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體證與詮釋

自我的體證與詮釋

《自我的體證與詮釋》是2012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華、楊鑫輝。

基本介紹

  • 書名:自我的體證與詮釋
  • 作者:劉華
    楊鑫輝
  • ISBN:9787532870608
  • 頁數:411
  • 定價:47.00元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
  • 副標題: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自我的體證與詮釋(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遵循邏輯與詮釋相結合的原則,通過與現代西方心理學的研究相比較,《自我的體證與詮釋(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以對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和荀子等人思想的系統分析為例,討論了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建立的理論基礎和概念體系,先秦儒家關於人性的結構、人性衍進的過程及其心理學機制,關於人性能達的最終境界的認識。本書也對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的基本特徵及其對於建立本土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啟示進行了總結,並在附錄中提出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學理論體系(範疇系統)的初步構想。

編輯推薦

《自我的體證與詮釋: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作者劉華認為人性應被確立為心理學研究的邏輯起點。人性的本質特徵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的心理特性,主要表現為小我,大我和超我三種形態。《自我的體證與詮釋: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也對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的基本特徵及其對於建立本土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啟示進行了總結,並在附錄中提出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學理論體系(範疇系統)的初步構想。

目錄

導論 人性:心理學研究的邏輯起點
一、邏輯起點的界定
二、對人性的設定是判定心理學派別的標尺
三、實證主義心理學對人性的“取消”
四、現象學心理學對人性的“還原”
五、人性是統合心理學研究的邏輯起點
六、“辯證法”與“真覺”:心理學人性化研究的新方向
七、中國傳統人性心理學思想及其對現代心理學的意義
第一章 自我意識:人性的心理學內涵
一、 “人”與“人性”
二、自我意識是人性(心理特性)的實質
三、人性的動態發展結構:小我、大我與超我
第二章 邏輯詮釋:傳統文化心理學思想研究思路
一、詮釋學與心理學
二、詮釋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學思想研究
三、邏輯與詮釋融通的操作方式
第三章 人貴論:傳統人性心理學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人貴論在心理學中的地位
二、早期人貴論的基本觀點
三、從人的起源看人貴論的含義
四、先秦學者對人何以貴的論證
五、從與西方的比較看先秦的人貴論思想
六、人貴論作為中國古代人性心理學思想研究的奠基性觀念
第四章 義、禮、仁: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概念系統
一、天(命)
二、性(德)
三、孝
四、義
五、禮
六、仁
七、“義”“禮”“仁”的關係
八、“關係自我”的“形而上性存在”
第五章 性與習成:孔子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一、生性與習性:論人性的基本範疇
二、性命互證:論人性本源
三、性習循環:論人性結構及其關係
四、人性本善:論人性的價值趨向
五、性與習成:論人性獲得的心理機制
第六章 德性之知:曾子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一、“明德”——論人性的實質與來源
二、從“知止”到“能得”——論知性的發展
三、“明明德”——論人性的發揚
第七章 情以為性:子思學派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一、天降性命
二、心動性情
三、習道性成德
第八章 盡心養性:孟子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一、孟子前後時代儒家的人性學說
二、孟子本人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第九章 化性起偽:荀子的人性心理學思想
一、明天人——論人性的起源
二、性與偽——論人性的本質特徵及其結構
三、化性起偽——論人性的發展過程
第十章 結束語: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的基本特徵及其對建設現代中國本土心理學的啟示
一、先秦儒家人性心理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二、對現代中國本土心理學理論建設的啟示
附錄 中國古代心理學史範疇研究原則論
一、心理學範疇與中國古代心理學史範疇問題
二、中國古代心理學史範疇研究之回顧與簡評
三、中國古代心理學史範疇遴選原則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