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戲劇

英語戲劇

英語戲劇,指以英語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地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英語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英語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使用英語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英語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鬥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它被認為是起源於酒神祭祀。

英語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英語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通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語戲劇
  • 外文名:English drama、drama
  • 手    段: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
  • 性    質表演藝術
  • 分    類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
  • 元    素:演員、情境、舞台、觀眾
英語戲劇起源,表演形式,英語戲劇形態,英語戲劇歷史,西方戲劇誕生,戲劇文本,表演藝術,英語戲劇團體:,

英語戲劇起源

世界戲劇藝術最早是出現在距今約2400年前的愛琴海邊的古希臘。當時劇團內除了主要演員以外,還有一支合唱隊,隨時評論劇中發生的事情。有趣的是,伯利克里時期,為了鼓勵人們去看戲,政府甚至會給觀眾發放“戲劇津貼”。這在弘揚和保護文化方面是很值得借鑑的。到近代戲劇藝術傳播到了英國形成了特色的英語戲劇,並在英國得到廣大的發展,並傳播到世界各處。
演員
古代希臘戲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由男子扮演的,這些演員都是專業的,社會地位很高。在同一部戲中,一個演員可以扮演幾個角色,一個角色也可由幾個演員扮演。由於演員和觀眾的距離非常之遠,因此演員必須頻繁更換服裝和面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演員們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顯得高一些,有時還要帶上顏色艷麗的手套以使觀眾能夠辨認自己的手勢。
劇場
最早的古規範希臘戲劇場十分簡陋:在一片夯實的硬土地上修些台階,再加一個木板,便是一個“劇場”。公元前四世紀,出現了一種新式劇場:它沒有屋頂,呈半圓形,用石頭建成,觀眾席呈階梯狀,且坡度較大。希臘人稱其為”圓形劇場“

表演形式

英語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由於文化背景的差別,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西方戲劇主要以英語戲劇為主。
現代的英語戲劇觀念強調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稱為“觀演關係”)。
語言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台說明
人物語言:也叫台詞(戲曲稱之為“念白”)。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對白是兩個或多個人物交談的話;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
舞台說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台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弧(方括弧或圓括弧)括起來。
本質
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已經表述了對戲劇本質的認識。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各種生物的行動的模仿。
以後 ,印度的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也指明:“戲劇就是模仿。”19世紀以後,對戲劇本質的研討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主要有觀眾說,衝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室說等。
觀眾說:認定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 ,也是戲劇的本質所在。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種觀念的代表,他斷言:不管是什麼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而,戲劇的一切元素都必須與觀眾的欣賞相適應。
衝突說: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為代表。19世紀末,布倫退爾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覺意志發揮的場所,人物的自覺意志的發揮必定會遇到阻礙,主體為克服阻礙就要與之鬥爭,這就構成“意志衝突”,戲劇的本質就在於此。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則把戲劇的本質歸之為“自覺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性衝突”。他認為:由於戲劇是處理社會關係的,而人的自覺意志又必須受社會必然性的制約,因而,真正的戲劇性衝突必須是社會性衝突。這種觀念可以一句話來表述:“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中國東漢時期的許慎[3]在《說文解字》中提出:“戲,始於斗兵,廣於鬥力,而泛濫與鬥智,極於斗口。”認為戲劇是最富於衝突的生活場景的升華。
激變說:英國戲劇理論家W.阿契爾否定布倫退爾的“衝突”說,他把小說與戲劇相比較,認為小說是“漸變”的藝術,而戲劇是“激變”( crisis ,又譯危機)的藝術,戲劇所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一次激變,這就是戲劇本質的所在。
情境、實驗室說: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就曾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衝突”聯繫在一起,並強調情境的本體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並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

英語戲劇形態

在古代希臘 ,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 、建築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範疇。但是,真正的英語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語言(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
  1. 文學。主要指劇本、台詞。
  2. 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3. 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
  4. 舞蹈。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英語戲劇中的多種藝術因素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在綜合整體中的地位不是對等的。在英語戲劇綜合體中,演員的表演藝術居於中心、主導地位,它是戲劇藝術的本體。表演藝術的手段——形體動作和台詞,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其他藝術因素,都被本體所融化。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它作為一種文學形式,雖然可以像小說那樣供人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於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劇本,不是好的戲劇作品。戲劇演出中的音樂成分,無論是插曲、配樂還是音響,其價值主要在於對演員塑造舞台形象的協同作用。戲劇演出中的造型藝術成分,如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為演員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輔助作用的。以演員表演藝術為本體,對多種藝術成分進行吸收與融化,構成了戲劇藝術的外在形態。

英語戲劇歷史

西方戲劇誕生

話劇《玩偶之家》
西方戲劇的曙光,普遍認為是古希臘悲劇,而古希臘悲劇則是源於古希臘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儀式。在祭典中,人們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頌”,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動物)。古希臘悲劇都是詩劇,嚴謹古雅、莊重大氣。表演時有歌隊伴唱,史實表明歌隊先於演員存在。關於這個起源,也可以參考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早期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

戲劇文本

戲劇文本(即“劇本”)是一齣戲劇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戲的先決條件。
劇本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台上搬演。戲劇文本不算是藝術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後(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這類的戲劇文本則稱為案頭戲(也叫書齋劇)(比較著名的如王爾德的詩劇《莎樂美》。)現代戲劇中也出現了沒有劇本的演出實例。
戲劇的文學本,在不演出的狀態下,可以作為單獨的文學樣式欣賞。

表演藝術

隨著西方現代戲劇在導演以及演員訓練體系上的實踐,戲劇理論逐漸從戲劇文本的討論擴大到劇場整體,進而產生“場面調度”等新觀念。其中,比較著名的提法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戲劇導演彼德·布魯克在其專著《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中提出的觀念:“一個演員,走過一個空蕩蕩的舞台,這就是一齣戲的全部。”

英語戲劇團體:

北京:抓馬寶貝卓美教育、樂盒教育戲劇、戲遊記兒童創意劇場
上海:靜安教育戲劇工作坊、陶冶教育劇場
深圳:優尼全能戲劇學院、深圳中劇文化秀盒子
廣州:海倫奧格雷迪戲劇學院、木棉劇團
武漢:安吉拉國際兒童創意館
青島:格林戲劇 Green Theatre、媽媽團兒童劇社
順德:清心戲劇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