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張

莽張

莽張鎮位於信陽羅山縣縣境中部。1958年設立莽張鄉,同年改公社,1961年設立區,1962年改公社,1983年建鄉,2009年9月16日建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5公里。2008年統計,人口4.6萬人。開(封)武(漢)公路貫穿縣城與鎮。於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在鄉政府門口剪彩撤鄉建鎮。該鎮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121.7平方公里,總人口4.6萬人,是省級科普示範鄉鎮、省級衛生鄉鎮、市級文明村鎮。該鎮有學校莽張初級中學,莽張高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莽張
  • 外文名稱:不詳
  • 所屬地區信陽羅山縣縣境中部
  • 人口:4.6萬人
所轄村莊,村莊代碼,歷史沿革,主要古蹟,

所轄村莊

轄莽張居委會,莽張、方棚、閔水、王樓涼亭、李窪、石頭魯堂、鄭窪、天湖、王鄉、甘崗、朱窪、吳崗、孫堂、蔡店、槐店、尚家、楊崗19個行政村。開(封)武(漢)公路穿境。

村莊代碼

411521203~001莽張居委會 411521203~200莽張村
411521203~201方棚村 411521203~202閔水村
411521203~203王樓村 411521203~204涼亭村
411521203~205李窪村 411521203~206石頭村
411521203~207魯堂村 411521203~208鄭窪村
411521203~209天湖村 411521203~210王鄉村
411521203~211甘崗村 411521203~212朱窪村
411521203~213吳崗村 411521203~214孫堂村
411521203~215蔡店村 411521203~216槐店村
411521203~217尚家村 411521203~218楊崗村

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莽張鄉,同年改公社,1961年設立區,1962年改公社,1983年建鄉,2009年9月16日建鎮。莽張鎮位於信陽市羅山縣縣境中部,距縣城15公里,省道開(封)武(漢)公路穿境而過。該鎮轄莽張、方棚、閔水、涼亭、朱窪、石頭、天湖、李窪、鄭窪、魯堂、王樓、王鄉、吳崗、甘崗、孫堂、蔡店、槐店、尚家、楊崗19個行政村和莽張街1個居委會。2008年,面積121.7平方公里,人口4.6萬人,是省級科普示範鄉鎮、省級衛生鄉鎮、市級文明村鎮。
2008年,全鎮外出務工1.7萬人,莽張鎮年生產總值4.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39元。

主要古蹟

後李商周墓地位於羅山縣縣城南21公里,莽張鎮天湖村後李村民組境內的山坡上,東臨竹竿河。墓地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
該墓地是在1979年4月中旬一次水利施工中發現的。後經兩次大規模發掘,共發掘商代墓17座,周代墓24座(北部還有一批中型井槨墓尚未發掘,共出土商代青銅器215件、玉器68件、陶器42件、石器2件、木漆器9件,周代青銅器38件、陶器138件、石器1件、木漆器3件。這批文物造型精美,種類繁多,其中鴟鵠提梁卣和瑪瑙紅玉鐲是國家罕見的珍品。 黑漆方木碗和漆木豆都是商代考古中第一次發現的實物。八號墓出土的提梁銅卣內所封存的2公斤液體經北京大學化學系化驗證明是三千多年前的酒,而被《吉尼斯大全》記載為世界最早的酒。商代酒的出現,為研究酒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經測定:商代墓屬於安陽殷墟文化第二到第四期,從武丁開始到商紂王。墓地出土的棺木料經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14實驗室測定結果,樹輪校正年代距今3286年,所測年代與陳夢家先生《殷墟卜辭綜述》一書中所推斷的商王武丁年代接近,這個絕對年代與歷史文獻上記載的商王武丁征伐荊楚的歷史事件相吻合, 墓地的主人很可能是武丁征伐荊楚凱旋之後派駐大別山的中等奴隸主貴族。《中原文物》 1981 年特刊《豫南考古新發現的重要意義》指出:“楚文化淵源於中原文化,春秋中期開始形成起來的楚文化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繼續發展和創造。商代武丁以後,南方的荊楚已經是中原商王朝的控制之下,這既有文獻可考,又有羅山莽張商代墓地的考古實證。”
莽張天湖後李商周墓地是是我國商周考古中的一個重大發現,甚至有的學者把這裡稱為“小殷墟”。它不僅填補了豫南商代考古的空白,而且為著名的安陽殷墟文化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再現出商周更替時期豫南地區的民族變遷和南北交流的社會現象,又一次證明了信陽地區作為中原文化與南方諸文化的紐帶,在我國先秦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