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冬粉

職業冬粉

“職業冬粉”顧名思義就是以當冬粉為職業,當冬粉是他們收入的來源。“職業冬粉”還分等級——最普通的一級“職粉”就是找人舉海報、喊喊名字,為選手造勢、造人氣。中級“職粉”就有“技術含量”了:他們的任務是去熱門網站發帖子、為選手製作個人網頁、部落格。從事這兩類‘職粉’的人,以大學生為主。最高層的“職粉”,則能與選手、主辦方都能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他們指揮“冬粉”、組織拉票會、製作宣傳品、與其他選手的冬粉團連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業冬粉
  • 顧名思義:以當冬粉為職業
  • 公布時間:2007年8月
  • 公布單位:教育部
簡介,人群,月薪,工作內容,投入,行規,分類,職粉,粉頭,冬粉經濟,冬粉年費,職粉報酬,擔憂,造星主力,引發思考,職業冬粉,偶像黃昏,瞄上職粉,難以取締,

簡介

職粉,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 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的是職業的“冬粉”組織者。他們以製造明星為職業,組織“冬粉團”、拉票會,在各大論壇灌水貼吧中“爆猛料”,為選手炒人氣,並且根據工作量的大小領取佣金。他們是冬粉的發動者和組織者,也是表現最出色的冬粉。選秀選手之所以能走紅,其中職粉大力運作“冬粉團”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縱觀2007年幾大真人秀節目,“冬粉團”的組建更具規模、更專業化,他們擁有自己的標誌、口號和會服,比好多成名多年的藝人更有排場。隨著2007年“加油!好男兒”和“快樂男聲”漸近尾聲,各家“冬粉”相繼成了氣候,形成了擁有金字塔般嚴謹組織的“冬粉”團體。在這個團體內部,“冬粉”也分起了等級,“有技術含量”的“職粉”和凝聚狂熱“冬粉”個體的“粉頭”出現了。告別了過去簡單的“追星族”概念,“職粉”和“粉頭”因選秀節目而生,卻也從此改變了選秀節目的造星模式。

人群

人群:在校學生和SOHO族
一位剛剛加入某男孩組合冬粉團的國中生說,一般稱得上“職業冬粉”的,都是一些大學生。他們“級別比較高”,與明星經紀人團隊走得近,能得到免費的明星簽名海報、演唱會入場券、歌友會信息等;而像自己這樣的小冬粉,只有掏錢參加活動的份兒,“搞一次活動,要買統一的廣告衫、螢光棒;另外,交通費、海報和燈牌製作費、追星用的打車費等等都要平攤。”
據了解,“職業冬粉”不僅能從明星那裡拿到“工資”,還能從冬粉團日常活動經費中賺取“差價”,而冬粉團成員絕大部分為正在念國中、高中甚至國小的學生。他們中有的,以近乎偏執的態度和精神,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方式“支持”著偶像;有的則以牟利的心態加入冬粉大軍,賺錢成為他們“支持”“偶像”的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歌手韓紅對此現象也有了解,她說“職業冬粉”最早是從一些選秀節目中產生的,明星為了炒作自己花錢雇“職業冬粉”的行為“太自私”,“明星應該以身作則,畢竟你已經是一個大家都關注的公眾人物,應該給喜歡你的孩子們做出榜樣,引導他們朝好的方向去發展。”

月薪

月薪:一千到幾萬不等
職業冬粉職業冬粉
一位叫“CC”的網友說,“藍領”是拿得最少的,幾百到兩千多不等,得看運氣和體力。賺得比較多的是“白領”和“金領”,“CC”是北京某高校傳媒專業研一的學生,他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職業冬粉經紀人郝某,遂介紹“活兒”給他做。“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寫炒作明星的稿子,寫些亂七八糟的八卦稿子,月收入不太固定,但是三四千是有的,零花錢足夠了。”據“CC”透露,他們也只能屬於這個“金字塔”的“中間分子”,“我挺多算個‘白領’吧,這個級別的在校大學生和SOHO族比較多”,最頂尖的要數“金領”,像郝某一樣的冬粉經紀人即是,“他們賺的錢主要來自藝人經紀公司、贊助商,甚至是藝人親朋好友的錢,郝某曾告訴過我,有一次他幫忙做一個選秀活動十強的巡演,十幾天就賺了好幾萬。

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追星、捧星、造星

投入

投入:初級階段需要體力,高級階段僅需腦力
職業冬粉這個行業擁有自己的“金字塔”,在最底端、也是最龐大的職業冬粉被稱作“藍”,一般為在校學生,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出出力、跑跑腿兒,給明星、名人接機、為他們獻花等等,大多是靠體力賺錢的。
他們“拼死拼活”簇擁在明星周圍,哭紅雙眼、瘋狂尖叫。

行規

近來,不斷有媒體報導,有明星花錢僱傭“職業冬粉”,專職組織冬粉團成員通過各種手段為其宣傳造勢。一個網名叫“扎辮子”的杭州“職業冬粉”甚至為冬粉團制定了報酬標準:“喉嚨嘶啞50元,淚流滿面100元,如果選手晉級,再加獎金。”
當“職粉”得有職業精神,也就是給錢了才去追星,痴迷程度明碼實價。職業冬粉的行規是,“舉舉牌子20元、喉嚨嘶啞50元、淚流滿面100元、哭到昏厥200元”……2005、2006年火爆異常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催生了大批“秀場冬粉”。

分類

職粉

現在,有些“冬粉團”對選手的宣傳和推捧已經達到了經紀公司的水準。身為一名“職粉”,小黃(化名)受聘於一檔本周即將進入總決賽的選秀節目,他與選手、主辦方都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他們組織“冬粉團”、拉票會,為選手炒人氣。小黃向早報記者透露:“一般在海選開始就得組建‘冬粉團’,從領導班子、財務、宣傳、策劃到採購、組織等,均責任到個人。”電視台方面每月給其派發工資,為期2個月的選秀結束後,他進賬上萬元。
貼吧和論壇是“冬粉”的“必爭之地”,小黃說他每天得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我們團隊中有一位負責收集平面新聞和圖片並輸送到各大入口網站和論壇;一位負責收集有關選手的影像資料以供下載;還有一位則負責製作和維護選手的個人網頁部落格。”不過,小黃認為平淡的新聞並不能吸引眼球,所以他們也會在貼吧中“爆猛料”,“很多人愛吃蟲蛀過的蔬菜,認為這是沒有農藥健康食品,選手也是這樣,有瑕疵才真實。所以我們也會爆選手的‘猛料’,是為了助他們提升人氣。”他還透露,因為他服務於節目組,所以也聽從於節目組的指揮,炒作負面新聞時對一些“重點保護選手”進行迴避。

粉頭

“冬粉”的頭目也被稱為“粉頭”。一位“職粉”說:“要組織一個完整的職業冬粉團,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強的“粉頭”是關鍵。”據他介紹,“粉頭”通常受僱於某選手本人或親友,或者是職粉找來一位有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的真正“冬粉”。
例如“好男”幾大人氣選手的“粉頭”———“盈盈”、“星光”、“luck”,這些“粉頭”有的是兼職,有的是全職。“星光”原本有工作,但是比賽開始後發現無法兼顧“粉頭”和工作,所以決定辭職。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幾位“粉頭”個個“日理萬機”狀,電話不斷。“粉頭”們向記者介紹他們忙碌的工作:“‘粉頭’沒有收入,但工作量卻很大。首先要安排好各部門的工作,每天在帖吧里發帖、頂帖;組織‘冬粉’參與各項活動,如接機和見面會;經常向節目組的宣傳公關匯報情況;跑服裝加工廠定做會服、燈牌、宣傳看板,還要組織會員街頭拉票等。”“粉頭”說因為可以為喜歡的偶像效力,再苦他們也樂此不疲。而作為回報,他們能在普通“冬粉”中擁有一呼百應的聲望,還有時不時和偶像通個電話,吃個便飯之類的“福利”。

冬粉經濟

龐大的“冬粉”人群自然也蘊涵著巨大的經濟能量。2006年11月6日,全球首個以冬粉為主題的節慶正式創立推出,主辦者明確宣稱“冬粉節”的目的,“就是為了孕育冬粉健康文化,撬動一個潛力巨大的‘冬粉產業’,形成一種新興的‘冬粉經濟’。”
相關報導相關報導

冬粉年費

“現在一般性的冬粉都需要交納一定的年費,從1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另外組織活動的話,還要再收取活動費。”一位熟知冬粉團運作的人士透露說。
據她推算,一個300人左右的“冬粉團”一年所產生的費用至少在五六萬元左右,“這些費用的收支大都沒有合法憑證,完全只能靠經手人自律,光是在採購環節上的灰色收入就非常可觀。而且一旦高層換人或者組織解散,這些錢只能不了了之。”

職粉報酬

與此同時,職業冬粉也開始吃香。據一位職業冬粉的“管理者”介紹,他們與各類選秀節目的選手、主辦方都有聯繫,只要客戶出資,他們便可提供專業的冬粉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由職業冬粉舉海報、高聲吶喊,以及在網上發帖子等。一名網名叫“扎辮子”的杭州“職業冬粉”甚至為冬粉團制訂了報酬標準:“喉嚨嘶啞50元,淚流滿面100元,如果選手晉級,再加獎金。”

擔憂

“職業冬粉”的出現甚至引起了專業經紀公司的不安:“現在很多冬粉在網上公開抨擊我們,甚至還為藝人制定了一整套包裝、宣傳計畫與我們交涉,頗有越俎代庖之嫌。”一位經紀公司的公關抱怨說。
龐大的“冬粉”人群也引起了網路公司的注意。部落格中國海分公司總經理王吉鵬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以冬粉為中心的專業性入口網站———冬粉網,主要做的就是滿足冬粉的一切需求,讓冬粉分享追明星的快樂。成立至今,最大的冬粉群是周杰倫的冬粉,有70多萬註冊用戶。

造星主力

王吉鵬認為,“冬粉”正在成為造星的主宰力量之一,運用網際網路則可以打造“冬粉經濟”的財富鏈條。比如組織冬粉與明星的見面會,可以帶動銷售明星相關產品;網站通過提供圖片、文章、視頻、音頻等增值服務,還可以增加盈利模式;甚至還可以通過與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合作,把冬粉包裝成“明星冬粉”。
王吉鵬向媒體透露說:“去年11月網站上線後,目前的流量已是當時的300至400倍;百事可樂、耐克等已在冬粉網上投放廣告;無線業務正在籌備,第二筆融資也在洽談。”
另一個專業冬粉網站IGOGO8網為冬粉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內容,包括製作專業的“冬粉身份證”。目前IGOGO8網正在積極地與經紀公司談判,在身份證上增加一些附加的內容;冬粉裝備的衍生產品,比如冬粉T-Shirt,線上把冬粉與偶像頭像放在一起等等,這些將為網站帶來一定的收益。
“娛樂產業的金礦只露出了一小角,冬粉網將挖掘更深的領域。”王吉鵬說,“從冬粉的規模、消費力量及組織架構上看,當前的娛樂市場已進入以冬粉為主導的時代。”

引發思考

職業冬粉

前一天還是“我型我秀”的冬粉,第二天就成了“好男兒”的“飯”(fans的諧音)。在國內,這種為各類“造星公司”、“娛樂公司”所雇用的“職粉”到底有多少?這個問題不僅對於筆者,就算是對於那些僱傭“職粉”、泡製“職粉”、利用“職粉”的人來說,恐怕永遠都不會有答案。
職業冬粉職業冬粉
“我們不會泄露明星的名字,也不會泄露關於他們的隱私。”這是職業冬粉們共同遵守的賺錢道德。然而,在娛樂圈里,職業冬粉的存在與他們造星的方式是不是也一樣如此道德呢?
最早的“職粉”出現在超女的比賽中。據業內人士透露,曾有一位超女開始人氣一直高不起來,在進入總決賽時,她僱傭了一個職業冬粉操作,為她製造新聞,替她發布新聞,果然她很快就有了不錯的人氣。
是啊,在這個一夜成名等同於一夜暴富的年代,在這個不管一個人的藝術潛質到底有多少,不管一個人的藝術水準到底有多高,離開了炒作就別想成名,離開了造勢就等同於從此默默無聞於娛樂時代。
投資“職粉”僱傭“職粉”炒作造勢,比過去“出名靠包裝、靠花錢購買簡訊”顯然要廉價得多,快速得多,也有效得多。
有人據此得出一個結論:當前的娛樂市場已進入以冬粉為主導的時代。此話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有一股濃濃的陰謀味道。
傻瓜化的娛樂方式造就了大眾傻瓜似的娛樂快感需求,也造就了“一個章子怡能抵一萬個孔子”的娛樂怪胎。在這個時代里,真正的藝術大師是很難成名的。而傻瓜化的娛樂所造就出來的“傻瓜化”藝術欣賞水平,更是需要我們的娛樂舞台要有一批以取悅觀眾為最高藝術理想的明星
從人的本性上來說,娛樂的需求是一種本能的需求,而最能夠滿足這種人性本能需求的方式,莫過於跟在眾人的後面“扎堆”、“起鬨”,事實證明,越多人為之流淚的人和事就越能感動人。如果人群中有那么一位對於大家都喜歡的某一件事、某一個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不但得不到快樂,相反,肯定會被人不屑的“白眼和口水”所淹沒。
職業冬粉的出現正是抓入了人性的軟肋,利用了大眾對於大眾的盲從一這缺陷,讓大眾失去了對於娛樂、對於藝術、對於明星的最基本判斷,而陷入所謂人氣的陷阱中,人云亦云。
問題的根本在於,當我們的娛樂舞台上塞滿了由職業冬粉們製造出來的所謂的明星之後,這種由金錢炒作出來的明星,造就的是怎樣的娛樂藝術水平呢?

偶像黃昏

從表面上看,冬粉是作為明星的附庸而存在。然而在冬粉當道的時代,他們的崇拜者們卻面臨尷尬的境地。
2007年,各種選秀活動依舊進行,希望一夜成名的人們仍然在惴惴不安地憧憬著明星之夢。然而那些昔日的偶像卻並不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幸運。選秀節目“我型我秀”的人氣之王師洋因不滿公司對自己的安排,單方面提出解約,但是上騰娛樂一直沒有答應師洋的解約要求,並且也不給他安排任何演出。這位紅極一時的明星如今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也沒有自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這種情形是無法避免的。大眾傳媒不容許個人對任何偶像的持續膜拜,而是不斷以新的偶像替代舊的偶像。因此它們在進行造星運動的同時,卻不斷進行著對這些偶像加以否定和毀滅。這個偶像替換遊戲,瓦解了“冬粉”們的情感,卻刺激了他們新的欲望。
英國學者克里斯·羅傑克在《名流》中寫道:“隨著上帝遠去和教堂的衰敗,人們尋求救贖的聖典道具被迫壞了。名人和奇觀填補了空虛,進而造就了娛樂崇拜,同時也導致了一種淺薄、浮華的商品文化的統治。因而,娛樂崇拜掩飾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無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轉瞬即逝和完全可替代的烙印。”
對於一夜成名的偶像來說,即使你簽了約,途中的變數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相對龐大的娛樂工業,明星只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螺絲釘,一個任由扭曲的符號,隨時可以被取替和遺忘。而他們的“冬粉“,也只能在失望中等待著下一個偶像的降臨。
縱觀今年幾大真人秀節目,“冬粉團”的組建更具規模、更專業化,他們擁有自己的標誌、口號和會服,比好多成名多年的藝人更有排場。隨著今年“加油!好男兒(blog)”和“快樂男聲”漸近尾聲,各家“冬粉”相繼成了氣候,形成了擁有金字塔般嚴謹組織的“冬粉”團體。在這個團體內部,“冬粉”也分起了等級,“有技術含量”的“職粉”和凝聚狂熱“冬粉”個體的“粉頭”出現了。告別了過去簡單的“追星族”概念,“職粉”和“粉頭”因選秀節目而生,卻也從此改變了選秀節目的造星模式。

瞄上職粉

職粉做的這些事情就是經紀公司的‘企宣’要做的事。他們只是提前做了,把選手推出去,成了明星儘管是“散兵”,但“職粉”也有自己的規矩,他們不會泄露明星的名字,也不會泄露關於他們的隱私。
這些直接打造明星的高層“職粉”們已經引起了專業經紀公司的注意。“我觀察過他們,他們確實很厲害。儘管不是娛樂圈中人,但他們的宣傳手法十分到位。他們很明白主辦方的意圖,也了解選手的心思。”一位經紀公司的公關吳小姐感慨地說,“職業冬粉”的出現讓他們感到“汗顏”,許多經紀公司也向一些高層“職業冬粉”發出了邀請。
PINIK就接到過許多經紀公司的電話,希望她能加盟,有些還開出了相當不錯的條件。
“不僅是我,我身邊的許多高層‘職粉’,都接到過這樣的邀請。”PINIK說。不過,她說,許多高層“職粉”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職粉”只是他們業餘的兼職,“我自己是上海一家外資企業的會計。我們只是喜歡做組織、策劃,又喜歡明星。但真正要加入娛樂圈,做明星的幕後推手,大家多少還有些顧慮”。

難以取締

最近政協委員們又提出明星雇職業冬粉團應該取締的話題,願望非常好,但輕易取締是否很難?因為職業冬粉團不需要工商註冊,屬於民間組織,這要想取締怕是難上加難,還有這不屬於學校管轄範疇,又不屬於居民委員會大媽監督的地盤,你說怎么取締?我覺得委員王東林說得很正確,最關鍵的是教育體制導致學生厭學而以追星來釋放熱情,學校如何靠教育來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轉移似乎才是治本,當然指望電視台選秀節目錯開黃金段時間或者減少影響力也是難以成全的良好想法。電視台選秀節目就指望狂熱年輕人的追逐和捧場,如果電視台真很公益選秀,那這樣的節目就沒有實際意義。
職業冬粉團的存在也是娛樂業發展的一個產物,一些娛樂業更為發達的國家,好象也沒有抵制職業冬粉團這一說法,所以職業冬粉團存在的利弊,不是委員們一相情願的作為。就說李宇春玉米糰基金不是救助很多災區小孩的讀書問題,所以不是職業冬粉團的錯,而是部分瘋狂冬粉難以自控的錯。
當然韓紅委員指出一些藝人為了炒作自己雇職業冬粉幫忙,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可取。其實韓紅說的沒錯,的確有些選秀藝人在操縱冬粉為自己炒作熱身,但這似乎也不是普遍現象,那只能希望冬粉理智的對待自己的追星行為,如果想阻止職業冬粉團作為那也不是容易的事,不可能以非法組織的罪名來干涉吧?這樣是不是又違背和諧社會的旨意呢?
其實從N年以前的追星討論到現如今出現的“職業冬粉團”熱議,關於藝人與冬粉的話題一直沒有消停過。職業冬粉團應該也只是藝人成名某階段的產物,藝人真正有了自己的經紀公司以後,職業冬粉團不可能成為正規軍,那也只能是收集藝人信息的一個中轉點,而藝人公司如何策劃藝人的炒作,是否動用職業冬粉團幫忙,怕就不是藝人的能力能顧及的,那也只能追究經紀公司的所為。所以簡單論斷職業冬粉團似乎還有些浮於表面,真正了解透徹才能是治療冬粉瘋狂行徑的根源。
委員有義務提問,至於結果如何還有待權威人士論證,所以關於職業冬粉團的論斷,還是不能片面和妖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