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

臭氧通常存在於距離地面30公里左右的高層大氣中,它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

所謂的臭氧污染永遠和光化學煙霧分不開,日常所說的臭氧污染其實就是指的光化學煙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臭氧污染
  • 外文名:ozone pollution
  • 主要成分:臭氧
  • 引發:光化學煙霧
  • 主要來源:汽車、工廠等
  • 檢測方法:氣相滴定法,紅外吸收光譜法
臭氧介紹,污染監測,氣相滴定法,紅外吸收光譜法,污染控制,相關報導,

臭氧介紹

近年來,臭氧污染作為環境污染之一,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臭氧是大氣層中的抗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被太陽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而形成的。臭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廣泛,例如可套用於食物及水資源的消毒。然而當人類生活區周邊的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就將造成灰疆和光化學煙霧等污染,嚴重影響正常生產與生活。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下臭氧在空氣中含量的數量級相比其它組分較低,因此針對臭氧污染展開的科學研究仍不充分。

污染監測

氣相滴定法

氣相滴定法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前沿研究成果,它和容量分析中標準溶液的滴定法相似,其主要差別在下前者的介質可以是含有臭氧的空氣,而後者必須是液體。在氣相滴定法中,也涉及紅外吸收光譜法。氣相滴定法需要一種類似於指示劑作用的指示器,以用於指示其中臭氧發生反應的進行程度。用作指示器的儀器,不但要靈敏性強、回響迅速,而且應具有一定的線性範圍,使複雜問題簡單化。目前通常將利用化學發光法原理製作的監測儀器作為氣相滴定法中的濃度指示儀器。

紅外吸收光譜法

紅外吸收光譜法簡稱紅外光譜法,曾用於中藥化學成分的結構分析,現也被廣泛套用廣臭氧濃度監測。使用一定頻率或能量的紅外光照射在收集的空氣樣品時,一旦其中某個分子基團的振動頻率與外界紅外輻射頻率一致,光的能量即通過分子偶極矩的變化而傳遞給分子。基團吸收一定頻率的紅外光,產生振動躍遷,將這一過程用儀器記錄下來,即可得到空氣樣品的紅外吸收光譜圖。

污染控制

針對日益凸顯的臭氧污染,我國實施的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中,增加了臭氧(03)監測項目。新國標關於臭氧的控制標準為臭氧8小時濃度日平均值一級為100微克/立方米,二級為160微克/立方米。納入標準開展監測,是臭氧污染防治的第一步。
減少來源,控制前體物排放。臭氧是典型的二次污染物,控制其前體物排放是治理的關鍵。臭氧的前體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而這兩種污染物同樣也是二次細顆粒物的前體物。因此,有效控制這兩項前體物的排放不僅對控制臭氧污染非常重要,對防治PM2.5同樣重要。
此外,臭氧的產生與地區性的交通運輸、石化行業和燃煤鍋爐等工業生產污染源的排放特徵,以及地形和氣象條件也密切相關。

相關報導

2018年7月17日,生態環境部通報7月中下旬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未來10天,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為不利,受高溫和紫外輻射增強影響,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O3中度污染過程,個別城市可能出現O3重度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