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本

莊學本

莊學本(1909-1984),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於1934至1942年間,在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攝了萬餘張照片,寫了近百萬字的調查報告、遊記以及日記,並於1941年舉辦西康影展,20萬人前去參觀。他的照片展示了那個年代少數民族的精神面貌,為中國少數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但直至20世紀末,他的影像才被逐步發覺,其在攝影史上的貢獻和地位被重新定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學本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浦東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84年
  • 職業:紀實攝影家
  • 主要成就: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
    紀實攝影大師
  • 代表作品:《十年西行記》、《塵封的歷史瞬間
簡介,作品,評價,年表,莊學本攝影展,書籍及出版社,

簡介

1941年,莊學本舉辦了“西康影展”,以真實的形象介紹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產,吸引觀眾二十萬餘人次,其中有國民黨高官如孫科于右任孔祥熙陳立夫陳果夫等。據莊學本在《籌辦西康影展經過》一文記載,“總計影展材料的蒐集占23縣,費時3年。舉行影展的都市3個(重慶成都雅安),會場8處,陳列9次,展覽37天,觀眾約20萬(重慶10萬,成都10萬,雅安8千)”。在1941年2月到5月,重慶新民報、重慶大公報、成都中央日報、成都中國日報等十數家報刊雜誌還報導了西康影展。
莊學本在1949年開始了明顯的轉變:他依然重點拍攝肖像照,還會利用在《民族畫報》外出採訪的機會,到各地開展考察,但“他不再是完全個人的拍攝,而是根據政治的需要開始做選題,他的照片變得很陽光,高歌猛進,意氣風發”。
莊學本莊學本
1965年4月8日,身任《民族畫報》編輯部副主任的莊學本和他的妻子被以“開除公職,清洗回鄉,自謀生計”的處分,被迫離開北京,回到上海浦東的老家,終止攝影生涯。
文革期間,莊學本將家中私有財產包括幾千張照片悉數上交。其辦攝影展的願望也一直未遂。
他一生歷盡千辛萬苦拍攝的上萬幅西部少數民族的影視作品、人文資料在文革中中已損失過半,部分現保存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宮、民族畫報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處。
即使到了1984年,他在上海浦東家中去世時,這位攝影師的悼詞上,“著名攝影家”的字句也依然被要求刪改。
直到20世紀末,這位被公眾、也被攝影史淡忘的攝影師,卻開始被附加上了“攝影大師”、“中國影像人類學先驅”的頭銜。李媚蕭亮中顧錚李公明鄧啟耀楊小彥馮原等活躍於知識界的學者,紛紛撰文紀念莊學本,攝影理論家李媚說,“莊學本完全有足夠資格成為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大師級人物”。由此,其作品開始廣為人知,他在攝影史上的地位才得以重新確立。

作品

莊學本以《良友》畫報、《中華》畫報和上海《申報》特約記者的身份,隨專使行署進藏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到成都後,因為專使不允而使入藏計畫落空,後來,他請南京的朋友在蒙藏委員會辦了一張去果洛的旅行護照,證件上用了“開發西北協會調查西北專員”的名義。
莊學本在他的《羌戎考察記》里寫到:“我覺得險地一定多奇事,多趣事,有研究的價值,有一探的必要。而‘開發西北’是‘失掉東北’後指示青年動向的坐標,並不是空喊口號,要開發整個西北,必先明了這個關係重大的腹地。”他的攝影考察從一開始就專注於那些“白地”(地圖沒有之地),他的目光從社會組織。生產方式,貿易到自然生態,文化。宗教,習俗等,幾乎囊括了整個社會形態。
只要凝視就會被感動——莊學本攝影作品只要凝視就會被感動——莊學本攝影作品
拍攝性質決定工作方法,他沒有像現在一些以社會考察方式工作的攝影師一樣走過一條從藝術創作到社會工作者的之路。攝影於他,自然,直接,樸素地就是一種記錄。當他拍攝一個人的肖像時,他會同時拍攝正面,側面,背面,顯然,他是對一個民族從人種到服飾的記錄。難得的是他的目光不僅有平民,還有統治階級和貴族,不僅涉及當地的生活形態婚喪嫁娶,還涉及稅收制度與教育。
他在《十年西行記》中這樣寫道:與這些邊地民族“相處即久,就知其快樂有趣,古風依然,反覺其精神高潔。有自詆同胞為野番正者,為大繆”。
正因為如此,他的圖片與西方考察者的圖片體現出一種態度上的根本差異。在西方攝影者的眼中,這些邊民幾乎千篇一律的目光呆滯,表情木訥,衣服破爛不堪,實屬“野番”。莊學本的照片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那個年代少數民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人的豐富,看到了一種優雅,美麗與尊嚴,無論貧與富。應該說,他為中國少數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

評價

“莊學本的圖片是其中最有藝術和人類學雙重價值的;當我有幸看到莊學本的數千張照片時,最震撼我的是他拍攝的肖像。搜尋記憶,似乎還沒有那一位中國當代攝影家的肖像作品像他的這些作品一樣對我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動。我想即使就憑這些肖像作品,莊學本就有足夠的資格成為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大師級人物。那一張張面孔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只要凝視就會被感動,哪怕目光只是匆匆而過,你都無法不駐足停留。我們被觸動的是內心的柔軟之處而不僅僅是眼球。莊學本的圖片有一種攝影人夢想中的境界:自我的消失。我很難想像當那些人們與他雙目相對的時候,他們是怎樣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機和這個漢地男人,而獨自存在的?”攝影評論家李媚如是說。

年表

1909年出生於上海市郊浦東,父親務農兼教私塾。
1924年15歲在上海尋源學塾讀了二年舊制中學因交不起學費輟學。16歲在上海幾家公司當實習生。
1930年21歲為尋求真知,參加由五個知識青年組成的“全國步行團”,他們的口號是:“憑我兩條腿,行遍全國路,百聞不如一見,前進!前進!前進!”由上海步行北上,一路進行社會考察,訪問陶行知等文教界知名人士,到北京後因直奉戰起而被迫返回。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東三省,奴役我同胞,他在當時“失掉東北而開發西北”的思想標向影響下,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決心投身西部考察事業,立志把祖國腹地(當時稱邊地)各民族的真實情況,介紹給國人,以期開發西部。
1934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去世,國民黨政府組織致祭專使行署。他帶上當職員積蓄的旅費二、三百元,擬以《良友》畫報、《中華》畫報、上海《申報》特約記者的身份,隨專使行署進藏考察,到成都後運專使不允而使入藏計畫落空。於是選一個在歷史上、地理上有意義的,被誣為“吃人野番”居住的果洛草原去考察,這在當地的地圖上還是一塊沒有勘測過的“白地”。為了旅行的需要請南京的朋友在蒙藏委員會辦了一張去果洛的旅行護照,證件上用了“開發西北協會調查西北專員”的名義。經理縣、馬爾康北上,在阿壩偶然得到一次調停當地與甘肅地方軍閥戰爭的機會,於是應墨桑土司之請與小土司拜為兄弟。繼續北上進入川青兩省交界的果洛草原進行考察,返程經阿壩、過大草地、松潘、疊溪、茂縣而歸。拍攝的上千張照片和旅行記,由《中央日報》、《申報》、《良友》畫報連載,在南京舉辦了個人攝影展,專著《羌戒考察記》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935-1937年被國民黨政府護送班禪回藏專使行署聘為攝影師。受中央研究院委託進行少數民族體質測量,受中山文化教育館委託收集少數民族文物標本。隨專使行署由南京到西安,經蘭州、西寧、果洛到玉樹。此行拍攝了九世班禪在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舉行的盛大法會,又利用旅途間歇考察了蒙、藏、土、撒拉等少數民族。旅行的見聞、以《西遊記》、《青海旅行記》等為題連載於“良友”畫報、上海“申報”。
1937年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寇又進犯上海,心裡只想回家參加抗戰,先後三次告假到11月8日才得到專使批准。於是過通天河水橋南下,經石橋在甘孜聞班禪圓寂,歸心如箭,經爐霍、道孚、泰寧於12月底到康定,此時上海已淪陷,有家歸不得。
1938年1月到成都想投筆從戎,報考航空機械學校未被錄取。正在彷徨之際,西康建省需要各種專業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委員會參議,次年西康省政府成立改稱顧問,從事民族考察。
1938年先到丹巴,考察大金川流域的嘉絨,越西田壩考察彝族。
1939年初在冕寧、西昌,又扮作郵差的夥計,進入時稱“彝族奴隸社會中心”的昭覺城。又經鹽源進入極富神秘色彩的“喇嘛王國木里”。南行到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永寧瀘沽湖。返程經九龍回康定時正是夏季。休息一個月後又攜帳篷西行經理塘草原,到有“關外蘇杭”之稱的巴塘拍攝藏戲,又順金沙江南行到得榮,再從白松折返,經義敦到巴塘,原計畫沿金沙江北上德格考察,終因突發“甘孜事變”受阻。於是在巴塘過冬,春節看喇嘛寺跳神舞、曬大佛、送瘟神1940年冒著春雪回康定。這一時期考察了西康的藏、彝、普米、苗、傈僳、納西等民族。所著《西康彝族調查報告》、良友畫報《新西康專號》、《康藏獵奇記》等分別由西康省政府、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等出版、發表。
1941年在重慶、成都、雅安三城市舉辦《西康影展》,以真實的形象介紹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產,揭示了被人稱為“神秘的西康”,吸引觀眾十萬餘人次,其中有的時國民黨高官如孫科、于右任、孔祥熙、陳立夫、陳果夫等,有的是社會進步人士如郭沫若、黃培炎、許壽堂等,有的在意見簿上寫了題詞。
1942年藏族資本家組建的康藏貿易公司開通了印度往西藏的馱運業務,為實現去西藏考察的宿願,應邀參加公司常駐印度加爾各答,採購西藥、布皮等貨物經西藏內運。但終因印度政府不肯簽發護照,而不能實現去西藏的願望。在印期間訪問了新德里、孟買、大吉嶺、噶倫堡等地,拍攝有一千多張照片,攝影集《西竺剪影》1945年在印度加爾各答出版。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回闊別十年的上海,整理《十年西行記》等圖文作品1948年在南京、上海、杭州舉辦《積石山區影展》。《康藏民間故事》由上海時代書局出版。
1949年11月到北京參加新中國的民族工作,先後受毛澤東朱德接見,二次參加中央民族訪問團出訪,歷任國家民委參事,民族出版社畫刊編輯室副主任、民族畫報編輯部副主任、中國攝影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
1950-1952年隨中央訪問團到了四川、西康、雲南、貴州和內蒙古、東北等民族地區。
1952年參加廣西桂西壯族自治區成立,訪問了金秀大瑤山、融水大苗山。
1953年去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1954年去內蒙古西部和東部採訪了蒙古、滿、達翰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
1958年重訪了四川羌族地區。
1962年參加了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舊地重遊,變化萬千。解放後所採訪的作品發表在《民族畫報》和各種有關畫集、報刊雜誌上。
1965年以所謂的歷史問題被“開除工職”。
1975年“平反”時已中風偏癱。
1979年抱病參加第四屆全國文代會。
1980年《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4年因病上海浦東家中去世。一生歷盡千辛萬苦拍攝的上萬幅西部少數民族的影視作品,人文資料“十年浩劫”中已損失過半,僅存部分現保存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化宮,民族畫報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處,期盼能不改作者初衷繼續為國家服務。
2002年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攝影》第三期,用八篇文章,45個頁面,78幅圖片以《莊學本——一位被淡忘的攝影大師》為題編髮了專題。同年《華夏文人地理》發表了《十年西行記》的部分章節。
2004年在康定舉行的第四屆康巴藝術節上,為莊學本、孫明經兩位20世紀30年代的老攝影家舉辦了《康定老照片展覽》。
2005年用400幅照片,圖文並茂地展示20世紀30年代川甘青康滇人文風貌的《塵封的歷史瞬間》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同年《羌戎考察記》將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中國攝影家叢書——莊學本》將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莊學本攝影年表(資料整理:黃建鵬、莊文駿)
●1909年,出生於上海浦東,父親務農兼教私塾。
●1924年,在上海尋源學塾讀了兩年舊制中學,因交不起學費輟學。
●1925年,上海遠東測繪洋行等公司當練習生、職員。
●1926-1927年,上海台維斯公正洋行練習生。
●1928,上海四有保壽公司職員。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8年,閱讀《半農談影》及《天鵬》、《柯達攝影術》等攝影書刊,開始學習攝影。
●1930年,脫離國民黨。參加由一些知識青年組成的“全國步行團”,由上海北上進行社會考察,在南京訪問了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到北京後因直奉戰起而被迫返回。
●1931-1934年,南京大同地產公司、南京萬國儲蓄會職員,公司與照相器材為鄰,有益攝影技藝的提高。
●1934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去世,國民政府組織致祭專使行署,莊學本擬以《良友》、《中華》畫報和《申報》特約記者的身份隨行進藏。到成都後專使黃慕松不允,入藏計畫落空。隨即轉向果洛草原進行考察,歷時六個月,當時的果洛在地圖上還是一塊沒有探測過的“白地”。為了旅行的需要,托朋友馬鶴天在蒙藏委員會辦了一張去果洛的旅行護照,以“開發西北協會”調查西北專員的名義,經理縣、馬爾康、阿壩進果洛,復經白衣寺、莫壩桑、汪清奪壩、貢馬桑、瓦司爾、康乾、康司爾而出果洛;又經阿壩草地、松潘、茂縣而返。
1934年,莊學本邊地十年考察初期留影1934年,莊學本邊地十年考察初期留影
●1935年,在南京舉辦了“個人攝影展”,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丁文江參觀了影展,選去了一部分照片,並介紹在該院人類學組學習測量人體的工作,由中央研究院發給測量儀器。考察所拍攝的照片陸續在《中央日報》、《良友》等報刊發表。
同年受聘為國民政府“護送班禪回藏專使行署”攝影師,並受中央研究院委託進行了少數民族體質測量,受中山文化教育館委託收集少數民族文物標本。隨專使行署從南京到西安。
●1935-1937年,受聘為國民政府“護送班禪回藏專使行署”攝影師,並受中央研究院委託進行少數民族體質測量,受中山文化教育館委託收集少數民族文物標本。
此行由南京到西安經蘭州、西寧、果洛草原到玉樹。期間在青海作了四次短途遊歷與考察。
●1936年,隨專使行署到蘭州。1月經西寧赴互助、樂都一帶的土族聚居區過年。2月到塔爾寺謁見九世班禪,拍攝上元節的跳神、講經和酥油燈會;隨後赴青海湖東北的群科灘考察蒙古族;再南渡黃河到貴德、共和考察藏族;5、6月隨行署從蘭州赴夏河拉卜楞寺拍攝班禪大師主持盛大的時輪金剛法會。
攝影作品《古碉樓》、《雪山行獵》發表於《中華攝影雜誌》封面。《青海旅行記》發表於《申報》、《起程回藏之班禪大師》發表於《中華》畫報。
●1937年,春節期間到大通、門源一帶的土人山溝考察,隨後赴湟源以南的民和縣考察小腳土人;再渡黃河至循化考察撒拉族。6月隨行署從湟源向西南,34天穿越渺無人煙的果洛草原、黃河源區,過通天河到玉樹與班禪會合。
這一時期的考察記以“西遊記”為題連載於《良友》畫報。《羌戎考察記》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
“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班禪因回藏受阻病重。莊先後三次向行署告假,終於11月8日得到考察專使批准。於是過通天河冰橋,康北道上經石渠,在甘孜聞班禪圓寂,家鄉戰事失利,歸心如箭,12月底到康定。因上海淪陷,回程受阻,次年1月到成都起投筆從戎,報考航空機械學校,未被錄取,彷徨之至。
●1938年,西康建省需要各種技術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籌備委員會參議,次年改稱顧問,兼西康省通志館籌備委員,長年在民族地區考察。先到丹巴考察大金川流域和嘉戎藏族,又到越西田壩考察彝族。
●1939年,經西昌隨郵差進時稱“彝族奴隸社會中心”的大涼山昭覺城,又經鹽源走進極富神秘色彩的“喇嘛王國”木里,又南行到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永寧滬沽湖,返程經九龍回康定時已是夏季。休息一個月攜帳西行,經理塘草原、到素有關外蘇杭之稱的巴塘拍攝藏戲,又順金沙江南行到得榮,再從白松折返,經義敦回巴塘,原計畫沿金沙江北上德格,終因“甘孜事變”受阻,只能在巴安過冬。
●1940年,春節看喇嘛寺跳神、掛大佛、送瘟神,春雪中回康定,著手整理考察西康、藏、彝、苗、傈僳、納西等民族的圖文資料。整理之前在西康省所拍攝的照片,準備個人攝影作品展覽。《良友》畫報發表專輯《新西康專號》等。
●1941年,在重慶、成都、雅安三城舉辦“西康影展”,觀眾二十餘萬人次,展覽盛況空前。國民黨高層:于右任、孫科、孔祥熙、陳立夫,及社會文化名人:郭沫若田漢、黃炎培、許壽裳等參觀了影展。
同年參加由顧頡剛等發起組織的“中國邊疆學會”被選為理事,被華西大學博物館聘為名譽顧問。所著《西康彝族調查報告》,由西康省政府印製。
●1942年,在西康的工作告一段落,為完成去西藏的宿願。應邀參加康藏貿易公司,常駐印度加爾各答。擬跟隨公司開闢的馱運路線進藏,但終以印度政府拒絕簽發護照而未能實現。雖然未能入藏,在印度旅遊了許多佛教聖地和美麗的景區,曾去新德里、大吉嶺、鹿野苑、國際大學等地旅行攝影。畫冊《西竺剪影》1945年在印度加爾各答出版。
●1945年,抗戰勝利,由印度返回闊別十年的上海,整理邊地十年所拍攝的資料。
●1948年,在南京、上海、杭州三市舉辦“積石山區影展”。同年被“中國民族學會”選為候補理事。
●1949年11月,到北京參加新中國的民族工作,先後受毛澤東朱德接見。歷任國家民委參事,民族出版社《畫刊》編輯室副主任、《民族畫報》編輯部副主任,中國攝影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
●1950-1951年,參加劉格平任團長的中央訪問團(西南分團)赴西康、雲南、貴州民族地區訪問。《康藏民間故事》由上海時代書局出版。
●1952年,參加彭澤民任團長的中央訪問團赴內蒙、東北民族地區訪問,同年參加廣西桂林壯族自治區成立活動,訪問了金秀大瑤山、融水大苗山。
●1953年,赴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採訪。
●1954年,赴內蒙採訪蒙古族、滿族、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
●1958年,重訪四川羌族地區,在馬爾康縣成功進行了人類第一例“活麝採取麝香”的試驗。
●1959年,《養獐和人工采香試驗》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該項“林麝飼養和活體取香”的成果,1987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並授予發明者證書。1959年12月,為藍志貴榮獲匈牙利布達佩斯第三屆國際攝影金獎撰寫了評論文章《拉薩節日的歡樂》,發表在1960年第一期《中國攝影》雜誌上。
●1962年,參加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活動,這一時期的攝影報導發表於《人民畫報》、《民族畫報》等雜誌。
●1965年,以“歷史問題”被開除公職。
●1975年,歷盡十年浩劫後獲“平反”。
●1979年,抱病參加第四屆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1980年,《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4年,因病在上海去世,終年75歲。
●2009年,第三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2009;特展“莊學本百年回顧展1909-2009”在廣東美術館展覽,李媚策展。《莊學本全集》由中華書局和廣東美術館聯合出版。
●2010年5月,“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各40幅,共80幅)在南京博物院展覽,黃建鵬策展。
●2011年黃建鵬畫廊收藏26幅,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展覽原作。

莊學本攝影展

●個人攝影展,南京,1935年
康巴色土官,青海果洛,1934年,莊學本攝康巴色土官,青海果洛,1934年,莊學本攝
●西康影展(285幅),重慶、成都、雅安,1941年
●積石山區影展(136幅),南京、上海、杭州,1948年
●康定老照片展覽(60幅),康定,2004年
●莊學本攝影作品展(25幅),第一屆連州國際攝影節,連州,2005年
●莊學本攝影作品展(68幅),休斯敦攝影節2008,美國休斯敦,2008年
●莊學本攝影作品展(20幅),大邱國際攝影節2008,韓國大邱,2008年
●莊學本百年誕辰回顧展1909-2009,廣州第三屆國際攝影雙年展2009,廣東,2009年
●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各40幅),2010年5月,南京博物院

書籍及出版社

(1)《桃關朝嵐》,《中華》1934年6月
涉水渡河,阿壩,1934年,莊學本攝涉水渡河,阿壩,1934年,莊學本攝
(2)《彈口琴的康女及其裝束》,《開發西北》第2卷第6期,1934
(3)《康藏近事》,《申報月刊》1934年10月
(4)《跳歌莊》,《中華》1934年11月
(5)《考察邊疆:莊學本返滬談廓洛克地方風土人情》,《申報》1935年1月7日
(6)《西羌碉樓》,《中華》1935年3月
(7)《神秘之雪山黃龍會》,《中華》1935年4月
(8)《西羌風景》,《開發西北》第3卷第6期,1935
(9)《淘金記——四川省漳臘金礦寫真》,《良友》1935年8月號
(10)《廓洛克民族》,《良友》1935年8月號
(11)《廓落克》,《開發西北》第3卷第6期
(12)《揚子江景色》,《東方雜誌》1935年第7期
(13)《成都風光》,《東方雜誌》1935年第8期
(14)《禹王苗裔》,《良友》1935年9月號
(15)《西戎風物——古昆夷之遺族》,《良友》1935年10月號
(16)《東方的瑞士——西陲黃龍寺雪山勝景》,《良友》1935年10月號
(17)《西陲攝影片段》,《柯達雜誌》1935年第10期
(18)《今日之吐蕃民族——一個男惰女勤的社會》,《良友》1935年12月號
(19)《羌戎考察記》,《中央日報》1935年12月至1936年9月
(20)《川邊一部落》,《中華》1936年1月
(21)《青海旅行記》,《申報》1936年3月至5月
(22)《陝西農村印象——西遊記第一集》,《良友》1936年3、4合刊
(23)《青海等會》,《中華》1936年4月
(24)《跳神》,《中華》1936年4月
(25)《戀愛在青海——西遊記第二集》,《良友》1936年5月號
(26)《從西京到青海——西遊記第三集》,《良友》1936年6月號
(27)《道喇》,《中華》1936年6月
(28)《青海土人之羅曼斯》,《中華》1936年6月
(29)《班禪歸藏》,《良友》1936年7月號
(30)《起程回藏之班禪大師》,《中華》1936年7月
(31)《班禪回藏第一站——拉卜楞寺》,《中華》1936年7月
(32)《青海軍之騎術——西遊記第四集》,《良友》1936年7月號
(33)《班禪回藏》,《東方雜誌》1936年第16期
(34)《青海女子之頭飾》,《中華》1936年7月
(35)《西北回教》,《中華》1936年8月
(36)《拉卜楞巡禮》,《中華》1936年9月
(37)《青海婦女與頭飾——西遊記第五集》,《良友》1936年9月號
(38)《從蘭州到拉卜楞——西遊記第六集》,《良友》1936年12月號
(39)《西陲之民族》,《良友》1936年12月號
(40)《游山會——西遊記第七集》,《良友》1937年1月號
(41)《青海番兵》,《中華》1937年1月
(42)《青海民俗》,《中華》1937年2月
(43)《跳神——西遊記第八集》,《良友》1937年2月號
(44)《羌戎考察記》,良友圖書公司1937年3月
(45)《青海婦女生活》,《中華》1937年3月
(46)《四川戎人生活》,《中華》1937年4月
(47)《拉卜楞風土記(一)》,《中華》1937年5月
(48)《青海時輪金剛法會》,《中華》1937年6月
(49)《拉卜楞風土記(二)》,《中華》1937年7月
(50)《青海之撒拉民族》,《中華》1937年7月
(51)《撒拉族的祀會——西遊記第九集》,《良友》1937年7月號
(52)《青海名剎巡禮——西遊記第十集》,《良友》1937年11月號
(53)《西康丹巴調查》,《西南邊疆》1939年5月
(54)《昨日的青海》,《中華》1939年8月
(55)《撒民風俗》,《中華》1939年10月
(56)《青海獵勝》,《中華》1940年1月
(57)《藏戲——康藏獵奇記(一)》,《良友》1940年3月號
(58)《遊牧生涯——康藏獵奇記(二)》,《良友》1940年5月號
(59)《伊思蘭教鱗爪》,《中華》1940年5月
(60)《新西康專號》,《良友》1940年9月
(61)《青海金砂》,《中華》1941年4月
(62)《青海牛》,《中華》1941年4月
(63)《西康彝族調查報告》,西康省政府1941年5月
(64)《踏冰入海——青海海心山的奇觀》,《中華》1941年6月
(65)《青海活佛》,《中華》1941年9月
(66)《俄洛初步介紹》,《西南邊疆》1941年9月
(67)《西藏之戲劇》,《邊政公論》1942年1月10日
(68)《西康木雅貢嘎雪山遊記》,《康導月刊》1942年1月25日
(69)《羅羅的婚姻生育及喪葬》,《康導月刊》1942年1月25日
(70)《籌辦西康影展經過》,《康導月刊》1942年1月25日
(71)《西竺剪影》,印度加爾各答,1945年
(72)《介紹越西暖帶密土司嶺光電》,《邊疆通訊》1947年9月
(73)《大積石山與俄洛人民生活》,《康藏研究》1948年第18、19期
(74)《積石山風景線》,《科學畫報》1948年5月
(75)《積石山及其附近之氣象暨山川民物》,《中央日報》1948年2月16日
(76)《探測世界最高峰——積石山及其附近山川》,《中央日報》1948年2月25日
(77)《康藏民間故事》,上海時代書局,1950年
(78)《內蒙古的牛乳化學工業》,《民族畫報》1955年2月創刊號
(79)《大興安嶺的獵手——鄂倫春人》,《民族畫報》1955年創刊號
(80)《用攝影機反映少數民族的生活——寫在個人影展之前》,《中國攝影》1957年第4期
(81)《山林里的活寶》,《民族畫報》1957年4月
(82)《從生活細節談“草原上的神鷹”》,《新聞攝影》1958年2月
(83)《羌族》,《民族畫報》1959年3月
(84)《養獐》,《民族畫報》1959年6月
(85)《養獐和人工采香試驗》,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年
(86)《展望各族人民的攝影花圃》,《大眾攝影》1960年第1期
(87)《“拉薩節日的歡樂”——評藍志貴作品》,《中國攝影》1960年第1期
(88)《彝族人民在歡笑》,《民族畫報》1962年10月
(89)《事隔二十三年》,《民族畫報》1962年11月
(90)《涼山巨變》,《中國新聞》1962年12月
(91)《三訪涼山》,《中國新聞》1962年12月11日
(92)《從迷信到科學》,《民族畫報》1963年1月
(93)《彝族婚姻今昔》,《民族畫報》1963年2月
(94)《彝族漆器》,《民族畫報》1963年6月
(95)《大熊貓產仔》,《民族畫報》1964年3月
(96)《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
(97)《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作品選登》,《民族畫報》1984年11月
(98)《西康彝族調查報告》(再版),台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
(99)《塵封的歷史瞬間》,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
(100)《中國攝影家叢書——莊學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
(101)《羌戎考察記》(再版),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
(102)《莊學本全集》,中華書局和廣東美術館聯合出版,2009年
(103)《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圖錄由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國人文化廣告聯合刊印。
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展圖錄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展圖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