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紅棗

若羌紅棗

若羌紅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若羌縣有著“中國紅棗之鄉”美譽,位於新疆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東南部,與甘肅青海西藏三省(區)接壤,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邊緣,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縣,縣域內唯一擁有三大沙漠的縣,也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所在。若羌縣氣候炎熱少雨,屬於典型的極端乾旱的沙漠性氣候,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紅棗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優勢。

2010年11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若羌紅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若羌紅棗
  • 產地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
  • 品質特點:含糖量高,皮薄肉厚,果肉細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0年第133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1月2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品種劃分,甄別選擇,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若羌紅棗出產自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的若羌縣境內,這裡的紅棗甜脆適口,香味濃厚,多食不厭,優質制乾紅棗含糖量高,色紅、皮薄肉厚,緊松適中,果肉細膩,清甜爽口。
若羌紅棗若羌紅棗

品種劃分

若羌冬棗
若羌冬棗來源於河北黃驊冬棗,赭紅色,鮮食品質極上,樹勢強旺,樹姿開張,棗頭枝紫紅色,棘針退化,短而細小,棗吊細長,花量多,葉處長圓形,適應性強,豐產穩產,果實品質極優,適宜於鮮食。其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棗果具有養顏、抗衰老、補脾健胃、益氣生津、解藥毒之功效。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溫,適宜於成熟少雨地區發展。
若羌金絲小棗
若羌金絲小棗來源於河北滄州金絲小棗,鮮紅色,品質極上,核小皮薄肉厚,質地細,含糖量高,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棗果具有養顏、抗衰老、補脾健胃、益氣生津、解藥毒之功效。
灰棗(若羌灰棗)
灰棗來源於河南新鄭灰棗,橙紅色,品質上等,樹勢強旺,樹姿開張,多年生枝為褐色,發育枝紅褐色,葉小、深綠色。單軸延長生長能力強,適應性強,骨幹根分兩層,鬚根在骨幹根頂部大量著生,豐產穩產,果實品質優良,適應於鮮食和制乾,乾棗掰開能扯出金絲,每100克維生素C含量31.9毫克,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棗果具有養顏、抗衰老、補脾健胃、益氣生津、解藥毒之功效。
若羌大棗
若羌大棗親本為河南新鄭灰棗,橙紅色,品質上等,核小,與肉分離,樹勢強旺,單軸延長生長能力強,適應性強,豐產穩產,果實品質優良,適宜於鮮食和制乾,乾棗掰開能扯出金絲,每100克維生素C含量31.9毫克,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棗果具有養顏、抗衰老、補脾健胃、益氣生津、解藥毒之功效。

甄別選擇

若羌紅棗與哈密大棗、和田棗的區別:
這三種棗都是新疆特色產品,各具代表性,在外觀、口感、色澤上有本質區別。和田玉棗其品種為駿棗,呈橢圓形,果肉鬆軟,鬆脆汁多,味甜但回味帶酸,非常適合老年人食用;哈密大棗其品種是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的特定氣候條件下生成的獨特品種,呈圓形,果實個大肉厚,口感甜澀,回味中也帶點苦,適用於中藥和煲湯;若羌棗其品種為灰棗,原產於河南新鄭等地,成熟時由青變灰,故稱灰棗,它的營養成分和含糖量都比較高,形狀橢圓、皮薄肉質細膩、果核小、入口清香甜潤,是新疆紅棗中甜度最高的品種。
若羌紅棗因種植在崑崙山海拔一千多米的戈壁灘上,用冰雪融水澆灌,而且完全使用農家肥,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無病蟲害、遠離城市、工業等污染區,所表現出的特有品質為棗中之極品,具有了其他產地紅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其皮薄而久煮不爛,核小而搖之脆響,肉厚而堅實細膩,色紅而高貴典雅,形端而飽滿圓潤,味甘而久食不膩,味香而回味悠長。並且營養豐富,每100克乾棗中含糖量為 72—76%、維生素C400—800毫克,是蘋果、梨等水果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是天然的維生素丸。

產地環境

若羌,是樓蘭蘭古國的屬地,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塔克拉瑪乾沙漠東南緣,東經86°45′—93°45′,北緯36°—41°23′,西接且末,北鄰尉犁縣及鄯善縣和哈密市,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縣,218、315國道在縣城交匯,是新疆連線內地和中亞第二條戰略通道上的橋頭堡,也是絲綢之路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是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廊之園”。
若羌縣境內高山、盆地相間,地形多樣。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東天山的北山部分,東南部和南部為崑崙山——阿爾金山山地,山勢陡峻,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768—6900米。南部為山區,屬羌塘高厡東北部,海拔1500—4500米,國家以此圈劃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縣內的主要牧業基地;中部沖積為沖積扇綠洲平原,海拔880—1500米,為農業種植區和主要人口居住區;北部為平原沙漠區,海拔763—1000米,由四個部分組成:西面為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東部,東南面為庫木塔格沙漠,東北面為庫魯克塔格山部分山體和南麓山前沖積扇戈壁沙灘地,中部為羅布泊乾涸湖床和湖濱鹽膜地。
若羌縣城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乾旱氣候,若羌縣年平均溫度11.8℃,極端最高溫度43.6℃,1月平均氣溫﹣9.4℃,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低溫度-27.2℃;年平均相對濕度39℃,無霜期189—193天;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極端最大降水量118.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3.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920.2毫米,最大蒸發量3368.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3103.2小時,最大為3338.8小時,最小為2940.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96厘米。若羌縣冬季乾燥寒冷,夏季酷熱少雨,風大塵多,日溫差懸殊,屬典型的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綠洲棗區面對大沙漠,背靠阿爾金山,冬季乾燥寒冷,夏季酷熱少雨,氣候乾熱,風大塵多,光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光合有效輻射極高,光熱資源匹配極佳,屬典型的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降水少,蒸發大,年均氣溫11.5℃,年平均無霜期197天,非常適宜優質紅棗的種植,是開發高檔瓜果產品的理想之地。
若羌縣境內有兩大水系,大小14條河流,地表水總徑流量達到11、76億立方米,有充足的水資源進行培育種植紅棗,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得當地的土壤極富有營養。
若羌紅棗若羌紅棗

歷史淵源

若羌境內的樓蘭王國作為中亞商旅的貿易集散地長達5個世紀。古代若羌是西域屯墾規模最大最早的區域之一,而當今的若羌是“中國的紅棗之鄉”。若羌紅棗皮薄肉厚,遊人在喜悅氣氛中品到了未來若羌的希望。
若羌地區種植紅棗歷史悠久,在建國初期的樓蘭地區考古發掘中發現隨棺陪葬的物品中就有若羌紅棗。民間有“每天一顆若羌棗,一生紅顏不會老”的美傳。
據檔案記載,現代若羌紅棗的栽培要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若羌縣第一次引種紅棗是在1978年,從此,揭開了若羌種植紅棗的歷史。若羌紅棗的種植經歷了起步探索、緩慢發展、迅猛發展三個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若羌紅棗,推動了若羌紅棗“紅色富民”產業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

生產情況

2001年,若羌縣為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幅度提高農牧民收人,依據若羌得天獨厚的是光熱資源條件,以建設中國最優乾食紅棗基地為目標,確立實施了“若羌縣紅棗產業發展戰略”。
截止2004年,若羌縣紅棗種植面積已達7萬畝(750餘萬株)。
2017年,若羌縣累計種植紅棗生態經濟林23.02萬畝,完成綠色紅棗基地認證10萬畝,有機紅棗基地認證10萬畝,乾棗總產量約7.4萬噸,棗農人均收入達30000餘元。
若羌紅棗若羌紅棗

產品榮譽

2003年,若羌縣紅棗生態經濟林建設工程以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被自治區科技興新辦命名為全疆第七個科技興新標誌性工程。同年,若羌“樓蘭”紅棗經新疆農業名牌產品認定委員會,評選認定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
2004年11月,若羌“樓蘭牌”紅棗在西安市舉辦的“首屆全國優質鮮棗及棗加工品評選一會上”獲得中國紅棗優質產品一等獎。
2010年11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若羌紅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若羌紅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二師36團,若羌縣若羌鎮、吾塔木鄉、瓦石峽鄉、塔什薩依開發區、鐵乾里克鄉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灰棗。
(二)立地條件
土壤質地沙土或沙壤土。土壤總鹽量≤0.3%,土壤pH值7.0至8.5,土壤有機質含量≥1%。
(三)栽培技術
1. 育苗:根櫱苗或嫁接苗。
2. 栽植:若羌紅棗的栽植時期為4月上中旬。栽植密度小於每公頃1245株,為開溝栽植。
3. 施肥:每年每公頃施有機肥大於3萬千克。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1. 時間:採收時間為10月上旬。
2. 乾燥:自然乾燥到含水量≤20%至25%。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形飽滿、果面皺紋細淺,色澤紫紅色,果肉肉質肥厚、食具粘性、味香甜。
2. 理化指標:總糖≥72%,單果重≥4.5克,可食率≥90%,水分≤20%至25%。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若羌紅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若羌紅棗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若羌紅棗有四千年的歷史,古時品種少,當地人把紅棗視為最珍貴的果實。古老的傳說將珍貴的紅棗和真摯的愛情聯繫到了一起。想要心愛的她跟你在一起,只要能找到對棗,請她吃了後她就會一輩子跟你在一起。據傳古時有一位青年好吃懶做,早巳超過了當婚的年圮,依然未婚,自身的懶惰使他的愛情處處碰壁。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出外闖蕩找媳婦。走出瓦石峽不久,就迷了路,一片又一片沙漠沒有盡頭,就這樣三天三夜,又渴又餓,死神好像在向他招手。第四天,他改變了方向,僅走了半天,便有一棵棗樹,他吃了幾棵未熟就不知不覺的在樹下睡著了。夢中棗樹問他:“前邊有一個人,父母雙亡,他無力埋葬,你該怎么辦?”,他醒來後,直奔前方。看見一個個子稍矮的男青年痛哭不已,父母雙亡,他急得只是哭泣。小伙子抖掉了自己一身懶肉,幫助男青年埋葬了父母,哪想男青年摔掉了帽子,竟是個姑娘,因他的勤勞善良執意要嫁給他,他又到棗樹下睡了一覺。棗樹說:“這裡田青水秀,是個好地方,你自己拿主意”。他就和姑娘結為夫妻,兩人辛勤耕田,開出了一片綠洲,這就是美麗無比的若羌。從此以後,若羌綠洲到處都種紅棗,而且鮮棗特別清香,熟棗特別豐實甜美。

地圖信息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218國道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