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酒(高酒精度酒類名稱)

苦艾酒(高酒精度酒類名稱)

苦艾酒是一種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苦艾 (wormwood) 藥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這三樣經常被稱作「聖三一」。此酒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45度以上高酒精度,有的地區譯為艾苦酒,在台灣absinthe直譯為“艾碧斯”。 酒液呈藍綠色, 草綠色,棕黃色,或者無色。 捷克苦艾酒為綠色,也有黑色,紅色,棕黃色。,西班牙等為草綠色, 法國苦艾酒棕黃色,瑞士為無色。 根據產地, 品牌,配方不同酒體呈現不同顏色,現在有的品牌也出現了藍黑紅等顏色。有茴香成分的苦艾酒加入冰水時變為混濁的乳白色, 即懸乳效果, 其效果是否明顯取決於茴香成分的高低。

苦艾酒,英語:Absinthe /æbsɪnθ/ AB-sinthAB-santh;法語:Absinthe,歷史上描述為蒸餾的,高酒精度數(45-89.9%ABV,酒精純度90-148)的一種飲料。它是一種茴香味的烈酒,從植物性藥材中萃取,其中包括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又名“大艾草”Grand Wormwood)的花和葉,綠茴芹(green anise),甜茴香(sweet fennel),和其他藥材和食用香草。苦艾酒歷來有一種天然的綠色,但也有是無色的。歷史文獻中通常稱之為“綠仙子”(法語:la fée verte)。雖然有時它被誤作為利口酒的一種,傳統上苦艾酒瓶裝時是不加糖的,因此,將其歸類為烈酒。傳統裝瓶的苦艾酒酒精度數很高,但飲用前通常使用水進行稀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艾酒
  • 外文名:absinthe absinth
  • 別稱: 艾碧斯 艾苦酒 綠色繆斯
  • 主要原料:苦艾,八角,茴香,海索草等草本提取物
  • 是否含防腐劑:否
苦艾酒簡介,名稱由來,相關名字,原料,歷史介紹,味道,存儲,功效特性,種類特徵,巴黎苦艾酒,名人與苦艾酒,神話傳說,相關知識,藥物作用,

苦艾酒簡介

苦艾酒是一種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餾酒,主要原料是茴芹, 茴香及苦艾 (wormwood) 藥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這三樣經常被稱作「聖三一」。酒液呈綠色,當加入冰水時變為混濁的乳白色, 這就是苦艾酒有名的懸乳狀狀態。此酒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45度以上高酒精度。
苦艾酒的四大產地為捷克,西班牙,法國,瑞士。 捷克也是一個專業生產苦艾酒的產地,傳統的苦艾酒中含有茴香成分, 但很多人不喜歡茴香味道, 所以迎合大眾的口味,大部分捷克苦艾酒是極少茴香成分的。
西班牙苦艾酒一般為草綠色, 懸乳狀效果只有幾款比較明顯,大部分懸乳狀並不明顯且價格低廉
法國,曾是苦艾酒發展最興隆的國家,苦艾酒一般為棕黃色, 法國除了有很好的葡萄酒,也出很好的苦艾酒, Lemercier系列先後獲得世界烈酒獎的銀獎與銅獎。當然並非所有的法國苦艾酒都是優質的, 消費者應擦亮自己的眼睛喔。
瑞士是苦艾酒的起源地, 苦艾酒被禁售後, 通常地下作坊生產, 為了掩人耳目,瑞士地下作坊苦艾酒為無色的,這樣可以跟官員們說不是苦艾酒,而是其他什麼酒。 2013年後, 瑞士的苦艾酒大部分是無色的, 藍色的瓶子象徵瑞士藍藍的天空。
現在中國市場上最容易與苦艾酒混淆的是茴香酒, 因為這些酒中含有苦艾酒的基本成分之一“茴香”所以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苦艾酒。
另一種因翻譯的原因, 接近苦艾酒, 最容易混淆的是vermouth, 很多人將翻譯成苦艾酒, 實際它正確的中文名是苦艾酒。 而真正的苦艾酒為 “Absinthe” , 也非 L'Absinthe 或 D'Absinthe等, 很多酒為了冒充苦艾酒, 通常取名跟“Absinthe”類似的名字, 比如 L'Absinthe ,D'Absinthe,absente等等, 為了讓人一眼看去時“Absinthe”,通常L', D'的字樣很小, 這樣的酒一般為利口酒,在標貼的不顯眼處也會有“liqueur”的標示, 純正的苦艾酒不會有這樣的標示。
以上幾種酒屬餐前酒, 開胃酒, 價格一般很便宜, 而真正的Absinthe苦艾酒即使在國外售價也很高, 國內賣得很少。

名稱由來

什麼是苦艾?苦艾(即洋艾(Artemisiaabsinthium))是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的一種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Absinthe是兩百多年前一名瑞士醫生髮明的一種加香加味型烈酒,最早是在醫療上使用,後來卻成為不少人迷戀的杯中物。該酒的主要原料是前面提到的草本植物苦艾的葉子中提取的,它賦予了苦艾酒靈魂。苦艾的拉丁文為“Artemisiaabsinthium”,這也是Absinthe酒名字的來源了。此外,該酒在製作中還加入了茴香、蜜蜂花、肉豆蔻等多種藥草和香料。
Absinthe酒的酒精含量至少為45%,最高的可高達89.9%,顏色可從清澈透明到傳統上的深綠色,區別在於茴香提取物含量的多少,因為苦艾酒的深綠色主要是茴香的提取液帶來的。傳統上,飲用時常加3-5倍的溶有方糖的冰水稀釋,所以口感先甜後苦,伴著悠悠的藥草氣味。
另一種較粗獷的被稱為波希米亞(Bohemeian)飲法的方式是將方糖燃燒後混入Absinthe酒,再加水飲用。稀釋後的酒呈現混濁狀態是優質苦艾酒的標誌,成因主要是酒內含植物提煉的油精的濃度大,水油混合後會造成混濁的效果。
有趣的是,不少傑出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如海明威、畢卡索、梵谷、德加及王爾德等都是Absinthe酒的愛好者。畢卡索、梵谷和德加都畫過以苦艾酒為題材的作品,但我個人感覺德加畫的苦艾酒館(L'Absinthe)最令人心動,畫中婦人神情憂愁落寞,面前擺放著一杯苦艾酒,讓人記憶深刻。

相關名字

absinthe 在大陸叫做苦艾酒,南方地區有些稱之為“艾苦酒”。 但在台灣, 人們根據音譯叫做“艾碧斯”, 以下是各種名稱。
1. 捷克苦艾酒: absinth;
2. 法國,瑞士苦艾酒: absinthe;
3. 加拿大: absenta;
4. 暱稱: La Fee,, 綠仙子, 綠色繆斯, green fairy等;
5.日本:貝爾摩得(卡通片《名偵探柯南》中的角色,實際上翻譯過來並不是苦艾酒,而應該是苦艾酒)

原料

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是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的一種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當年,尚沒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種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臘的醫藥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它是治療肝炎的良藥,順便也能對付煩人的風濕,要知道,地中海氣候讓很多希臘貴族每到潮濕的季節便痛苦不堪。

歷史介紹

苦艾酒起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人們以某些植物浸泡在酒中做為祭典或醫病用,直到四世紀初。法國才為這些加味酒命名為苦艾酒(Absinthe)。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藥物種類不同,一般均包含苦艾、燈椒、丁香、肉桂、金雞納樹皮、人參等數十種植物。
最開始這種酒是法國專門給軍隊喝的,因為有治療的作用,後來軍隊回國後,把這酒也帶回國了。隨後大概19世紀中葉,一些有錢的資本家開始喝這酒。在西方,一般苦艾酒是被當做餐前酒,開胃酒來喝的。餐前酒的邏輯是,需要有很多的香氣,幫助人們打開味蕾。舊時候痴迷於苦艾酒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是一喝一整天,跟抽菸一樣作為嗜好品而不是儀式來享用的。加水喝也是因為做餐前酒的關係,一般講究純飲的是價格相對高昂,口味也相對深邃的餐後酒。
1792
法國 pierre ordinaire 博士蒸餾出了一種高酒精度(68% 或更高/標準酒精度 136 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藥草,這種酒被用作醫治百病的藥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開始蒸餾這種酒,並很快有了一個暱稱 'la fée verte'。
1870
葡萄根瘤蚜開始對法國葡萄酒業造成長達 30 年的摧殘。葡萄園遭到這種稱為葡萄根瘤蚜的小蟲破壞,它沿迂迴的路徑啃食葡萄根莖。因此,葡萄酒變得稀少並且非常昂貴,在葡萄酒緊缺的這一時期,苦艾酒迅速成為酒吧文化中的寵兒,而且銷售規模巨增。
1890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享樂主義在法國蔓延成為一種時尚,典型的例子是人們紛紛參加紅磨坊的波希米亞飲酒狂歡會,並表演古怪行為,使紅磨坊成為盛極一時的娛樂中心。巴黎的紅燈區位於蒙馬特 (montmartre) 區中心,經營者很清楚苦艾酒傳說中的催欲效果,從那時起苦艾酒和“紅磨坊”就變成了同義詞。
1910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 36,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2
美國頒布苦艾酒禁令。有 220,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5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時期,苦艾酒在法國遭到查禁。在向軍隊配給苦艾酒作為預防瘧疾的防範措施幾年後,法國政府決定禁止飲用苦艾酒,歸咎的原因是一戰期間配給的酒普遍丟棄在戰壕中。但是影響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法國葡萄酒業的極大壓力,他們認為苦艾酒會侵占他們的市場。
1998
當苦艾酒在歐洲許多國家遭查禁半個多世紀後,george rowley 於 1998 年 7 月 21 日獲得英國政府允許將苦艾酒在歐盟合法銷售的批文,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突破。
2000
la fée 苦艾酒 — 首個在法國以商業目的釀造的傳統苦艾酒 — 自 1915 年發布禁令以來終於解禁。在法國奧塞小鎮 (auvers-sur-oise) 由法國苦艾酒博物館參與釀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熱烈歡迎。
2002
la fée 苦艾酒首先在時尚酒吧市場上獲得成功,而後由英國最大的酒類零售商 tesco 銷售到 350 多個餐飲店,隨後 la fée 苦艾酒成為主要街道商店中購物車中的搶手貨。
2003
在國際飲料雜誌 (drinks international) 主辦的國際烈酒挑戰賽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 上,la fée 苦艾酒是唯一獲得獎牌的苦艾酒品牌。
la fée 苦艾酒 45% 及更高度系列推出後,立即成為 yates 等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標,他在名流圈內也以喜歡喝烈酒而著稱。
法國著名廚師 jean-christophe novelli 為慶祝他與 la fée 苦艾酒結下的不解之緣,特別創製了新世紀的一系列令人稱絕的配合飲用苦艾酒的選單。

味道

加水沖淡後,一杯苦艾酒就成為含有非常溫和的茴芹味、可供您細細品嘗的清爽飲料,禁不住引起您對法國南部漫長夏日時光的憧憬與回憶。應避免不摻水直接飲用,因為苦艾酒在沖淡調兌前味道非常濃烈且不可口。
苦艾酒的起源地是瑞士, 在法國盛行。 所以很多法國跟瑞士的苦艾酒,飲用後口唇留香,其苦艾酒特有的淡淡清新在齒間徘徊,香氣盎然、回味悠然。

存儲

人工著色的苦艾酒或清澈透明的苦艾酒既美觀又穩定,可以裝瓶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天然著色的苦艾酒如果長時間暴露光線或空氣中,其中的葉綠素會逐漸變成氧化,顏色從綠色逐漸變成黃綠色,並最終變成棕色。已完成顏色轉變的苦艾酒,歷史上稱其顏色為為feuille morte,意思是枯葉。在苦艾酒遭禁以前,這種自然現象是十分有利的,因為它可以證實被懷疑有問題的產品是天然著色的,還是使用了有可能是有毒的化學物質人工著色的。可以預見的是,上年頭的苦艾酒由於幾十年的緩慢氧化,在密封瓶中呈現顯著琥珀色。雖然這種顏色上的變化對苦艾酒的味道並無不良影響,人們普遍還是希望保留原來的顏色,這就需要使用深色,耐光的酒瓶來裝天然著色的苦艾。如果需要存放數十年之久,苦艾酒必須存放在陰涼(室溫即可),乾燥的地方,遠離光熱。苦艾酒不應該被存放在冰櫃或冰櫃中,因為會導致茴香腦在瓶內聚合,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沉澱,對原有風味造成不利影響。
它是一種麻醉藥嗎?什麼是苦艾腦 ?
除了高酒精度(傳統上高於 68%)以外,苦艾酒的主要成分是苦艾 (wormwood) 藥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這種苦味藥草含有一種稱為苦艾腦 (thujone) 的化學品,該化學品非常類似於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 THC(四氫大麻酚)。科學家在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研究分析顯示,這種相似性並不是偶然的。這兩種化學品都是萜類化合物。這意味著“苦艾腦和 THC 都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普通感受器互動作用而產生擬精神病藥的藥效”,科學家 J del Castillo 在其撰寫的苦艾酒與大麻之間的心理藥效相似性的一篇文章(自然雜誌,1975 年 1 月 31 日)中如是說。
與 La Fée 苦艾酒不同,某些同時期的品牌可能未使用洋艾釀造,因此不含苦艾腦,而且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苦艾酒。查看任何苦艾酒商標的背面標籤,如果您看到提及苦艾 (wormwood) 汁或浸劑,您可能也會在括弧中看到艾草 (Artemisia vulgaris)。這種藥草是蒿科的成員,不含苦艾腦且通常稱作“艾蒿 (Mugwort)”。
酒精和苦艾腦都是麻醉藥,因此,我們建議您適度飲用苦艾酒。簡言之,苦艾讓人感受到一種體驗而不僅僅是醉酒的感覺,但是比不上致幻劑(例如 LSD)的效力。
酒精含量:45%——89.9%
功效:滋養、強壯身體、健胃等功效。
特性:可刺激食慾。
飲用苦艾酒或可使人產生幻覺。請謹慎使用。

功效特性

除了高酒精度(傳統上高於68%)以外,苦艾酒的主要成分是苦艾(wormwood)藥草(即洋艾(Artemisiaabsinthium))。這種苦味藥草含有一種稱為苦艾腦(thujone)的化學品,該化學品非常類似於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THC(四氫大麻酚)。這意味著“苦艾腦和THC都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普通感受器互動作用而產生擬精神病藥的藥效”,科學家JdelCastillo在其撰寫的苦艾酒與大麻之間的心理藥效相似性的一篇文章(自然雜誌,1975年1月31日)中如是說。
與LaFée苦艾酒不同,如果您看到提及苦艾(wormwood)汁或浸劑,您可能也會在括弧中看到艾草(Artemisiavulgaris)。這種藥草是蒿科的成員,不含苦艾腦且通常稱作“艾蒿(Mugwort)”。
酒精含量:45%——89.9%
功效:滋養、強壯身體、健胃等功效。
特性:可刺激食慾。

種類特徵

對於酒精飲料的分類需要劃分它們的類別並和明確其標籤,顯然苦艾酒一直缺乏明確的劃分方法。據19世紀流行的論述,按照酒精濃度和酒品質量可以將苦艾酒大致分為幾個檔次:普通(ordinaire),較好(demi-fine),好(fine),上等(supérieure)以及極品(Suisse)。上等與極品苦艾酒是採用天然的染色浸泡和蒸餾生產的,而普通與較好的苦艾酒就可能是人工調色以及使用精油生產的。不過這些只是一種命名的準則,並不是工業生產的標準。許多當代苦艾酒評論家根據其生產方法簡單地歸類為蒸餾苦艾酒或混合苦艾酒。通常前者被認為是在質量上遠遠優於後者,然而蒸餾苦艾酒並不保證其成分的質量或製造商的技藝。
Blanche或La Bleue:
白苦艾酒(Blanche)(在瑞士也稱為藍色苦艾酒(LA Bleue),並不是說酒液的顏色是藍色的,而是通常用天藍色的酒瓶裝瓶),蒸餾和濃縮後直接裝瓶,Blanche苦艾酒是無色的(透明)。 La Bleu最初是盜版的瑞士苦艾酒使用的一個名稱,但瑞士取締苦艾酒之後逐漸成為瑞士產苦艾酒一般名稱。
Verte:
Verte在法語是“綠色”的意思。綠苦艾酒的前身是白苦艾酒。通過將各種草藥浸泡在透明的蒸餾液中對白苦艾酒進行著色。這一步驟賦予了苦艾酒橄欖石的綠色和強烈的味道。 綠苦艾酒是19世紀發明的苦艾酒的代表。人工著色的綠色苦艾酒也可以稱之為“Verte”,因為不是通過浸泡草藥進行著色,它沒有草藥味道。
Absenta:
Absenta是西班牙語中的苦艾酒,有時帶有地域風格,而與其鄰國法國稍有不同。由於其使用阿利坎特茴香(Alicante anise),傳統的西班牙苦艾酒可能味道略有不同[47],並常常帶有獨特的柑橘味道。
Hausgemacht:
Hausgemacht是德語中家庭製造的意思,通常簡化為HG。家釀苦艾酒是由業餘愛好者秘密在家蒸餾的苦艾酒。它不應該與苦艾酒套件混淆。 家釀苦艾酒小批量的生產供個人使用而非商業市場。苦艾酒被取締後,小生產者轉入地下秘密生產,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瑞士。雖然瑞士已經解除了禁令,一些秘密蒸餾者依然沒有將他們的生產合法化。當局認為,對酒類產品的高賦稅和地下商品的神秘感可能是他們繼續秘密生產的原因。
Bohemian-style:
波希米亞風苦艾酒也被稱為捷克式苦艾,稱作“anise-free absinthe”,或者只是“absinth”(不含“e”),通常被描述為艾草苦酒。它主要產於捷克共和國,這也是它被稱之為“波西米亞風”或者“捷克式”的原因,雖然並非所有來自捷克共和國的苦艾酒都是波希米亞風苦艾酒。波西米亞風苦艾酒通常包含很少或不含,茴芹茴香,或其他傳統苦艾中使用的草藥,因而與19世紀的流行苦艾酒不盡相似。
典型的波希米亞風苦艾酒與傳統的正宗苦艾酒只有兩點類似:它含有艾草,以及具有較高的酒精度數。可能是因為捷克式苦艾酒無法產生懸乳效果,在20世紀90年代捷克人發明了“火祭”飲用法,以取代法式苦艾酒飲用法。波西米亞式喝法就是有捷克發明,並流傳起來的。

巴黎苦艾酒

La Fée 巴黎苦艾酒
La Fée 巴黎苦艾酒保留了原始苦艾酒的真正韻味。 La Fée 最初始於十九世紀一份真實的釀酒配方,並在 Delahaye 夫人監督下於法國一家釀酒廠里研製出來。它包含十多種植物,包括‘大苦艾’和‘小苦艾’(即洋艾羅馬艾)。 La Fée 是一種蒸餾苦艾酒 — 在酒精中浸軟植物藥材,然後採用最傳統的方法蒸餾成酒。 最後,人們重新發現了苦艾酒的真正醇香。
對 La Fée 巴黎苦艾酒的評價FeeVerte
“好了朋友們,我有好訊息要告訴大家:這是個令人興奮的好訊息!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像過會有這樣一種商業釀造的苦艾酒能令我們如此沉迷,它讓人們情不自禁要豪飲狂飲。我並不喜歡茴芹或檸檬味道,因此不能一口氣喝下任何一瓶西班牙苦艾酒。可這是 La Fée! 它簡直令我愛不釋手!”
“它的原料就與眾不同。它並不是主要有茴芹的味道。它的‘味道’是清淡的草藥味,而且溫潤柔和,同時還有薄荷的涼爽氣味,雖然這種味道並不特別濃。其中也有茴芹的氣味,而且恰到好處...”
“...要得到上乘口感的味道而不含大量茴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這款酒的釀造商卻獨創了一種非常特別的原料配方,從而去除了濃濃的茴芹味;而且非常幸運的是,它還含有另一種味道:醇香!!想像一下這是一種多么美妙的味道:清淡、溫潤、植物的芳香、而且清爽可口。除了具有草藥的清醇口感外,這種苦艾酒與西班牙苦艾酒相比還要其它更豐富的味道和口感。它的苦味微妙而適度,只在入口的一瞬感到它的存在,而後則是淡淡的甜味和薄荷的清香。甜味進一步突出了薄荷及草藥味的芳香,這種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飲用苦艾酒合法嗎?
Absinthe 或 wormwood,而苦艾酒最早是在 1797 年時由 H.L. Pernod 公開販售。因此在 1915 年 3 月 16 日立法控管其製造和銷售。
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早期,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苦艾酒產地,但在 1915 年,La Fée 苦艾酒是在禁令解除之後在巴黎生產的第一個傳統法國品牌的苦艾酒。

名人與苦艾酒

除了高酒精度,苦艾酒為人熟知的還有其輕度致幻效果的苦艾腦成分。也正因為此,苦艾酒是許多藝術大師的靈感源泉,如海明威、畢卡索、梵谷、王爾德、德加等都是苦艾酒忠實的追求者,並為其創作過多幅知名作品。苦艾酒因其獨特口味及歷史文化背景,自19世紀開始在歐洲許多地區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青睞及並流行一時。但是好景不長,在保守主義者和禁酒協會帶動及誤導下將苦艾酒和社會動亂畫上等號。20世紀初期,許多國家對苦艾酒頒布禁令。直至20世紀90年代後,歐洲各個國家才開始逐漸解除對苦艾酒的禁令,並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內重新流行開來。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僅僅像是吮吸“金屬鈕扣”,那它肯定不會讓頹廢詩人和先鋒畫家們趨之若鶩。這裡還有一個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處在於它有一點點致幻作用。對此瞭然於胸的多是些法國人,但英國人王爾德是個異數,他對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頗有心得。他描述著這種幻覺:酒後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1882年,王爾德遊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麼分別呢?”即便到了後來,王爾德孑然一身、貧病交加,但他的聰明勁兒卻未嘗稍減:“我正跟我的牆紙進行一場殊死搏鬥,要么是它走,要么是我亡。”
苦艾酒的風行,讓那些像王爾德般的街頭醉漢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苦艾酒遭到“衛道士”們的敵視與詛咒也就不足為奇了。順帶遭殃的,還有那些畫家們。德加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倫敦參展時,竟引發了英國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國人將苦艾酒看作是“法國毒藥”;當然,這就跟將梅毒說成“法國痼疾”一樣的不公平。同行畢卡索也有畫作《喝苦艾酒的人》。
大約就在同時期,從荷蘭來到法國的、落落難合的畫家梵谷也愛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爾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裡一頭扎入了“綠色繆斯”的懷抱。梵谷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裡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
至於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個跟“綠色繆斯”發生了關係,他是法國公認的天才,十幾歲就出版詩集,31歲就晉身法蘭西學院。可自打那以後,他幾乎沒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因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國政府也開始禁絕苦艾酒的時候,那些為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酒徒們還在近乎絕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還激發過繆塞的靈感!”———可在我看來,繆塞的靈感哪裡來自苦艾酒,它分明是來自喬治·桑。

神話傳說

一個古老的愛情魔咒
在聖路加日,采一些萬壽菊花、墨角蘭枝條、百里香和一些小苦艾草;在火爐前將它們烤乾,壓成粉末;然後用一小塊細麻布篩濾,並用慢火燉煮,添加少量的蜂蜜和醋。在睡覺前用這種製作的漿糊塗擦皮膚,同時將下面的話重複說三次,你將夢見你“未來伴侶”的模樣 St. Luke, St. Luke, be kind to me, In dreams let me my true-love see(聖路加,聖路加,求您對我大開恩,讓我在甜夢中,看到我未來的如意郎君) 在俄語中車諾比 (Chernobyl) 是苦艾 (Wormwood) 的意思,但這個詞實際上代表了一個神話。Chernobyl 實際上是一個烏克蘭詞。人們通常用這個詞表示苦艾 (Wormwood),但實際上意指“黑色(深色)矮樹叢”,當然真正的洋艾並不是黑色或深色的。苦艾草的枝葉是綠色的,並在一面有銀色的髮絲狀須。 啟示錄,第八章: 10. 第三位天使吹號,一顆巨星從天空降落,燃燒著像一盞巨燈,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源頭上。 11. 這顆星名叫苦艾:河流的三分之一被苦艾污染,飲下水的人都相繼死去,因為水已變成了苦味。 在車諾比核泄露事件後,出現了許多以宗教為藉口的情緒狂躁症者(大多數在波蘭),行為與聖經《啟示錄》中關於苦艾的描述相似。而實事上,聖經中引述的並不是洋艾,因為這種苦艾品種並不在中東生長。因此它是常見的一處誤譯問題。《聖經》中提及的苦艾品種很可能是苦艾屬的一種稱為 judaeica 的品種。 根據遠古記載,苦艾能消除因毒芹屬植物、毒菌和海龍咬傷造成的毒性。 苦艾酒會使我發瘋、失明或致死嗎?不會。無節制酗酒古已有之,而且其危害性至今仍十分嚴重;另一方面人們相信以前在酒精生產過程中混入的雜質(特別是廉價品牌)才是苦艾酒對健康造成不利副作用的真正原因。 一旦苦艾酒的名聲得到眾人讚賞和傳播,苦艾酒自身的魅力就足以使它永久延續下去;如果一個已婚男子死於梅毒,在向他的遺孀出示的死亡證明中寫上‘苦艾酒中毒’可能會更為友善。 為什麼苦艾酒 (Absinthe) 的拼寫有時沒有最後的‘e’?這只是一種語言拼寫上的差異。儘管“absinthe”是瑞士和法國(最初生產苦艾酒的國家)創造的常見拼法,您會發現全世界不同地區存在關於 absinthe 一詞的一些其它拼法。在捷克共和國,該詞的拼寫省略了最後的‘e’,因此變成了‘absinth’。西班牙人稱之為 absenta,義大利人稱之為 assenzio,但這些詞都是指苦艾酒 (absinthe)。 值得注意的是,拼寫 absinth(不帶‘e’)通常表示苦艾酒產自東歐並可能是“波希米亞風格”,這意味著當添加水時酒不會變為渾濁狀,由於這種酒與傳統的瑞士/法國風格相比僅使用了微量或未使用茴芹。 苦艾酒是催欲劑嗎?苦艾酒在其全盛時期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功效強大的催欲劑;兩種苦艾酒成分(苦艾和茴芹)因具有這樣的作用而出名。英國詩人 Ernest Dowson 留下了這樣的詩句‘Absinthe makes the tart grow fonder’(苦艾酒使妓女變得更多情)。 為什麼苦艾酒被認為是成為世紀詩人和藝術家的繆斯女神?居住在法國波希米亞地區的人們飲用苦艾酒。 什麼是“苦艾酒勺匙”?這是一種特別設計的槽形勺匙,上面可放糖塊,水可瀝下勺架並滴入苦艾酒中。 如何正確調製苦艾酒?有兩種不同的方法,請參閱巴黎苦艾酒和波希米亞苦艾酒。 不點燃苦艾酒嗎?傳統上只點燃波希米亞苦艾酒。 為什麼在電影《紅磨坊》中苦艾酒的特色被描述得如此濃重?紅磨坊 (Red Windmill) 是 1889 年建立的世界著名的夜總會,也是巴黎最大的音樂廳,巴黎畫派藝術家吐魯茲勞特累克 (Toulouse Lautrec) 經常出入其中,他使用過的苦艾酒勺匙今天在苦艾酒博物館中展出。 紅磨坊房頂的磨坊是路易十四年代的殘留物,而巴黎的蒙馬特 (Montmartre) 區是 30 多個磨坊的最初聚集地。紅磨坊的磨坊在歷史長河中曾被多次修繕和改建。 當然,這也是苦艾酒在巴黎最為盛行的時期,當時人們大量飲用綠色而神奇的苦艾酒,盛極一時。

相關知識

苦艾雞尾酒
Death in the Afternoon:“死亡午後”是最著名的苦艾雞尾酒,它是由是歐內斯特·海明威發明的使用苦艾酒和香檳調製的雞尾酒。因此也稱作“海明威香檳”(Hemingway Champagne)[67][68]。雞尾酒借用了海明威一本名著的名字[69][70]。海明威的原始配方為:將一份苦艾酒倒入一個香檳杯,加入冰鎮香檳直到它完美的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喝的時候只喝掉3/5[71]。
Sazerac:可能是最早的苦艾雞尾酒。最初Sazerac僅僅是紐奧良一款老式乾邑威士忌雞尾酒,名字取自當地乾邑品牌。然後這種雞尾酒發展為乾邑,黑麥威士忌,苦艾酒以及Peychaud苦精的混合雞尾酒[72]。在苦艾酒遭禁後,也使用茴香酒作為替代調製這種雞尾酒。
Earthquake(The Tremblement de Terre):大地震,是由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亨利·德·土魯斯-洛特雷克發明的雞尾酒。其名字來自與這種酒給人劇烈的衝擊力。“大地震”的做法很簡單,直接將3份苦艾酒和3份乾邑相混合即可。
Moloko Plus:“摩洛克+”雞尾酒又稱“摩洛克小刀手”(Knifey Moloko),是小說《發條橙》中的提及的高杯雞尾酒[73]。書中並沒有明確其配方,一個經常出現的商用配方為:1盎司苦艾酒,1盎司茴香力嬌酒,2盎司愛爾蘭奶油力嬌酒,1湯匙糖,5盎司牛奶與冰塊一起在調酒器中混合,並直接倒入一個高杯中[74]。其名來自於單詞“Nadsat”,意思是牛奶。《發條橙》中描述主角喝了這種飲料後,表現的“超級暴力”。
Corpse Reviver #2:“殭屍復活2號”雞尾酒是“殭屍復活”系列雞尾酒的一種。這些雞尾酒原本是作為緩解宿醉而製作的配方。配方包括等份的金酒,檸檬汁,橙味甜酒(triple sec,通常使用Cointreau君度香橙力嬌酒),Lillet白開胃酒,以及少許苦艾酒。所有配方都放到調酒器中混合均勻。苦艾酒可以和其他配方一起混合調勻,也可以預先倒入雞尾酒杯中通過搖晃將其均勻塗在杯壁上。最後酒盛杯後,將苦艾酒塗抹在酒杯邊沿上,增加飲用時苦艾藥草的風味[75][76]。
The Monkey Gland:“猴子腺體”是金酒,橙汁,石榴糖漿和苦艾酒調製的雞尾酒,其名字來自於Serge Voronoff醫生髮明的將猴子睪丸移植到人類身上的外科手術技術[77]。20世紀20年代,法國人Harry MacElhone發明了這種雞尾酒,將一份金酒,一份橙汁,幾滴苦艾酒和幾滴石榴糖漿與冰塊一起在調酒器中混合,並直接倒入一個冷的雞尾酒杯中。
B-52 Gunship:“B-52武裝直升機”雞尾酒是“B-52”雞尾酒系列中的一種,也稱之為“B-55”雞尾酒。其名字來源於美國著名的遠程轟炸機。首先在子彈杯中倒入甘露咖啡力嬌酒,然後緩慢的倒入等份的百利愛爾蘭奶油力嬌酒,最後倒入苦艾酒。(在原始的B-52配方中用的是柑曼怡香橙力嬌酒)由於各種酒的密度不同,可以形成完美的3個分層。得益於苦艾酒的高度數,飲用的時候,還可以把最上層的苦艾酒點燃,稱之為“燃燒的B-52/B-55”(Flaming B-52/B-55)。
Absinthe或wormwood,都是指苦艾,是一種含有植物鹼的香料植物,自古以來就因其特質而被當成是振奮劑或退燒藥。中世紀時就以此製成藥用飲品。而苦艾酒最早是在1797年時由H.L.Pernod公開販售。,因此在1915年3月16日立法控管其製造和銷售。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早期,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苦艾酒產地,但在1915年,法國頒布了一項對國內銷售苦艾酒的禁令。我們公司發現,即使在禁令時期也仍頒發有苦艾酒出口許可證,允許在法國生產苦艾酒並銷售到其它市場。LaFée苦艾酒是在禁令解除之後在巴黎生產的第一個傳統法國品牌的苦艾酒。
Absinthe類雞尾酒配方選:
欲望
1 / 4 Absynthe
1 / 2湯匙糖
3 / 4檸檬汁
搖勻倒入雞尾酒杯...
核子彈
1 / 2苦艾酒
1 / 2白蘭地
攪拌並倒入雞尾酒杯。
紅綠燈
蔓越莓汁2份
1份橙汁
1份苦艾酒
小心倒入雞尾酒杯成半滿了冰。

藥物作用

在近代苦艾酒一直被頻繁,不當的形容為具有致幻效果。至少部分原因是,19世紀法國精神病學家Valentin Magnan研究了250例酒精中毒病例,經過對艾草精油十多年的實驗,他聲稱,那些喝苦艾酒的人比那些喝普通酒的人出現幻覺的速度要快。這樣的統計數據令苦艾酒反對者的大受鼓舞,相反的,卻使許多苦艾酒愛好者深受挫折,這其中就包括許多“放蕩不羈”的藝術家或作家。兩位著名的藝術家助長了“苦艾酒致幻”這一觀點的流行——土魯斯-洛特雷克和文森特·梵谷
今天,人們知道苦艾酒不會引起幻覺[80]。 側柏酮(thujone),一度被廣泛認為是在苦艾酒的活性化學物質,其實是一種GABA(γ-氨基丁酸)受體拮抗劑,大劑量使用會引起肌肉痙攣。據推測,之所以認為苦艾酒會導致幻覺很可能是因為19世紀那些廉價的苦艾酒中加入了有毒的人造添加劑。
所謂苦艾酒的致幻的說法在20世紀70年代再次被引爆,當時一篇科學論文的指出, 側柏酮的結構與四氫大麻酚(THC)相似性(四氫大麻酚是大麻中的活性物質),因此可能和THC具有相同的受體親和力。1999年,這一理論被決定性地駁倒。
對苦艾酒是否對人類精神產生影響——除了酒精本身作用——一直沒有定論。苦艾酒也被形容為可以開拓思路,一個最常見的體驗是解酒,讓人“大腦清醒”。化學家,歷史學家和苦艾酒生產者Ted Breaux聲稱,所謂苦艾酒的副作用,可能是由於苦艾酒中含有的一些草藥成分起到了類似興奮劑的作用,而另外一些成分則起到鎮靜劑的效果,從而一併達到清醒的神奇效果。現代,長期飲用苦艾酒會對人類產生何等影響仍然未知,而傳統生產苦艾酒所使用的那些草藥已確定同時具有止痛和抗寄生蟲的藥性。
人們一度認為過量飲用苦艾飲酒造成的影響與一般酗酒有所不同,這也催生出“苦艾酒中毒”(absinthism)這一概念的誕生。1984年Magnan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一隻豚鼠持續暴露於大劑量的艾草蒸汽中,同時將令一隻豚鼠暴露在酒精蒸汽中做對比。
苦艾第一vilifications隨後在1864年實驗Magnan同時暴露豚鼠大劑量的純艾草蒸氣,和其他以酒精蒸氣。暴露在艾草蒸氣中的豚鼠痙攣發作,而酒精蒸汽中的豚鼠則沒有。 Magnan隨後將此歸咎於艾草中所含的天然化學物質——側柏酮。
過去的研究報告指出,苦艾酒中側柏酮的含量估計高達260毫克/千克。並證實了,對於那些歷史上通過合法方式和材料蒸餾的苦艾酒,只有非常少量的側柏酮由艾草進入了酒液。因此,大多數傳統裝瓶的苦艾酒,不管是歷史久遠的還是當代釀製的,都達到了歐盟標準。
在老鼠身上進行的試驗表明,口服側柏酮的半數致死量LD50約為每公斤體重45毫克,遠比實際能從苦艾酒中攝取的要多得多。相比於側柏酮,苦艾酒中的高酒精濃度顯得更加致命。口服而導致的急性側柏酮中毒的病例中,側柏酮的來源是並不是商用苦艾酒,而是非苦艾酒相關產品,如常見的精油(其中可能含有多達50%的側柏酮)。
在《酒精研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臨床上,含有高劑量(0.28毫克/千克)側柏酮的酒精會對注意力產生負面影響。會導致對象反應減緩,難以集中注意力到特定領域中。低劑量(0.028毫克/公斤)側柏酮的酒精並沒有產生與普通酒精明顯不同效果。高劑量樣品的影響在雙盲比對試驗中結論顯著,實驗對象無法有效判別哪份樣品是含有側柏酮的。 對於平均體重65公斤的男性,高劑量樣品相當於18.2毫克側柏酮。歐盟對苦艾酒中側柏酮的限量為35毫克/升,意味著,即使是按最高限量來計算,一個人必須消耗大約0.5升的苦艾酒才能達到測量效果,而這一“壯舉”很有可能導致酒精中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