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黃菇

臭黃菇

臭黃菇又稱雞屎菌(廣西)、油辣菇(四川)、黃辣子、牛犢菌(廣西)、牛馬菇(福建)。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土黃至淺黃褐色,表面粘至粘滑,邊緣有小組成的明顯的粗條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臭黃菇
  • 別稱:雞屎菌、油辣菇、黃辣子、牛犢菌、牛馬菇
  • :植物界
  • :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 :層菌綱(Hymenomycetes)
  •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
  • :傘菌目(Agaricales)
  • :紅菇科(Russulaceae)
  • :紅菇屬
  • :臭黃菇
  • 分布區域:我國河北、河南、山西等地
外形特徵,生長環境,分布地區,中毒症狀,毒性特徵,藥用價值,

外形特徵

菌蓋直徑7-10cm,扁半球形,平展後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質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淺黃色,常有深色斑痕,長短一致或有少數短菌褶,彎生或近離生,較厚。
臭黃菇臭黃菇
菌柄較粗壯,圓柱形,長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黃色,老後常出現深色斑痕,內部鬆軟至空心。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明顯小刺及棱紋,7.5~12.5μm。褶側囊體近梭形,38~56μm×8.8~11.3μm。

生長環境

夏秋季在松林或闊葉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區

分布於我國河北、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甘肅、陝西、西藏等地區。
臭黃菇臭黃菇

中毒症狀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民眾曬乾,煮洗後食用。但在不少地區往往食後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病症,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精神錯亂、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關緊閉等症狀。一般發病快,初期及時催吐可減輕病症。
臭黃菇臭黃菇

毒性特徵

潛伏期短,發病快。一般可於食後半小時左右即發病,主要為胃腸道症狀,如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有的還出現精神錯亂,頭暈眼花,亂說亂唱,嚴重者則有面部抽搐,牙關緊閉,視力減弱,昏睡等。一般病程較短,如經及時治療,可很快痊癒。
臭黃菇臭黃菇
此菌味辛辣,具臭氣味,有毒。在有些地方有人將它漂洗後食用,但往往不能徹底去毒。

藥用價值

可藥用。製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70%。該菌子實體含有橡膠物質,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膠。屬外生菌根菌,與榛、樺、山毛櫸、栗、鐵杉冷杉等樹木形成菌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