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果

莢果

莢果(legume)是由單心皮發育形成的果實,成熟時沿腹縫線和背縫線開裂,果皮裂成兩片。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實,如赤小豆、白扁豆等。但也有些成熟時不開裂的,如落花生、紫荊、皂莢。有的莢果成熟時,在種子間呈節節斷裂,每節含1種子,不開裂,如含羞草、山螞蟥。有的莢果呈螺旋狀,如苜蓿。還有的莢果肉質呈念珠狀,如槐。

莢果為乾果的一種,由一個心皮發育成的果實,豆目植物的果實就屬於莢果。常見的莢果有;紫荊、紫藤、刺槐、黃花槐、黃檀、錦雞兒、油麻藤、黃花決明、扁豆、黃豆等。

莢果由單雌蕊發育而成的果實,如豆目三科的果實。但含羞草的果實,呈分節狀,但成熟時不開裂而成節莢。 常見有大豆、豌豆槐樹角。

莢果(legume)莢果是單心皮發育而成的果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莢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豆目
  • :含羞草科、蘇木科、蝶形花科
形態特佂,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分類,最大的莢果,

形態特佂

莢果是單心皮發育而成的果實,成熟後,果皮沿背縫和腹縫兩面開裂,如大豆、豌豆蠶豆等;有的雖具莢果形式,但並不開裂,如落花生合歡皂莢等;也有的莢果呈分節狀,成熟後也不開裂,而是節節脫落,每節含種子一粒,這類莢果,稱為節莢,如決明含羞草山螞蝗等;有的莢果螺旋狀,外有刺毛,如苜蓿的果實,或圓柱形分節,作念珠狀,如槐的果實 .

生長環境

子房成肉質狀態進行生長,但成熟後則乾燥,沿縫線分裂為二。種子排成一列,可由果皮開裂而散落於地上。因此它也是裂果的一種。象南苜蓿的果實整體成螺旋狀盤卷,稱為螺旋狀莢果,又如山馬蝗那樣的果實凹縮而不裂開稱為節莢果,以與莢果區別。通常當植物開花後,成熟的花粉借外力的作用會從雄蕊花葯傳到雌蕊柱頭上,這個過程稱為傳粉。當花粉在柱頭上萌發,產生花粉管進入子房的胚囊,花粉管釋放出的精細胞與胚囊中的卵細胞結合受精,然後逐漸發育成種子,而子房則發育成果實,種子包在果實之中。
莢果莢果

分布範圍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氣候較乾燥的地區。
在我國北方, 皂莢天然林(群體)已經消失 , 僅存的皂莢樹零散分布於山區中低海拔地帶或丘陵地區的村舍附近。但總體分布成東高西低的趨勢。不同的種實特徵指標是各自特異的基因型和環境選擇壓相互作用 的結果, 因此表現出不同的地理變異規律。概括起來, 皂莢種子及莢果特徵的地理變異格局分為如下幾種情況:1)單莢果質量、莢果長度、莢果寬度及莢果長寬比表現為同地理經度上的南北變異, 即均表現為受熱量因子的控制,而東西變異不顯著,所以其與年均溫及年極端高溫相關明顯;2)莢果寬厚比及種子長寬比,表現為同地理緯度的東西變異,即受水分因子的控制,而南北變異不顯著,表現為與年降水量關係密切;3)莢果厚度 、種子長度與種子長寬比表現為西南—東北向變異, 同時受熱量及水分因子的制約, 但不表現為西北—東南向的變異, 變異主要與年均溫 、無霜期及海拔高度關係密切, 是多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 互動作用明顯;4)種子千粒質量無明顯的地理變異規律 , 主要受分布地點的水分 、太陽輻射及炎熱狀況的綜合影響。

主要分類

最大的莢果

莢果是豆科植物的特徵,其中最大的莢果名字叫榼藤子,又名眼睛豆、過江龍。這種莢果木質,長達1米多,“過江龍”的美名可能由此而得。莢果寬12厘米,略彎曲,由多數的節組成,成熟時逐節脫落,每節內有一粒種子,種子近圓形,直徑6厘米左右,扁平巨大。兩個種子拼在一起,活像一副眼鏡,所以人們形象地叫它“眼睛豆”。一般的莢果及其種子可作為人和其他動物的食物,而且能生產食用油纖維,也是生產塑膠的原料。
莢果莢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