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碳中和

碳中和,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它是人們對地球變暖的現實進行反思後的自省、自律,是世界人民覺醒後的積極行動。它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並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並且成為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來實現碳中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中和
  • 外文名:carbon neutral
  • 成就:新牛津英語字典的2006年年度字彙
  • 創造時間:2006
  • 著名行動:地球一小時
由來,詳情,原理,企業抵消,背景,認證,作用,狀況,活動,排放,國家責任,巨大商機,商學院,企業行動,鋼鐵工業,製藥工業,監測報告,試驗報告,碳儲量,森林評估,

由來

《新牛津英語字典》公布二零零六年的年度字彙為「carbonneutral」,意思為「碳中和」。在二零零七年版的《新牛津英語字典》中,「carbon neutral」這個字正式編列到字典當中。「碳中和」這個詞是通過指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透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獲選《新牛津英語字典》的二零零六年年度字彙,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經從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的一項概念,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且成為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碳中和碳中和
2007年10月歐洲搖滾音樂愛好者舉辦了一次環保音樂節,他們在活動中推行了摺椅環保方法。從而使“碳中和”這一詞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碳中立(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是指中立的(即零)總碳量釋放,透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各種團體都嘗試推廣這個用詞來指碳減量,這顯然不是這個字的原意。這個比較寬鬆的定義,一般有兩個普遍用法:
  • 推動使用再生能源,以改善因燃燒石化燃料而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最終目標是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石化燃料,使碳的釋放與吸收回地球的量達平衡不增加。舉例來說,當一棵樹長成時,它所含的碳是從空氣中所吸收的碳,而當你燃燒它時,排放的碳即是吸收的碳,可達到碳平衡(碳中和);反之,若是使用石化燃料,則是從地底把古老的碳釋放出來,所以地球整體的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碳中和可連結到所謂的後碳經濟)。
  • 通過碳交易付錢給其他國家或地區以換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權。由於此一作法有如中古世紀的贖罪券,並未真正達成減少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效果,因而常遭受批評
航空“碳中和”方案: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盟單邊針對航空業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暫緩,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提出的航空業“2020年碳中和”方案近日又浮出水面。儘管中國航空公司極力反對,但碳中和方案仍在國際航協年會上通過,並將在今年年底前提交給國際民航組織。專家認為,碳中和方案實質是開發中國家為航空碳排放買單,“環保大棒”成為我國民航業不得不面對的長期挑戰。

詳情

迪卡普里奧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中和公民。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2006年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中和成本。
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在生活中“碳中和”。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中和”評為當年年度辭彙。“碳中和”當選年度辭彙,見證了日益盛行的環保文化如何“綠化”人類語言。
對碳中和的熱議,源於有志之士對全球變暖的深刻擔憂。1月2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P)在巴黎舉行會議。
美國《科學》周刊1月份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預測,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0.5米到1.4米。
IPCC報告與其他研究的結論有出入,因為起草報告時的情況不一樣。。預測海平面上升高度時,科學家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冰川(不同於冰原)融化導致海水增加與水溫升高造成海水體積膨脹。
2002年,南極洲的拉森B冰架斷裂,這塊面積達3250平方千米的巨型“冰塊”在35天內融化得不見蹤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格陵蘭島每年流失的冰體積達221立方千米,時下的流失速度是1996年的兩倍。
2007年10月歐洲搖滾音樂愛好者舉辦了一次環保音樂節,他們在活動中推行了摺椅環保方法!從而使“碳中和”這一詞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它可以參考的做法,平衡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燃燒石化燃料,與創造等等能量的再生能源,使該碳排放量補償,或者僅使用可再生能源,不產生任何二氧化碳(最後這是所謂的後碳經濟)。
也可以使用它來形容的許多受人批評的,透過付錢,讓其他人替它從大氣中消弭100% 等量的二氧化碳放量的做法,(請參考碳中立的意思。Carbon-Neutral Is Hip,but Is It Green 紐約時報,發表的2007年4月29日,2007年8月3日刊出)。例如:由植樹 -或成立炭基金,應該被導致防止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由購買carbon credit ,通過碳交易。這些做法往往是用在平行,再加上節約能源措施,以儘量減少能源的使用。這樣的概念,可能會擴展至用來衡量其他溫室氣體對照二氧化碳等價經濟角度。
新牛津英語字典公布2006年的年度字彙為carbonneutral,意思為碳中和。在2007年版的新牛津英語字典中,carbon neutral這個字將正式編列到字典當中。碳中和這個字是指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透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獲選新牛津美語字典的二零零六年年度字彙,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經從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的一項概念,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且成為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原理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個全球性問題碳補償的理念是不管何時何地,減排都是有益的。不過一般來說,在開發中國家經濟轉型期國家進行減排的成本更低,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消費和原材料成本較低。另外,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地區更容易推行減排項目。
從某種程度上講,碳補償是一種奢侈行為。您是在為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付帳。正因為如此,購買碳補償的人通常都生活在已開發國家,在那裡想要大規模減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難,而且花費高昂。很多企業和居民可能覺得,相比自己動手改造住宅或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來說,購買碳補償更加經濟實惠。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250億噸 [資料來源:Clean Air-Cool Planet],減排是目前的首要任務,而類似厄瓜多植樹造林項目的資金究竟來自於當地還是他國,這並不重要,國界不應成為全球減排的障礙。
碳補償資助的項目種類繁多,比如植樹造林、研發可再生能源,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等等。另外,碳補償計畫既支持大規模項目,也支持社區計畫。一家碳補償公司有可能在烏干達恢復大片森林的同時,也在宏都拉斯的小村莊裡推廣節能灶。

企業抵消

第一步:計算碳足跡,建立低碳體系
碳足跡計算是針對企業所有可能產生溫室氣體的來源,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蒐集,以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及量化所蒐集的數據信息,是邁向實現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則是由第三方對盤查所得出的數據信息的擔保陳述提供正式的書面聲明。
第二步:減少碳排放
通過對企業排放源清查,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源及量,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因企業生產運營等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實現碳中和
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額的方式實現碳排放的抵消,以自願為基本原則,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減排者)和交易機構(中介)三方來共同完成。

背景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日產March Collet首次採用碳中和日產March Collet首次採用碳中和
近年來,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發展方向。
因此,為保護世界環境,提倡綠色環保,也就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隊,企業和普通大眾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補償”計畫中。碳補償是公眾捐資給專門機構,以植樹或其他減排項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願行為。

認證

人們(包括單位、企業和個人)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通過直接購買經核證的減排量,或者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實現碳中和逐漸成為提升組織和個人形象,樹立良好商業品牌的重要手段。

作用

“碳中和”是一個新鮮名詞。英國已興建首個“碳中和”生態村。新牛津英語字典2006年度辭彙就是“碳中和”。通俗地說,你日常活動可能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植樹等方法來中和抵消。令人欣喜的是,“環保”二字已經開始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已把環保變成生活自覺。在許多有識之士那裡,“碳中和”已成為自發行動。曾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中看到,一位京城嘉賓說自己儘量不開私家小車了,難以避免要開車出去,就累計一年的碳排放量,到植樹時節就去郊區栽種一定量的樹木來中和抵消。“碳中和”行動,是“綠色奧運”的“現在進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氣溫已達12萬年來的最高值,急待每個人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外來詞“碳中和”,自然讓人想起中國傳統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致中和”是三個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要達到天人合一,達到萬物皆育,達到和諧之境,確實也不容易。為了經濟成長,我們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已經太大;今天如何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全方位達到“碳中和”,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
碳中和可持續金字塔生態城碳中和可持續金字塔生態城
“碳中和”涉及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個人行為,僅憑百姓個人行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生產導致的碳排放,比生活導致的碳排放更嚴重、更厲害。如果各級官員、各家企業都能爭戴環保和綠化的“綠帽子”,甩掉濃煙滾滾污染嚴重的“黑帽子”,那多好。“碳中和”要想“致中和”,就需要全民族的共識,需要全社會的行動。
有認識才會有行動,而且行動要持之不懈。比如兩岸包機直航,航線“截彎取直”,減少汽油耗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就說這也是“節能減碳”。可現實中還有很多地方尚缺“節能減碳”意識。
森林樹木,就像地球之肺。科學家說,城裡的一棵大樹,抵得上五六台空調;不僅帶來陰涼,而且還能中和二氧化碳。每一棵樹,都是那么的寶貴。難怪荷蘭為了一棵樹而大打官司:二戰時,14歲的猶太小女孩安妮·弗蘭克躲避納粹抓捕藏進密室,寫下感人的《安妮日記》,日記中寫到的一棵栗樹,幾乎是唯一可見的窗外景象,是她讚美大自然的唯一對象,也給幽閉帶來自由的無限遐想。如今這“安妮栗樹”已150多歲高齡,成了“文化之樹”,因病害而老朽,有傾倒之危險,危及了公共安全,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當地為了拯救這棵樹,已經花了十幾萬歐元。法庭發放了砍伐許可證,但在荷蘭引發強烈反對,結果官司打了好幾回,博弈進行了很長時間。不管“安妮栗樹”的最終命運如何,其國民這樣看重和保護一棵樹,其精神文化層面不就是“致中和”的高境界嗎。
自然多么好:人類排放的碳,靠的是森林樹木給吸收。但自然環境最弱勢。最可怕的是,人類對環境往往擁有“合法傷害權”。環保作家徐剛說:“中國,你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輝煌。”說得真好。如果不小心翼翼,那么“輝煌”其實是海市蜃樓,無法接近。人類需要精神內守、需要行動外化;有了精神內守“致中和”,才有行動外化“碳中和”。

狀況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布。如果公眾願意加入“消除碳足跡,參與碳補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活動,自願捐資到中國綠色碳基金進行“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動,就可獲得碳補償標識。
碳補償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註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獲得這個標識表明捐資人消除了個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3月5日的兩會中特彆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
2009年3月9日,藝人周迅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共同創立的環保意識推廣項目“OUR PART我們的貢獻”也將不遺餘力地承擔地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並將“碳補償”進行一輩子。

活動

名人活動
2003年,美國電影演員迪卡普里奧就付錢在墨西哥植樹,用於抵消他製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奧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補償公民。
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補償影片。
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周迅參加碳中和活動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2006年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補償成本。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碳補償”評為當年年度辭彙。“碳補償”當選年度辭彙,見證了日益盛行的環保文化如何“綠化”人類語言。
2009年3月9日,周迅以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區親善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倡導碳補償活動見面會,並自掏腰包購買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顆樹苗。除了倡導低碳生活新方式外,周迅表示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帶水杯、隨手關燈都是身體力行參與環保的好習慣。
公眾和政府行為
2007年3月31日晚上7:30悉尼開始停電一小時,以此警醒世人,全球變暖已經是現實,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做些什麼。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計入了“碳中和”成本。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宣布,超市內商品將貼上顯示“碳足跡”的標籤,告訴消費者,生產、加工、運輸這些商品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
英國在阿什頓-海耶斯建立第一個“碳中和”村,激發了英倫三島上無數環保組織的靈感和熱情。
2009年8月5日,中國第一個碳中和企業誕生。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購買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於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全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願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
2009年11月17日,中國首筆企業間碳中和交易完成。2009年11月17日,上海濟豐包裝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濟豐”)委託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以上海濟豐的名義在自願碳標準(VCS)APX登記處註銷一筆6266噸的自願碳指標(VCU),並向廈門赫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廈門赫仕”)支付相應交易對價。由此,國內首筆碳中和交易完成。
“碳中和”房間“碳中和”房間
2009年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了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舉行了“碳中和”項目啟動儀式,計畫於2018年10月在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500畝“碳中和”林,用20年時間增加碳匯,用以完全抵消本次會議產生的921噸碳排放總量。

排放

汽車
一輛每年在城市中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噸。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為2.5公斤。
人體
每人每天通過呼吸大約釋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產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與通過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釋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量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約6公斤的二氧化碳。
電腦 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鹵素燈泡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暖氣 使用煤油作為燃料的暖氣一年向大氣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900公斤,電暖氣則只有600 公斤。
洗衣機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櫃 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進口水果
用飛機運輸1噸芒果或梨,飛行里程為1萬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3.2噸

國家責任

美國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至4%,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然而,布希2001出任總統後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對於減緩全球變暖的努力而言,布希的決定無疑是沉重一擊。不過,美國政府與國會最近的有關舉動顯示,美國政府或許終於醒悟,有意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到了2007年1月,美國民主黨成為美國國會參議院與眾議院多數黨後,事情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1月22日,幾家大型企業敦促美國總統布希,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企業包括美國鋁公司、杜邦公司、卡特彼勒拖拉機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等。
“碳中和林”植樹活動“碳中和林”植樹活動
為了遏制全球變暖民主黨控制的美國國會表示將採取更加積極的舉措;環保問題也成了布希2007年國情咨文的主要內容之一。
據統計,中國的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已經居全球第二位,預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成為每位公民的責任。

巨大商機

包括滙豐銀行、網路公司谷歌在內的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開始制定自己的“碳中和”計畫,更多的企業則視“碳中和”為21世紀品牌形象魅力所在。更有專家預測,在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下,這股環保風潮勢必影響人類的經濟行為,“綠化”人們的錢包。
大型環球線上旅遊公司travelocit與Expedia都推出“碳中和”配套服務,只要顧客多付幾美元,就能抵消自己旅行時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更多的企業則視“碳中和”為21世紀品牌形象魅力所在。
英國將興建“碳中和”村英國將興建“碳中和”村
滙豐銀行2004年12月承諾,將成為一家完全“碳中和”的環保型公司。為此,滙豐銀行更新辦公室照明設備與空調裝置、減少員工商務旅行,以此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可能製造的二氧化碳。當員工搭乘飛機出差時,滙豐銀行為此支付額外費用,用於中和每個員工旅程產生的二氧化碳。
其他國際知名企業也開始制定自己的“碳中和”計畫,其中包括網路公司谷歌、瑞士再保險集團與美國冰淇淋公司Ben&Jerrys等等。還有更多的企業也意識到,氣候變化不僅關係到企業形象,也影響到企業發展前景。

商學院

2011年第六屆中歐企業社會責任全球論壇(BGRC)28日至29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舉行,作為主辦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致力於踐行“行動成就夢想”的論壇主題,宣布成為亞洲首家實現“碳中和”的商學院。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朱曉明教授在論壇開幕辭中表示,中歐長期致力於全球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研究和實施,不僅將其充分融入課程設定,並且身體力行,付諸行動。
自2006年起,中歐商學院已成功舉辦六屆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的論壇,為知名學者、企業家和MBA學員提供了一個討論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平台,同時積極實施“碳中和”項目,不久前開工的中歐上海校園三期擴建項目,也將獲得LEED美國建築環保認證作為建築的目標之一。
“碳中和”項目由一組自稱“脫碳者”的2010級中歐MBA學生髮起,他們在長達50頁的商業計畫書中表示,要在上海校區徹底實現碳中和。“脫碳者”代表之一,中歐2010級MBA學生、中歐能源與環境俱樂部主席羅伯特·塞勒(Robert Seiler)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實施情況。
首先,學生們詳盡分析了校園主要廢物源流,計算出與之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於每年排出4500噸二氧化碳。隨後,“脫碳者”小組拿出了進一步減少校園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案,具體措施包括控制校園廢物排放和降低電能消耗等,並且通過提倡種植樹木來吸收排出的二氧化碳。
今年4月22至25日,兩名“脫碳者”參與了由國際珍古道爾研究會舉辦的“根與芽”內蒙古庫倫旗植樹活動,種下了“中歐林”里最早的1000棵楊樹,不僅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為當地可開墾荒地的開發盡上一份力。
為進一步減少上海校區碳排放,中歐還依據國際通用的“碳標準驗證”,做出兩筆捐贈,購買“碳信用”,為新疆天風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恆遠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提供支持。
另一位“脫碳者”,“碳中和”項目成員艾力克·賽德納(Eric Seidner)表示,“碳中和絕不是一年計畫,而要植根於中歐血液中,世代流傳下去”。

企業行動

鋼鐵工業

華美鋼鐵工業生物燃氣替代石化能源,碳中和減排二氧化碳
深圳市第九屆“深圳企業新紀錄”揭曉,華美鋼鐵“生物質能源在鋼鐵加熱系統中的使用”被確認為“深圳企業新紀錄”,同時獲得“循環經濟項目獎”。
審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華美鋼鐵改良加熱爐能源介質,將建廠初期採用的重油燃燒加熱技術,改良為現在最先進的生物質燃料加熱技術是國內首創,同時開創了鋼鐵行業套用生物質燃料加熱技術的新紀錄。這充分體現出華美鋼鐵在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的決心和努力,也為華美金屬材料產業園走生態、環保之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經過相關行業協會的初審、推薦,深圳市企業新紀錄審定委員會全體會議審定、公證處公證和媒體公示,誕生了188項“深圳企業新紀錄”,評選產生6個“創新項目獎”和“循環經濟項目獎”。
該項目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全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廣州迪森公司投資建設,將原燃燒重油的兩段式連續推鋼加熱爐改燒生物燃氣,氣化爐選型為循環流化床。2009年初立項,2010年5月正式投產,主要為兩段式連續推鋼加熱爐提供熱源用於軋鋼,加熱溫度在1200℃-1300℃之間。
項目所採用的發明專利“一種非對稱結構的內循環生物質流化床氣化爐”技術,曾獲廣東省專利金獎、國家專利優秀獎,專利技術經中國科學院批准,由廣州能源研究所投資入股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該氣化爐結構包括爐體、旋風分離器和飛灰回流管,爐體的下部構建傾斜壁面,形成一縱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倒圓台形,使靠近旋風分離器的一側形成一傾斜角a為60°~75°的隔牆,在隔牆上設有排灰通道,位於爐體底部的布風分布板為一非對稱的倒錐形結構,在非對稱的倒錐形錐頂部位設有排渣口,在布風分布板上設定變開孔率的風孔。該發明採用由外循環和內循環相結合的循環流化床爐型,通過在流化床反應爐底部設定非對稱的錐形結構布風分布板和變開孔率設計,強化不均勻布風,加強爐內物料內循環流動,可有效地實現生物質物料的快速氣化。
項目技術方案採用高溫燃氣燃燒系統技術方案,利用生物質燃氣代替重油燃料送入兩段式連續推鋼加熱爐燃燒,實現熱能利用。主要工藝流程為:原料通過斗式提升機螺旋給料機從上部送入循環流化床氣化爐,氣化介質空氣通過鼓風機送入氣化爐風室,原料在氣化爐內沸騰燃燒。在燃氣出口處設有旋風分離器,循環流化床流化速度較高,使產出氣中含有大量固體顆粒。在經過旋風分離器後,通過料腳,使這些固定顆粒返回流化床,再重新進行氣化反應,從而提高碳的轉化率。經旋風分離器淨化除塵後送入加熱爐燃燒。
華美鋼鐵工業生物燃氣替代石化能源項目,不僅創造了“深圳企業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企業新記錄,這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建成運行的最大的工業生物燃氣項目,中國科學院、廣州迪森和華美鋼鐵產學研結合,共同創造了工業生物燃氣產業化的奇蹟,每年可碳中和減排二氧化碳5萬噸以上。

製藥工業

立國製藥工業生物燃氣提代石化能源,碳中和減排二氧化碳
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是一家專業從事頭孢類系列原料藥研發及生產的製藥企業,2000年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GMP認證,目前年生產能力為無菌原料藥300噸,口服原料藥100噸。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現役一台WNS10-1.25-Y 臥式內燃燃油蒸汽鍋爐,由於燃油成本較高,為了降低運行成本,2009年初,通過製藥同行企業的推薦、介紹,該公司主動找到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鍋爐改造的迫切需求。經過幾個月的充分論證,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與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正式簽定能源管理契約,由碳中和公司投資,以契約能源管理的合作方式,對立國製藥石化能源工業熱力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進行項目的能源審計可行性研究、項目設計、項目投資、設備和材料採購、工程施工、人員培訓、節能減排監測、以及技術改造後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和服務等,在立國製藥 “零投資、零風險、低排放、高效益”原則下,開展節能減排,進入低碳經濟領域。
立國製藥工業生物燃氣項目於2011年1月29日建成投產,穩定運行,實現了工業生物燃氣完全替代石化能源,在世界範圍內創造了工業企業“碳中和”的經典案例,每年可碳中和減排二氧化碳1萬噸以上。
該項目技術方案採用高溫燃氣燃燒系統技術方案,利用生物質燃氣代替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送入鍋爐燃燒產生蒸汽,實現熱能利用。主要工藝流程為:原料通過斗式提升機螺旋給料機從上部送入氣化爐,氣化介質空氣通過鼓風機送入氣化爐風室,原料在氣化爐爐排上方進行部分燃燒,在爐排上方自上而下形成乾燥層、熱解層、還原層和氧化層,依靠氧化層燃燒所產生熱量為還原層、熱解層及乾燥層提供能量。經旋風分離器淨化除塵後送入鍋爐燃燒器燃燒。
該項目針對立國製藥 WNS10Ⅱ型10T/h 燃油蒸汽鍋爐,配套1 台生物質固定床氣化爐,完成生物質燃氣替代燃油系統的改造,由廣州能源研究所設計整套生物質氣化燃氣發生系統及相關附屬系統技術方案,並匯同設計院完成施工圖設計。主要新增與改造的系統由原料儲存、上料設備、固定床氣化系統、灰渣處理裝置、燃氣輸送、鍋爐燃燒器、鍋爐煙風系統及主輔設備控制系統構成。
1)燃氣來源—生物質氣化系統
本項目採用固定床生物質空氣氣化技術提供燃燒氣源,氣化原料為木屑和或木塊木片,可燃氣體發熱值在1100kcal/Nm3 至1300kcal/Nm3 之間,可燃氣體溫度約為350℃左右。氣化系統由氣化爐、空氣輸送系統、燃氣淨化系統、燃氣加壓輸送系統,燃氣放散系統、燃料輸送系統及控制系統等組成。
2)燃燒系統結構和設計
生物質燃氣主要成分為:CO、H2、CH4、N2 等,雖然熱值低,但溫度較高,燃氣著火不困難,由於N2 含量高的特點,燃燒過程中吸收熱量,導致理論燃燒溫度低。燃燒過程必須對燃氣和空氣進行充分的混合,才能保證燃燒的穩定、高效和安全。因此必須結合現有鍋爐結構設計專用高溫燃氣燃燒器,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燃氣燃燒器採用多通道蜂窩狀結構形式,將燃氣和空氣切割成多股混合噴燃,在燃燒器出口設定旋轉葉片,加強燃氣和空氣的混合,保證穩燃和高效。燃燒器由中心點火燃燒器和主燃燒器組成,使用時中心點火燃燒器首先採用液化石油氣,高能點火,待主燃燒器燃燒穩定後關閉。燃燒系統由中心點火燃燒器、主燃燒器、風機、電子點火裝置、高能點火槍、火焰探測器電動執行器、燃氣快速切斷閥、風氣聯調器、鍋爐壓力變送器、燃氣高低壓保護、程式控制器電控櫃等主要部件組成。工作時,程式控制器按設定程式對燃燒機啟動、燃氣高低壓保護、掃氣、點火、負荷調節、熄火保護進行自動控制,PID 調節儀按壓力變送器傳送的模擬電流信號,比較設定值對燃燒機工作負荷進行調節。

監測報告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環境監測報告
2011年6月30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委託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對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工業蒸汽鍋爐生物燃氣替代石化能源項目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了環保監測,2011年7月11日,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出具了“粵環分析HX字(2011)第2110630-03號監測報告”,根據該監測報告,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廢氣排放的環保監測結果如下:
⒈ SO2 排放濃度(mg/m):
國家標準是100,碳中和立國項目的監測結果是2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廢氣排放中,SO2 的排放濃度僅為國家標準的2%,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的SO2排放指標極為優異。
⒉ NOX 排放濃度(mg/m):
國家標準是400,碳中和立國項目的監測結果是128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廢氣排放中,NOX的排放濃度僅為國家標準的32%,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的NOX排放指標極為優秀。
⒊煙塵排放濃度(mg/m):
國家標準是50,碳中和立國項目的監測結果是13.5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廢氣排放中,煙塵的排放濃度僅為國家標準的27%,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的煙塵排放指標極為優秀。
⒋ 煙氣黑度(格林曼級):
國家標準是1,碳中和立國項目的監測結果是0.5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廢氣排放中,煙氣黑度(格林曼級)的排放黑度僅為國家標準的50%,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產品的煙氣排放黑度指標十分優秀。

試驗報告

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能效實驗報告
2011年5月3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委託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對該公司實施的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工業蒸汽鍋爐生物燃氣替代石化能源項目設備的熱工效率進行了能效實驗,2011年5月13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院出具了G1100030CS號“工業鍋爐熱工性能試驗報告”,根據該試驗報告,碳中和工業生物燃氣設備的熱工效率能效試驗結果如下:
⒈ 測試結果
⑴試驗中鍋爐出力:8.502 t/h
⑵鍋爐排煙溫度為:139C ,符合TCG G0002-2010《鍋爐節能技術監督管理規程》的要求(170C)
過量空氣係數為:1.33,符合TCG G0002-2010《鍋爐節能技術監督管理規程》的要求(1.65)
⑷鍋爐運行熱效率為:89.04%,符合TCG G0002-2010《鍋爐節能技術監督管理規程》的要求(79%)。
⒉ 測試結果分析
實驗工況下,該鍋爐燃燒設備運行正常,配套輔機運行可靠,選型基本合理,排煙處的過量空氣係數偏高。鍋爐主要熱損失為排煙熱損失。該鍋爐在試驗工況下的熱效率符合工業鍋爐熱效率指標。

碳儲量

1990-2010年各區域和分區域枯死木蓄積量變動趨勢
區域 / 分區域枯死木蓄積(百萬噸) 枯死木(噸/公頃)
東部和南部非洲7 836 7 362 7 126 6 888 25.8 25.8 25.8 25.7
北部非洲1 069 12.0 12.9 13.4 13.6
西部和中部非洲8 740 8 271 8 019 7 747 24.3 24.1 23.9 23.6
非洲總計17 595 16 658 16 205 15 704 23.5 23.5 23.4 23.3
東亞1 920 2 193 2 362 2 514 9.2 9.7 9.8 9.9
南亞和東南亞7 435 6 491 6 257 5 964 22.8 21.6 20.9 20.3
西亞和中亞65 69 69 70 1.6 1.6 1.6 1.6
亞洲總計9 420 8 753 8 689 8 548 16.4 15.4 14.9 14.4
歐洲,排除俄羅斯聯邦1 261 1 348 1 391 1 434 7.0 7.1 7.2 7.3
歐洲總計 15 456 15 371 15 355 15 790 15.6 15.4 15.3 15.7
加勒比89 105 113 120 15.0 16.4 16.8 17.2
中美洲552 472 441 419 21.5 21.5 21.3 21.5
北美洲8 8 633 11.9 12.3 12.5 12.7
北美洲和中美洲總計8 713 8 911 9 029 9 172 12.3 12.6 12.8 13.0
大洋洲總計4 3 932 20.4 20.4 20.5 20.5
南美洲總計14 838 14 353 14 233 13 834 15.7 15.9 16.1 16.0
世界7 542 66 980 16.8 16.7 16.6 16.6
1990-2010年各區域和分區域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儲量變動趨勢
區域 / 分區域森林生物量中的碳(百萬噸) 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噸/公頃)
東部和南部非洲17 524 16 631 16 193 15 762 57.6 58.2 58.5 58.9
北部非洲1 849 1 751 1 756 1 747 21.7 22.1 22.2 22.2
西亞和中亞1 511 1 599 1 658 1 731 36.4 37.9 38.7 39.8
亞洲總計37 213 36 814 36 553 35 689 64.6 64.6 62.6 60.2
歐洲,排除俄羅斯聯邦9 699 11 046 11 763 12 510 53.7 58.5 61.2 63.9
加勒比387 466 500 516 65.5 72.4 74.4 74.4
世界299 224 293 843 291 299 288 821 71.8 71.9 71.7 71.6
總結
全世界森林的碳儲量超過6500億噸,44%在生物量中,11%在枯死木和枯枝落葉
中,45%在土壤層。由於森林面積的喪失,全球碳儲量正在下降,但在1990-2010年
期間,每公頃的碳儲量幾乎保持不變。根據這些估計值,由於森林總面積的下降,
世界森林目前是淨排放源。
自2005年森林資源評估以來,數據可得性和質量都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些令人
擔憂的問題。與立木蓄積和生物量一樣,尚缺乏有關趨勢的數據,因為大多數國
家只有某一時點的國家立木蓄積量數據,這意味著碳儲量的變化只能反映森林面
表2.23
1990-2010年各區域和分區域枯死木和枯枝落葉的總碳儲量變動趨勢
區域 / 分區域枯死木和枯枝落葉中的碳(百萬噸碳) 枯死木和枯枝落葉中的碳(噸/公頃)
北部非洲674 668 688 694 7.9 8.4 8.7 8.8
西部和中部非洲4 118 3 761 3 542 3 334 11.4 11 10.6 10.2
非洲總計9 211 8 586 8 255 7 922 12.3 12.1 11.9 11.7
歐洲,排除俄羅斯聯邦3 337 3 495 3 561 3 648 18.5 18.5 18.5 18.6
加勒比72 89 97 103 12.2 13.8 14.3 14.8
中美洲929 799 756 714 36.1 36.4 36.4 36.6
世界72 923 71 919 71 792 71 888 17.5 17.6 17.7 17.8

森林評估

森林覆蓋土地總面積的31%
世界森林總面積僅略超過40億公頃,相當於人均0.6公頃。森林資源最豐富的五個國家
(俄羅斯聯邦、巴西、加拿大、美國和中國)占有森林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十個國家或地
區根本沒有森林,而另外54個國家的森林不足其土地總面積的10%。
森林砍伐速度出現減緩跡象,但仍高得驚人
在有些國家,森林砍伐(主要將熱帶森林轉變為農業用地)出現下降跡象,但在另一
些國家,速度仍很高。過去十年中,每年有大約1300萬公頃的森林被轉作其他用途或因自
然原因消失,而20世紀90年代則每年為大約1600萬公頃。在上世紀90年代森林淨損失率最
高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損失率已明顯降低,而在澳大利亞,自2000年以來嚴重的乾旱和
森林火災致使森林損失情況惡化。
大規模植樹使全球森林面積淨損失明顯減少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植樹造林和森林的自然擴展已使全球森林面積的淨損失大大減少。
2000-2010年期間森林面積的淨變化估計為每年–520萬公頃(相當於哥斯大黎加的面積),低於
1990-2000年期間每年–830萬公頃的數字。
南美洲和非洲仍是森林淨損失最大的地區
大洋洲亦報告了森林淨損失情況,而北美和中美洲2010年的森林面積與2000年的數字幾乎相同。歐洲的森林面
積持續擴大,儘管速度低於90年代的水平。亞洲在90年代顯示為淨損失,而在2000-2010年期間,儘管南亞和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淨損失率依然很高,但森林面積出現淨增長,主要原因是中國報告的大規模植樹造林
森林的碳儲量極為豐富
根據FRA 2010的估計,僅世界森林生物質中就儲存了2890億噸(Gt)的碳。雖然可持續的管理,植樹和森林恢復等措施能夠保持或增加森林碳儲量,但是森林砍伐、退化和管理不善則導致碳儲量減少。
從整個世界來看,2005–2010年期間森林生物質中的碳儲量每年減少約5億噸,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森林面積減少。
原生林占森林面積的36%,但是自2000年以來已經縮減了4000多萬公頃
從全球平均來看,所有森林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原生林,即沒有明顯人類活動跡象及生態進程未受到重大幹擾的本地樹種的森林。原生林,特別是熱帶濕潤林,包括了物種最為豐富的各類陸地生態系統。原生林面積在10年期間下降了0.4%,主要原因是出於對選擇性砍伐和其他人類干預情況的考慮,將原生林重新分類為“其他天然再生林”。
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目前已占森林總面積的7%
為了滿足多種需要而人工培育的森林和樹木,其面積估計為2.64億公頃,即占森林總面積的7%。在2005–2010期間,人工林面積每年增加約500萬公頃,主要依靠植樹造林,即在近年來沒有森林覆蓋的土地上種植樹木,尤其是在中國。人工林的四分之三由本地樹種構成,四分之一為引入種。
森林資源的生產功能
全球30%的森林主要用於木材和非木材產品的生產將近12億公頃的森林以生產木材和非木材林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另外9.49億公頃(24%)則指定用於多種用途 - 在大多數情況下包括木材和非木材林產品。自1990年以來,主要用於生產目的的森林面積估計減少了5000多萬公頃,其原因是森林被指定用於其他用途。同期指定用於多種用途的森林面積增加了1000萬公頃。
木材採伐量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下降之後開始增加
在全球一級,報告的年木材採伐量達到34億立方米,與1990年的記錄相同,為立木蓄積總量的0.7%。考慮到非正式和非法砍伐的木材(特別是薪材)通常沒有記錄的情況,木材採伐量的實際數字肯定會更高。從全球來看,薪材約占木材採伐量的一半。
森林資源的防護功能
世界8%的森林以水土保持為主要目的大約3.3億公頃的森林被指定用於水土保持、雪崩控制、沙丘固定、荒漠化防治或海岸保護等防護功能。從1990年到2010年期間,指定用於防護目的的森林面積增加了5900萬公頃,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為防治荒漠化、水土保持和其他保護目的而開展的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