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葉(天南星科植物)

菖蒲葉(天南星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菖蒲葉(拉丁名:Acorus gramineus Soland)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葉。辛、溫入心、肺二經。其功效是解毒療瘡、殺蟲。主要治瘡疥、麻風、黃水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菖蒲葉
  • 拉丁學名:Acorus gramineus Soland
  • 別稱:白菖蒲,藏菖蒲
  • :植物界
  • :天南星科(Araceae)
  • 亞科:菖蒲屬(Acorus)
  • 分布區域:分布在溫帶地區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種類,

形態特徵

菖蒲葉片為劍形,富有剛毅感,尤其是銀邊葉品種,其色澤鮮明且形姿更健俏。菖蒲的適應性強,栽培管理簡單,是優良的水生植物,在河畔、水池旁叢植景觀效果極好。菖蒲與香蒲科的香蒲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它們的葉片都為劍形,根莖都具有芳香氣味,可提取芳香油等。
菖蒲葉菖蒲葉

分布範圍

分布在溫帶地區。
菖蒲葉菖蒲葉

主要價值

【名稱考證】菖蒲葉 (《綱目》)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天南星科
【藥用部位】石菖蒲的葉。
【性味歸經】辛、溫入心、肺二經。
【功效主治】解毒療瘡、殺蟲。治瘡疥、麻風、黃水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外用: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古籍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化學成分】含揮髮油0.25%,其中主要成分為β-細辛醚(β-Asarone)73.4%、細辛醚 (Asarone)13.7%、石竹烯(Caryophyllene)4.0%、α-葎草烯(α-Humulene)2.0%和石菖醚(Sekishone,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等。台灣產的本品鮮葉中含油0.5%,其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Methylcbavicol)93.6%和α-芹子烯(α-Selinene)2.0%。
【參考出處】《本草綱目》
【功效分類】攻毒殺蟲止癢藥

種類

菖蒲的栽培品種有:
‘銀邊葉’菖蒲‘Argenteostriatus’,葉緣具乳白色條。
菖蒲屬植物約有4種,分布於北溫帶和亞洲熱帶地區,常見栽培的另兩種為:
金錢菖蒲(學名:Acorus gramineus Soland.),別名九節菖蒲(滇南本草)、 建菖蒲(四川)、 小石菖蒲(四川南江)、 隨手香(四川宣漢),為半常綠草本,產於長江流域及以南諸省區級西藏。植株與花葶均矮而短,葉片無明顯中脈。園林中套用的金邊葉石菖蒲‘Variegatus’葉緣金黃色,株叢較矮,葉片較細,適宜在淺水沼澤邊叢植,更受到人們的喜愛。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又名石蜈蚣,產於黃河以南各省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