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區

臨空經濟區

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製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最後,它具體指某一地理位置。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於一定的地理範圍內(通常在以機場為中心,以10-15km為半徑的範圍內)。

臨空經濟區的概念包含了三個層次:首先,它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由於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出現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聚集,從而產生了集聚效應擴散效應新經濟現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關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空經濟區
  • 核心:發展臨空產業
  • 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
  • 先導產業:運輸業
環狀結構,簡介,中心機場環,商業服務環,製造配送環,外圍環,產生原因,發展現狀,發展規劃,

環狀結構

簡介

依據國際上機場的空間結構模式,可將臨空經濟區分為四個環形:中心機場環、商業服務環、製造配送環和外圍環。 見右圖
環狀結構環狀結構

中心機場環

範圍在機場周邊的1km內。包括機場的基礎設施機構和直接與航空運輸業相關的產業,如飛機後勤、旅客服務、航空貨運、停車場和航空公司的辦事機構。

商業服務環

範圍在機場周邊的1km至5km內。主要是商業服務區,為空港運營、航空公司職員和旅客提供相關的商業服務,例如住宅、大型超市、金融機構、生活服務設施等等。

製造配送環

範圍在機場周邊的5km至10km內,或15分鐘車程可達範圍內。主要是利用機場的交通優勢和口岸所發展的高時效性,高附加值的相關產業,如資金和技術密集性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用機場的區位優勢所發展的物流配送。此外,有時還包括旅遊博覽、辦公會務等第三產業。

外圍環

範圍在機場周邊的10km至15km內。隨著與中心機場距離的加大,所受影響力逐漸減弱,直到中心機場對幅地的影響力消失。在此以外的區域,不受空港的影響。

產生原因

歸納起來,臨空經濟區產生的動因有巨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的影響。
從巨觀角度講,航空港所在國家和城市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快速發展。臨空經濟真正發展是後工業化時代。臨空經濟本身的出現,就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只有進入工業化加速的時期,人民生活擺脫貧困、進入小康的時候才可以談臨空經濟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否則可能有航空現象,但根本談不上臨空經濟。人們目前處於工業化加速時期,恩格爾係數從1978年60%多到2004年40%略多一點,GDP突破10萬億元,人均已經達到1000美元,處於小康水平。2030年之後整箇中國經濟開始明顯體現後工業化時代的特點。因此,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大有前途。
從中觀角度講,空港及臨空經濟產業本身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規模擴大。機場提供了一種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和遍布全球的航空網路,這種資源是臨空經濟區所占有的獨特資源,無法在區域之間流動,其他區域無法仿製,從而形成臨空經濟產業存在的獨特性和壟斷性。因此機場的產生和發展是臨空經濟產生的根本動因,缺少機場作用的經濟模式不能界定為臨空經濟。但並不是所有的機場都存在臨空經濟,中心機場的客流量和貨流量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地區才會形成臨空經濟。2003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總量已經達到8759萬人次,貨物運輸總量達到219萬噸,在全世界排名從1978年第33位上升為第5位。根據專家的預測,2015年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民航強國。所以在中國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是切實可行的。
從微觀角度講,單個企業區位選擇偏好發生改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經濟發展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有些企業的區位偏好發生改變,由原來的運費指向、供給指向、市場指向轉變成時間價值指向,時間價值成為影響企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隨著大量高附加值、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產品湧現,企業要求產品的運輸成本較低和對市場的敏感程度高。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只有迅速占領市場,才能獲得高額利潤,因此產品對運輸的要求很高。而航空運輸的快速安全的優勢滿足了企業的需求,於是企業的區位決策目標指向機場。這使得區域生產要素的聚集和擴散行為變得通達而迅捷,加速了區域能量流與物質流的流動。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產生的企業區位需求也是臨空經濟產生的動因之一。

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業的進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機場都先後推出臨空經濟區的建設計畫,並且,在整體規劃上,呈現多元化、多層次、輻射廣的態勢。
(一)國外部分
1959年,愛爾蘭成立了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它包括緊靠香農國際機場的香農自由工業區和香農鎮,自由貿易區利用國外資金和原材料,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這是臨空經濟區的早期形式。
從20世紀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後提出了在東京、大阪建設三大國際空港的課題,新東京國際空港(成田)、東京國際空港(羽田)、關西國際空港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採用了研究—建設—再研究—再建設的方針,使得航空運輸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建設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最典型的是日本長崎縣,依託長崎空港,在濱海區域規劃興建了一個臨空經濟區,建設一條商務辦公街,建立系列航空關聯產業開發區、自由貿易區、高級文化娛樂區、高級住宅區和高精尖端技術產業區。
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持續保持在歐洲機場客運量第四,貨運量第三的位置。機場不僅僅作為航空旅客的集散點,而是作為航空城來綜合管理,即構建高效樞紐,由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形式互為補充。從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發展,丹史基浦機場將建立和發展機場城市來為利益相關者創建可持續發展價值,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
(二)國內部分
北京臨空經濟區
北京順義的臨空經濟現已形成了五大產業區,包括高科技產業區、現代製造業產業區、飲料產業區、現代服務業產業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區,並且已具有相當規模,有一些著名的世界五百強的著名企業也入住此地。 2005年,順義經濟70%來自與臨空有關的產業,它的稅收達到了86%。憑藉此條件,首都機場是中國最具實力的臨空經濟區。北京臨空經濟區由空港工業區、天竺出口加工區、空港物流基地、林河工業區、北京汽車生產基地、國門商務區等六大主要功能區和天竺、後沙峪、仁和、李橋、南法信、高麗營等六鎮構成。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區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依託虹橋國際機場而發展,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集高新技術產業、都市型工業等於一體。機場對周圍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能力,經濟和交通的發展已帶動了周邊的大片房地產業的興起,充盈著巨大的商機。尤其是機場周邊的可利用土地資源顯得彌足珍貴。作為上海第一個民用機場的上海虹橋機場,經過多年的擴建後,現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國際航空港之一。2010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為3130萬人次,同比增長24.8%,全國排名第四位。完成貨郵吞吐量48萬噸,同比增長9.4%。共保障飛機起降22萬架次,同比增長15.8%。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作為中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它是以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國際機場附近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即鄭州航空港區)為核心的航空經濟體和航空都市區,是鄭州市朝著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化陸港城市、國際性的綜合物流區、高端製造業基地和服務業基地方向發展的主要載體。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會成為鄭州市經濟發展的新板塊和中原經濟區的龍頭。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按照“一城五區”的規劃,由核心區、主體區和帶動輻射區三大部分組成。2014年9月25日,提前實現自貿區功能。
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
2014年5月14日,全國首個以發展航空大都市為定位的臨空經濟區、西鹹新區空港新城《西安航空城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獲得國家民航局批覆,批覆指出:將支持把西安航空城實驗區建設成為絲綢之路航空樞紐和內陸空港城市示範區。據悉,這是全國首個以發展航空大都市為定位的臨空經濟區,也是繼西鹹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之後,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規劃》把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外開放的國際門戶、臨空現代服務業引領區、現代航空高端製造科研聚集區、國際內陸型空港城市示範區。到2025年,航空城將全面建成,形成以航空城為中心,連通國內外160多個城市280條航線網路,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6700萬人次和70萬噸左右,航空製造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與臨空相關聯的高端研發製造、文化、旅遊等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
天津臨空產業區/天津空港經濟區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位於天津東麗區,是中國主要的航空貨運中心之一,也是新成立的奧凱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位於渤海彎畔,距北京134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離天津市中心13公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已開通客、貨混裝航線56條,全貨運航線14條,通航城市53個。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執行航班的國內外航空公司達到30餘家,基地航空公司6家,包括國航、奧凱航空、大新華快運及廈門航空等。天津機場成為國內基地航空公司最多,機型最全的機場之一。
青島臨空經濟區
隨著青島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青島臨空經濟區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並在機場周圍集聚了大量產業,使機場周邊地區形成多功能經濟區域。已經形成了以山東航空公司青島分公司為主的航空公司產業鏈,其主要包括航空物流、航空食品、航空器維修、航油航材、航空培訓、酒店餐飲等相關產業。現狀產業門類主要包括:工藝首飾品、生物製藥業、新材料工業、紡織加工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臨空經濟區內已初步形成了以機場為中心的機場核心區,並在周邊形成多個以臨港產業、保稅物流為主的產業園區。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成都作為西南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已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其吞吐量在全國已經位居第五。預計到2010年,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可達17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到48萬噸。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達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107萬噸。成都“臨空經濟區”將以機場為龍頭、以火車南站、公路貨運站和府河成都港(在建)為基礎,使其與高新區、教育科研商貿區、城南副中心緊密相連,通過整治機場路、新建臨港路、擴建大件路、延伸川大路等,形成一個空、鐵、水、陸四網合一的大聯營、大通關格局。從而構成一個“四網合一”的網路,並培育成西部最大的臨空經濟區。
杭州蕭山空港經濟區
2009年2月杭州“空港經濟區”的規劃出爐。空港經濟區的空間結構為:一個中心、六大片區、圈層發展。一個中心是指蕭山國際機場;六個片區為:一片空港物流區(含空港保稅區)、一片綜合服務區、兩片臨空工業區、兩片生活居住區;圈層發展:即以蕭山國際機場為中心,以空港物流區、綜合服務區、臨空工業區為第一個圈層,依託機場東路、坎紅路、濱江二路、紅十五線、靖江路向周邊輻射,形成圈層空間結構。一個個圈層空間,可以發展解決員工吃、穿、住、行的業態,也可以發展金融機構等“附屬產業”,跨國公司總部、會展中心等“吸引產業”。
武漢臨空經濟區
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市“十一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根據武漢市政府常務會2008年10月討論通過的《武漢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武漢臨空經濟區以武漢天河機場為核心,西臨白水湖、董家湖,南臨府河,北部以京廣鐵路為界,東至黃龍墩河與漢口北編組站,面積110平方公里,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八大主體功能區之一。截至2010年7月,已有東航、國航、海航等60餘家航空及相關企業入駐。武漢臨空經濟區是武漢繼上世紀80年代建沌口汽車城、90年代建東湖高新區科技城、2000年建陽邏港口城後,新建的第四座產業城——航空城,第四座城比前三座城都大。武漢希望借臨空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使之成為推動武漢城市經濟騰飛的新的“發動機”。
深圳機場物流園區
深圳機場物流園區總用地面積將超過150萬平方米。規劃的五大功能區域占地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包括:空運中心(國內貨站、國內貨運村;國際貨站、國際貨運村;海關快件監管中心)、保稅貿易倉區(保稅倉、保稅加工貿易區)、臨港工貿園區(多功能倉庫、配送中心及臨港工貿園)、海運中心(貨運碼頭、倉儲區海關、聯檢查驗場等)及其他綜合服務設施(聯檢綜合樓及公共綠地、道路、停車場等),此外還預留了近42萬平方米的土地用於今後業務拓展。
廣州花都空港經濟區
廣州花都空港經濟區(以下簡稱:“花都空港區”)規劃占地203平方公里,其中空港經濟核心區59平方公里。花都空港區涵蓋了花東、新華、花山、雅瑤和獅嶺五個鎮(街),其功能布局規劃屬於“花都副中心功能區”的一部分。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位於長沙主城區東側,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包括長沙縣、雨花區、芙蓉區所轄的10個鎮(街道),包含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空產業功能區、黃花綜合保稅區、高鐵新城等平台載體。

發展規劃

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的六大規劃願景:通達之城、文化之城、交往之城、創新之城、印象之城和宜居之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