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鄉村旅遊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

四川省鄉村旅遊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

《四川省鄉村旅遊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是2022年11月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鄉村旅遊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
  • 發布單位: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
全文內容,內容解讀,

全文內容

為推動實施《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升鄉村旅遊發展質量,促進旅遊消費升級,助力實施鄉村振興,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積極順應新時代鄉村旅遊發展新趨勢,以實施鄉村度假建設為總牽引,突出規劃引領,最佳化產品供給,完善公共設施,規範服務管理,推動鄉村旅遊從觀光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型發展,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發展質量,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文旅力量。
(二)總體目標。經過四年努力,全省鄉村旅遊的產品更加豐富、結構更加最佳化、設施更加完善、效益更加凸顯,鄉村觀光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將我省建設成為獨具四川特色的全國知名鄉村度假旅遊目的地。
到2025年,全省培育一批度假鄉村,創建天府旅遊名鎮達90個、名村達150個,力爭15個鎮(鄉)、70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鄉村旅遊年度接待遊客達4.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3800億元,直接帶動100萬以上農民實現就地就業。
二、重點工作
(一)度假鄉村培育行動
1.建立度假鄉村培育目錄。依據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標準,制定《天府度假鄉村實施導則》,運用全省文旅資源大普查成果,開展資源基礎性評價,分年度將具備度假旅遊培育潛力的鄉村納入天府度假鄉村培育目錄。(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廳)
2.最佳化鄉村旅遊規劃布局。在縣域片區劃定的基礎上,圍繞“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有效銜接鄉村國土空間規劃,高質量推進縣域內鄉鎮級片區旅遊專項規劃和旅遊規劃專章編制。對納入培育目錄的度假鄉村,在旅遊專項規劃和旅遊規劃專章中充分體現度假服務需求。突出區域資源特色優勢,科學規劃發展布局,構建環成都城郊度假、川南田園康養、川東北森林康養、川西北文化體驗、攀西陽光康養“五大”鄉村旅遊經濟帶。(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草局)
3.實施“天府度假鄉村”計畫。以城市郊區、景區周邊、特色村寨、古鎮古村等區域為重點,整合鄉村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城郊休閒、文化體驗、田園康養、避暑禦寒、戶外運動等主題特色鮮明的鄉村“微度假”旅遊目的地。引導度假資源豐富的鄉村旅遊景區豐富度假業態,推動景區由觀光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以天府旅遊名鎮名村、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為重點,選擇培育一批“天府度假鄉村”,每年發布不少於10個。(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省林草局)
(二)產品供給提質行動
4.深化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建設。將天府旅遊名鎮名村作為鄉村旅遊的主要載體,統籌推進天府旅遊名鎮名村與鄉村旅遊重點村鎮一體化建設、一體化認定,打造一批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高品質鄉村旅遊目的地。每年培育天府旅遊名鎮10個、名村30個,力爭10個村鎮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5.培育天府鄉村精品旅遊民宿。著力盤活閒置農房、宅基地等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民宿。以國家旅遊等級民宿評價標準為引領,提升鄉村民宿品質,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品味的旅遊等級民宿。引導鄉村民宿集群化發展,最佳化鄉村民宿布局,打造一批鄉村民宿集聚區。推動鄉村民宿品牌化建設,鼓勵出台地方民宿品牌標準,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徵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品牌。到2025年,創建45家天府旅遊名宿。(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
6.實施鄉村旅遊餐飲提升計畫。加大鄉村旅遊餐飲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烹飪技藝,培養一批鄉村旅遊廚師,打造鄉村“川菜大師傅”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川菜文化內涵,創新開發具有地方風味的鄉村旅遊美食菜品,培育一批天府鄉村特色美食店、美食村。開展“品味鄉村美食、傳承川菜文化”宣傳推廣活動,遴選發布一批四川鄉村名菜及體驗店,策劃製作一批“暢遊天府鄉村·品味旅遊美食”數字地圖,線上線下加強宣傳推廣。到2025年,推出50條鄉村旅遊美食精品線路。(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
7.創新鄉村旅遊“夜經濟”。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開發夜遊、夜集、夜娛、夜秀等夜間消費產品和服務,打造夜間旅遊消費新場景,提高過夜率和駐游時長。(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配合單位: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
8.豐富鄉村文化旅遊新體驗。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內涵,以當地民眾廣泛參與、遊客深度體驗為切入點,推動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民間藝術、民族節慶等鄉村文化旅遊資源向旅遊產品轉化,開發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體驗、非遺體驗和旅遊演藝、實景演出、劇本娛樂等沉浸式、互動式體驗項目,打造一批主客共享、彰顯巴蜀風韻的“鄉愁”文化旅遊產品。(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委宣傳部,配合單位:省民族宗教委、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
9.發展鄉村旅遊新型業態。推動旅遊與農業、林業、中醫藥、體育、科技、影視等產業融合發展,疊加旅遊服務功能,開發果蔬採摘、農事體驗、森林康養、科普研學、醫藥養生、戶外運動、數字演藝、VR體驗等深度體驗業態。深化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業態融合,鼓勵川陝革命老區、紅軍長征沿線、“三線建設”工業舊址等紅色資源豐富的地區,依託紅色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載體空間,開發教育、研學、拓展等紅色體驗旅遊業態。統籌鄉村生態保護與開發,鼓勵阿壩、甘孜、涼山等生態功能區轉變發展方式,發掘優質生態資源,開發生態觀光、康養、探險、科考、研學等高端定製生態旅遊業態。(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鄉村振興局、省體育局、省林草局)
(三)鄉村好物建設行動
10.培育“天府旅遊名品”鄉村品牌。依託農村產業園區、鄉村旅遊景區建設一批鄉村文創和旅遊商品基地,推動川茶、川菜、川竹、川果、川糧油等“川字號”農土特產品向文創產品和旅遊商品轉化。挖掘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等資源,提升創意設計水平,開發竹編、年畫、蜀錦、刺繡、剪紙、土陶、漆器、木雕、石雕等鄉村文創產品。統籌推進鄉村好物與天府旅遊名品建設,每年從鄉村好物中推選發布一批天府旅遊名品和市(州)級、縣級名優文創旅遊商品。(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
11.開展鄉村好物展示展銷活動。每年遴選一批獨具四川特色、創意設計水平高、市場吸引力強的優質鄉村好物,推薦參加全國(省級)文創產品和旅遊商品大賽。組織舉辦鄉村好物“展銷季”活動,開展線上線下展示展銷,促進消費增長。(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廳、商務廳)
12.拓寬鄉村好物銷售渠道。鼓勵各地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集散中心、旅遊休閒街區、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社區超市等設立鄉村好物銷售專區。支持各地依託線上旅行商、農村電商等平台,開展鄉村好物線上行銷和直播帶貨活動。引導物流企業到鄉村延伸布點,為遊客購物提供便利的郵寄、快遞服務。(牽頭單位:商務廳,配合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遊廳、農業農村廳)
(四)公共服務最佳化行動
13.推動鄉村風景旅遊道建設。推進交旅融合發展,滿足自駕游、自助游需求,推動道路建設與旅遊遊憩、景觀功能、生態保護等有機結合,加快聯通鄉村旅遊道路,美化提升道路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理布局服務區、觀景台、自駕車營地、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將沿線景區景點、名鎮名村、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等串珠成鏈,打造鄉村旅遊流動風景線。到2025年,推出100條“天府鄉村風景旅遊道”。(牽頭單位: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14.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拓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在中心鎮和有條件的鄉鎮建設一批面積更大、功能更全、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文化旅遊服務中心。支持非遺工坊、非遺傳習所(點)、非遺保護傳承基地、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打造一批非遺體驗基地。推動鄉村(社區)博物館建設發展。推動鄉村公共文化場館景觀化建設、品質化服務、精細化管理,鼓勵各地探索打造一批鄉村公共文化休閒空間。綜合利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廣泛開展民眾廣場舞展演、鄉村文化文藝演出和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等文化文藝活動,打造一批“天府鄉村大舞台”。(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委宣傳部,配合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文物局)
15.實施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依據國家A級旅遊景區標準,最佳化提升鄉村旅遊景區的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著力完善諮詢服務中心、旅遊廁所、停車場、充電樁、導覽解說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有效盤活“兩項改革”後農村閒置資源,推進“旅遊功能化”改造,提升旅遊服務功能。(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通信管理局)
16.開展鄉村智慧旅遊建設試點。採取試點示範、分批推進的方式,每年選擇條件較好的鎮村開展試點,依託周邊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推動智慧旅遊建設向鄉村延伸,搭建集諮詢、預訂、宣傳、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智慧旅遊服務平台,為遊客提供一站式線上鄉村旅遊服務。(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
(五)服務管理提升行動
17.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結合數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數位化轉型、智慧型化升級,為遊客提供線上預定支付、智慧導覽解說、雲旅遊等服務。提升服務人員迎賓、導引、解說、休閒、餐飲、住宿、購物等服務技能,為遊客提供溫馨的旅遊服務體驗。(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省委網信辦、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通信管理局)
18.提高鄉村旅遊管理水平。健全鄉村旅遊景區安全生產風險防控、疫情防控、遊客投訴處理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機制,完善制度方案,提升管理能力,及時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草局)
(六)市場主體壯大行動
19.壯大做實鄉村旅遊合作社。鼓勵各地依託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下鄉返鄉創業人才領辦鄉村旅遊合作社。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與其他合作社開展跨類型、跨區域合作,提升鄉村旅遊合作社專業化服務和規模化經營水平。到2025年,培育鄉村旅遊合作社2000家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文化和旅遊廳)
20.培育做強鄉村旅遊企業。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最佳化營商環境,吸引國有和民營企業投資鄉村旅遊。探索推廣“國有平台+專業團隊+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發展模式,引導和支持策劃規劃、創意設計、研發生產、管理諮詢、行銷推廣等鄉村旅遊企業發展。支持鄉村旅遊企業跨區域、跨領域開展交流合作。鼓勵各地出台優惠政策和紓困措施,幫助扶持鄉村旅遊企業渡難關、快轉型、強實力,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骨幹企業。(牽頭單位:商務廳、省經濟合作局,配合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文化和旅遊廳)
(七)宣傳行銷創新行動
21.豐富鄉村旅遊節會活動。持續開展“四川鄉村文化旅遊節(四季版)”“四川美麗田園歡樂游”“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三大省級節會活動,支持培育“成都(龍泉驛)國際桃花節”等地方節會活動,打造“3+N”系列鄉村旅遊節會品牌,形成全省鄉村旅遊節會聯動效應。(文化和旅遊廳、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加大鄉村旅遊網路宣傳。運用新媒體技術,策劃製作一批鄉村旅遊宣傳片、短視頻,加強與新媒體機構、線上運營商合作,廣泛開展線上旅遊宣傳活動。從大學生村官、基層文藝工作者、鄉賢中選拔培養一批鄉村旅遊形象代言人(網紅),組織開展“安逸鄉村看四川”主題宣傳推廣活動,打造“安逸四川”鄉村旅遊IP。到2025年,推出100部鄉村旅遊優秀宣傳片、短視頻。(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23.加強鄉村旅遊市場行銷。聯動縣域電商服務中心(站點)和攜程、驢媽媽、馬蜂窩等線上運營商,開展鄉村旅遊線上線下行銷活動,增強鄉村旅遊行銷實效。鼓勵各地依託鄉村旅遊開展職工休假療養、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和科普研學等活動。(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商務廳,配合單位: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
(八)旅遊人才培養行動
24.實施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從鄉村旅遊職業經理人、實際操盤手中遴選一批在業界有較大影響力的領軍人才,每年分批組織赴省內外發達地區學習考察和研討交流;遴選一批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每年分批組織開展集中培訓;鼓勵各地整合農業農村、人力資源、鄉村振興等部門資源,廣泛開展線上線下鄉村旅遊實用技能培訓。到2025年,培養鄉村旅遊領軍人才100名、致富帶頭人1000名、實用技能人員50000名。(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25.開展鄉村旅遊突出貢獻獎、創新獎遴選活動。每年遴選30名在推動本地鄉村旅遊建設發展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帶頭人,以及30名在鄉村旅遊規劃策劃、業態設計、產品開發等方面具有突出創新創意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26.推動鄉村旅遊實訓基地建設。制定鄉村旅遊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創新培訓教材研發,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在鄉村旅遊發展重點區域規劃建設5個省級鄉村旅遊實訓基地。支持各地結合培訓需求,建設省級鄉村旅遊實訓分基地。加大鄉村旅遊工程師和經濟師培訓培養力度,建設一支紮根鄉村、服務鄉村的旅遊專業技術隊伍。(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配合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級抓總、市級協調、縣級落實”的原則,建立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各級責任,形成推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的工作合力。(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各相關省直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將推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根據各地鄉村旅遊發展需要,制定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在項目、資金、用地、人才等方面支持鄉村旅遊發展,共同解決發展中的難點障礙問題。(牽頭單位: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考評檢查。將鄉村旅遊提升發展成效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後評估考核內容,加強鄉村旅遊發展統計監測,強化檢查考核和跟蹤問效,注重經驗提煉和宣傳推廣,營造大抓鄉村旅遊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省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遊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內容解讀

《方案》提出將我省建設成為獨具四川特色的全國知名鄉村度假旅遊目的地的總目標,推動實現鄉村旅遊“四個更加”,即:產品更加豐富、結構更加最佳化、設施更加完善、效益更加凸顯。 到2025年,全省培育一批度假鄉村,天府旅遊名鎮達90個、名村達150個,力爭15個鎮(鄉)、70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 。鄉村旅遊年度接待遊客達4.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3800億元,直接帶動100萬以上農民實現就地就業。
根據《方案》,將實施“天府度假鄉村”計畫,運用全省文旅資源大普查成果,開展資源基礎性評價,以天府旅遊名鎮名村、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為重點,選擇培育一批“天府度假鄉村”,每年發布不少於10個。
《方案》還提出, 對納入培育目錄的度假鄉村,在旅遊專項規劃和旅遊規劃專章中充分體現度假服務需求。 突出區域資源特色優勢,科學規劃發展布局,構建環成都城郊度假、川南田園康養、川東北森林康養、川西北文化體驗、攀西陽光康養“五大”鄉村旅遊經濟帶。
根據《方案》,將重點實施度假鄉村培育、產品供給提質、鄉村好物建設、公共服務最佳化、服務管理提升、市場主體壯大、宣傳行銷創新、旅遊人才培養八大行動,包含26項重點任務。
《方案》提出要強化組織、政策、考評等保障。其中包括建立鄉村旅遊提升發展五級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項目、資金、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支持,切實解決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的難點障礙問題,並將鄉村旅遊提升發展成效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後評估考核內容,加強鄉村旅遊發展統計監測,強化檢查考核和跟蹤問效,注重經驗提煉和宣傳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