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會

能源基金會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簡稱“能源基金會”)於1999 年在北京成立,是致力於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非營利公益慈善組織,其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機構在北京市公安局正式註冊,業務主管部門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基金會的前身是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China Sustainable Energy Progra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
  • 外文名:The Energy Foundation
  • 組織性質:非政府、非營利公益機構
  • 創立時間:1999年
組織概況,願景與使命,項目研究領域,清潔電力,環境管理,工業節能,低碳轉型,低碳城市,交通,策略傳播,項目成績,主要資助方,

組織概況

能源基金會的前身是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China SustainableEnergy Program),最初由大衛與露茜爾· 派克德基金會(The David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和威廉與佛洛拉· 休利特基金會(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資助成立。能源基金會不斷發展成長,資助方也持續增加,2016 年機構在中國的贈款金額累計已超過2.6 億美元。
能源基金會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能源基金會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
能源基金會項目資助領域包括清潔電力、環境管理、工業節能、低碳轉型、低碳城市、交通、策略傳播七個方面。通過資助中國的相關機構開展政策和標準研究,加強標準制定,推動能力建設並推廣最佳實踐,助力中國應對發展、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挑戰。
除上述七個領域的工作,我們還致力於支持對中國低碳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議題的研究和實踐,並成立了六個綜合工作組:中國中長期低碳發展戰略、一帶一路、二軌合作、空氣品質、城鎮化以及電氣化。
截至2018年底,能源基金會在中國資助的項目已達到2739個,贈款金額累計已超過3億美元。項目單位累計超過750家,其中包括國內外一流的政策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地方節能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等,例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等。

願景與使命

能源基金會的願景是通過推進可持續能源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繁榮發展和氣候安全。
能源基金會的使命是通過推動能源轉型和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中國和世界完成氣候中和、達到世界領先標準的空氣品質,落實人人享有用能權利,實現綠色經濟成長。

項目研究領域

清潔電力

在中國,由於一半的煤炭消費來自電力行業,使該行業成為中國最大的碳排放源。中國的發電裝機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長。這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已經成為新增裝機容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燃煤發電裝機容量也在持續快速增長,減排依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清潔電力清潔電力
項目目標:清潔電力項目旨幫助中國在2025年之前實現電力行業碳排放達到峰值,以及在2050年之前實現80%以上的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而幫助中國電力行業走上清潔、低碳的發展軌道,為實現在2050年前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全球戰略做出貢獻。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幫助中國改善電力系統規劃和運行,激勵低碳和零碳能源的投資和使用;
  2. 協助政府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模式和監管框架;
  3. 幫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開展試點示範和能力建設,加快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和智慧能源網際網路的發展;
  4. 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和長期情景研究,推動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的建立;
  5. 通過分析和傳播活動,推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減少燃煤電廠建設,幫助中國的電力行業快速走上清潔、低碳的發展軌道。

環境管理

制定綜合性環境政策,並推進政策與解決方案的有效執行,對中國未來發展極為重要。
第二屆中國環境與健康大會 空氣污染與健康論壇第二屆中國環境與健康大會 空氣污染與健康論壇
項目目標:環境管理項目旨在幫助中國實現清潔空氣和清潔水的目標,同時促進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減緩氣候變化。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支持空氣污染防治國家政策的制定;
  2. 支持地方空氣品質管理工作,落實國家法規政策以及地方行動方案;
  3. 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
  4. 支持更有效的環境監管和執法;
  5. 支持企業、公眾和公益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參與空氣污染防治;
  6. 支持能源和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和實踐。

工業節能

工業部門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是中國能源的主要消耗者,能耗約占全國能源總消耗的70%。中國工業生產主要依賴於煤炭和基於煤炭產生的電力,因此該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
2019年綠色製冷大會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2019年綠色製冷大會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
項目目標:工業項目旨在為中國工業在202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提供戰略和技術支持。項目將通過在工廠、產品、城市三個層面實施減排措施,助力中國工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推動主要工業行業和企業全面實施二氧化碳減排措施,創建氣候領袖工廠,使其成為中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引領者和最佳實踐傳播者;
  2. 幫助中國向世界提供節能、高效、持久、優質和可持續的材料和產品,顯著提高工業企業可持續生產、消費和資源回收意識;
  3. 推動中國工業城市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其工業部門率先實現達峰目標。

低碳轉型

為應對全球氣候安全和國內環境壓力,中國迫切需要在2030年前實現發展模式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提前達峰和深度減排,發揮全球綠色領導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碳市場建設、環境稅立法、化石能源補貼改革等一系列財稅改革方案正在展開;綠色金融建設全面提速。作為減排的重要力量,地區層面也在逐步展開低碳經濟轉型和溫室氣體達峰規劃。
項目目標:低碳轉型項目旨在協助國家以綠色低碳的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並發揮中國創新發展路徑的全球影響力。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支持有關中長期綠色低碳轉型戰略、政策和技術路徑的研究,與重點國家和區域的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提升中國的全球綠色領導力;
  2. 支持有利於綠色能源、環境、碳價格和綠色金融的政策研究,推動支撐綠色低碳轉型的經濟政策體系的建議;
  3. 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理念和實踐在決策、研究、執行、公眾等多領域的傳播和交流;協助地方政府制定低碳經濟轉型和溫室氣體達峰規劃。

低碳城市

面對全球氣候挑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作出了大幅降低單位GDP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並於2030年或之前全國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國際承諾。城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是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源頭。中國城市實現低碳發展轉型,並儘早達到碳排放峰值,是確保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承諾、走向低碳、生態、可持續未來的重要途徑。
能源基金會
項目目標:低碳城市項目旨在助力城市發展轉型,幫助中國城市儘早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其後快速下降。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藉助能源基金會內、外部協作平台,以城市為載體,協力幫助中國城市實現碳排放儘早達峰;
  2. 支持城市低碳發展的相關政策研究,推動地方和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3. 支持城市低碳發展的相關能力建設,推動城市在低碳發展方面的理念構建、人才培養、工具開發和套用、機制與體制創新等。

交通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以及各種運輸方式的快速發展,交通污染物排放對城市空氣污染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在北京等特大城市,汽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最大的空氣污染物排放來源之一。與此同時,中國的法律法規要求距國際先進水平仍然有較大差距,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控制還很薄弱,政策執行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 鄒驥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 鄒驥
項目目標:交通項目旨在支持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和實施嚴格的交通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及標準,構建技術先進、管理高效、結構最佳化的清潔交通體系,實現國家和地方溫室氣體排放達峰和空氣品質達標的雙重目標。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持續降低車輛能耗和空氣污染物排放,並最終實現零排放;
  2. 建立清潔高效的可持續貨運體系;
  3. 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構建公共運輸、腳踏車和步行優先的綠色出行體系;
  4. 探索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大數據套用,塑造未來清潔交通。

策略傳播

中國正在尋求一條通往更清潔、去碳化未來的新途徑。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上,中國不斷展現全球領導力,並推出創新解決方案。講好可持續能源發展的中國故事,將極大提振各方信心,提升全社會關注和參與,促進更富有雄心的能源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以傳播促進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題交流會“以傳播促進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題交流會
    項目目標:策略傳播項目旨在促進可持續能源及能源效率的議題傳播,推進利益相關方對於能源議題的關注和理解,建立一個有益的社會認知環境,支持更為積極的能源政策的制定與落實。
    項目主要致力於:
    1. 通過傳播活動,促進能源基金會所支持的可持續能源戰略目標的實現;
    2. 支持並開展以空氣品質、綠色發展等為主題的綜合性議題的傳播;
    3. 支持領域內相關機構在氣候及能源傳播方面的能力建設;
    4. 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在氣候及可持續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力。

    項目成績

    清潔電力:
    • 倡議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並受全國人大邀請,支持《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工作;
    • 支持光伏固定上網電價政策和分散式光伏補貼電價政策的研究制定,並率先提出2020 年達到1 億千瓦的光伏發電發展目標;
    • 在新疆吐魯番新區,支持100% 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設,以及國內首個由第三方投資運行的商業化可再生能源微電網項目建設;
    • 將電力需求側管理引入中國,助力《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的頒布及實施,明確提出電網企業每年度節約電力電量的量化指標。
    • 支持節能低碳調度相關研究,促進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和系統效率提高;
    • 發起和支持《2050 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和途徑研究》,推動各利益相關方就清潔能源轉型戰略形成更廣泛的共識。
    環境管理:
    • 作為最早的幾家機構之一,支持一系列研究與培訓,建議將PM2.5 納入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
    • · 支持區域空氣品質管理及相關國際經驗研究,與環保部簽訂中國區域空氣品質管理的合作備忘錄,並為中國政府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 · 開展大氣污染防控研究與研討,提供國際立法經驗研究,支持《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第三次修訂工作;
    • · 支持地方空氣污染防治達標分析與可行性研究,推動京津冀、深圳等地空氣污染防治。
    工業節能:
    • 將“節能自願協定”引入中國, 支持中國實施千家和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 · 支持搭建“中國工業節能減排大學聯盟”及“地方節能合作機制”,促進工業領域相關方的交流與合作;
    • · 支持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領跑者制度建設和能源管理體系創建活動。
    低碳轉型:
    • 支持《2020 年中國可持續能源需求情景分析》、《中國2050年低碳發展之路: 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等一系列中國能源排放中長期規劃的研究;
    • · 支持深圳、武漢等省市低碳規劃方案及達峰行動方案的研究與編制,支持北上廣等四省市碳排放權交易的前期研究,以“試點”為切入口,為中國低碳轉型政策規劃的出台提供支持;
    • · 支持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出台《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等金融政策,加速搭建綠色金融框架。
    低碳城市:
    • 支持上海市制定《上海街道設計導則》,引領“道路”向“ 街道”概念的轉變;同時支持住建部編制了《城市設計管理辦法》;
    • · 作為國內最早推動公交引導城市發展(TOD)理念的機構之一,在昆明、重慶等約10 個城市開展了規劃實踐項目,同時支持住建部編制了《城市軌道沿線地區規劃設計導則》 ;
    • · 支持住建部編制《城市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導則》,推動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系統的建設和實施;
    • · 支持中國綠色建築從自願到強制、從單體到城區成片推廣的政策體系建設的全過程。持續支持有關建築能效提升的國家和地方政策和標準的研究和實施,支持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二五”及“十三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的研究和制定。
    交通:
    • 持續支持機動車燃料消耗量管理工作,幫助中國從無到有建立了一整套覆蓋乘用車、商用車、機車等車型的機動車燃料消耗量標準管理體系;
    • · 推動機動車排放與油品質量標準的提高,支持制定了中國首項車用柴油標準,並持續支持車用汽柴油標準的加嚴,保障了國五、國六機動車標準的實施;
    • · 支持制定的國六輕型車排放標準為世界上最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之一,並因此獲得了環保部頒發的“中國輕型汽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編制工作突出貢獻獎;”
    • · 作為最早的幾家機構之一,成功提高了政府和公眾對船舶和港口污染的關注度,並支持中國制定了第一項強制性的船用燃料油標準和船用發動機排放標準。
    策略傳播:
    • 發起“重現藍天”行動,把可持續能源科普活動帶入校園,並動員全社會參與空氣污染防治;
    • 支持清潔柴油機傳播活動,促進社會各界對柴油機污染防治工作的認識與參與;
    • 推動專家、企業、媒體對煤電未來之路展開深入討論,建立各方共識,助力清潔能源的發展。

    主要資助方

    • 威廉與佛洛拉·休利特基金會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 大衛與露茜爾·派克德基金會 (The 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
    • 兒童投資基金會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Foundation)
    • 約翰·D與凱瑟琳·T·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 勞拉與約翰·阿諾德基金會(Laura and John Arnold Foundation)
    • 橡樹基金會 (Oak Foundation)
    • 基加利製冷能效項目(Kigali Cooling Efficiency Program)
    • 湃思基金會(Pisces Foundati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