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行政村

花園行政村

花園行政村隸屬彝良縣海子鄉,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8公里。東鄰本鄉海子村,南鄰蕎山鄉,西鄰角奎鎮雞街社,北鄰新營村。轄花園、榨房、觀音等2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77戶,有鄉村人口4056人,其中農業人口4056人,勞動力25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2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園行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
  • 下轄地區:轄花園、榨房、觀音等25 個村民小組
  • 電話區號:0870
  • 地理位置: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
  • 面積:15.98平方公里
  • 人口:4056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2.1℃,年降水量838.8毫米
  • 海拔:1306.3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5.98平方公里,海拔1306.3米,年平均氣溫12.1℃,年降水量838.8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土豆烤菸核桃天麻花椒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001.4畝,人均耕地0.99畝,林地1441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8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13.7畝 (其中:田100畝,地413.7畝),人均耕地1.0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烤菸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68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畝,主要種植核桃、桃紅"99"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0畝;草地316.6畝;荒山荒地125畝,其他面積187.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水 (從山溝撿水),無路燈。全村有957戶飲用井水,有2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7.43%)。有95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50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2.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4戶(分別占總數的 22.94%和13.76%)。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53輛。
全村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0戶。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68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4.80萬元;畜牧業收入150萬元,林業收入52萬元;工資性收入15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20元,農民收入以種殖、養殖、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13人(占勞動力的64%),在省內務工620人,到省外務工393人。

特色產業

該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38%。該村正在發展種植和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養殖、核桃、板栗、九九桃紅等特色經濟林果種植。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77戶,全村人口4056人,其中男性2169人,女性1887人。其中農業人口4056人,勞動力252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98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853人,參合率95.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寨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海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80人,其中小學生472人,中學生210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1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村有黨員9人,黨員中男黨員 7人,女黨員2人。

人文地理

該村山高坡陡,境內岩層屬喀斯特地貌,蘊藏有豐富的礦藏資源,農戶居住較為分散,但待人熱情好客,占全村總人口1.42%的少數民族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趕花山節,節日氣氛濃厚,活動內容豐富,騎馬、射箭等傳統項目,男女老少玩得不亦樂乎。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總投資25萬元,亮化房屋9200平方米、硬化院壩3200平方米、修建小水窖26個260立方米、種植冬季早馬鈴薯50畝、修通村內公路460米、玉米良種種植80畝、改建房屋4戶240平方米。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用電不穩、經濟發展滯後;2、地理位置差、自然氣候惡劣;3、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識不強。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儘快改善交通環境,加快農網改造步伐;2、加大科技力度,發展經濟林和畜牧業,搞活第二三產業。力爭到"十一五"末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15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