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譜

菌譜

中國最古老的食用菌專著。南宋陳仁玉撰。成書於宋淳祐乙巳(1245年)。書中論述了浙江台州(今臨海市)所產11種菇(合蕈、稠膏蕈、栗殼蕈、松蕈麥蕈、王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等)的產區、性味、形狀、品級、生長及採摘時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菌譜
  • 類型:食用菌專著
  • 作者:陳仁玉
  • 年代:南宋
著作簡介,作者簡介,社會影響,源 流,著 錄,版 本,

著作簡介

書後附有毒菌的解毒方法:“以苦茗、白礬勻新水咽之。”
《菌譜》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用菌專著。南宋時,台州的菌號稱上等美味,《菌譜》就是對作者家鄉所產食用菌的調查記述。現有百川學海、說郛、山居雜誌、墨海金壺、珠叢別錄、仙居叢書等本。今據百川學海本整理。
《菌譜》是陳仁玉年青時住在家鄉仙居時寫成的。據《菌譜》自序中說:“仙居界台、括, 叢山峻拔,仙靈所宮,爰產異菌。林居岩棲者,左右芼之,固藜藿之至腴,蓴葵之上瑞”, 其味十分香美。自從宋寧宗慶元六年至嘉泰三年(1200—1203)臨海謝深甫出任右丞相,直到謝深甫的孫女謝道清為理宗皇后,數十年間,朝中謝氏家族,皆喜愛家鄉這種鮮美的特產。周密《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天台出桐蕈,味極珍,然致遠必漬以麻油,色味未免頓減。諸謝皆台人,尤嗜此品,乃並舁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饌。”由於當時朝廷上下對台菌的酷嗜,入山採摘的人絡繹不絕。陳仁玉認為對於這種珍貴的土特產,很有辨識的必要。 因此,他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品嘗,“欲盡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寫成了《菌譜》一書。

作者簡介

陳仁玉(1212—?)字德公,一字德翁、德韜、德翰,號碧棲。嘉定五年(1212)出生於城南黃村(今浙江仙居縣城關鎮小南門附近)。幼習春秋,攻經史,博覽天文地理諸籍,每有心德,必記之。
淳佑三年(1243)秋,輯成《游志篇》,薈萃歷史名流遊覽泰山、沂水武夷秦淮、象山等名山大川的遊記,凡88篇,看興致。同年又寫成《永鑒稿》。仙居盛產合蕈、稠膏蕈等11種食用菌,陳仁玉通過觀察、品嘗、研究寫成《菌譜》。此書被編入《四庫全書》。
淳佑九年,受臨安知府趙與 之託,負責纂輯《淳右臨安志》。他先與通判吳革,吳調遷後又與王亞夫“晝訪夜思,參以書傳所省憶,耳目所睹記,得古今事跡千數百條,厘為門者十有二,為類者九十有九,為卷者五十有兒,總之數十萬言,亦略備。”十年十二月,書成。該書為我國古代方誌中的上乘之作,對研究宋史和宋代臨安史很有參考價值。後任誤為施諤纂輯。近年洪煥椿發現了《永樂大典》收錄德陳仁玉《淳佑臨安志序》,方在其《浙江方誌考》一書中予以更正。
淳佑十一年,陳仁玉以“白衣”受詔為筵講官。開慶元年(1259),賜同進士出身。九月任軍器監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一月任浙東提刑,兼知衢州。後歷任浙東安撫使、兵部侍郎等職。
德佑元年(1275),謝太后下詔降元。陳仁玉時已告老歸寓台州。與權知台州事王鈺相議拒招,並招募義民築城,死守台州。景炎元年(1276)二月城坡,王鈺戰死。陳仁玉退隱黃岩石壙山中。臨終戒孫永不仕元。後移葬城郊南峰山桃花洞冊。

社會影響

陳仁玉的《菌譜》,不僅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用菌專著;還開創了我國菌類植物學的先河。明代潘之恆的《廣菌譜》和清代吳林的 《吳蕈譜》,都是在陳譜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菌譜》中對菌的生長條件,作了詳細的記載,認為“芝菌皆氣茁也。”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氣候、溫度、濕度均適宜的生長環境。

源 流

陳氏《菌譜》之後,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菌類專譜還有明代潘之恆《廣菌譜》,清代吳林《吳菌譜》等。這些菌譜對研究中國古代食用菌的種類和歷史有一定學術價值。

著 錄

《四庫全書總目》譜錄類存目

版 本

有《百川學海》、《說郛》、《山居雜誌》、《墨海金壺》、《珠叢別錄》、《仙居叢書》等版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