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

脊髓壓迫

脊髓壓迫症(compressivemyelopathy)是一組具有占位效應的椎管內病變。脊髓受壓後的變化與受壓迫的部位、外界壓迫的性質及發生速度有關。隨著病因的發展和擴大,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並日趨嚴重,一旦超過代償能力,最終會造成脊髓水腫、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出現脊髓半切或橫貫性損害及椎管阻塞,引起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反射、括約肌功能以及皮膚營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勞動能力。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全身
  • 相關疾病:網膜炎 脊髓壓迫症 多發性骨髓瘤 強直性脊柱炎 脊椎結核 脊柱裂 骨折 脊柱側凸 脊柱、脊髓損傷 脊髓腫瘤 特發性脊柱側凸 先天性脊柱側凸 鞏膜炎 膿腫 神經纖維瘤 強直性脊柱炎及其伴發的葡萄膜炎 脊膜瘤 脊髓血管畸形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 隱性脊柱裂 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 脊髓內出血 脊髓內膿腫 老年人多發性骨髓瘤 強直性脊柱炎性鞏膜炎 髓內腫瘤 小兒脊柱裂
  • 相關症狀:大小便失禁 發炎 感覺過敏 感覺障礙 骨轉移 肌肉萎縮 脊髓馬尾受累 脊髓丘腦束受壓 脊髓受壓 脊髓壓迫 腱反射亢進 咳嗽 尿急 皮膚乾燥 水腫 癱瘓 無力 休克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 所屬科室:內科 神經內科
  • 相關檢查: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 脊柱MRI檢查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依病變的解剖部位病因可分為三類: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症、脊椎結核、脊椎的原發腫瘤功轉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內脊髓外病變: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膿腫等。
三、脊髓內病變:如腫瘤、結核瘤、出血等。

檢查

一般而言,其臨床症狀的發展過程為:
一、脊神經根受壓症狀:常因一或多條脊神經後根受壓而產生燒灼痛、撕裂痛或鑽痛,並可放射到相應的皮膚節段,當活動脊柱、咳嗽、噴嚏時可引起疼痛加劇,適當改變體位可獲減輕,這種首發的根性疼痛症狀常有重要定位診斷意義。硬脊膜炎、髓外腫瘤尤其是神經纖維瘤和各種原歷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覺過敏或異常區,倘功能受損時,則可引起節段性感覺遲鈍。如病灶位於脊髓腹側時,可刺激和損害脊神經前根,引起節段性肌痙攣和肌萎縮。
二、脊髓受壓症狀:
(一)運動障礙。脊髓前角受壓時可出現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症狀,表現為由受損前角支配範圍內的肢體或軀幹肌肉萎縮、無力、肌肉纖顫。當皮質脊髓束受損時,引起受壓平面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一癱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二)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平面對病灶定位常有較大參考價值。
(三)反射異常。
(四)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病變水平以下皮膚乾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體水腫。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壓迫病變,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為急劇受損的休克期,則自動排尿和排便功能喪失,以後過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變則表現為尿、便瀦留。
三、脊椎症狀: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壓痛、叩痛、畸形、活動受限等體徵。
四、椎管梗阻:壓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網膜下腔發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鑑別診斷

脊髓受壓:肝細胞癌骨轉移後會發生脊髓受壓。骨折移位,碎骨片與破碎的椎間盤擠入椎管內可以直接壓迫脊髓,而褶皺的黃韌帶與急速形成的血腫亦可以壓迫脊髓,使脊髓受壓。肝細胞癌骨轉移後會發生脊髓受壓。骨折移位,碎骨片與破碎的椎間盤擠入椎管內可以直接壓迫脊髓,而褶皺的黃韌帶與急速形成的血腫亦可以壓迫脊髓,使脊髓受壓。
脊髓丘腦束受壓:脊髓受壓時,運動障礙先於感覺障礙出現,再加上除脊髓組織受壓外,可能還伴有血循環障礙,腦脊液動力學紊亂以及並發炎症和粘連等因素。因此,臨床表現呈現出多樣性和複雜性。原發性椎管內腫瘤所在平面的脊髓和脊神經根受壓。
脊髓馬尾受累:脊髓、馬尾或神經根受累是脊柱脊髓傷的症狀之一。脊柱損傷患者日益增多,視受損機制不同,分型亦不相同,因此在診斷上亦有一定難度。但實際上,只要能掌握局部的病理解剖特點,在全面收集外傷史、症狀和體徵所見的前提下,加以綜合分析判斷,對大多數病例不難取得正確診斷。在此基礎上,治療問題也易於解決。對某些臨床診斷確有困難者,可藉助於CT、MRI、CT加脊髓造影、CTM等影像學檢查手段。

緩解方法

一、病因治療:針對病因進行手術或(和)藥物等治療。
二、對症治療:保持皮膚乾燥,避免發生褥瘡,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尿路感染,對癱肢進行按摩、鍛鍊;如為高位癱瘓、注意護呼吸機能和預防肺部感染。
三、堅持每年定期按時體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