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網膜

脊髓蛛網膜

脊髓被膜之一。此膜位於硬脊膜與軟脊膜之間,是一層結締組織,含有膠質、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其內、外面有扁平細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髓蛛網膜
  • 外文名:Spinal arachnoid
一、解剖結構,二、相關疾病與治療,三、自發性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

一、解剖結構

蛛網膜是一層有光澤的薄而透明的膜,與硬膜之間有間隙稱為硬膜下腔。蛛網膜和軟膜有寬大的間隙稱為蛛網膜下腔,內充滿不斷循環著的腦脊液,並有較大的血管走行。蛛網膜下腔向上在枕骨大孔處有正中孔和外側孔與小腦延髓池相通。向下於第一腰椎下緣平面以下,腔內已無脊髓,間隙較大,叫終池或腰池。池內只有馬尾與終絲浸於腦脊液中,是腰穿抽取腦脊液或注射麻醉藥或注射造影劑進行脊髓造影的理想部位。

二、相關疾病與治療

1、蛛網膜炎
系指腦或(和)脊髓的蛛網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發生的一種組織反應,以蛛網膜增厚、粘連和囊腫形成為主要特徵。實質上是一種病理診斷,而不是一個疾病單元。在一些誘發因素激發下,常以急性或亞急性發病或復發。脊髓蛛網膜炎是一種累及脊髓蛛網膜以及神經根的非特異性炎性過程,國外報導脊髓外科手術是其主要病因。
2、影像學檢查
由於脊髓椎管造影術可以增加脊髓蛛網膜炎的機會,脊髓MRI檢查方便易行,而且MRI對髓內改變有獨特的套用價值,故對脊髓蛛網膜及其伴發的脊髓實質損害病灶的檢查MRI比脊髓椎管造影優越。有研究資料說明與脊髓造影結果相比脊髓MRI不僅顯示脊髓節段性萎縮變細、蛛網膜變厚、蛛網膜囊腫,而且顯示髓內灰質呈多發性條狀長T2高信號,部分脊髓呈點、片狀增強。但由於研究資料較少,現如今尚需進一步觀察脊髓蛛網膜炎MRI影像學改變特點及MRI在脊髓蛛網膜炎中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3、臨床表現
脊髓蛛網膜炎多為亞急性或慢性起病,臨床以神經根痛、運動及反射障礙、感覺障礙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有括約肌功能障礙。有研究結果顯示64.1%的患者以肢體無力、61.5%的患者以四肢麻木為首發症狀,根性疼痛次之。17.9%患者膀胱括約肌障礙,多表現尿瀦留,肌力輕度減退,腱反射增高或亢進明顯,感覺障礙節段性和束性分布為多,部位多不恆定且零亂,深感覺障礙和肌萎縮少見,38.5%患者病理征陽性。腱反射增高或亢進,感覺障礙束性分布及病理反射陽性說明脊髓蛛網膜炎已波及到脊膜和脊髓實質。累及病變部位依次為胸、頸、腰、骶部。
4、我國學者提出脊髓蛛網膜炎分局限型和瀰漫型2種,其對治療有幫助,局限粘連型或囊腫型可作囊腫摘除或粘連分離術,術後輔以藥物治療,如為瀰漫型可行內科激素等治療。研究資料顯示椎管內注射激素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狀和體徵,延緩病情發展,但尚需觀察長期療效。所以探尋病因預防脊髓蛛網膜炎發生是有效防治該病的根本手段。

三、自發性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

1、自發性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極為少見,占所有SAH病例的1%以下。
2、主要輔助檢查:(1)腰椎穿刺(2)椎管造影(3)CT掃描(4)選擇性脊髓血管影。
3、治療方法:治療的目的是緩解脊髓壓力、制止再出血、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主要包括手術減壓、病因治療及康復治療等。(1)手術治療:對有手術指征的病人明確出血部位後應早期行手術減壓,在清除血腫的同時明確病因,並行病灶切除。手術時機應選擇在造成脊髓不可逆性損害之前。對病情較輕.出血為髓內病變或脊髓外疾病所致.無明顯血腫,全身狀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可行其它治療。(2)栓塞治療:該治療適合於脊髓血管畸形.尤其是髓內及巨大病灶.栓塞的目的是促使病灶內血栓形成,減少脊髓血液的“偷流”.制止出血.改善脊髓功能。栓塞材料多用微粒栓塞劑。也有礴例脊髓AVM套用真絲微粒,栓塞治療.效果滿意。(3)腰穿置換療法:加強腦脊液循環.促進血液吸收,防止粘連。能否腰穿注入溶栓劑有待探討。(4)其它治療:包括神經活化劑的套用、理療康復、功能鍛鍊及病因治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