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哲理中學

莆田哲理中學,坐落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2003年6月,莆田哲理中學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在莆田二中舊校址楊梅山麓復辦,並於2005年5月經福建省教育廳登記註冊,是一所市直民辦完全中學。2015年12月,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省三級達標高中。

莆田哲理中學,

莆田哲理中學

莆田二中(哲理中學)創辦至今已近127周年,回顧本校歷史,創業維艱、經營良苦、滄桑巨變,令人亦多景仰,亦多感奮。
西學東漸,創業維艱(1878——1948)。本校創辦於1878年(清光緒四年),初名培元書院,租賃城內坊巷“奕世金紫”民房為校舍,設備簡陋。1890年,美國人蒲魯士和夫人蒲星氏奉派來莆任校長,經他倆悉心經營,學校規模日益擴大。1898年,光緒推行新政,廢科舉、興學校,培元書院應時改名西學堂(即西學齋)。1899年,美國人高德里來莆接任校長,在朱紫鋪和倉邊巷之間闢地數十畝為校址,建起三層樓房一座,稱映雪樓。1902年,學校改名哲理中學。從1909年起,蒲星氏先後三次出任校長,在莆居留居達56年之久。1927年起,學校改由華人任校長,首任劉金標。30年代,學校已有10多座校舍,校門也從朱紫坊移到倉後程氏祠右,至此校園布局大體形成。20年代起,學校聲譽日隆,就學者除莆仙兩縣外,惠安、永春、德化、大田各縣的青少年也紛紛負笈求學,甚至浙江、雲南學子也慕名遠道而來。1947年全校高國中有20班,1076人,教職員50多人。據統計,70年中培養高中畢業生3000多名,加上國中畢業生培養人才數以萬計。1926年,受黨組織派遣陳國柱在哲理中學映雪樓建立莆田第一個黨團混合支部,其支部成員多數是本校的師生,這些人多數在艱難的革命鬥爭中為國捐軀。哲理“十烈士”載入中共閩中黨史史冊。抗戰時,本校遷至廣業、霞溪、碗洋、渭莊等處,在艱苦的條件下,一面組織戰時後方服務團,宣傳隊支援抗戰,一面更加勤教苦學,學業質量不斷提高。1942年,陳振華、林啟華等15人獲準免試升入大學,這個時期留學國外深造的達200人,占全縣留學生總數的90%以上。這在當時全國各中學中是罕見的。這期間學校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如38屆的黃維垣,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有機氟化學的開創者,國際公認的氟化專家;47屆的俞永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疫苗研製專家;考入黃埔軍校、保定軍校人數眾多。二中“十將軍”,軍銜中將2個、少將8個。體育也素負盛名,1898年,美國人把西方體育項目傳入本校。30年代,學校體育蜚聲省內外。培養出大批聞名全國的運動健將。1925年吳德懋代表團中國參加在馬尼拉的第七屆遠東運動會,獲得五項全能冠軍,為祖國爭得唯一一塊金牌。這也是我國在國際比賽中所獲得的第一塊田徑金牌;1946年3月間,以哲理中學“旋風”隊為主力的莆田籃球隊征戰省城,三戰皆勝,威震省會;1946年夏,美軍一支籃球隊途經莆田,一到就下“挑戰書”,該校“旋風”隊昂然迎戰,二戰皆捷,打得美軍目瞪口呆。當時莆田城可謂萬人空巷,大快人心;1947年10月,由莆田哲理中學為主力的“莆田田徑訪問團”,先後訪問了福州、上海、南京等地,歷時56天,連戰皆捷,轟動全國體壇,成為中國體育史上破天荒的創舉。建國前七十年,把當時西方進步的科學文化、民主平等自由的新觀念介紹到莆田來。
雄雞唱白,高速發展(1949——1978)。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也獲得新生。1952年學校由人民政府接辦,改名莆田第二中學。黃益三任校長。孟津、林文藩先後任書記。建國以後,學校蒸蒸日上,又興建了科學樓,教學法樓(東風樓,勝利樓)等,擴大了運動場,分上中下三片,師生人數逐年增加,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建國後的前十七年,培養高中畢業生達3000多名,等於建國前70年的總和,辦學成績突出,社會聲譽極佳。1956年,被評為省重點中學。文革前17年師生每年組織下鄉支農,學以致用,既拓展了視野,又得到鍛鍊,受到農民的歡迎,得到社會讚譽。這段時期,學校培養的人才濟濟,專家、學者眾多,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燦若星辰,省部級等高級官員雲集。如詹麗珊,中科院“首屆十大傑出女科學家”,著名衛星氣象專家;葉宏明,陶瓷專家;陳雷欽,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傳統體育強校風采依然,“跳高三星”王國忠、黃壽鏘、陳文藻先後打破舊中國紀錄;陳鐘元,研究員,高級教練,國家級田徑運動健將,曾獲全運會男子跳高冠軍,主持建立“三維動作分析系統”,這在亞洲是第一家;1966年,女腳踏車健將李玉鳳在高棉金邊舉行的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上,獲金牌,這是莆田第一位女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者。“文革”期間,本校遭到浩劫,校址被占。1969年,莆田二中被迫停辦。經心繫教育有識之士多方奔走呼告,七十年代初遷址西郊楊梅山重建。1973年,黃金溪奉調來該校主持重建校園工作。在一片荒坡上師生同心協力,幾經艱苦奮鬥,校園從小到大,從簡陋到完備,復甦迅速,後來居上。經十幾年重興復業,校園占地六十四畝,校舍建築面積達一萬四千多平米,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綠樹、紅花相應成趣,同舊址相比,新校園地盤更大,風景秀麗,居市區而靜謐,是師生教學、生活的樂園。政府和社會力量的關心和支持是這個時期學校迅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改革開放,日新月異(1978年——2005年),恢復高考後,學校抓住機遇,挖潛改革,整合教學資源,發揚艱苦奮鬥的二中精神,教育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據不完全統計1980——1993年莆田二中培養的3000多名的高畢業生考上高等院校的有2300多名,升學率達74%,名校規模已成。體、音、美人才輩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1983以來堅持不懈與駐軍九五醫院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人民解放軍的優良作風春風般吹進重建的校園,使校內優良的校風教風得以穩步健康形成,鞏固和發展,出現了教育教學的喜人局面。先後被福州軍區、南京軍區、福建軍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軍民共建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稱號。1991——1998年,戴明鎖、陳金富來二中主持工作。1993年起學校得益於上海建平中學整體教育改革實驗,結合自己的客觀實際,在莆田市率先探索實施素質教育。全體教師圍繞“轉變觀念,探索改革,轉向辦公機制,改革課程設定,改革課堂教學過程”五個階段銳意改革。圍繞“提高學校教育功能”和“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和展”這兩條主線展開,始終以德育為主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時期,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現在,學校面貌更加引人注目。1991年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來校視察、題詞勉勵:“全面發展,學有特長”。著名科學家盧嘉錫也題詞讚譽:“百年老校樂育英才”。1997年11月通過福建省莆田中學一級達標學校驗收。現任校長朱金先,書記塗雨。現教學班87個,學生6600人,教職工308人,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68名,一級教師92名,學校擁有一批以特級教師(1人)、省級以上骨幹(10人)、省級以上學會理事(4人)、省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53)人為首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學歷達標率為98%。校園面積80多畝,建築面積42626平方米,體育設施完備,實驗室、電教室、電腦室等現代化設備齊全,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圖書館為省一級示範館藏書達10萬餘冊。校園布局合理,環境整潔優美,學校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積極開展軍民共建活動,走文明辦學的道路,成效顯著。榮獲省級以上嘉獎達數十次之多。
成為莆田教育對外開放的視窗。
近年來,學校把握機遇,以“奠定學生一生髮展的基礎,發展學生自由靈動的個性”作為辦學指導思想,提出“辦國內一流示範學校,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的辦學目標,以“師德高、質量優、管理嚴、環境佳、學習勤、個性活、身體健、興趣廣”作為學校工作思路,狠抓“三風建設”,有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近三年,學校與時俱進。各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加強管理,以法治校。從目標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學校井然有序、良性發展;課堂教改效果顯著。以“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為學校改革的總課題,制定《莆田二中關於最佳化教學過程綜合改革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會學生“學會發展”,發展學生“三自一特”為目標建構民主、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體發展、全面、個性發展。與新課程改革相銜接,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資源開發取得突出成績,課題研究,國家級一個,省級二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學生研究課題900多個,有一定水平90多個;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學校以“兩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為學生創造發展的平台,鼓勵創新,對發展相對滯後的學生,也滿腔熱情關心,尋找他們閃光點,自從課改啟動後教學質量大面積豐收,2004年以高分通過省級“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驗收及省一級校複查。學校獲國家級表彰2次,省級9次,市級14次,近幾年教師獲國家級獎勵5人次,省級12人次,市級66人次,學生獲省一等獎19個,二等獎33個,三等獎45個,市一等獎99個,二等獎151個, 2003年、2004年高考本科錄取均超千人,理科省第3名,文科第2名,其中文綜、理綜全省第一名。該校的體音美上重點線占市二分之一。近幾年體音美特長生獲國家級獎勵1人次,省級獎勵38人次,一級達標運動員1人,二級達標運動員達69人,獲全國賽獎5人次,省賽獎138人次,學校獲省田徑傳統校冠軍,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
為了加快發展的步伐,學校以戰略的眼光對發展進行前瞻性的規劃,一座占地233畝,投資1.5億的現代化,多功能新校區已投入使用,又一次的搬遷,莆田二中的發展更加強大,學校上下正齊心協力向國家級示範校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