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之(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敏之,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黨委委員;離休幹部,正局級顧問,享受副市長級醫療待遇。因久病導致多器官衰竭,於2009年5月4日12時10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敏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年5月27日
  • 逝世日期:2009年5月4日
  • 職業:研究員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代表作品,

人物經歷

陳敏之同志是參加過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老黨員、老幹部,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他原籍江蘇蘇州,1920年5月27日生於上海南市區,原名:陳懷如,曾用名:陳樹哲、陳大年。陳敏之同志青少年時期輟學,1934年至1935年先後在上海生活書店、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廠當練習生,1936年9月在上海職業界救國會由顧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他的革命生涯。
陳敏之同志在參加革命後不久,1937年,曾經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40天。其後,曾經擔任安徽立煌縣動員委員會宣傳部長,廣西宜山新知書店負責人,新四軍教導隊政教、宣傳幹事,新四軍軍部後方政治部宣傳幹事,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新華論壇編輯,兩淮鹽務管理總局副科長,淮南鹽務管理局副局長,上海市軍管會聯絡員等職。
解放後,1950年至1955年,曾任上海市公用局處長、經理,英商上海自來水公司軍代表、黨委書記,上海市市政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至1966年,曾任上海市建設委員會組長、處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公用事業辦公室組長等職;十年動亂期間,1967年11月至1969年9月被隔離監禁,1969年9月至1979年2月在上海市直屬機關五七幹校勞動。1979年3月至1985年12月在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工作,擔任副所長(主持全所科研工作)、黨委委員(其間1981年3月至1982年3月在上海經濟研究中心任常務幹事、辦公室主任)。
陳敏之同志在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工作期間,主持國家“六五”規劃課題《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帶領全所科研人員深入實際調查,其研究成果為上海市委、市政府採納,最後在1985年由上海市政府形成向國務院遞交的匯報提綱,為上海的經濟騰飛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主編的《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79~1985)優秀著作獎。他在上海的《社會科學》1980年第3期上發表的《住房還是商品》一文,論證、提出“必須老老實實並且理直氣壯地把住房當作商品來經營管理”,率先提出住宅商品化的觀點。這篇論文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1984年度)論文獎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79~1985年)論文獎。他的論文《論城市的本質》一文獲得上海市社聯(1979~1985)優秀成果特等獎。

代表作品

在社科院工作期間,陳敏之同志的編著還有《城市與城市經濟問題》、《發展中的中國城市》等著作,發表論文數十篇。
陳敏之同志的傑出貢獻還在於離休之後,編輯出版了他的親兄長顧準的遺作、撰寫了與顧準相關的著作。這些著作有:《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香港三聯書店1992年半;陳敏之、陳敏之編《顧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陳敏之、丁東編《顧準日記》,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版;丁東編:《顧準尋思錄》,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陳敏之、顧南九編《顧準文稿》、《顧準筆記》、《顧準日記》,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陳敏之:《我與顧準》,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等。
其中,《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一書,幾經周轉才獲得出版,陳敏之曾經感慨萬分地說:“現在,歷經艱辛,終於見到了天日。魯迅在為《白莽作〈孩兒塔〉序》中曾說過:‘一個人如果還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遺文真如捏著一團火,更覺得寢食不安,給它企圖流布的。’這些年來,我手裡捏著的不是一團火,而是一團熊熊烈火。現在,當我手裡捧著這本裝幀樸素的遺著,終於見到了先兄的遺墨。因此而能得以流布,心裡感到的欣慰是難以言喻的;先兄若地下有知,可能會稍稍感到意外吧,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為我寫的這些‘筆記’,居然還會出版……”。
顧準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被譽為“拆下肋骨當火炬”,“中國經濟學界第一人”。中國經濟學泰斗孫冶方,於1980年代逝世前鄭重指出,他於1950年代在中國提出價值規律,是受顧準影響的。眾所周知,文革後,孫冶方的經濟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經濟改革。陳敏之同志生前指出:“顧準立論的市場經濟是服務於社會主義、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非一般意義的市場經濟。一般意義的市場經濟,本性惟利是圖……結果不可能產生社會公正……。”
陳敏之同志曾因患胃癌在1997年10月6日動了手術,在這段時間的前後,為推介顧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抱病整理、撰寫出版了大量著作,其精神可歌可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