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錚

顧錚

顧錚,男。1959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中心研究員。1998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獲學術博士學位。1991-1993年進修於日本神戶大學國際文化系;2001年訪問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專事攝影理論與實踐、攝影史、視覺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59年
  • 畢業院校:日本大阪府立大學
  • 信仰:攝影家,教師
  • 代表作品:《城市表情——20世紀都市攝影》
人物簡介,學術興趣,出版圖書,主要展覽,攝影風格,個人影響,攝影起緣,

人物簡介

顧錚,男。1959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中心研究員。1998年畢業於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獲學術博士學位。1991-1993年進修於日本神戶大學國際文化系;2001年訪問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專事攝影理論與實踐、攝影史、視覺傳播。
攝影家顧錚攝影家顧錚
因為他犀利獨到的攝影評論,很多人知道了他;因為他率先涉足攝影史料範疇,所以很多人聽過他的課,與願意聆聽者解讀分享了許多國外著名攝影家的作品。而那個20年前的“北河盟”主創者形象,已經成為了某種傳說。在充當過無數次他人攝影展的幕後策劃者後,顧錚終於把自己近年來的記憶、夢想和現實進行了重新編輯,拋開顧忌的攝影者,或者,更接近他的內心。
其它任職
還擔任《視界》叢刊、《藝術家茶座》、《中國攝影》、《歐洲攝影》(柏林)等刊物的編委。

學術興趣

20世紀現代藝術,當代中國紀實攝影,視覺文化與圖像傳播研究、攝影史等。不論在哪個城市,顧錚最喜歡在街頭漫遊、閒逛,在充分滿足閒逛樂趣的同時,用相機去製造與種種無意識怪異事物邂逅的機會:“至少對我來說,攝影是一種街頭遊戲,一種成人的街頭遊戲。在他覺悟自己已經無法獲得童年的樂趣時,他可以拿起照相機,走上街頭,東張張西望望,以攝影游擊的方式,自得其樂一番,然後悄悄走開,然後等待回到自己的暗室里,在紅燈下再次咀嚼拍攝時的激動與罪感。”

出版圖書

迄今出版著作11部,發表論文多篇。著作有:
《真實的背後沒有真實——20世紀現代攝影實踐》(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
顧錚作品顧錚作品
《城市表情——20世紀都市攝影》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自我的迷宮——藝術家的“我”》(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世界人體攝影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國外後現代攝影》(2000)
世界攝影史》(2005)
《像你我一樣呼吸-一個世紀的攝影傳奇》(2006)
《現代性的第六張面孔-當代視覺文化研究》(2007)
《遮擋與穿透-當代中國攝影景觀》(2008) 等。

主要展覽

策劃的主要展覽有:第一屆亞洲攝影雙年展《生活在城市》(中國策展人,2001,漢城)、《記錄中國——當代攝影與社會變動》(2004,美國貝茨學院美術館、華美協進社,2006,史密遜博物館)、《在現實與記憶之間——攝影中的中國社會生活與記憶》(2004,美國新學院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城市·重視——2005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等。

攝影風格

在顧錚的許多影像中,人的身體往往只被部分展示。因為他們被從後面拍攝,因為他們遠離拍攝者,在移動,在窗子後面等等,他們大多是不可辨別的。他們的身份不再是主要問題,相反,他們被作為一種姿勢,一種服飾,一種外表,簡單地說,一種成為了超越個人性格的細節加以呈現。正如上海並沒有展示其可資辨別的特色那樣(被顧錚拍攝的都會空間可以是任何地方),因此個人也失去其身體特點。甚至是在顧錚的自拍照片中,他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梵谷繪畫(這回是一張自畫像)的複製品上,攝影家的身份只是由一個局部的然而又是意味深長的他自身一部分所暗示。
顧錚顧錚

個人影響

顧錚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的攝影評論家身份,從90年代在日本攻讀博士的時候開始,顧錚翻譯撰寫了大量介紹國外攝影歷史和現狀的文章。1999年學成歸國之後,顧錚開始關注當代攝影家的創作,把攝影作為當代的一個視覺文化現象進行研究,“中國當代攝影越來越有意思了,有這么多有意思的攝影家,他們有意思的實踐勾起了我寫寫說說的欲望。”被顧錚“染指”的攝影家多達五六十位,幾乎概括了中國當代攝影家的全部代表人物。如今身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已經出版了十餘部攝影專著的顧錚既是極有影響力的攝影評論家,也是十分活躍的影展策展人。
顧錚顧錚

攝影起緣

顧錚的喜歡攝影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他的一個同學家裡有照相機,他們就拿出來拍合影。後來合影不過癮了,索性把同學父親“文革”前的肩章、大檐帽穿戴上,化了妝,拍攝設計情節的劇照。有一次,顧錚化了妝在同學家裡拍攝,到了吃中飯的時候,同學家裡不管飯,只得就著上了油彩的臉回家,一路上好不尷尬。為了更方便把玩相機,中學畢業以後,顧錚乾脆進入照相機廠工作。
顧錚顧錚
1980年代中後期,顧錚成為民間攝影團體“北河盟”的成員,“北河盟”從一開始就較為自覺地以都市作為自己的攝影題材。1986年,“北河盟”攝影作品展在北京西城區工人俱樂部的一個名叫“八十平米”的展覽廳舉辦。在由顧錚起草的展覽前言中,有這樣的宣言:“以誰也不能替代的眼睛,去認識誰都面臨的世界”,“在黑白中尋找色彩,在靜止中尋找運動,在局部中尋找整體,在生命中尋找宇宙,在瞬間中尋找永恆”。
批評家、攝影家、教授、策展人,在被問到他如何將這幾個身份排位的時候,顧錚回答:“學者排在第一。攝影是我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隨時隨地伴隨我。如果要放棄一個的話,我會放棄寫作。一個人如果還有野心要留點什麼東西下來,應該是自己看到和發現的東西。有意思的還是攝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