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診法

臍診法 臍診法就是按切臍部的動脈,探查其動態變化,以了解“腎間動氣”的一種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臍診法
  • 屬性:了解“腎間動氣”的一種方法
  • 方法:按切臍部的動脈
  • 適用病症:重症外感熱病及複雜的內傷病等
概況,療法,

概況

適用於重症外感熱病(夾陰傷寒)及複雜的內傷病辨證等方面。其主要表現為當臍築動,簡稱臍躍,亦稱臍旁動氣。

療法

臍診診法令患者仰臥,手足平伸,敞露脘腹。醫者以手掌心平按患者當臍,作輕、重、淺、深的切按,注意辨析臍躍動態的大小、緩急、深藏、浮現等。按切時應上下左右移動,上及於脘,下及臍下三寸。
臍診原理祖國醫學認為,當臍屬腎,臍下三寸為丹田,是元氣歸藏之根。沖脈起於胞中,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為十二經脈之海,根於腎,隸於陽明。沈金鰲謂:“腎間動氣,即下丹田,為臟腑經絡之根本,呼吸之門戶,三焦之源頭,名曰大海,貯其精血”。據此可知,臍診法既可診察沖脈動態,又可探知腎及其他臟腑經絡之變化。故下元虛損,沖陽浮逆,或陰寒上僭等病變,臍躍即可產生變象。《內經》雲:“沖脈為病,逆氣里急。”又雲:“寒氣客而脈不通,脈不通而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吳坤安雲:“動氣築築就動於臍旁上下左右,甚而連及虛里心脅而渾然振動,此氣血大虧,以致腎氣不納,鼓動於下而作也”,均資證明。
臍診辨證 臍居腹部中央,腹笥為三陰經脈循行之處。故臍診應與腹診結合運用。常人臍躍動氣均納藏較深而沖和有力,體應者稍顯浮露。若見當臍築築,喘動應手,病本多為腎虛失納,沖脈動逆。臍腹柔軟者,主因在虛,臍腹窒硬,少腹弦急者,則陽虛寒盛。臍躍浮露甚而躁急者,為下虛較甚,多見陰傷。臍躍粗大、表淺,直至於脘者,則下元空虛已甚,中氣而不能鎮護。此際如見少氣、汗出、咽塞、呃逆、躁擾等任何一症者,其根元衰竭,陰陽有離別之變。尤以見於大病之後,或久瀉久痢者,乃亡陰之候,病多難治。此外,腎為陰陽之宅,與肝乙癸同滾,故又常見陰陽並傷,或腎寒肝熱,寒火雜見等證,當與全身症狀,脈舌變化互參。內傷雜病如胃病、咳喘、頭痛、遺精、崩漏、產後病等,亦每見腎盛沖肝氣逆而臍躍不已者,辨證均宜詳察。
夾陰傷寒證治 所謂“夾陰傷寒”,系熱病之中兼夾陰經見症,或腎虛之體復感外邪的一類病證。夾陰之名,不過區別於純陰而已。先生認為:腎氣虛餒之體,外邪每易陷於下焦而不達,進而由虛生變、出現腎中陰陽失衡,沖氣上逆,虛陽浮越等危重之象。治療重在扶正撤邪、調整陰陽。如陰寒內盛者,投桂、附等溫腎以托邪,腎中相火亢動者,加知母、黃柏,取滋腎丸之意,以堅陰降火:沖陽浮逆者,宜桂枝龍骨牡蠣救逆湯加石決明、紫石英等,陰精虧耗者,予龜板、生地、熱地、紫河車等。體陰陽調和,腎氣得充,則邪機自能外達。先生高足如我省名老中醫邢鸝江、夏奕鈞、曹永康主任醫師等,均能發揚師承,診治夾陰傷寒,屢驗不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