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即食品銀行。主要為經濟有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鼓勵他們自力更生,食物來源主要由團體及私人捐助,過去有銀行、連鎖快餐店、酒店、超市及食品供應商回響,捐贈熟食、乾糧及餐券,或以特惠價出售食品。香港社福界近年來積極提倡此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物銀行
  • 外文名:Food Bank
  • 別稱:食品銀行
  • 流行地區:香港,上海
  • 性質:公益慈善組織
概述,性質,形成,發展,原則,運作概況,存在問題,基本功能,應對自然災害,維護糧食安全,避免浪費 最佳化資源配製,有助於社會穩定,緩和社會矛盾,

概述

性質

與銀行毫無關係,只是個專門為接濟當地窮人、發放食品的慈善組織,較為著名的有比利時的“食物銀行”每年都有約10萬窮人受到這個“銀行”的照顧。
美國一間食物銀行美國一間食物銀行

形成

源於減少生產過剩導致的浪費,它起源於美國,後經加拿大傳入歐洲。起因是,在歐美已開發國家,浪費與飢餓是個並存的現象。一方面,由於物質的極大豐富,社會上存在大量的浪費現象。如各超市中那些即將過期、但又賣不出去的食品就需要花費不少的資金進行處理和銷毀;大量剩餘農產品的加工處理同樣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歐盟國家歷史上就出現過因農產品大量過剩,無法處理,而不得不將成噸的牛奶與黃油倒入大海的情況。與此相對照的是,由於種種社會問題與分配不公,喝不上牛奶、吃不到黃油的窮人也大有人在。在這種情況下,一批熱心於慈善事業的志願者便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了所謂的“食品銀行”即食物銀行。因為在他們看來,與其將這些剩餘食品白白扔掉或是耗費資金處理掉,不如將它們收集起來,免費發放給那些忍飢挨餓的街頭窮人。這樣既減少了浪費,又幫助了窮人。

發展

幾十年來,“食物銀行”從無到有,如今已遍及歐洲的13個國家,總數達157家。比利時的“食品銀行”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在比利時的9個省份都已有了分行,通過遍布各地的665個協會具體負責救濟窮人的工作。

原則

收取發放免費原則
所有食品均免費收取,不付分毫。同樣,食品的發放也本著免費原則,不得額外收費,獲取好處。
工作人員不計報酬、本著自願
在“銀行”工作的人員完全本著自願原則,不取報酬。

運作概況

從比利時的運轉情況看,免費供貨者主要是食品工業部門和各大超市。“食品銀行”往往和這些部門簽訂協定,將那些賣不出去、但還能夠食用的食品收集上來,集中分配後再以最快的速度發放出去。此外,歐盟為平抑物價,也經常拿出部分資金從農民手中買下剩餘農產品,如糧食、麵粉、牛奶或肉類等,然後再將農產品交給“食品銀行”處理。在比利時的農產品拍賣市場上,比利時政府也將當天賣不出去的水果和蔬菜收購下來,直接交給等在外面的“食品銀行”貨車,“銀行”再通過各地的分點發到窮人手中。
為了收集到更多的食品,“銀行”可謂動了不少腦筋。如他們和比利時航空公司簽訂了協定,機場有專人負責將當天每個航班未消費掉的套餐食品統統收回,及時發放下去。他們還同比利時的一些大型超市合作,每年的入冬時節定期在店裡開展慈善義買活動,號召到商店購物的消費者採購數量不等的慈善食品,而後將它放到店裡事先準備好的紙盒子裡,等待“銀行”人員前來收走。記者在超市就見過這種義買活動的場景,起初不明就裡,只是看到一些顧客在交款台付完款後,將自己單為“銀行”買好的食品裝好袋,順手放進紙盒子裡。細問之下才明白,原來這些東西都是買後捐給“食品銀行”的。這些食品花不了消費者幾個錢,但對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們來說,就真的是“雪中送炭”了。
學生們放假期間可以去做志願者,他們的主要工作為收集食物,然後把它們整理好送給有需要的人。

存在問題

據比利時“食物銀行”負責人介紹,“銀行”通過這種方式收集來的食品在不斷增加,近幾年來更是每年持續在7700噸左右,可救助大約10萬名窮人,每人每年可分得70多公斤食品。但和一個正常人每年所需的300公斤至400公斤食品相比,70多公斤這個數字還是太少。
“銀行”仍需進一步擴大進貨來源
“食品銀行”給比利時10萬窮人帶來了關懷與溫暖。但“銀行”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進一步擴大進貨來源,最大限度地滿足那些急待救助的人們。
兩年前,比利時參加義買的超市只有德萊茲一家,所幸的是,家樂福作為歐洲第一大超市近幾年來也同“銀行”簽訂了類似協定,加入了義買的行列。據“銀行”負責人布羅斯曼先生介紹,現今比利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了“食品銀行”的重要性,參加義買活動的普通民眾也大量增加。“銀行”的人員表示,他們決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減少“食品銀行”運轉成本,爭取叩開更多的超市大門,給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們帶來更多的希望。
美國和墨西哥等成為經濟低潮期食品銀行推行比較多的國家,美國還推出與食品銀行相適應的救濟券。

基本功能

應對自然災害,維護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穀物,包括麥類、粗糧稻穀類三大類。糧食的生產都受制與氣候,與降雨量、熱量等一些自然因素直接相關。近幾年接二連三的自然災害對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成立“食物銀行”就是應對糧食安全。

避免浪費 最佳化資源配製

利於糧食資源的社會最大的配製,使糧食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培養公民及企業的社會責任心、公德,節約意識 通過捐贈培育公民及企業的責任心,樹立全民節約意識

有助於社會穩定,緩和社會矛盾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的生存的基本保障之一。如果吃飯問題都不能解決,人就會鋌而走險,違法犯罪的情況也隨之出現,所以建立“食物銀行”有助於社會穩定,緩和社會矛盾,更是維護社會公平、政府公益事業的重要體現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