡機無梭化鄉鎮。進入新世紀,華舍的紡織產品不斷精益求精,成為全區重要紡織生產基地。紡織企業在不斷提高檔次和水平的同時,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2002年,全街道自營出口1.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48萬美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居全縣19個鎮(街)第一,占全縣總數的十分之一。為拓展發展空間,已著手在街道西部建立工業園區,積極發展中小企業,首期占地達1000畝;在329國道湖門段建成人利禽蛋加工園區,以工業的理念發展效益農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

歷史文人

華舍代有人傑。紹興所出最早的狀元王佐就是華舍人。現代著名畫家董希文是該街道官華村人。1953年,創作了著名油畫《開國大典》,聲名遠播海內外。
華舍有句名諺:旗桿多(科舉中式者可豎棋桿),後馬人才多。周恩來的先世即是後馬村人。據《百歲堂祭簿》記載:百歲堂始祖周慶於明初從後馬遷居紹興,周慶是後馬周氏祖周茂的曾孫。1939年3月29日,周恩來在祭簿上親筆補寫了自己和鄧穎超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清代後馬人周長發,陪侍乾隆來紹祭禹,著有君臣吟唱《隨輦二集》,並曾校刊《遼史》等書籍。當今又有百歲老人周庸邨,是書法爨寶子碑體繼往開來的扛鼎者,德藝譽滿越中。在原後馬“周大宗祠”里,祖孫父子叔侄翰林匾額時時閃現出後馬曾經的輝煌。
宋室南遷江南時,宋太祖趙匡胤13世孫趙昌二攜皇室趙氏玉牒家譜在華舍定居,其玄孫趙存善在華舍社廟旁,建造趙大宗祠。祠五間三進,中進高達28米,屋頂均有飛龍插劍等,祭廳上懸民初湖南督軍趙恆惕書的《旋源衍慶》匾,兩旁歷代名人雅士所題楹聯書畫不下200幅,後進背後藏有高寬各約10米的趙匡胤畫像。祠前隔河有高大的黃色照牆,上書“宋室屏垣”四字,傳為趙孟頫手跡。

文化古蹟

張漊村現存明萬曆丙午年(1606)造的運梯橋。後馬村的古戲台至今依然完好,電影《阿Q正傳》、《舞台姐妹》都曾在這裡拍攝外景。

今日華舍

豐厚的歷史底蘊釀成了今日華舍的繁華富強。1984年,華舍鎮成為全省第一個“億元鎮”。此後,持續9年人均創收全省第一。1983年避商業新區,街衢寬廣,樓房矗立,商賈雲集。1990年,被民政部授予“中國鄉鎮之星”稱號。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1億元。

郵編

312033【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21003:~004 121興華居委會 ~005 121溫瀆居委會 ~006 122亭東居委會 ~007 122亭西居委會 ~008 122東周居委會 ~009 122西周居委會 ~010 122上午頭居委會 ~011 122華墟居委會 ~012 122解放居委會 ~013 122人利居委會 ~014 121興越居委會 ~015 121聚賢居委會 ~016 121綢緞居委會 ~209 220沙地王村 ~210 122張漊村 ~217 122湖門村 ~220 121華舍村 ~221 122蜀阜村 ~222 121西蜀阜村 ~223 220大西莊村 ~224 122小赭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