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生

范長生

范長生,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出身土著豪族西晉時成都一帶天師道首領,西晉時流民起義軍大成政權(“成漢”,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丞相,封為“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在范長生“休養生息,薄賦興教”的勸導下,大成政權一度昌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長生
  • 別名:范延久,范重久,範文,范支,范元
  • 國籍成漢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涪陵丹心
  • 出生日期:218年
  • 逝世日期:318年
  • 職業成漢丞相
  • 信仰道教
  • 代表作品:《道德經注》,《周易注
歷史生平,出生至成漢建立前,出仕成漢,子孫後繼,在道教中的地位,史籍記載,

歷史生平

出生至成漢建立前

范長生生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蜀後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郡(郡治在今彭水縣郁山鎮)反,車騎將軍鄧芝率兵征討。平定後,朝廷為免再生事端,將涪陵五千餘戶強行遷往成都,其中即有范長生一家。當時,一些處於戰亂的人們,為擺脫現實苦難的困擾和尋求精神的寄託而皈依宗教。因此,由張道陵創建的“天師道”,在成都一帶盛極一時。飽受戰亂與歧視之苦的范長生,也加入了天師道,長期住在成都西山(青城山)。因他注重信義,博學多才,深得天師道教徒的敬服,被擁為成都一帶天師道的首領。
他從事道教修煉,欲為神仙,得長生久視之術。宋代祝穆方輿勝覽》雲“先主劉備)征之不起,就封為逍遙公”,“劉禪易其宅為長生觀”。《列仙傳》說蜀才“年百餘歲,人奉為仙,稱曰長生”。《資治通鑑》云:“長生博學多藝能,年近百歲,蜀人奉之如神。”

出仕成漢

范長生家世世代代掌握部曲,他本人又是天師道教主。到李流據郫城時,他領有千餘戶人家,住在青城山下。青城山是天師道的一個治所,是有名的洞天福地。《寰宇記》卷七十三引《道書福地記》說:“上有沒溺池,有甘露、芝草”。又引《玉匱經》說:“此(指青城山——引者)第五大洞,寶山九室之天,黃帝所秦(當是奏之誤——引者)拜為五嶽丈人。黃帝刻石拜謁纂書猶存。又有石日月象。天師立青城治於其中。”青城治不在二十四治之中,或者是別治、游治、下治之類。天師道的治猶如世俗的官府,管理道民的宗教行政機構,組織比較嚴密,教主與教民的關係,實際上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形成一種超乎國家行政組織之外的統治力量。范長生在青城山下擁有部曲,必然也擁有道民。他能拿出糧食供軍,這充分顯示了他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而且又是一個擁有武裝的道教主。羅尚平西將軍府參軍徐輿看中了范長生這股力量,他向羅尚要求為汶山太守,聯合范長生,共同攻李流;羅尚不許。徐輿怨怒,出降李流;李流用為安西將軍。徐輿,涪陵人,與范長生算是同鄉。通過徐輿的遊說,范長生資給流民軍糧食。李流的軍糧問題,暫時得到解決,擺脫了飢餓的困境。
范長生
經過李特、李流領導流民軍三年為實踐,李雄認識到不得蜀中土著的支持是危險的。李流通過徐輿的遊說,流民軍得到范長生的大力支持,使流民軍渡過難關,轉危為安。儘管范長生原籍是涪陵丹興,但范氏在蜀中居住已有百年,有土地,有千餘家部曲,又是道教首領,與蜀人有千絲萬縷聯繫,即是說,有相當實力。故“李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人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以緩和六郡流民與蜀中土著的矛盾。
范長生認為自己無法領導流民大軍,於是,他充分利用披在身上的道袍,傳達天意,說什麼“推步大元五行,大會甲子,獨鍾於李,非吾節也”(《十六國春秋》)。不接受皇帝位,更勸李雄自立。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三月,范長生從青城山來到成都。六月,李雄即皇帝位,國號大成,改元宴平,以范長生為丞相,加號“四時八節天地太師”(《通鑑考異》引《華陽國志》),封西山侯,“復其部曲,軍征不預,租賦一入其家”(《華陽國志·大同志》)。這是李雄和流民上層給范長生的酬謝:政治上是丞相,當朝一品;經濟上,他的部曲不負擔徭役,他的土地也不向大成政權輸納租賦。他成了十足的封建貴族,既有土地,又有依附農民,還獲得豁免賦役的特權。范長生從支持流民集團到加入大成政權,標幟著六郡氐叟侯王、漢族大地主與蜀中大地主的合流,構成大成政權的統治核心,這就是大成政權的階級實質。范長生在大成政權內所享有的經濟特權與西晉的貴族王公並無兩樣,也就是大地主特權在大成政權中的合法化。
此時的范長生已是耄耋之年,李雄則年方三十,老少同心,君臣和諧。在范長生“清心寡欲,敬天愛民”的涉世宗旨影響下,在其“休養生息,薄賦興教,切莫窮兵黷武”的勸導下、大成寬和政役,輕徭薄賦,建官學,興文教,端風化,罰不妄舉,刑不濫及,恩威遠播。來稱臣依附的人增多,大成一度昌盛。
公元318年(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四月,范長生卒於成都。

子孫後繼

范長生死後,其子范賁李雄封為丞相
347年,成漢被東晉大將桓溫所滅,成漢將領鄧定、隗文等人因此推范賁為帝,根據史書記載,范賁“以妖異惑眾”,因此蜀地很多人歸附。
349年,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擊范賁,范賁被殺,遂平定益州

在道教中的地位

范長生“博學多能”(《資治通鑑》語),尤精書法。其筆觸豪放,‘飽滿大方,與慕容倍、王猛齊名。在道教中擁有相當的歷史地位。他著有《道德經注》,《周易注》(見李鼎祚(周易集解》)。舊時四川青城山有“長生宮”,為范長生的紀念之地。宋代詩人陸游曾到此遊覽,吟詩說:“碧天萬里月正中,清夜珥節長生宮。”
而青城傳說人物中, (晉)譙秀《蜀記》的記有“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范長生、李八百嚴君平(嚴遵),爾朱洞。又有“青城五隱”:薛昌、范長生、勾符台、張愈楊慎。均有他的出現。
張陵,范長生在氐羌巫術基礎上創立了道教初型的“五斗米道”。“夷事道;蠻事鬼”。與“荊人鬼;越人魍。”兩種分類看來:荊楚的蠻苗是信鬼主的,巴夷(及蜀)是信道術的,海濱越人是重魍祥的。長江上(巴蜀)中(荊楚)游的老君(彭祖)之道術是道教的先啟,東海(齊魯吳越)的魍祥與中原的聖賢是方術與人物神的前因,各兄弟民族的巫術合成綜雜的道教。
後人在青城山為其立廟,尊崇他為“長生大帝”。故里黔江縣城,也建有范公祠,直到1990年擴建新城才拆遷。清康熙初年,彭水於遷喬鄉水田壩,為紀念雙丞相范長生父子而修建遂家寺院----長生觀,占地750平方米,建築面積588平方米,現為國小校舍。

史籍記載

范長生涪陵丹輿人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又名支,字元壽。岩居穴處,求道養志,甚有名德。兼善天文,頗曉術數,年過百歲[《藝林伐山》雲長生先事劉玄德,至特時一百三十餘年],為蜀人所重,奉之如神,雄欲迎致立為君長而臣之,長生固辭曰:“推步太元五行,大會甲子,祚終於李,非吾節也。”雄即成都王位,長生自西山乘素輿詣成都,雄迎之於門,執版延接,即日拜丞相,尊之曰:范賢,故又名賢。勸雄稱尊,尋加長生天地太師之號,封西山侯,以雄玉衡八年卒,子賁嗣。賁初為侍中,後嗣父爵,為丞相。晉永和三年,勢為大司馬桓溫所滅,其遺黨故尚書僕射王誓、鎮西將軍鄧定、平南將軍王潤、將軍隗文、蕭恭文等舉兵反,眾各萬餘。溫自擊定,使袁喬擊文,皆破之。使益州刺史周撫鎮彭模,斬王誓、王潤。溫留成都三十日,振旅還江陵,尋而鄧定、隗文等入據成都,征虜將軍楊謙棄涪城退保德陽,遂陷日南,殺督護劉雄,共立賁為帝,而奉之以父,長生為雄國師,蜀民愛之,賁由是以妖異惑眾,聚至數千,蜀人相率歸附,後二年,周撫與龍驤朱燾擊賁,斬之,益州遂平。
------- 《屠本十六國春秋 卷八十蜀錄四 范長生 賁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