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是自貢市發布的規劃檔案。

印發信息,檔案全文,

印發信息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有關單位:經市政府領導同意,《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檔案全文

目錄
第一章發展基礎-1-
第一節“十三五”發展成績-1-
第二節“十四五”發展形勢-5-
第二章總體要求-7-
第一節指導思想-7-
第二節基本原則-8-
第三節發展定位-10-
第四節發展目標-11-
第三章構建文化和旅遊發展新格局-13-
第一節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3-
第二節助力“再造產業自貢”-15-
第三節構建“1225”空間格局-16-
第四節拓展文旅融合發展產業新領域-17-
第四章繁榮發展自貢“鹽都文化”-18-
第一節建設新時代“文明鹽都”-18-
第二節弘揚傳承“紅色文化”-18-
第三節創新發展“井鹽文化”-19-
第四節建好國家文化出口基地-21-
第五節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22-
第六節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23-
第七節提升廣播電視發展水平-24-
第八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25-
第五章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26-
第一節做好四張核心文旅名片-26-
第二節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名城-30-
第三節提升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31-
第四節大力發展新產品新業態-32-
第五節推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36-
第六節創建系列重點文旅品牌-37-
第七節最佳化完善旅遊基礎服務-38-
第六章完善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40-
第一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40-
第二節最佳化市場監管機制-40-
第三節做好綜合行政執法-41-
第四節持續文旅標準化建設-42-
第五節完善旅遊安全應急救援體系-43-
第七章建設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體系-43-
第一節深化對外文化交流-43-
第二節促進區域旅遊協作-44-
第三節最佳化旅遊推廣體系-44-
第八章強化科技和文旅人才支撐-46-
第一節推進智慧文旅發展-46-
第二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46-
第九章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評估-47-
第一節環境影響分析和評估-47-
第二節嚴控重點生態區域-48-
第三節樹立綠色發展意識-48-
第十章保障措施-49-
第一節加強組織實施-49-
第二節創新體制機制-49-
第三節完善政策保障-50-
附表1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51-
附表2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創建品牌-58-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結合《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遵照《自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相關規劃,制定《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本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全市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第一章發展基礎
第一節“十三五”發展成績
“十三五”以來,全市文化和旅遊系統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全市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取得重要成效,為“十四五”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文旅經濟邁上新台階
經過“十三五”的努力,全市共有文化和旅遊產業經營單位20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企業79家,2019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0.01億元,占GDP比重3.56%。主營業務收入近70億元,先後有46家(次)企業和18個項目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級出口彩燈文化產品安全質量示範區。全市旅遊綜合收入保持年均15%以上快速增長,其中2019年全年接待遊客4730.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40.09億元。
二、文旅產品供給不斷增強
文化作品創作生產綜合能力進入全省一流水平,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活動、劇目和產品。創作《還我河山》《驚蟄》《鹽神》等200餘個文藝劇(節)目,榮獲國家級獎項21個、省級獎項20個。培育文化活動品牌,舉辦了自貢市文化藝術節、新年音樂會、新春茶話會、燈會大舞台文藝演出等重大文化活動200餘場。發布了自貢城市超級IP,推出了恐龍主題動漫影視作品《時空龍騎士》。新增國家A級旅遊景區10家(其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5家),新增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1家,新增星級旅遊飯店7家。大安區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大安區、榮縣入選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市文廟西湖景區獲“2019四川省旅遊景區滿意度50強”稱號。仙市鎮入選全省首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玉章故里、夜遊釜溪、夢幻海螺灣、老鹽場1957等項目建成運營,中華彩燈大世界一期開園運行,方特恐龍王國自流井老街梵華1939等優質文旅項目加速呈現。
三、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
文物保護利用體系更加完善。頒布實施《自貢市井鹽歷史文化保護條例》,命名公布首批37處井鹽歷史文化遺蹟。4級文物保護體系覆蓋全市文物,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8個。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全面加強,爭取到文保資金1.3億元,完成150多處文保單位修繕和排危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和工作體系更加健全,成立自貢市古蹟遺址保護協會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自貢市文化創意人才聯合會,中國文物學會鹽業文物專業委員會成功授牌。加強非遺保護,收錄非遺項目118個,培訓非遺傳承人300餘名,搶救性記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名,建立省、市級非遺項目體驗基地各4個。非遺進學校、進社區等展示展演活動蓬勃開展,非遺活態傳承進一步加強,申報成功民間文化藝術之鄉4個。
四、文旅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
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促進體制機制、業態培育等全面創新融合。組建了市、區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文化旅遊投資公司。先後出台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建設獨具特色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的若干實施意見。制定並發布彩燈、恐龍行業6項市級地方標準,推動自貢彩燈行業協會成立,設立1億元彩燈產業基金,支持引導彩燈行業發展。文化和旅遊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市文化旅遊系統5名同志被評為自貢市“雙千計畫”優秀專家(傑出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名家4名,優秀文化人才58名。年均培訓各類人才7000餘人次,引進各類文化人才100餘名。與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簽訂了人才戰略合作協定,推進職稱評審改革,開創了全國彩燈職稱評審先河。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文化和旅遊市場新型監管機制。
五、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自貢市文化館富順縣文化館榮縣文化館獲評國家一級文化館,自貢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榮縣成功創建全省首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縣。全市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9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988個;113個貧困村文化室全部達到“七有”標準,10個貧困村被命名為四川省文化扶貧示範村;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網路基本建成並實現全覆蓋。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中心)、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免費開放,每年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500場次以上。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94座,“廁所革命”工作深入推進。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實施“高清自貢·智慧廣電”工程建設,榮縣成功創建智慧廣電實驗區;市廣播電視台完成全系統高清化建設,市綜合頻道和公共頻道實現高標清同播。截止2020年底,電視用戶高清接收率達到95%;城鄉有線電視入網用戶達到80%;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74%;全市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率達到100%。
第二節“十四五”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此背景下,自貢文化和旅遊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和新挑戰。
一、文化和旅遊發展巨觀環境與態勢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實施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政策新機遇。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民民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化強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等,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注入新動能。從四川層面看,確定了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引領“一乾多支”發展戰略,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確立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戰略目標,實施“天府旅遊名牌”“十大”“四廊”等重大項目和工程。新時期國家和四川多重發展戰略,為自貢突破發展文旅產業,建設“雙循環格局的川南戰略支點”,建設文化強市旅遊強市,打造國際旅遊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提供重大發展機遇。
二、自貢文化和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自貢文化和旅遊發展進入重大戰略機遇期。一是奮進新時代,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新時期發展指引了方向,自貢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江姐精神品格”,打造“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發展紅色旅遊迎來重大機遇。十四五期間結合以“江姐故里”為代表的自貢紅色資源開發建設,建設全國一流紅色旅遊目的地,將紅色旅遊打造成為自貢核心文旅品牌。二是新發展階段,高品質文化和旅遊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為文化和旅遊發展帶來市場新需求。結合後疫情消費需求的轉型升級,把握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契機,以“城市更新”為主題,推進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圍繞舊城改造、建築更新、業態更新、場景更新和文物保護利用,打造具有自貢“鹽都市井”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三是文旅融合發展,為自貢持續擦亮“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三張名片和培育“江姐故里”新名片帶來新的動力。以鹽都文化為引領,挖掘傳統歷史文化,實施文旅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打造文化和旅遊消費新場景、新基地。四是邁入“高鐵時代”,為自貢文化和旅遊發展迎來新機遇。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開通,自貢加入成渝1小時交通圈,極大地改善了自貢乃至川南地區的區位條件,自貢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同時自貢文化和旅遊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文旅融合不夠,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和發展潛力。自貢市文化資源豐富,但開發深度不夠、融合不強、互動性差,存在“特而不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二是核心資源開發不足,產品吸引力不夠,缺乏支撐性景區景點。目前在現有資源基礎上開發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景區景點,如恐龍館、鹽史館、燊海井榮縣大佛富順文廟等。但缺乏龍頭產品,存在整體開發整合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三是文旅投入不夠,基礎設施配套滯後,對標建設文化旅遊名城尚存在較大差距。近年隨著高鐵的開通,全域旅遊和天府旅遊名縣的建設,自貢旅遊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對標“國際旅遊城市”還存在較大差距。文旅投入方面,近些年自貢市文化旅遊重大項目投資完成額在投資總量中占比小且呈下降趨勢。文化旅遊項目投資市場主體不強,缺少有實力的旅遊龍頭企業。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著力點;深入實施全市“1743”戰略舉措和“5553”行動計畫,圍繞“再造產業自貢”總牽引,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著眼最佳化文化和旅遊發展布局,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始終把文旅產業作為新的動力源,用好“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核心文旅名片,加快建設文旅重大項目,將自貢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城市、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奮力建設文化強市旅遊強市。
第二節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處理好發展過程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尊重人民民眾主體地位,充分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充分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和多方面的文化和旅遊需求。發揮文化和旅遊綜合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二、堅持高質量融合發展
做好文化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挖掘高品質文化和旅遊資源,打造高質量文化和旅遊產品,配套高效率產業政策,厚植高素質文化和旅遊人才,激發文化和旅遊發展動能。打造新時代四大文旅名片,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提升。
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超常跨越和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傳承與創新並舉,突出創新在現代文化和旅遊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激發文化和旅遊的創新創造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全面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的理念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業態創新。
四、堅持開放合作發展
圍繞自貢“構建全面立體開放新格局”,建設巴蜀文旅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文旅發展助推“內自同城化”和“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力度,用足用好“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核心文旅名片,講好“自貢故事”。
五、堅持全域統籌發展
以“全域旅遊”為抓手,推動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創新、規劃統籌、項目建設、服務提升、產業融合、宣傳行銷、市場監管、環境最佳化等,實現治理規範化、發展全域化、供給品質化、參與全民化、效益最大化。以“旅遊+”“+旅遊”為理念,發揮旅遊的集聚性功能,促進旅遊與文化、農業、林業、交通、商貿、科技等各行業融合發展。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各區縣堅持差異化發展原則,揚長避短、突出特色。
六、堅持綠色協調發展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促進保護與開發協調統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控制旅遊環境容量,加強保護和自然生態教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文化和旅遊可持續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第三節發展定位
一、總體定位
立足自貢發展實際,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機遇,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和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格局,始終把文旅產業作為新的動力源,擦亮“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名片,將自貢建成文化底蘊深厚、城市魅力獨特、產品業態豐富、品牌形象良好、服務功能完善的國際旅遊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奮力實現自貢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的全面升級,助力建設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示範城市,譜寫“再造產業自貢”文旅新篇章。
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
國際旅遊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
二、形象定位
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
第四節發展目標
到2025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和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目標,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和國際旅遊城市初步建成。力爭全市文化產業的增加值達11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以上。
——產品供給顯著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高質量文旅產品供給極大豐富。提標建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美術館。公共文化場館國家一級館達到11個,市本級有“五館一院”,區縣有“四館”,鄉鎮(街道)、村(社區)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實現內容供給精品化、媒體融合一體化、監測監管精準化、視聽服務智慧化。爭取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5個,國省級旅遊度假區3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1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3個;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1個;天府旅遊名縣3個(命名縣1個、候選縣2個)(附表2)。
——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全市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新培育文化和旅遊企業200家以上,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60家以上,文化出口年均增長20%以上。
——城市影響顯著提升。“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持續擦亮,“江姐故里”新名片初見成效,城市形象進一步彰顯,四張文旅名片廣為傳播,知名度明顯提升。城市文化和旅遊配套基本完善,城市旅遊功能顯著提升。以彩燈和恐龍為主題的兩大文旅綜合體基本建成,恐龍IP、中國燈城IP、電影、文創產品豐富,市場吸引力強。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文旅品牌、消費品牌和節會品牌。
——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對標國際標準,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規範。全面提升文化和旅遊服務質量,持續打造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推動智慧文旅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強化市場監管,持續提升遊客滿意度水平。構建政企“親清”關係,企業主體健康成長、文旅市場活躍繁榮。平安、熱情、友善、和諧的主客美好生活空間基本形成。
展望2035年,自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旅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高質量文旅供給極大豐富,現代文旅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文旅產業綜合功能全面釋放,全面建成文化強市旅遊強市、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國際旅遊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旅名城。
專欄2“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主要指標
時期
指標 2020 2025 年均增長率(%) 屬性
旅遊指標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個) 0 1 — 預期性
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個) 0 1 — 預期性
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個) 0 2 — 預期性
國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個) 0 3 — 預期性
國家(省級)旅遊休閒城市街區(個) 0 2 — 預期性
天府旅遊名縣(含候選縣) 0 3 — 預期性
入境旅遊人次 5000 20000 32.0 預期性
文化指標 文化產業增加值(億元) 50.01* 120 19.1 預期性
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3.56* 5 7.1 預期性
四川省文物綜合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個) 0 1 — 預期性
備案博物館總數(家) 4 8 14.9 預期性
公共文化設施年服務人次(萬人次) 130 180 6.8 預期性
平均每萬人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 346 476 6.7 預期性
公共圖書館圖書人均藏量(冊) 0.48 0.52 1.6 預期性
創作(復排)優秀舞台劇目(部) 2 3 8.4 預期性
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 97.74% 98% 0.053 預期性
應急廣播系統覆蓋率 0 100% — 預期性註:帶*為2019年數據。
第三章構建文化和旅遊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構建“內自同城化”和“川南渝西融合發展”文旅新格局。貫徹自貢市“一軸兩區”生產力布局,重點依託“南北向內自同城化發展軸”,利用“銀昆高速公路”高速經濟帶,以自貢“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和內江“甜城內江”為核心,突出文化和旅遊區域協同和創新發展引領作用,組建川南渝西文化旅遊聯盟,實現資源要素同用、文旅營運同體、品牌優勢同構、公共服務同享。圍繞建設“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目標,整合川南和渝西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共建川南渝西旅遊大環線,打造川南渝西民俗文化旅遊區,舉辦川南渝西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論壇。
專欄3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貢重點項目
推進重點博物館提升建設。積極推進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建設提升工作。
推動“內自同城化”文旅發展新格局。合作挖掘文化和旅遊資源,深化公共文化合作、強化文化產業協作、深化旅遊產業互通,加強旅遊線路包裝,推動內自一體化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體系。
共建沱江流域文化旅遊生態碧道。依託沱江的自然景觀資源、水上文化和沱江沿線水路陸路交通,聯動德陽、成都、資陽、內江、瀘州各市區縣,配套遊艇及水上娛樂項目,開發沱江流域水上文化旅遊線路。
共同實施“川渝鹽文化遺址與川鹽古道保護項目”。瀘州、自貢(吉成井、東源井、燊海井、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艾葉古鎮、仙市古鎮)、江津、樂山、涼山州、宜賓、綦江、酉陽、石柱、開州、涪陵、雲陽、巫溪、巫山。
合作建立川南渝西文化旅遊行銷聯盟。推動建立省市級支持的跨地方合作平台,聯合開展文化旅遊行銷推廣合作。
合作推動川南渝西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加強與內江、瀘州、宜賓、榮昌等地區合作,推動川南渝西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共建“川南渝西民俗文化旅遊區”,共建川南渝西旅遊大環線。註:以上重點項目對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
以建設“巴蜀文旅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為目標,以創建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打造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為抓手,整合區域文化和旅遊資源,充分發揮自貢文化優勢、品牌優勢和產業優勢,助力“川南渝西一體化”和“內自同城化”,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利用好《自貢市文旅產業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特色文化旅遊高地研究》成果,編制好《自貢文旅名城三年行動計畫》,強化頂層設計,做好與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充分銜接,謀劃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創新體制機制,做好資源調配,推動協同發展。依託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做好對外交流工作,藉助各類經貿活動、文化展演、學術交流、外事活動舉辦招商會和推介會,支持外部資源和項目“走進來”,推進自貢特色文旅品牌“走出去”。協同推進重大項目,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第二節助力“再造產業自貢”
圍繞“1743”戰略舉措和“5553”行動計畫,以“再造產業自貢”為總牽引,著眼全市文化和旅遊布局,推進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重大行動(七大行動之一)。“十四五”期間,把文旅產業作為新的動力源,以創建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城市為抓手,以建設巴蜀文旅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為目標,不斷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新需求,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不斷升級。建好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四大平台之一),通過繼續做強“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三張名片,重點培育“江姐故里”紅色文化新名片,充分發揮旅遊的載體作用,將自貢文化傳播至海內外。推進高新區爭創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高質量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做優“環球燈會”“中國彩燈節”等國際燈展品牌,推動彩燈、川劇等巴蜀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將文化和旅遊培育成自貢建設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示範城市的重要抓手,成為老工業城市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產業,打造文化和旅遊產業助推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典範。
第三節構建“1225”空間格局
構建“一核兩帶雙翼五區”空間格局,助推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以大安、自流井、沿灘、貢井中心城區為載體,搶抓公園城市建設機遇,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服務能力,精心塑造城市超級IP,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和城市休閒旅遊,打造“城市文旅融合發展核”。建好“釜溪—旭水文化旅遊發展帶”和“沱江文化旅遊發展帶”。挖掘釜溪河鹽運文化歷史,恢復歷史景觀、構建新城市文化地標,建設鹽運文化展示和體驗帶。以沱江為紐帶,整合沿岸文化和旅遊資源,打造航運觀光體驗和休閒遊憩產品業態。做好“東部沱江產業休閒旅遊發展翼”發展布局,發揮沱江的串聯作用,以富順城區為中心,整合獅市古鎮趙化古鎮等資源,開發古鎮觀光、歷史遺蹟體驗、鄉村旅遊產品等產品業態。發展“西部山水文化旅遊發展翼”,以榮縣為中心,整合榮縣大佛、玉章故里、石筍溝等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佛禪文化、名人故居體驗與生態旅遊產品。做好五大旅遊發展區,以江姐故居為核心建設江姐故里文化旅遊發展區,提升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吳玉章故居等具有代表性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以恐龍文化、地質文化為核心,運營好自貢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方特恐龍王國)、自貢恐龍博物館,開發青龍湖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帶動仿真恐龍研發及產業發展,打造恐龍文化旅遊發展區。以中華彩燈大世界為核心,打造集彩燈文化體驗、彩燈文旅商品生產貿易、彩燈創意研發、彩燈製作等功能為一體的彩燈文化創意旅遊發展區。依託城區的鹽業生產遺址、歷史街區、會館等文化資源,串聯釜溪河鹽運文化,充分挖掘城市燈光展示、演藝表演、鹽幫美食等資源潛力,建設老城歷史文化旅遊發展區。依託鳳鳴通用機場和航空工業製造基地,建設航空運動飛行營地、通航小鎮,開發航空體驗等特色航空旅遊項目,打造青少年綜合社會實踐基地(研學基地),建設通航文化旅遊發展區。以板倉工業園、西部科學城、自貢科創園為核心,建設現代工業文明和科技創新展示基地。
第四節拓展文旅融合發展產業新領域
明確“文旅融合”作為自貢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的重心,積極探尋文旅融合新渠道、新途徑和新模式,培育特色文旅產品,拓展文旅新業態,完善文旅產品體系,提升文旅融合水平,延展文旅融合的新領域。重點開拓紅色旅遊、休閒旅遊、博物館旅遊、研學旅遊、會展旅遊、體育旅遊、康養度假等多類型文化旅遊產品,深入融合紅色文化、井鹽文化、恐龍文化、彩燈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要素,進一步提升遊客的文化感受度。全方位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通過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服務與文化的融合,豐富文旅產品的人文內涵,提高服務品質、改善文化體驗,以此延展自貢文旅融合的新領域。
第四章繁榮發展自貢鹽都文化
第一節建設新時代“文明鹽都”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自貢文化發展。高舉思想旗幟,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築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健全志願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弘揚“胸懷全局、開放包容、創新創造、擔當實幹、團結奉獻”的城市品格,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構建現代輿論傳播及對外宣傳新格局。堅守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創新推進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行銷推介自貢城市形象。
專欄4理論宣傳平台建設
“一地一品”基層理論宣講特色品牌。打造“鹽都講堂”“江姐講堂”“玉章講堂”“德銘講堂”等特色鮮明、形式新穎、民眾喜愛的理論宣講品牌。
第二節弘揚傳承“紅色文化”
以自貢革命歷史為主線,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理清紅色歷史脈絡,發掘紅色文化價值和精神。培育“江姐故里”新名片,以“江姐故居”為核心打造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整合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吳玉章故居等具有代表性紅色文化資源,發揮時代教育價值,塑造新時代自貢城市精神。實施紅色文化傳承工程,加強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積極開展紅色文化主題作品展演;打造一批高品質紅色文化場館,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水平,推進革命文物、遺址遺蹟保護利用等工作。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匯集革命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合力。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交通、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清理整頓與革命文物環境氛圍不相協調的經營活動和娛樂設施。
專欄5紅色文化傳承工程
開展紅色文化作品展演。①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等,創作演出音樂劇《紅梅花開》、雜技《前進,閃閃的紅星》《烈火中永生》、曲藝情景劇《似水流年》等一批聚焦現實題材、具有時代氣息、反映時代風貌的紅色主題文藝作品。②鼓勵優秀作品參加國家級、省級展演及賽事,申報“五個一”工程獎和衝刺文華獎等。積極拓展優秀文藝作品的展演空間,推動相關藝術團體與旅遊景區、校園、社區、鄉鎮等合作,做好優秀作品展演工作。
打造紅色文化場館。①提升江姐故居、鄧萍故居展陳設計,打造江姐故居陳列館,提升盧德銘紀念館建設水平。②將宋洋樓(中共富順縣特支機關舊址)、中共自流井特別支部機關駐地等打造成為紅色社區博物館,並申報為四川省鄉史村史和社區博物館建設示範項目。③實施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項目,完成館藏珍貴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
推進革命文物、遺址遺蹟保護利用。①推動江姐故居、盧德銘故居申報第九批國保單位。②建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與周邊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鄉社區的共享機制,推進革命傳統教育“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③推動建設博物館、名人故居等,加強與地方傳統文化、紅色旅遊、鄉村振興融合發展。④建立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資料庫。
第三節創新發展“井鹽文化
以自貢鹽產業發展史為脈絡,以井鹽文化為核心,梳理彩燈文化、美食文化、三線文化、民俗文化等衍生文化,形成自貢特有的“井鹽文化束”。結合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推進“五區、五鎮、八街、多點”的文化遺蹟保護利用。以創新發展為理念,實施“井鹽文化”保護與利用工程,做好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打造一批展現城市歷史和風貌的文藝精品,建設一批別具特色的文旅場館,推進“井鹽文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開展鹽井技術挖掘和研究,激活井鹽文化技術,藉助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做好井鹽文化技術貿易。
專欄6“井鹽文化”保護與利用工程
井鹽文化展演工程。①創作一批展現井鹽文化底蘊的大型劇目,如曲藝情景劇《似水流年》、舞蹈《天車往事》等。②加快建設多功能綜合型娛樂劇場(劇院)、演藝主題公園。以鹽都大劇院江姐劇場魏明倫戲劇館建設為契機,形成一主多中心的旅遊演藝空間布局。③鼓勵優秀作品參加國家級、省級展演,申報“五個一”工程獎、衝刺文華獎。④推動優秀作品進校園、進社區、到景區、下鄉鎮,做好優秀作品展演工作。
井鹽文化展示工程。①推進貢井鹽商文化博物館、自貢工業文明博物館張伯卿公館等建設和提升工作。提升魏明倫戲劇館建設,達到國家三級館標準。②推進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市川劇藝術中心爭創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③啟動一批縣級博物館建設,完善自貢博物館體系。④加大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扶持,加強鄉村史博物館建設工作。
井鹽文化文物、遺址遺蹟保護利用工程。①推進自貢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自貢工業文明遺址公園等建設。②推進釜溪河歷史文化長廊、大山鋪老街、匯柴口-火井沱、西秦會館-中華路、貢井老街河街等歷史街區建設和復興,推進榮縣大佛玉川公祠等保護利用項目建設。推進福源灝民居、閤樂祠申報第九批國保單位;推進但懋辛宅、自貢天車群、大公井遺址大佛沱摩崖造像保和寨趙化新華街申報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③恢復修繕重點鹽井遺蹟、祠堂會館、歷史街區等。開展桓侯宮修繕和保護工程,實施張伯卿公館船坊維修項目、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維修保護項目、南華宮保護利用項目、公井古城精品院落保護利用項目等。④實施古鹽道保護展示工程,開展川鹽外運古道文化線路梳理、調查以及沿線文化交流。推進貢井區打造四川省文物綜合保護示範項目,推進中壩莊園、夏洞寺、天府衙門等一批具有示範意義和推廣價值文物保護活化利用項目,公井古城成片(院落)保護利用。⑤實施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項目,完成館藏珍貴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①推進自流井區非遺傳承中心等場館建設。②加強龔扇制扇技藝、自貢扎染、自貢手工剪紙、草靶龍、榮縣土陶製作技藝、榮縣麒麟燈玻璃吹塑技藝富順豆花製作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利用。③加強對非遺特色村鎮、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對重點非遺項目開發給予專項資金支持。④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法規制度體系、名錄體系、理論研究和傳播體系。深化“旅遊+非遺”“鄉村振興+非遺”等融合發展。推進大師工作室、非遺展覽館、非遺主題線路、傳統工藝工作站、扶貧就業工坊、非遺產品研發、數位化展示等項目開發。⑤開展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與職業院校、高校開展合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課堂,開設特色專業課程。⑥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方式,深化“網際網路+非遺”和“非遺+”建設,推動非遺傳承傳播進一步融入公共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文旅企業等全領域。⑦推動非遺與商業、居民生活和城市更新深度融合。振興傳統節日、民俗活動,打造傳統節慶活動品牌。持續開展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系列活動,舉辦自貢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活動。積極參加進博會、非遺節等全國性非遺展演展示活動。⑧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非遺傳承傳播體系。⑨建設非遺文化產品行銷中心。加強非遺產品設計、宣傳和銷售,促進非遺商業模式發展。
第四節建好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把握新時期自貢發展機遇,以再造產業自貢為總牽引,堅持開放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品牌效應,搶抓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貢協同改革先行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渝西地區一體化、內自同城化發展等戰略契機,按照“搭建集聚平台、創新文化產品、加大交流貿易、促進合作共贏”總體思路,加大與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各地市的聯動合作力度,放大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吸引周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向自貢集聚,借基地之船通達世界,在交流互鑒中展現自貢作為。
推動彩燈文化創意產業園、恐龍文化創意產業園、土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主動承接海外、東部沿海、成渝地區文化產業轉移,形成“創意研發總部+產業基地”協同發展模式。深入實施“+彩燈”,推動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展覽會、五糧液集團等平台、企業、組織開展跨界合作,形成更多新產品、新形態、新模式。
提升文化產品核心價值。抓好井鹽、恐龍、彩燈、美食等特色文化資源的歷史整理、價值挖掘、傳承保護等工作,啟動自貢文物志編輯出版,凝練文化內涵,提升產品價值。增強文化產品創新能力。增加科技供給,創新升級製造設備、生產工藝,創新推出小微型彩燈藝術產品,舉辦國際彩燈藝術節或產品展,評選並獎勵最受國外民眾青睞的藝術產品等,鼓勵自貢特色文化產品參與對外交流與展出。強化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彩燈、恐龍等文化企業打造文化產品原創IP,註冊國際商標;引導企業加強對文化出口產品及其生產工藝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權保護,創新推出國際專屬品牌和原創性文化產品。
創新對外文化貿易和交流。發揮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帶動作用,以國際標準要求規範文化產品及服務生產,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彩燈+”和“+彩燈”,帶動自貢特色文化和旅遊產品走出去。積極融入“感知中國”“文化中國”等國省平台,拓展對外文化合作交流。爭取配合領導人出訪、中外友好年、國際友城等外交、外事活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第五節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
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扣新時期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新形勢新特點新需求,以“+文旅”“文旅+”為路徑,深入挖掘鄉村生態、文化、產業等資源,推動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突出抓好鄉村公共文化旅遊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保護與傳承、文旅產業發展和文旅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文旅經濟發展水平,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實施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建設工程,強化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利用鄉村資源推動建立文化產業園區,積極建立和提升特色現代農旅產業園、農旅文創產業園、農旅融合產業園、香辣醬產業園、仿真恐龍文化創意園等,形成引導和輻射態勢。在城鄉結合區域建立文化產業園區,引導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要素和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推進城鄉文化的協調發展。
專欄7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建設工程
文化產業特色鄉鎮(村)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文化產業特色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促進鄉村特色文化資源、傳統工藝技藝與創意設計、現代科技、時代元素相結合。
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地一品”,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品牌。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人、民間團體的作用,培育鄉村特色文化企業,積極引入有實力的企業投資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培育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
鄉村文化經營管理提升工程。加強對鄉村文化人才、文化創客和文化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支持利用網際網路、短視頻等現代傳播渠道,帶動鄉村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推介與銷售。
第六節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以《四川省“十四五”文化發展和改革規劃》為指導,著眼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有效破除制約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分類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認真貫徹《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意見》《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推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創新最佳化內部運行機制,建立完善劇本質高量多、劇目紛呈多彩、劇場布局合理、劇團人才輩出的高質量發展機制,不斷提升國有文藝院團的創作演出水平,努力推出更多文藝精品,弘揚傳播優秀文化,推動國有文藝院團健康發展;加強對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分類指導,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規範發展、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文化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進一步整合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權,充分發揮文化旅遊協會社會組織的行業橋樑、紐帶作用。
第七節提升廣播電視發展水平
實施廣播電視提質工程,推動廣播電視高質量、創新性和跨越式發展。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加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建強全媒時代主陣地。推進廣播電視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專欄8廣播電視提質工程
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強化輿論宣傳,構建廣播電視、網路視聽、應急廣播主流輿論宣傳新格局,提升輿論引導力。建強全媒時代主陣地,深化廣播電視媒體“頭條”建設和視聽新媒體“首頁首屏首條”建設,打造全業態融媒集群;深入開展主題主線宣傳;加大扶持引導力度,提升內容創作生產能力做好創優推優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精品公益廣告、網路劇、微電影、微視頻等優秀作品。
提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網路覆蓋,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廣播電視信號覆蓋質量提升,提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水平。
推進廣播電視項目建設。建成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成1個市級應急廣播平台,6個區(縣)應急廣播分平台,實現應急廣播平台省、市、縣、鄉(鎮)、村5級聯網;推進市級廣播電視監測平台建設,做好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各環節監管工作,提升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監管能力。
第八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完善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實施現代公共文化工程,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推進市圖書館二期工程項目,實施市文化館南湖體育中心場館升級改造。採取置換、改擴建、新建的方式,全面推進區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通過國家評估定級,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通過省級及以上標準評估定級,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升建設。以市、縣(區)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站)、農家(社區)書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陣地,持續推進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合理利用歷史街區、民居院落、閒置廠房、A級景區等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將公共文化分支機構、服務網點向基層延伸。建立數位化服務平台,融入“智游天府”文化旅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縣級以上圖書館100%接入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網路,搭建面向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開放性平台。
二、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深入實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站)免費開放服務;利用博物館、影劇院、書店等場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遊新空間;發揮專業文藝院團和群文人才優勢加強文藝創作,推出一批聚焦現實題材、弘揚時代精神、反映時代風貌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鹽、龍、燈、川劇、雜技”等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推動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向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轉化;發揮文化藝術節、社區藝術節、春晚等民眾文化活動品牌輻射效應,帶動全市民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落實保障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權益。積極組織“百千萬”傳統節日重大民眾文化活動,以及巴蜀合唱節、民眾廣場舞、鄉村藝術節、鄉村春晚等活動,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發展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支持新文藝群體、新文藝組織、新文藝業態、新文藝聚落髮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專欄9公共文化體系提升工程
市級層面:加快推進實施市圖書館二期工程項目建設,彌補陣地建設短板;實施市文化館南湖體育中心場館提檔升級,最佳化服務環境。
區縣層面:推進大安區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新館建設(一級),推進富順縣圖書館(一級)、文化館(富順縣演藝中心)新館建設。推進自流井區、貢井區、沿灘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建設。
鄉村層面:強化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推進鄉鎮文化廣場建設;打造一批鄉村記憶館、鄉村博物館(陳列室)、傳統工藝作坊。
第五章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做好四張核心文旅名片
一、做優“江姐故里”
將發展紅色旅遊作為自貢“十四五”重大戰略,做好全市紅色旅遊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項目謀劃,實施紅色旅遊培育工程。紮實做好“江姐故居”保護和利用,高質量建設基礎和服務設施;深入挖掘反映江姐英雄事跡的史料,做好學術研究,充分認識“江姐精神品格”內涵和外延。發揮旅遊的傳播和傳承作用,加強與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四川大學的合作,以“文旅融合”為突破口,做好“江姐故里”頂層設計,謀劃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推動“江姐故里”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幹部培訓基地。將“江姐故里”作為全市紅色旅遊的“總名片”,發揮以“江姐精神品格”為核心的自貢紅色文化價值內涵,以江姐故居為核心,整合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吳玉章故居、自貢烈士陵園、富順烈士陵園等一批紅色資源,提升改造好盧德銘故居(含紀念館),推進玉章故里雕塑走廊、智慧景區建設、吳玉章生平陳列展項目,及仲權鎮紅色文化傳承項目等重點項目實施,打造集研學旅行、革命教育、學習培訓等為一體的紅色文化高地,打造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推動革命傳統教育、幹部培訓與旅遊開發有機結合。推出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和革命文物文創產品,打造“網紅”打卡地。突出教育性、故事性、參與性,實現從傳統單一的“參觀模式”向集“紅色教育、紅色研學、觀光農業、生態旅遊、素質拓展、文藝演出”等為一體的新型紅色文旅模式轉變。
二、做深“千年鹽都”
突出“一館一區一園”,做好井鹽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造性轉化。夯實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國鹽文化學術研究高地的地位,規劃建設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實施古鹽道保護展示工程,加大鹽井天車、鹽運古道、祠堂會館、鹽運古鎮等井鹽歷史文化遺蹟的搶救保護和活態利用。以自流井西秦會館—中華路、貢井公井古城、沿灘仙市古鎮為核心,打造以鹽都文化為核心,集文化展示、科普研學、民俗體驗、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老城歷史文化旅遊發展區。利用城市獨有的工業“銹帶”,串聯井鹽遺蹟、“三線”遺址,打造自貢工業文明遺址公園,全方位展示自貢工業文明和城市發展歷程。加強對自貢鹽產業技術的研究與展示,做好鹽業相關刊物建設工作。支持企業開發井鹽旅遊商品、工藝品及文創產品。
三、做大“恐龍之鄉”
構建“一館一園一鎮一湖一山一谷”發展格局,打造集科普研學、休閒遊樂、文創展會於一體的恐龍文化產業集聚區和旅遊度假區。提升自貢恐龍博物館發展建設水平,建設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博物館和世界最好恐龍博物館。實施恐龍博物館活化提升示範性項目,推動建立古生物化石修復中心和恐龍化石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出版系列恐龍科普叢書,積極促進恐龍化石保護研究和利用,大力發展恐龍形態復原、恐龍動漫、仿生文創、影視製作等相關產業,加強恐龍文化創意人才隊伍建設。建好自貢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方特恐龍王國),打造具有鮮明自貢恐龍文化旅遊特色和國際一流水準的高科技主題公園。打造時空龍門鎮,加大“時空龍騎士”城市超級IP推廣套用和文創消費產業鏈的培育力度,積極發展恐龍主題文創產品,帶動相關文具、玩具和服飾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引進更多骨幹企業。做好青龍湖開發建設,布局休閒度假業態,匯聚優質文旅資源打造自貢大山鋪恐龍旅遊度假區。加強榮縣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址及桫欏谷保護利用開發,打造以自然探秘、科考研學為主的恐龍遺址公園。發揮恐龍文化和旅遊產業聯盟作用,積極開展聯盟輪值主席單位年度活動;搭建恐龍創意產品和仿真恐龍交易展示平台和產業生態鏈,通過大數據算法、AI模型、區塊鏈等網際網路先進技術,助力實現自貢仿真恐龍產業的智慧型化,加快推動仿真恐龍市級地方標準上升為省級地方標準。
四、做精“中國燈城”
發揮彩燈文化資源優勢,圍繞“一河一心多點”布局,做精中國燈城。以釜溪河為紐帶串聯自貢彩燈文旅新場景,提升夜遊釜溪及沿線文化、商業游點。以西秦會館、彩燈公園龍鳳山公園、中國彩燈博物館等為核心打造自貢“中國燈城”城市會客廳。以分布在全市的多個景區景點,包括中華彩燈大世界、自流井老街、仙市古鎮以及關聯的彩燈產業園區等扮靚中國燈城,豐富彩燈文化旅遊產品供給。高水平建設中華彩燈大世界主題公園,持續打造“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和“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遊節”兩大節會品牌,展示中國燈城魅力,形成獨具特色的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和旅遊度假區。高質量建設彩燈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創意設計、展會策劃、商貿物流、電子商務、職業培訓全產業鏈,推動彩燈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發展。建設好彩燈產品研發創意基地和全球彩燈發布平台、採購交易中心,形成獨具特色、引領全國的產業優勢。鼓勵彩燈相關產業技術的研究推進,鼓勵最新技術的產業套用,推進自貢彩燈市級地方標準升級為省級地方標準,提升自貢彩燈在業內的話語權。充分發揮中國彩燈博物館學術研究平台作用。發揮彩燈行業協會引導作用,促進行業規範有序發展。加強彩燈文化挖掘,打造突顯自貢特色的彩燈文創產品體系。推進“彩燈+”“+彩燈”“彩燈進家庭進社區”,將燈會發展為夜消費場景的供應商,推動彩燈消費品走進千家萬戶。
第二節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名城
圍繞全省將自貢打造“國際旅遊城市”總體定位,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為總抓手和總目標,培育壯大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打造消費新場景、新基地,培育夜間經濟多元形態,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圍繞舊城改造、建築更新、業態更新和場景更新,打造具有自貢“鹽都市井”特徵的休閒街區、主題綠道、口袋公園、小微綠地等,積極營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和旅遊公共空間,拓展美食、演藝、購物、遊船、營地、潮玩地等消費場景,豐富親子娛樂、研學旅行、技藝培訓、特色住宿等多元服務。實施城市旅遊化改造,加快快速旅遊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遊客集散、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智慧化平台、旅遊廁所等基礎配套建設。
豐富城區旅遊產品供給,推進自流井老街、自貢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方特恐龍王國)、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二號館等一批項目建設;建設沿灘昇平街文化旅遊綜合體、春風九里商業綜合體、西秦里文化產業園等一批項目;推動自流井老街、華商國際城、自井區釜溪文創公園新街里、富順縣文廟正街、貢井區卓逸·新天地街區、大安天嬌城等創建國、省級旅遊休閒街區。推進“自貢國際恐龍—彩燈旅遊景區”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提升一批特色城鎮,推進榮邊鎮、仲權鎮、艾葉鎮、成佳鎮、大山鋪鎮、牛佛鎮、仙市鎮、趙化鎮、獅市鎮、雙石鎮、飛龍峽鎮等特色文化和旅遊發展,爭創一批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和國家A級旅遊景區。支持各區縣打造夜間消費示範街區,支持延長夜遊時間,發展夜間文旅消費新業態,打造光影秀、深夜食堂、24小時書店等具有特色的文旅產品。
第三節提升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把統籌做好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聚焦補短板、打基礎,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助力打造“丘陵地區鄉村振興新樣板”。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深入挖掘古鎮、古村落文化價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建設一批鄉村旅遊目的地。
拓展主客共享的鄉村文化和旅遊公共空間,依託鄉村廣場、鄉村史館、文體場所等場所,打造集閱讀推廣、文創產品展售、手工體驗、風物特產供應、非遺傳承、文體娛樂、智慧廣電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加快建設環城60公里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環線、G348沿線休閒農業產業帶、自流井區尖山休閒農業發展中心,打造自貢鄉村旅遊“一環一帶一中心”。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推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鎮(村)和天府旅遊名鎮(村),以特色農產品加工體驗為主題,開發旅遊體驗項目。培育一批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農業主題公園和示範農莊,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建設一批高品質鄉村民宿,積極創建“天府旅遊名宿”。拓展研學旅遊新場景,推進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爭創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和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開展鄉村旅遊人才培訓工作,定期組織鄉村旅遊從業者參加培訓,為農民從事鄉村旅遊產業提供技術技能指導。創建鄉村旅遊發展培訓基地,通過現場授課、組織調研、專家指導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幫扶。
專欄10鄉村旅遊重點項目
建設大安區自貢玫瑰海、貢井區旭水河果蔬現代農業園區、蓮花彩色生態公園、成佳大頭菜農業主題公園、貢之源田園綜合體、尖山鄉村振興示範區、稻粱菽現代農旅產業園、榮縣吳玉章故里鄉村旅遊開發項目、榮縣石筍溝茶葉主題公園、川南花果山種植旅遊觀光基地。
第四節大力發展新產品新業態
一、發展美食旅遊
擦亮“中國鹽幫菜之鄉”國字招牌,舉辦“中國鹽幫菜美食節”等活動,推廣“自貢冷吃兔”“自貢鹽幫菜”等系列品牌,著力提升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出以自貢冷吃兔、富順豆花、牛佛烘肘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天府旅遊美食。高標準打造鹽幫菜研究院、鹽幫菜培訓學院,規劃建設鹽幫菜博物館、鹽幫菜體驗館,推動美食城、美食街(區)提檔升級,建設一批鹽幫美食與彩燈、恐龍、動漫等融合發展的特色鎮、特色美食街區。培育發展鹽幫菜龍頭企業和知名連鎖企業,打造“自貢冷吃兔”公共品牌,傳承和弘揚鹽幫餐飲“老字號”,鼓勵餐飲企業申報註冊商標、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川南美食聯盟作用,探索組建川南渝西美食聯盟。
二、發展研學旅行
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深度挖掘傳統文化、革命教育、國情教育、航空科技、自然生態、工業遺產、鹽幫美食等特色資源,探索“研學+文旅”“研學+科技”“研學+工業”“研學+農業”等多領域跨界,推進研學旅行與休閒度假、生態康養、紅色教育、鄉村旅遊、體育賽事等多業態融合,打造一批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營地)。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將地學地貌、歷史文化、愛國教育、科技創新、勞動實踐等內容納入研學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做精“鹽龍燈”特色線路,做好“紅色教育”“非遺技藝”等傳統線路,做寬“鄉村振興”“航空科技”等新興線路。構建研學旅行指導人才梯隊,培養一支集知識型、管理型、教育型為一體的高素質、專業化研學旅行指導教師隊伍。
三、發展會展旅遊
深入挖掘商務會展品牌潛力,發揮旅遊載體和傳播功能,發展會展旅遊。建設自貢國際會展中心、汽車商貿會展中心,大幅提升會展專業性、特色性和影響力,形成以區域性會展為基礎、國家級和國際性會展為龍頭的會展業發展格局。擦亮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國際恐龍文化旅遊節等特色文化旅遊節會品牌,培育自貢燈會、鹽博會、四川國際通用航空/無人機展覽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節會。積極承接各類大型文化和旅遊會展活動,推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文化進出口商品展”分會場建設,探索建立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論壇、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論壇、國家骨幹冷鏈物流論壇、百年工業文明科技發展研討會、國際恐龍學術交流會、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研討會、川南渝西汽車展、鹽博會等節會機制。
四、發展低空旅遊
以建設自貢航空產業園為契機,打造成佳航空小鎮,積極推進低空旅遊發展,依託自貢鳳鳴通用機場,建設低空旅遊示範基地。採取“企業+政府”運營模式,整合文化觀光旅遊、現代航空旅遊、休閒度假旅遊,打造集航空培訓體驗、低空飛行觀光、無人機研發、高端商務接待、戶外運動養生、主題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文化旅遊體驗基地。開拓航空研學旅行市場,積極發展航空產業研學旅行項目,打造航空研學旅行基地,打造國內領先的航空文化旅遊區。
五、發展體育旅遊
緊緊圍繞建設“體育強市”戰略目標,搶抓創建“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機遇,推進體育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豐富自貢體育旅遊產品體系,提升體育旅遊發展水平,助推自貢體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推進大山鋪鎮青龍湖、九洪鄉火箭湖、趙化古鎮鳳凰湖、蓮花彩色生態公園等體育運動項目開發,配套運動休閒設施和要素,結合濱水度假、康體休閒、體育節慶等實施綜合性開發。打造自貢文創體育公園體育運動消費集聚區,引入具有影響力的高水平體育賽事,積極辦好自貢市運動會,結合自貢本土文化打造榮縣大佛半程馬拉松等自有品牌賽事,同步植入文化創意、旅遊休閒、餐飲美食等業態,構建“體育+文化+旅遊”的全新發展格局。
六、發展工業旅遊
加快推進工業遺址保護和利用,深入挖掘井鹽文化、三線建設等相關工業遺址價值,利用好“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資源,發展工業旅遊,建設自貢工業文明博物館,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轉變。整合大安鹽廠貢井鹽廠、東源井、燊海井、鴻鶴化工廠、張家壩化工廠、長征工具機廠、吉成井等工業遺蹟,打造一批工業旅遊示範項目,展現“三線建設”輝煌成就,傳播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讓“艱苦創業”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塑造城市精神核心。
第五節推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
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圍繞“區域性消費城市”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定位,搶抓國家開展“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示範”工作契機,把握時代新機遇,深入挖掘全市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培育壯大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打造文化和旅遊消費新場景、新基地,打造“驚奇自貢”國際文旅消費品牌,不斷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新需求,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不斷升級,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大力發展“夜經濟”,以夜遊釜溪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中華彩燈大世界文化和旅遊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為核心,打造“光臨奇妙夜”城市夜經濟消費體驗品牌,建設地標性特色消費集聚區,以彩燈公園、自流井老街、華商國際城、萬達購物廣場、鹽都大劇院、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等為重點,培育夜間經濟多元形態,打造夜間消費新場景,豐富夜食、夜購、夜娛、夜展、夜秀、夜宿、夜讀、夜健等夜間消費業態,建成一批夜間經濟集聚區和夜間經濟示範點,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開拓新技術套用場景,開發24小時影院書店、夜間演藝、深夜食堂等業態,促使國際恐龍文化旅遊節、夜遊釜溪、啤酒狂歡節、夜間市集等夜間消費常態化。積極推進其他特色消費集聚區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業態豐富、管理有序的夜間經濟新格局,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活力。
專欄11打造特色消費集聚區
地標性特色消費集聚區。夜遊釜溪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自流井老街文化休閒娛樂消費集聚區、中華彩燈大世界文化和旅遊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方特恐龍王國特色文旅消費集聚區、“鹽都綠芯”鹽文化主題文旅消費集聚區、中國鹽幫菜美食城美食消費集聚區、華商國際美食潮購消費集聚區、南湖鹽文化主題醫養消費集聚區。註:以上項目對接《自貢市“十四五”特色消費集聚區發展規劃》。
第六節創建系列重點文旅品牌
實施A級旅遊景區重點培育和創建工程,推動一批景區提檔升級,創建一批國家高級別旅遊景區,爭創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發展度假旅遊,建設一批彰顯自貢氣質的高質量旅遊度假區,積極申報省級旅遊度假區。發展醫療康養,助力建設區域衛生健康高地。推動“天府旅遊名牌”建設,嚴格對照建設標準,落實創建措施,加強政策支持,推動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完善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化和旅遊產品高質量供給,注重文化和旅遊品牌建設,提升文化和旅遊發展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其他縣區繼續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結合自貢實際情況,深挖資源特色,爭創一批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名宿、名導、名品和美食。積極爭創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旅遊休閒街區等新型文化和旅遊品牌,爭創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培育一批星級旅遊飯店、文化主題旅遊飯店和綠色旅遊飯店。
專欄12重點旅遊品牌培育對象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爭創1個,自貢國際恐龍-彩燈旅遊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培育7個,爭創4個。富順縣趙化古鎮景區、方特恐龍王國景區、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景區、江姐故里景區、艾葉古鎮景區、蓮花彩色生態公園景區、大安區三多古寨景區。
國、省級旅遊度假區。爭創3個。自貢大山鋪恐龍旅遊度假區、臥龍湖國際旅遊康養度假區、獅市古驛水鄉旅遊度假區。
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爭創1個。榮縣石筍溝生態旅遊示範區。
國、省級旅遊休閒街區。培育6個,爭創2個。國家級:自流井老街、華商國際城;省級:自井區釜溪文創公園新街里、富順縣文廟正街、貢井區卓逸·新天地街區、大安天嬌城。
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爭創1個,大安區。
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爭創3個,大安區、榮縣、富順縣。
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爭創1個,貢井區。專欄13天府旅遊名牌創建工程
天府旅遊名縣。培育3個,爭創1個命名縣,2個候選縣。大安區(命名);富順縣、榮縣(候選)。
天府旅遊名鎮。培育10個,爭創3個。自流井區榮邊鎮、仲權鎮,貢井區艾葉鎮、成佳鎮,大安區大山鋪鎮、牛佛鎮,沿灘區仙市鎮,富順縣趙化鎮、獅市鎮,榮縣雙石鎮。
天府旅遊名村。培育16個,爭創4個,榮邊鎮尖山村、仲權鎮竹元村、建設鎮固勝村、建設鎮重灘村、艾葉鎮六房村、大山鋪鎮江姐村、大山鋪鎮恐龍村、三多寨鎮三多寨村、團結鎮朝天村、仙市鎮百勝村、永安鎮雲豐村、黃市鎮豐光村、獅市鎮馬安村、雙石鎮蔡家堰村、來牟鎮一洞橋村、鐵廠鎮黑觀音村。
天府旅遊名導。培育5名,爭創1名。
天府旅遊名宿。爭創1家以上,各縣區及高新區重點培育1家。
天府旅遊名品。培育10個,爭創省級天府旅遊名品2個,創建市級天府旅遊名品30個以上。重點主推自貢彩燈產品、海天·啟明星文創燈籠、創意仿真恐龍產品、“時空龍騎士”主題玩偶、燊海井系列手工鹽、自貢扎染、龔扇、冷吃兔系列、“太源井”曬醋、匯龍堂仿真恐龍、榮縣土陶等。
天府旅遊美食。重點主推火邊子牛肉、橋頭三嫩、榮州麻辣雞、艾葉土雞腳、榮州渾漿豆花、冷吃牛肉、牛佛蒸籠等。
第七節最佳化完善旅遊基礎服務
推進文旅與交通運輸融合,完善交旅融合規劃頂層設計,加強文化旅遊規劃與交通運輸規劃的融合,實現文化旅遊需求與交通運輸需求的統一。完善“快旅慢游”交通體系,建設無縫對接的高鐵、高速、快速通道、通用航空旅遊交通網路。加快快速旅遊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旅遊化改造,著力提高全域旅遊可進入性。完善鳳鳴機場旅遊服務功能,發展低空觀光旅遊。融入成渝經濟圈建設,重點推進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和內自快速通道建設,規劃成自渝城際快速通道、渝自樂雅城際鐵路等外部交通建設。以縣域為中心,新建、改造市級、區縣旅遊集散中心,最佳化旅遊交通專線,強化與重要景區的交通對接。依託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推進旅遊專線連線成網,結合自貢特色打造完善的旅遊交通基礎網路,推進鄉村旅遊“最後一公里”建設。完善城市公交旅遊線網,形成連線跨區域旅遊城市、重點風景區的內通外暢的旅遊交通體系。開展旅遊環線沿線綠化、綜合管網、夜景燈光、邊坡擋牆等配套設施建設。
加大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完善和提升趙化古鎮、獅市古驛水鄉、石筍溝等景區基礎設施,配套景區服務功能,建設遊客中心、停車場、棧道(步游道)、展示走廊、遊客廣場、腳踏車道、遊客休閒站(驛站)、觀景平台、停車區、旅遊購物點,完善標識標牌等旅遊標識系統。開展景區及旅遊沿線環境整治,實施旅遊沿線綠化美化,合理設定垃圾站、景區夜景燈光、排污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提升市區及景區的旅遊酒店、民宿、餐廳等建設;加快規劃建設五星級酒店、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等大型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繼續推進“廁所革命”,實現旅遊廁所科學布局、建設達標、管理提升、服務最佳化。鼓勵交旅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推進遊客聯程聯運,持續加強旅遊交通信息服務,依託自貢特色資源,積極打造水上旅遊、公路旅遊等主題旅遊產品。
第六章完善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
第一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結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動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體化市場化發展。支持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創新、品牌輸出、跨界經營、兼併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市屬國有和縣區文旅企業,鼓勵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產業發展領頭羊。引進一批文旅集團投資落戶自貢。建立文旅企業上市資源儲備庫,分類指導不同類型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通過建立合作發展平台、政策鼓勵、更新行業規範等方式,引導現有彩燈、仿真恐龍、井鹽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貢嘎培優”行動計畫和企業提質增效工程,培育一批文化和旅遊“領航”企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強化政策支持,引導自貢文旅相關產業企業有序發展,形成聚力發展格局,扶持民營文旅企業發展,培育更多穩增長的中堅力量。引導中小文旅企業以業務和資本為紐帶,整合優勢資源推動產品和業態創新,不斷提升規模化、集約化和品牌化經營水平。
第二節最佳化市場監管機制
完善《自貢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監管實施意見》,最佳化文化和旅遊,以及相關部門履行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職責分工和重點任務,健全綜合監管統籌協調和聯席會議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體系。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探索實施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完善文化和旅遊市場黑名單制度,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範、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加強演藝、娛樂、藝術品、動漫遊戲等行業的內容源頭治理,完善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審核機制,加強線上線下內容審核及動態監測。引導網路表演等新業態,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完善景區進退有序的動態管理機制,開展旅遊住宿業質量等級評定。建立旅行社動態管理機制,規範經營服務。建立金牌導遊工作室,組織職業技能賽事,提高導遊業務能力。
第三節做好綜合行政執法
推進執法改革。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完善權責明確的綜合執法管理,區別確定經濟功能區(高新區)和一般行政區的行政執法職能職責。建立執法機構指導監督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大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建強執法裝備,加強隊容風紀管理,常態化開展法律法規、執法業務培訓。
創新監管模式。推進文化和旅遊市場“網際網路+監管”,促進監管規範化、精準化和智慧型化。加大視頻監控、線上監測等非現場監管手段套用。建立常態化、體檢式暗訪機制,加強旅遊同公安、消防、網信、通信、司法等溝通協調。倡導建立川南渝西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健全區域之間的聯席會議、聯合檢查、案件協辦、線索通報、數據信息共享、宣傳教育培訓、聯合信用懲戒等合力監管模式。
開展專項整治。對文化娛樂、文化遺產、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旅遊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依法打擊。加強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節慶活動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防控,對節假日文化旅遊市場、演出活動等關鍵時間節點,重點加強執法檢查。以問題為導向,查處人民民眾關注的違法違規熱點難點和亂點亂象,強化監管治理。對於未知大於已知的新業態,採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通過免予行政處罰、責令改正、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措施,促進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
第四節持續文旅標準化建設
持續推動文旅標準化建設,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提升硬體設施,最佳化服務質量,以標準化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圍繞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旅遊名城”戰略目標,對全市旅遊設施、旅遊產品、旅遊品牌、旅遊形象、服務水平等進行全方位提升。積極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文旅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文旅企業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鼓勵文旅企業根據需要自行制定和實施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重點推進自貢彩燈市級地方標準上升為省級地方標準。
第五節完善旅遊安全應急救援體系
將旅遊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旅遊突發事件應對機制。以清單制管理為抓手,強化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建立旅遊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信息通報機制、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雙預防機制、聯合懲戒機制等。加大推動保險機構完善旅遊保險產品和服務,切實發揮保險在轉移旅遊企業經營風險、保障遊客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適時調整文化和旅遊場所防控措施,採用剛性管控和柔性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
第七章建設對外文化交流和旅遊推廣體系
第一節深化對外文化交流
把握“一帶一路”重要機遇,在新時期對外交流和合作中找準自貢定位,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自貢文化和特色。依託國家和省級重大對外合作項目,將自貢推向國際舞台。把握國家和省級領導人對外交流訪問契機,宣傳自貢文化和旅遊。加強與法國蓋亞克市等友好城市、國際友好合作關係城市的文化和旅遊交流。加強與國際旅遊組織和文化組織的合作,深入參與國際文化和旅遊發展。鼓勵支持彩燈、恐龍等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類主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民間交流。積極辦好以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為代表的重要節會。依託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借力項目合作,推動自貢文化和旅遊產品走向世界。
第二節促進區域旅遊協作
以推進“內自同城化”和建設“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加強與川南地區、重慶地區文化和旅遊創新協作。共建沱江流域文化旅遊生態碧道,共同實施川渝鹽文化遺址與川鹽古道保護,合作建立川南渝西文化旅遊行銷聯盟、共建“川南渝西民俗文化旅遊區”和“川南渝西旅遊大環線”“川南長江生態文化旅遊線”,推動川南渝西文化和旅遊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城市的交流合作。
第三節最佳化旅遊推廣體系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培育“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四張核心文旅名片,推進各區縣特色文旅品牌建設。整合線上線下渠道,拓寬宣傳行銷覆蓋範圍,以川南地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重點,向長三角、珠三角和通航城市等地延伸,打造全方位立體化行銷矩陣。加快發展實景旅遊演藝、主題公園旅遊演藝以及劇場旅遊演藝,打造景區舞台,講好講透自貢故事。推動傳統技藝、表演藝術進景區。
完善旅遊演藝推廣體系,推進相關產業鏈延長,吸納更多市場主體參與,不斷擴大市場和客源。增加遊覽參與度、體驗性和互動感。開展遊記、詩歌、散文等網路創作,宣傳自貢文旅形象。推進“智游天府”自貢平台建設,加快自貢市文化和旅遊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一部手機游自貢”。
繼續做好品牌節會。重點依託“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和“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遊節”兩大節會品牌,拓展打造世界恐龍學術交流論壇及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自貢鹽業文化博覽會、自貢美食節、尖山桃花會等一批節慶活動。積極參加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重慶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爭取承辦四川省文旅發展大會。打造一批精品旅遊線路。推出紅色文化、民俗體驗、科普研學、生態鄉村、古鎮探索、地質公園、美食川劇和川南渝西自然人文八大精品旅遊線路。
專欄14精品旅遊線路
紅色文化之旅。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鄧萍故居—自貢烈士陵園—自貢市解放紀念塔—中國彩燈博物館“百年輝煌”燈組—盧德銘故居—玉章故里景區—榮縣烈士陵園—富順文廟·西湖景區(富順烈士陵園)—代寺殉難烈士紀念碑(富順縣)。
民俗體驗之旅。燊海井—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流井老街—自貢燈會(彩燈大世界)—王家大院—張伯卿公館—貢井陳家祠堂
科普研學之旅。方特恐龍王國—自貢恐龍博物館—燊海井—老鹽場1957—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華彩燈大世界—自貢航空產業園區—東源井古鹽場——樂德紅土地—榮縣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址。
生態鄉村之旅。三多古寨—自貢玫瑰海—仙市古鎮—仙市百勝村—獅市古鎮—獅市馬安村—尖山風景區—飛龍峽森林公園—五彩荷園—花香田園—雙石鎮蔡家堰村—樂德紅土地。
古鎮探索之旅。牛佛古鎮—三多古寨—艾葉古鎮—仙市古鎮—獅市古鎮趙化古鎮
地質公園之旅。自貢恐龍博物館—涼高山長山嶺巨型矽化木—燊海井—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東源井古鹽場—榮縣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址
美食川劇之旅。貢井公井古城—王家大院—自貢魏明倫戲劇館—鹽都大劇院—仙市古鎮—自貢城市美食體驗(各縣區)。
川南渝西自然人文旅遊精品線路。成都—內江—自貢—宜賓—瀘州—榮昌—永川—江津—重慶。(巴蜀文旅走廊精品線路)推出“心裡有光、生活有味”自貢文旅品牌宣傳語,更新行銷體系,聚焦“八個一”行銷工程:通過一場品牌發布會、一套官方自媒體、一部品牌宣傳片、一套品牌VI系統、一個IP品牌節慶、一系列網紅打卡點行銷、一系列熱點話題傳播、一套城市伴手禮等矩陣式行銷推廣。
第八章強化科技和文旅人才支撐
第一節推進智慧文旅發展
以自貢市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引導,推動智慧旅遊景區、數字文化場館建設,促進全市智慧文旅整體水平提升。加快構建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為特徵的智慧文旅體系,圍繞“智慧化、便捷化、高效化”目標,加強與OTA平台合作,實現“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各地電子商務、旅遊線路、景點票務、食宿等線上線下合作。加強景區旅遊管理系統與市區旅遊大數據中心對接,積極開發遊客端套用APP和微信小程式,以旅遊大數據中心為核心,景區智慧旅遊建設為支點,打造自貢智慧旅遊網路。以“大數據套用和服務”為核心,“文化旅遊公眾服務、綜合管理、宣傳推廣智慧化”為驅動,與自貢市大數據中心融合發展,打造自貢市文化和旅遊大數據平台,實現“一部手機游自貢”。
第二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圍繞全市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結合鹽都百千萬英才計畫,創新文旅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多層次和多樣化教育和培訓,培養一批既懂文化、又懂旅遊的複合型人才,力爭遴選8—10名鹽都文化領軍人才(團隊)。採取社會化招聘、柔性引進、項目合作等方式,加快引進一批文化創意、經營管理、文化貿易等高端緊缺人才,力爭培養引進優秀文化人才200名。探索形成人才資源共享平台和開發機制,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強化高層次和高質量文旅人才的政策、資金等吸引力。與川南、成渝兩地城市間互派幹部掛職和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實現區域優質人才資源共享。支持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等單位開展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依託四川輕化工大學、自貢職業技術學校等,建立文化旅遊人才培養基地。加快培養彩燈、仿真恐龍、鹽幫菜等方面的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開展文化和旅遊相關專業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最佳化調整彩燈專業職稱,出台彩燈藝術專業申報政策,拓展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空間。
第九章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評估
第一節環境影響分析和評估
本規劃在《自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導下編制,在規劃思路、目標、發展格局等方面與《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等銜接,與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等相關規劃協調。本規劃實施後將明顯豐富和美化城市與鄉村景觀,有利文化保護和傳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多項有利影響。本規劃實施過程將對水體、空氣、動植物、水利工程、防洪安全等產生一定影響。但嚴格監督執行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後,生態影響和環境污染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節嚴控重點生態區域
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築牢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加強風景旅遊核心區保護,高標準實施自貢世界地質公園高石梯森林公園青山嶺森林公園、飛龍峽森林公園、金花桫欏谷省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保護。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禁文旅項目侵占基本農田。落實好沱江(自貢段)沿江生態廊道保護和修復工作,打造水體沿線城市濕地公園。
第三節樹立綠色發展意識
樹立綠色發展意識,禁止在遺址地、風景名勝區、重點旅遊集鎮和鄉村進行旅遊地產開發。城鎮和鄉村建築物以及環境設施應當與當地生態環境和地方傳統建築風貌相協調。加強文旅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禁止亂爆亂挖亂棄。重點旅遊集鎮、旅遊景區以及生態走廊的建築、生活垃圾應當分類收集、統一處理。鄉村旅遊經營集中的地方,應當對生活垃圾和污水統一處置。主要A級旅遊景區和重點城鎮的賓館、餐飲娛樂業以及旅遊景區內的生產經營活動全面使用清潔能源。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實施
探索建立文化和旅遊發展目標任務評估機制。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有關目標任務落實的跟蹤、監督、檢查和評估,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實行領導幹部分包責任制。定期開展重點文旅工作的督查評估。把文化旅遊發展績效評估結果作為評價各地主要領導幹部和班子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納入區縣經濟考核排名的指標體系中。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對推進旅遊發展貢獻突出、成績顯著的地方、部門和個人,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節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建立規劃實施考核和監督評估機制,確保主要規劃目標和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順利完成。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部門協同機制,推進文旅發展改革舉措有效實施,激發整體效應。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對文旅發展的服務保障。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培育文化和旅遊行業組織,支持文化和旅遊投資公司等大型骨幹企業發揮導向和示範性作用,營造有利於文旅融合的社會環境,持續提升精品景區品質,塑造優勢文旅品牌。
深化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建立景區文化評價制度。支持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依法依規發展旅遊業。完善文化和旅遊統計制度,提升統計服務能力。
第三節完善政策保障
貫徹落實、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文旅發展的扶持與優惠政策,制定配套舉措,確保最大程度增進經濟社會效益。落實文化旅遊發展的財稅金融、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各類資金參與投資文旅領域。持續最佳化扶持政策,用好文旅專項扶持資金,推進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優先安排涉及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發展項目。加快出台創新政策,根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結合實際,適時研究修訂相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以政策創新促進文化建設和文旅融合,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融資、產品供給、服務保障、人才建設、土地使用、著作權保護與開發利用等關鍵問題,進一步提高政策針對性和有效性。
附表1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區縣 建設地址 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設年限 總投資(萬元)
1 自流井老街旅遊文化產業項目 自流井區 自流井區老街 總建築約12萬平方米,項目分三期建設,擬在沿釜溪河新橋橋頭綿延逶迤至大同橋約1.5公里河岸線,火井沱大橋南側,光大街以北,釜溪河以西區域建設。項目建設釜溪河生態帶、打造老街與新街、建設文物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建設控制區 2018-2024 90000
2 西秦會館—中華路片區項目 自流井區 自流井區中華路西段地塊 建設短視頻文創產業園和文旅商業街區 2021-2025 400000
3 西秦會館文物保護項目 自流井區 自流井區解放路 總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新建遊客服務中心1000平方米,文物庫房800平方米,新建數位化標識系統、智慧型展示系統以及生態停車場800平方米、防災減災等附屬配套服務設施。 2022-2023 2000
4 花滿鹽都田園綜合體建設 自流井區 自流井區仲權鎮 項目占地1000畝,升級打造集種花卉培育、種植養殖、餐飲住宿、休閒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發展標桿項目 2022-2025 30000
5 臥龍湖國際鹽泉生態城項目 高新區 高新區臥龍湖旅遊區 占地面積3315畝,建築面積193.8萬平方米,建設鹽滷浴、商業街區、濕地公園、公共服務、燊海森林分校及綠化等項目 2012-2024 806000
6 玉川公祠文物保護項目 高新區 高新區板倉街 對玉川公祠保護管理設施和整體環境進行打造,其中包括新建保護圍欄330米,對屋面、院落恢復等風貌進行改善,對周邊區域進行環境整治、水塘整治、綠化等約12000平方米,設定導視指示牌、智慧型展示牌等配套基礎設施 2022-2023 2000
7 貢井區老街河街歷史文化街區 貢井區 貢井區貢井街 項目規模約30萬平方米,主要對老街河街整體風貌塑造,建設老街古鹽道、鹽店街、自貢鹽業實業家事跡陳列館(湖廣廟)、榮縣貢井分縣縣衙舊址、川南石雕陳列館(貴州廟)、南華宮民俗文化特色茶園、中橋鹽運水道(中橋中橋堰閘)、鹽商大院等 2022-2023 20000
8 蓮花彩色生態公園生態民宿 貢井區 貢井區蓮花鎮 項目占地約2000畝,圍繞彩林景觀及山、水、氧等生態資源,沿蓮花湖、萬畝竹海、溪谷等區域,打造民宿生態旅遊集群,建設汽車營地、航空營地及戶外運動基地等項目 2021-2025 50000
9 貢之源田園綜合體 貢井區 貢井區成佳鎮 項目占地800畝,打造花卉園林景觀,打造戶外婚慶廣場、戶外拓展教育基地、航空營地、露天浴場,著力建設川南生態民宿集群 2017-2025 40000
10 貢井區文化中心項目 貢井區 貢井區長土街 總占地面積12畝,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建設區文化館、文化活動培訓中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區圖書館,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美術館包括藝術交流、展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數字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配套相關硬體設施及停車場等相關基礎設施 2023-2025 9000
11 茶馬古道-貢井老街鹽道文物保護項目 貢井區 貢井區貢井街 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遊客參觀步道1000米、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3 2000
12 茶馬古道-艾葉碼頭文物保護項目 貢井區 貢井區艾葉鎮 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遊客參觀步道1000米、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3 2000
13 東源井古鹽場 貢井區 貢井區長土鎮 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遊客參觀步道500米、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3 2000
14 中華彩燈大世界 大安區
沿灘區 自貢市東部新城 占地2280畝,投資建設融文化創意設計、彩燈製作、彩燈會展、彩燈主題公園、紅色旅遊、酒店度假、休閒遊樂、智慧生態社區、城市配套等一體的彩燈全產業鏈基地和大型國際文化藝術旅遊綜合項目 2018-2022 748000
15 自貢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方特恐龍王國) 大安區 大安區大山鋪鎮 建築面積約為17.1萬平方米,以建設文化科技創意設施為主,配套建設相應的後勤保障設施,以及水、電、道路、綠化等附屬工程 2018-2021 310000
16 自貢恐龍旅遊綜合服務中心 大安區 大安區大山鋪鎮 總建築面積18240.59平方米(其中地上33753.07平方米,地下148648.52平方米),包括地下車庫、低密度商業、遊客服務中心、主題賓館,以及配套的水、電、氣、暖通等的建設。項目總投7.2億元,建成後新增約400個就業崗位 2017-2021 72000
17 恐龍博物館提升工程 大安區 大安區大山鋪鎮 以建設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為目標,打造恐龍館二號館、文創商店等體驗中心,並對龍山環境、主展館陳列設進行分步提升,重新規劃園區出口 2019-2021 4500
18 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及附屬工程 大安區 大安區大山鋪鎮 改造江姐故居建築,新建江姐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臨展區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 2021-2022 54000
19 天府旅遊名縣配套基礎設施項目 大安區 大安區相關鎮 建設房車營地,恐龍館至燊海井道路進行節點打造;建設大安區長灘河柑橘主題公園內三期防洪堤、官帽山產業觀景平台、人居環境整治、主題公園標誌性建築等項目,配套公廁、座椅等休閒設施;完成旅遊公廁建設,周邊配套標識標牌建設,建設5個足球場;建設一個智慧型停車場建設;並對燊海井文物保護利用設施進行維護 2021-2022 28000
20 自貢大山鋪恐龍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 大安區 大安區大山鋪鎮、團結鎮 新建人行橋、路燈、旅遊公廁、環湖道路兩側生態修復、遊客中心、廣場、停車場、安置房及連線線等配套項目 2022-2025 85000
21 三多寨4A景區打造及基礎設施提升項目 大安區 大安區三多寨鎮 對古街、古井、古碉樓、古城牆修繕,防空洞景觀、寨門、寨牆修繕,“古堂”歷史建築修繕,三多寨“八大景點”、古街核心區域、鹽馬古道、梨園進行打造,新建遊客接待中心、鹽商歷史博物館、三多文化展示館,新建公廁、道路、步道,新建觀景亭等基礎設施 2020-2025 10000
22 林森·夢幻海螺灣水世界 大安區 大安區新民鎮、團結鎮 建成川南地區面積最大、川南一流的水上樂園項目,配套完善酒店餐飲等附屬設施 2020-2024 34500
23 自貢工業文明遺址博覽園 大安區 大安區人民路 規劃建築面積173500平方米。包括新建自貢工業文明博物館35000平方米、自貢工業文明遺址觀光旅遊中心29000平方米 2023-2025 83000
24 燊海井文物保護項目 大安區 大安區大安街 總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1000平方米、新建生態停車場5000平方米、外圍連線路、內部參觀步道1500米、新建垃圾收集集中轉設施和公廁400平方米及防災減災設施等 2022-2023 2000
25 明宇尚雅酒店 大安區 大安區和平街 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客房床位數400個,配建使用面積不少於12000平方米的無柱多功能廳1個及游泳池、健身房等休閒娛樂設施 2022-2024 40000
26 仙市古鎮綜合旅遊開發 沿灘區 沿灘區仙市鎮 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以仙市古鎮為核心,開發建設餘洞自然風景區,象山半島智慧生活區,付家半島古鎮拓展區,箭口半島田園康養區,馬丘主題樂園等。打造集觀光、休閒、體驗、購物、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原生態古鎮旅遊目的地 2021-2024 1000000
27 自貢市仙市古鎮旅遊基礎設施項目 沿灘區 沿灘區仙市鎮 新建遊客服務中心1000平方米,地下智慧停車場2000平方米,景區內步道2000米,配套建設動態展示系統、智慧型流量監測系統、安防消防、應急救援等附屬設施 2022-2023 4000
28 王家大院文化旅遊綜合體開發 沿灘區 沿灘新城 占地約286.86畝,建設王家大院核心區、鹽商文化公園、鹽文化商業街及配套房地產開發等 2021-2023 150000
29 茶馬古道仙市古鎮鹽運碼頭文物保護項目 沿灘區 沿灘區仙市鎮 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1500平方米、遊客參觀步道1000米、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3 2000
30 沿灘區三館建設項目 沿灘區 沿灘區沿灘鎮 沿灘區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000萬元,建築面積為5500平方米。配套相關硬體設施及停車場等相關基礎設施 2022-2025 5000
31 興隆鎮先鋒村雙河口“花卉+”融合發展產業園 沿灘區 沿灘區興隆鎮 打造花卉產業園500畝,新建花卉交易市場1個、停車場4個、園區內連線便道及沿河便道3000m,發展花卉展覽、景觀花卉、生態康養等花卉文旅業態。配套餐飲住宿、娛樂休閒等配套設施,形成一條龍產業模式 2022—2024 8000
32 富順文廟西湖景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 富順縣 富順縣富世街 新建遊客服務中心500平方米,遊客驛站400平方米,景區內步道2000米,觀景台400平方米、公共休息區1000平方米,配套完善動態展示系統以及建設智慧停車場、智慧型流量監測系統、安防消防、應急救援等附屬設施 2022-2023 3800
33 獅市古驛水鄉景區開發 富順縣 富順縣獅市鎮 整修桂圓林道路5公里,並對已有道路進行加寬;重新鋪設古鎮內道路3公里;建設旅遊公廁,停車場;建設四星級農家樂;修繕四街巷、六宮廟、七商居,恢復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群及修繕袁家大院、王家大院、陳家大院、胡家祠堂、王家祠堂古建築;恢復重建3座碼頭;古鎮範圍內的綠化工程;重新規劃管網設施,完善排水系統;建設主題親水樂園並配套醫療服務建設 2021-2025 50000
34 趙化鎮旅遊基礎設施項目 富順縣 富順縣趙化鎮 建設瀝青混凝土道路、景區道路、環湖棧道、會務中心、配套供排水、管網等 2019-2022 50000
35 富順縣文化館圖書館項目 富順縣 富順縣富世鎮 新建富順縣圖書館文化館(演藝中心),總投資約4500萬元,建設周期為三年,富順縣圖書館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共三層,現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正在進行二裝和設施設備採購。富順縣文化館(演藝中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無柱大空間,室內可容納1000人,目前項目暫未開工 2021-2023 4500
36 富順文廟文物保護項目 富順縣 富順縣富世街 總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改擴建文物庫房300平方米、旅遊公廁300平方米,配套完善智慧型展示系統以及周邊綠化亮化2000平方米。 2022-2023 2000
37 榮縣石筍溝生態旅遊示範區 榮縣 榮縣鐵廠鎮 新建黑觀音遊客中心、瓦房子遊客服務驛站及石筍溝溝核心心區打造。恢復打造茶馬鹽鉄古道,打造三百塊田觀景平台,新建石筍溝井榮路入口引導景觀、窯灣子茶園露營基地,快速連線線及井榮路公路硬化和環境整治,配套垃圾清運、防災減災等配套設施 2021-2025 30000
38 榮縣大佛文物保護及展示工程 榮縣 榮縣旭陽鎮 實施榮縣大佛本體保護、榮縣大佛石窟安防工程、榮縣大佛石窟防雷工程等;建設遊客中心、文物庫房、保護展示廳,數位化標識系統,智慧型展示系統以及配套建設生態停車場等附屬設施 2022-2023 5000
39 榮縣吳玉章故里鄉村旅遊開發項目 榮縣 榮縣雙石鎮 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橋樑入口廣場、停車場、旅遊廁所)、景觀綠化、濕地公園、故居風貌整治,故居家風館、生平事跡展廳、農民漫畫館、吳玉章故居陳列館、遊客中心、玉章雕塑走廊、新村建設。 2018-2022 26375
40 榮縣玉章故居配套基礎設施項目 榮縣 榮縣雙石鎮 總用地面積35.77畝,擬建設面積約3.172萬平方米,其中:玉章學院辦公用房1430平方米,教學用房1.238萬平方米,其餘配套用房560平方米平方米、後勤服務用房(含食堂、宿舍、學術報告廳)1.1萬平方米 2021-2025 30000
41 榮縣吳玉章故里文物保護項目 榮縣 榮縣雙石鎮 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新建保護展示棚廳2600平方米,新建數位化標識系統、智慧型展示系統以及垃圾收集中轉、防災減災等配套附屬設施 2022-2023 2000
42 榮縣土陶創意園 榮縣 榮縣經開區 建設榮縣土陶文化藝術館,榮縣土陶文化展示廳,土陶研發中心、土陶技術研發培訓區,陶藝體驗區,陶藝術館,陶文化創意中心 2021-2022 5000
43 川南花果山種植旅遊觀光基地 榮縣 榮縣長山鎮 建設農業綜合旅遊項目,種植花草、果樹;實施休閒農旅山莊、配套停車場、鄉村旅遊公路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 2020-2024 15000
44 榮縣軍政府舊址文物保護項目 榮縣 榮縣旭陽鎮 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新建遊客管理服務中心500平方米、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防災減災設施,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4 2000
45 榮縣鎮南塔文物保護項目 榮縣 榮縣旭陽鎮 新建文物保護界碑界樁、旅遊標識系統、防災減災設施,對文物風貌改善及周邊環境整治、綠化 2022-2023 1200
附表2自貢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創建品牌
類別 創建主體和數量
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爭創1個,自貢市
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爭創2個,夜遊釜溪、中華彩燈大世界
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爭創1個,高新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爭創1個,自貢國際恐龍-彩燈旅遊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培育7個,爭創5個。富順縣趙化古鎮景區、方特恐龍王國景區、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景區、江姐故里景區、艾葉古鎮景區、蓮花彩色生態公園景區、大安區三多古寨景區
國家AAA級及以下旅遊景區 爭創7個,3A:德銘故里、自流井老街;2A:三台梨園景區、大安現代農業示範園景區、天香童年景區、榮縣花果山景區
國、省級旅遊度假區 爭創3個。自貢大山鋪恐龍旅遊度假區、臥龍湖國際旅遊康養度假區、獅市古驛水鄉旅遊度假區。
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爭創1個。榮縣石筍溝生態旅遊示範區。
國家級、省級旅遊休閒街區 培育6個,爭創2個。國家級:自流井老街、華商國際城;省級:自井區釜溪文創公園新街里、富順縣文廟正街、貢井區卓逸新天地街區、大安天嬌城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爭創1個,大安區
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爭創3個,大安區、榮縣、富順縣
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爭創1個,大安區
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爭創6個,各區縣各1個
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鎮 培育10個,自流井區榮邊鎮、仲權鎮,貢井區艾葉鎮、成佳鎮,大安區大山鋪鎮、牛佛鎮,沿灘區仙市鎮,富順縣趙化鎮、獅市鎮,榮縣雙石鎮
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培育16個,榮邊鎮尖山村、大山鋪鎮江姐村、三多寨鎮三多寨村、仙市鎮百勝村、仲權鎮竹元村、建設鎮固勝村、建設鎮重灘村、艾葉鎮六房村、大山鋪鎮恐龍村、團結鎮朝天村、永安鎮雲豐村、黃市鎮豐光村、獅市鎮馬安村、雙石鎮蔡家堰村、來牟鎮一洞橋村、鐵廠鎮黑觀音村
天府旅遊名縣 爭創1個命名縣,2個候選縣。大安區(命名);富順縣、榮縣(候選)
天府旅遊名鎮 培育10個,爭創3個。自流井區榮邊鎮、仲權鎮,貢井區艾葉鎮、成佳鎮,大安區大山鋪鎮、牛佛鎮,沿灘區仙市鎮,富順縣趙化鎮、獅市鎮,榮縣雙石鎮
天府旅遊名村 培育16個,爭創4個,榮邊鎮尖山村、仲權鎮竹元村、建設鎮固勝村、建設鎮重灘村、艾葉鎮六房村、大山鋪鎮江姐村、大山鋪鎮恐龍村、三多寨鎮三多寨村、團結鎮朝天村、仙市鎮百勝村、永安鎮雲豐村、黃市鎮豐光村、獅市鎮馬安村、雙石鎮蔡家堰村、來牟鎮一洞橋村、鐵廠鎮黑觀音村
天府旅遊名品 培育10個,爭創省級天府旅遊名品2個,命名市級天府旅遊名品30個以上。重點主推自貢彩燈產品、海天·啟明星文創燈籠、創意仿真恐龍產品、“時空龍騎士”主題玩偶、燊海井系列手工鹽、自貢扎染、龔扇、冷吃兔系列、“太源井”曬醋、匯龍堂仿真恐龍、榮縣土陶
天府旅遊名宿 培育7家(各區縣、高新區1家),爭創1家
天府旅遊名導 培育5名,爭創1名
天府旅遊美食 已獲評省級天府旅遊美食5道,市級天府旅遊美食28道,十四五期根據實際情況增補。重點主推火邊子牛肉、橋頭三嫩、榮州麻辣雞、艾葉土雞腳榮州渾漿豆花冷吃牛肉、牛佛蒸籠等納入省級。
星級飯店 培育10家以上,其中四星級以上爭創3家,三星級爭創4家
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 培育50家以上,爭創30家
綠色旅遊飯店 培育2家,爭創1家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 培育3個,爭創2個。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市川劇藝術中心、燊海井
四川文創集市 培育4個,爭創2個。自流井老街、華商國際城自貢市文創公園南悅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爭創4個,江姐故居盧德銘故居福源灝民居閤樂祠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爭創6個,但懋辛宅、自貢天車群、大公井古遺址、大佛沱磨崖造像、保和寨、趙化新華街
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爭創1個,貢井區
省級重點實驗室 爭創1個,恐龍化石研究保護與地學旅遊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鄉史村史和社區博物館建設示範項目 爭創6個,磨子井社區、趙化匾額博物館、艾葉天宮堂、永安閤樂祠、榮縣土陶博物館、富順稻粱農耕博物館
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培育8個,爭創5個。1個達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標準,4個達到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標準
四川省研學旅行實踐基地 培育10個,爭創5個。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燊海井自貢航空產業園、健康田園、綠茗春茶產業園、江姐故里、榮縣吳玉章故居陳列館盧德銘故居
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爭創6個,大安區圖書館自貢市沿灘區圖書館富順縣圖書館榮縣圖書館評估定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貢井區文化館、沿灘區文化館評估定級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