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靜脈溝

腔靜脈溝

指位於肝的髒面“H”形溝右後側的縱溝稱腔靜脈溝。下腔靜脈從溝內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腔靜脈溝
  • 外文名:Venous vein groove
相關解剖結構,病理變異,相關臨床套用,

相關解剖結構

1、下腔靜脈由左、右總靜脈匯合而成,匯合處在第5腰椎體右前方者占60.0%,在第4腰椎下半部者占40.0%。匯合後沿腹主動脈右側,脊柱右前方上行,經肝的腔靜脈溝,穿膈的腔靜脈孔進入胸腔,再穿纖維心包注入右心房。
2、下腔靜脈全長為(25.70±2.50)cm,未見到瓣膜的存在。根據臨床套用,有學者將下腔靜脈分為5段:
第1段(起始段)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處到左腎靜脈匯入下腔靜脈處的上緣;長度為(12.39±2.23)cm。其起始處口徑為(22.61±0.98)mm;在左腎靜脈上緣處口徑為(31.46±6.06)mm。此段中1/3處有睪丸靜脈匯入,後壁有3~4對小的腰靜脈匯入。跨過該段靜脈的動脈有:①右睪丸動脈,從靜脈前方或後方跨過分別占57.14%和42.86%。②第3腰動脈,從靜脈後或前方跨過的分別占95.5%和4.50%。③第4腰動脈從靜脈後或前方跨過的分別占88.21%和11.79%。
第2段(網膜孔後界段或肝下腎上段)左腎靜脈匯入下腔靜脈處上緣到肝的腔靜脈窩下緣;此段構成網膜孔的後界,屬支少結構簡單,長(2.92±1.48)cm,在腔靜脈窩下緣處口徑為(26.99±6.29)mm。
第3段(腔靜脈窩段)由肝的腔靜脈窩下緣到肝右靜脈上緣;該段長度為(6.46±1.95)cm,前壁和左右壁皆有肝實質包埋,而後壁的包埋方式可分為3種情況:①後壁無結締組織和肝組織封閉,窩呈半管狀,占16.67%;②後壁由肝組織封閉,窩呈管狀,占33.33%;③後壁由結締組織封閉,窩呈管狀,占50.00%。
第4段(膈下肝上段)由肝右靜脈上緣至膈;此段下腔靜脈多無屬支,長度為(0.50±0.30)cm,穿膈處口徑為(3.40±0.30)mm。
第5段(又稱膈上段或心包內段)由膈至右心房;長度為(2.40±0.80)cm。此段下腔靜脈無屬支,可經胸游離或經腹切開中心腱進入前縱隔游離。

病理變異

下腔靜脈缺如:在文獻報導中,此類變異主要有兩類:①下腔靜脈肝段(近心段)缺如,為下腔靜脈缺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變異,這種變異主要表現為腔靜脈窩下緣以下段下腔靜脈正常,下腔靜脈的血液借奇靜脈、上腔靜脈引流至右心房,肝靜脈直接注入右心房。②下腔靜脈全段缺如,這種變異極為罕見,左右髂總靜脈匯合後,未形成下腔靜脈,僅匯合處膨大,血液經側支血管呈不規則菱形回流至右心房。

相關臨床套用

1、預防和控制肝臟手術及腹後壁手術時的大量出血:肝切除術,尤其是中央型肝病變,會累及到第二、第三肝門的Ⅳa、Ⅳb、Ⅴ及Ⅶ段者,在處理第二肝門及肝短靜脈時,可能誤傷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造成不易控制的大出血,病死率很高。因此,一些學者提倡對於累及第二、第三肝門的肝葉或肝段切除術,採用經腹在斷肝前套用阻斷帶圍繞肝下腎上及膈下肝上的下腔靜脈,同時用橡皮管圍繞肝門血管,以備必要時控制全肝血流,預防和處理術中可能出現的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的損傷出血。下腔靜脈節段性切除在腎癌伴下腔靜脈癌栓中套用較廣泛。前已述及,下腔靜脈全長皆無靜脈瓣,出血時不易控制,應在暴露好下腔靜脈肝後段後,於距癌栓上下1cm處阻斷下腔靜脈,游離腔靜脈鞘,結紮腎靜脈和腰靜脈,必要時還應結紮右性腺靜脈。以減少手術中的出血。
2、探討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肺栓塞的原因及其防治手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容易脫落,脫落的血栓通過下腔靜脈系進入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沿肺動脈進入肺小動脈形成肺栓塞。下肢有嚴重外傷、手術、長期臥床、惡性腫瘤、妊娠、靜脈炎及靜脈曲張等時,皮下注射低劑量的肝素、低分子質量肝素及持續壓迫裝置能有效降低外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發生率。然而,對於有活動性出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晚期的患者以及部分高危病情不能使用持續壓迫裝置的患者則不能使用上述療法。因此,在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時,可在下腔靜脈中置入下腔靜脈過濾器,可以有效防止致死性肺栓塞的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