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品安全追溯系統

“可追溯”是一種還原產品生產全過程和套用歷史軌跡、以及發生場所、銷售渠道的能力,以發現食品鏈的最終端。在肉食品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肉品從“繁殖-飼養-屠宰-加工-冷凍-配送-零售-餐桌”全流程各個環節的可追蹤性與可追溯性,確保肉食品供應鏈每一個環節,尤其是屠宰和加工環節的信息準確性。

“可追溯”示意圖“可追溯”示意圖
北京永泰普諾瑪開發的“肉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統”是一個能夠連線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提高消費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統。
肉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可以完整、準確、實時的記錄批次及個體從養殖、收購入廠,到候宰圈、上軌、旋檢、衛檢、測膘與稱重、分割、冷凍銷售等關鍵過程的各種相關數據資料。從系統的任何一個關鍵控制點均可以快速向上追溯或向下追蹤各種信息,並生成相關報表,滿足肉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要求,真正實現了“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核心技術:將RFID技術、條碼技術、胴體刺青和人工編碼等多種技術綜合套用,實現對待宰牲畜和屠宰加工後的牲畜胴體及其分割部分的一一對應,從而實現了從收購侯宰到屠宰分割全過程的追蹤與追溯。僅靠RFID技術不能堵住食品安全漏洞
肉食品安全追溯系統
不知從何時起,奶粉、飲料、瓜果蔬菜,這些原本應該幫助我們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食品,竟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健康殺手!
國內,免檢產品屢出問題;
台灣,塑化劑已使用30年,於是,“被塑化”的一代……
歐洲,致命的病毒肆虐,污染源久查不到,錯了一次又一次……
食品,人類安身立命之本,而今卻成為了病從口入的源頭,怎能不令人唏噓!
三聚氰胺、塑化劑、以及各種所謂“安全的、符合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的濫用,有關部門形同虛設的監管,無時無刻不刺激著人們原本脆弱的神經。儘管,被曝光的產品被召回,被曝光的廠商被追責,被毒害的消費者獲得賠償,可是,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IT技術與食品安全
當食品已不再安全,我們如何才能找到能放心吃下肚子的食物?難道要讓所有的父母都飛去香港、澳洲瘋搶奶粉?已經岌岌可危的信任危機如何修補,老百姓的惶惶之心如何安撫?
事實上,召回和賠償只是亡羊補牢的做法,能夠安撫一時,卻無法真正能從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要想堵住食品安全漏洞,或許,IT技術可以幫得上忙?
在信息化滲透各個行業的今天,IT技術對食品安全的促進並非局限在當下被熱捧的物聯網,在許多方面IT技術都能夠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首先,加強政府監管和信息披露
除了制訂和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制度,利用IT技術實現政務公開,信息透明,加強與公眾的互動,接受民眾監督,對於重塑食品監管部門形象,重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來說,是十分高效有利的。
其次,食品企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連續幾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短時間內極大提升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這對食品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
藉助IT技術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降低產品的供應周期,提高對產品質量的監管、預警以及重大事件應對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加速企業的發展。
最後,加強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的數據量大、環節複雜,IT技術不僅能做到事後的被動追溯,而且能實現事前、事中的主動管理和監控。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大力推進物聯網的建設,這對食品行業來說是一個絕好的契機。通過RFID數字標籤實現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蹤,達到食品安全的可控制、可跟蹤、可追溯,最大限度的提升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IT=堵漏靈?
食品安全是關係民生的大事,一點都馬虎不得。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水平,在於監管部門的努力,也在於食品生產企業的配合,當然,同樣離不開IT技術的套用。
然而,IT技術不是堵漏靈,它是工具,也只能是個工具。IT技術的確能幫助企業控制和降低成本,進而降低企業以損害食品安全獲取利潤最大化的可能性。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卻不能保證食品一定是安全的。
關鍵還在於,從業者的良知和誠信、管理者能不能擔負起應該肩負的責任。只有負責人的管理者才能更好的利用IT技術提升監管能力,也只有有良知的從業者,才能更好的利用IT技術提升食品安全質量,否則,一切都是浮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