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詞牌名)

華胥引,詞牌名,北宋新聲,屬黃鐘宮。以周邦彥華胥引·秋思》為定格,雙調八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八句四仄韻。代表詞作除創調詞作《華胥引·秋思》外,還有丁默華胥引·論交眉語》等。

基本介紹

  • 詞牌名:華胥引
  • 別名:華清引
  • 始興年代:北宋
  • 韻格:仄韻格
  • 字數:八十六字
  • 代表詞作:周邦彥《華胥引·秋思》等
  • 流行年代:宋代、清代
詞牌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之作,

詞牌沿革

華胥引,北宋新聲,屬黃鐘宮,周詞為創調之作,題為《秋思》。
華胥:中國古代寓言中之理想國。《列子》卷二《黃帝篇》:“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蓋非舟車足力之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師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卻無所畏忌。”
又清毛先舒《填詞名解》云:“《三皇本紀》:太皞、庖羲氏母曰華胥。詞名蓋取諸此,曰《華胥引》。”調名即本於此。
引:唐宋雜曲的一種體制。它原是古代樂曲的名稱,用來稱呼琴曲,在唐宋雜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調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來歌詠理想的華胥國。常用作帝王德化的典故。調見北宋周邦彥《清真集》。此調又名《華清引》。按:此調為《華胥引》本調,與《華清引》調之別名《華胥引》調不同。

格律說明

定格:雙調八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八句四仄韻。以周邦彥《華胥引·秋思》為代表。此調只有此體,方千里、楊澤民、陳允平、奚淢、張炎、趙必瑑諸詞俱如此填。 此詞前段第五句例作拗句,如張詞之“瑤台月下逢太白”,奚詞之“飛飛萬里吹淨碧”,趙詞之“波心蕩漾魚對唼”,皆然。前段第七句、後段第六句例作上一下四句法,如奚詞之“聽佩環無跡”、“認紫霞樓笛”,趙詞之“和櫓聲伊軋”、“滿滿鮫綃羅篋”皆然,填者辨之。 按陳詞前段第二句“掠水輕嵐”,“掠”字仄聲。第三句“滿天紅葉”,“紅”字平聲。奚詞第六句“遙想玉杵芒寒”,“遙”字平聲,“玉”字仄聲。張詞第七句“對東風傾國”,“東”字平聲。趙詞第八句“要泛五湖”,“要”字仄聲。張詞第九句“炯然玉樹獨立”,“玉”字仄聲。張詞後段第一、二句“只恐江空,頓忘卻、錦袍清逸”,“只”字、“卻”字俱仄聲;趙詞“年少飄零,鬢未霜、底須輕鑷”,“未”字仄聲。陳詞第三句“錦箋鄭重”,“鄭”字仄聲,趙詞“江南歸雁”,“江”字平聲。方詞第四句“那堪重翻細閱”,“那”字仄聲。張詞第五句“誰寫一枝淡雅”,“誰”字平聲,“一”字、“淡”字俱仄聲。第六句“傍沈香亭北”,“沈”字平聲。第七句“說與鶯鶯”,“說”字仄聲。第八句“怕人錯認秋色”,“錯”字仄聲;趙詞“琴心寸寸三疊”,“琴”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惟張詞前段起句“溫泉浴罷”,“浴”字入聲。結句“炯然玉樹獨立”,“獨”字入聲,此皆以入作平,不可泛填上、去聲字。又後段第四句,張詞“欲遠花妖未得”與陳詞“頻別蘭燈自閱”同,第一二字俱可仄聲,但宋人此句,如楊詞之“幽窗時時並閱”,奚詞之“還吟飄香秀筆”,趙詞之“寄來鸞箋細閱”,用平聲者多。另有宋丁默一首為抒情作,寫得甚為流美,當是此調之佳作,調勢亦平緩。丁詞構思纖細、意脈清晰,語言平易,將情意表現得空靈,純用詞法,故宜效之。

格律對照

定格
格律對照例詞:《華胥引·秋思》
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中仄平
川原澄映,煙月冥濛,去舟似。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紅日三竿,醉頭起還
中仄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離思相縈,漸看看、鬢絲堪。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檢點從前恩愛,但鳳箋盈。愁翦鐙花,夜來和淚雙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之作

【宋】周邦彥華胥引·秋思
【宋】方千里《華胥引·長亭無數》
【宋】丁默《華胥引·論交眉語》
【宋】奚㵄《華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