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後膽汁返流性胃炎

病因病理,臨床表現,鑑別診斷,輔助檢查,治療措施,

病因病理

胃手術切除了幽門或迷走神經乾切斷使幽門失去神經支配,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入胃的機會明顯增多。其中的膽酸可溶解脂蛋白而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H+即進入胃腔,而H+則由胃腔進入胃黏膜。進入胃黏膜內的H+又可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後者再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進而加重胃黏膜的損傷,並產生炎症、糜爛和潰瘍。十二指腸液中的胰液與膽酸對胃黏膜的損傷更有協同作用。此外,胃手術尤其是畢氏Ⅱ式手術後,對胃黏膜屏障有加強作用、能抵抗H+逆向彌散作用的胃泌素分泌減少,使胃黏膜的屏障機能削弱,也是反流性胃炎發病的因素之一。
具體地說,導致膽汁返流性胃炎的原因有:
(1)胃大部切除術後,幽門括約肌被切除,失去防止膽汁返流的結構。
(2)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幽門呈開放狀態,十二指腸更暢通無阻,膽汁返流入胃,這種狀態的病人較多。或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致使幽門炎症、水腫、感染,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
(3)膽囊結石、長期吸菸、飲酒、高脂肪飲食等也會引起膽汁返流。

臨床表現

(一)中上腹持續性燒灼痛最為常見,約占80~90%。餐後疼痛加重,服制酸藥物無效。
(二)膽汁性嘔吐為其特徵性表現。胃部分切除術後,產生膽汁性嘔吐者約15%~25%,嚴重者約5%~10%,嘔吐後症狀並不能緩解。由於胃排空同時受阻,故嘔吐常可於半夜發生,嘔吐物中可伴有食物。
(三)可有貧血、消瘦、舌炎和腹瀉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表現。

鑑別診斷

胃切除術後,持續性中上腹燒灼痛並伴有膽汁性嘔吐者,應考慮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可能。如胃液分析表現為胃酸缺乏;X線鋇餐檢查無輸入袢梗阻表現;胃鏡檢查胃黏膜示萎縮性胃炎者,膽汁反流性胃炎可以確診。

輔助檢查

胃液分析為胃酸缺乏。X線鋇餐檢查無輸出袢梗阻表現,胃鏡檢查見膽汁返流入胃,殘胃黏膜黃染,活檢可見胃黏膜呈萎縮性改變。

治療措施

非手術治療的效果一般並不理想。但在再手術治療前宜試用藥物治療數月,部分患者的症狀亦可逐步改善。 一、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Metoclopramide),可促進胃排空和減少膽汁和胰液的分泌。考來烯胺,(消膽胺,cholestyramine)可與胃中膽鹽結合,並加速其排除。但長期使用者應補充脂溶性維生素。H2受體阻滯劑,如甲氰咪胍(西咪替丁、cimetidine)等可減少氫離子的分泌、還能夠促進膽酸的溶解。其他抗酸解痙藥物等亦可試用。 二、靜脈高營養療法靜脈高營養療法可抑制膽汁和胰液的分泌,使症狀得到緩解。停藥後極易復發,故可作為營養不良者的術前準備。 三、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是使含膽汁的鹼性液不反流入殘胃。手術方法有①Roux-Y手術;②畢氏Ⅱ式改為I式吻合術;或輸入袢與輸出袢之間作側側吻合術;③Henley空腸袢替換術,將游離腸袢置於十二指腸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