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於虎(文學作品)

苛政猛於虎(文學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禮記·檀弓下》中有《苛政猛於虎》一文,記載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其他地方有國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裡,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連同她的親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著親人的墳墓哭泣。全文以敘事來說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對人民的殘害。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於虎”的成語,意思就是統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記· 苛政猛於虎》
  • 外文名稱:Tyranny than a tiger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禮記·檀弓下》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孔子弟子
拼音,《禮記》,文言文,原文,譯文,注釋,理解,

拼音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苛 政 猛 於 虎——釋義
【釋義】:政:政治。統治者的苛刻統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惡暴虐。苛政,指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統治,包括政令賦稅等。
【出自】:《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政治的殘暴【近義詞】:苛政猛虎、繁苛重賦【反義詞】:輕徭薄賦用法用法:一般作賓語、謂語。結構:主謂式。
例句:在漫長的封建年代裡,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於虎。

《禮記》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苛政猛於虎苛政猛於虎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對中國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因而,歷代為《禮記》作注釋的書很多,當代學者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們這裡選錄的原文依據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經註疏》,注釋和譯文則廣泛參閱了各種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準確簡明易懂。選錄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標題(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較長),原則上採用選文的首句作標題,注釋中只說明選自某篇。《禮記》由多人撰寫,采自多種古籍遺說,內容極為龐雜,編排也較零亂,後人採用歸類方法進行研究。東漢鄭玄將49篇分為通論、制度、祭祀、喪服、吉事等八類。近代梁啓超則分為五類:一通論禮儀和學術,有《禮運》、《經解》、《樂記》、《學記》、《大學》、《中庸》、《儒行》、《坊記》、《表記》、《緇衣》等篇。二解釋《儀禮》17篇,有《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喪服四制》等篇。三記孔子言行或孔門弟子及時人雜事,有《孔子閒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問》等。四記古代制度禮節,並加考辨,有《王制》、《曲禮》、《玉藻》、《明堂位》、《月令》、《禮器》、《郊特牲》、《祭統》、《祭法》、《大傳》、《喪大記》、《喪服大記》、《奔喪》、《問喪》、《文王世子》、《內則》、《少儀》等篇。五為《曲禮》、《少儀》、《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的歸類劃分,對我們有一定參考價值。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到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聖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後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專稱《禮記》而且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鄭玄作了注,於是地位上升為經。書中還有廣泛論說禮意、闡釋制度、宣揚儒家理想的內容。

文言文

原文

孔子過⑴泰山之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⑵。夫子軾而聽之⑶。使⑷子路⑸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⑹重有憂⑺者。”而曰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⑾又死焉⑿!”夫子曰:“何為不去⒀也?”曰:“無苛政⒁。”夫子曰:“小子⒂識⒃之,苛政猛於(17)虎也。”

譯文

孔子路過泰山腳下,有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悲傷。孔子扶著車前的橫木聽婦人的哭聲,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您這樣哭,實在像連著有了幾件傷心事似的。”(婦人)就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回答說:“(這裡)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年輕人要記住這件事,苛刻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注釋

(1)過:路過。
(2)哀:傷心,悲痛。
(3)夫子式而聽之:夫子:古代對師長的稱呼,這裡指孔子。式:通”軾“,指車前的扶手橫木,這裡用作動 詞,意為扶著軾。
(4)使:派遣,讓。
(5)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6)壹似:壹:確實,的確。壹似:確實像,很像。
(7)重有憂:連著有了幾件傷心事。重:重疊。
(8)而曰:乃說。
(9)然:是這樣。
(10)舅:當時稱丈夫的父親為舅,即公公。
(11)子:孩子。
(12)焉:於此。
(13)去:離開。
(14)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賦役等。苛:苛刻,暴虐。
(15)小子:古時長者稱晚輩的稱呼。這裡指孔子稱他徒弟。
(16)識(zhì):通“志”,記住。
(17)於:比。

理解

當權者對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賦稅、勞役,使百姓苦不堪言,深刻揭露了社會暴政對人民的殘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