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沙拜爾人

聖沙拜爾人

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與德國的尼安德特人、法國的穆斯特人、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納人、非洲的布羅肯山人、沙爾納人等統稱“尼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聖沙拜爾人
  • 別稱:尼人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靈長目
  • :人科
  • :人屬
  • :直立人
  • 亞種:聖沙拜爾人
  • 分布區域:法國科雷茲的布里夫東南40公里聖沙拜爾村附近的一個山洞裡
化石發現,化石特點,化石意義,化石形態,生活方式,醫學研究,

化石發現

1908年發現於法國科雷茲的布里夫東南40公里聖沙拜爾村附近的一個山洞裡。化石幾乎是一具完整的成年男性骨骼。
聖沙拜爾人聖沙拜爾人
與人化石共生的還有許多屬於莫斯特文化( Mous-teiran ) 的石片工具以及喜冷的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馴鹿( Rangifer tarandus)、山羊( Ca- pra ibex)、斑鬣狗( Crocutacrocuta)等哺乳動物化石,時代定為更新世晚期,可能是玉木(Würm)冰期。

化石特點

法國人類學家M.步勒詳細地描述了該化石,並確認它是尼人的典型標本。聖沙拜爾人頭骨大,顱穹窿低,額骨後傾, 眉脊大,但乳突小,枕骨向後突出成饅頭狀,眼眶和鼻骨都寬大,下頜骨粗壯但無頦,硬齶很大。肢骨短厚,肌脊發達,關節大。步勒根據肢骨的特徵認為聖沙拜爾人有垂頭彎腰的不完善的直立行走步態。但後來法國人C.阿朗布爾等人重新研究了聖沙拜爾人的骨骼,證明了標本上的粗大畸形是由於骨關節炎引起的,並指出步勒的解釋在許多方面是錯誤的,一般相信聖沙拜爾人能象現代人一樣站立和行走。

化石意義

繼尼安德特人化石發現之後最為重要的發現是1908年在法國聖沙拜爾發現的人骨骼化石。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M.步勒研究了該化石,於1913年發表專著,稱聖沙拜爾人化石為尼人類型的典型代表。

化石形態

頭骨低長和眉脊發達近似於直立人,但其枕骨較為圓隆,不似直立人的明顯的呈角狀轉折。腦量略大於現代人的平均值,但決不意味聖沙拜爾人的智力高於現代人,而可能與聖沙拜爾人的肌肉較為結實有關。聖沙拜爾人的面部較為特別,中面部尤其是部明顯向前突出,許多人解釋為這是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聖沙拜爾人的牙齒的位置非常居前,以致於第三臼齒與下頜支之間出現一較闊的間隙。顴骨傾斜地向後轉折,而非現代人之“高顴骨”那樣的角度。肢骨比現代人粗壯,關節面大,反映了聖沙拜爾人龐大的身體結構和厚實的肌肉。現時的研究表明,聖沙拜爾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彎曲,但其步態仍類似於現代人,而非過去步勒所說的彎腰、屈膝和用腳外緣著地的姿式。
聖沙拜爾人聖沙拜爾人

生活方式

聖沙拜爾人看來是相當稀少的動物,已經在法國發現聖沙拜爾人的藝術作品(在藝術品中發現一顳骨,通過研究發現,它屬於一個尼安德塔人。就藝術品本身,它們的一端被切出一條溝,應該是被人用繩子綁起來的。而現代人的藝術品,則是在其中打洞,並將之用繩串起來)。其營地的遺蹟大多是工具。但是聖沙拜爾人的工具數萬年都沒有改革。因此認為他們的智力比現代人低。他們沒有弓箭,要有特殊的策略去圍捕動物。他們會與熊等動物爭奪棲身用的洞穴

醫學研究

病理學家、解剖學家和體質人類學家知道許多關於史前人類疾病和損傷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有極大的局限性,有些情況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道。一般來說,只有導致骨骼畸形和骨骼膿腫的梅毒結核病、雅司病、骨髓炎、脊髓灰質炎和麻風病等才是能夠識別出來的傳染病。病理學家們仍在爭論,梅毒這種疾病是在美洲被征服之前已存在於美洲,後來被哥倫布的海員們帶回歐洲,還是起源於舊大陸的呢?我們還可
以從遺骨上辨認出關節炎、齲齒佝僂病和其它許多疾病。
聖沙拜爾人聖沙拜爾人
人工製作或自然保存下來的木乃伊的軟組織可以說明許多傳染病。早期用相對較原始的技術對埃及的木乃伊進行過研究後,這種方法已經不用了。科伯恩(Cockburn)在70年代初提出進一步研究木乃伊。他指出,由於組織學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發現許多新的證據。其中一項分析古人疾病的新技術是對糞便(或糞化石)進行研究。當糞便恢復水份後,能夠提供關於是否存在腸道寄生蟲的非常寶貴的資料。糞化石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古代人的飲食,特別是食用種子和其它穀物的令人興奮的資料。古病理學家也利用諸如洞穴壁畫、瓶罐繪畫、人物雕像、木雕、石雕和陶器等藝術品來說明問題,人們認為,早期的醫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著作很有用,即使通常難以肯定他們到底描述的是何種疾病。 古代人的遺骨上的各種損傷可以說明食人俗、戰爭和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的情況。例如,韋爾斯(Wells)指出,
壓迫性骨折
早期遺址出土的秘魯人的顱骨通常有足足十幾處壓迫性骨折,這肯定是由通常存在於墓地用作武器投擲的石塊所致。即使損傷通常癒合得很好,看起來,這種戰鬥形式雖然會導致受傷,但不一定會危及性命。更嚴重的顱穹窿兩次或三次壓迫性骨折可能是使用最有希望取勝的“六角星形”狼牙棒作為武器所導致的結果。雖然骨骼材料上存在的最常見的損傷是武器傷,但是,其它類型和部位的損傷也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出較為真實的文化形式。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墓葬中,屍骨通常有腿部骨折,而且大多限於腓骨,在摔倒後腳扭傷才會出現這種骨折。如今,被路邊的石塊絆倒是導致這種骨折的常見原因。韋爾斯將盎格魯撒克遜人墓葬的這種骨折解釋為在不平的地方開荒種地時摔倒所致。通常被絆倒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所穿的鞋大笨重。與此同時,在腕關節一英寸以上的手臂經常出現的骨折也可以證實這種假說,因為這種摔倒形式通常是手臂外展向前摔倒。
聖沙拜爾人聖沙拜爾人
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骨折與古埃及努比亞人的骨折作比較可以看出他們的環境形式與文化形式是不同的。後者的腿骨折沒有前者那么常見,在約6000例遺骸中只有10%的骨折。韋爾斯認為,埃及努比亞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相比,骨折出現率低,說明埃及的土地沒有那么坑坑窪窪,高低不平,因此,不容易滑倒。而且,赤腳比穿笨重的鞋走路更穩當。在努比亞人的遺骸上,發現有30%的前臂骨折。但是,與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同,大多數努比亞人不是腕部骨折,而是手臂中段骨折。通常只有在用手保護頭部不受打擊時才會發生。韋爾斯說:“這些骨折說明,在這個社會中,一般人的特徵是性格暴躁,好攻擊。由於許多骨折出現於女性遺骸。這可能說明妻子經常挨打,或者婦女地位很低。在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的木乃伊上,發現雙側前臂都是這種類型的骨折。當她還沒有來得及用手保護頭部時,她的頭部就被打破。她死的時候,已經懷孕四、五個月。這些情況可能說明她被毆打的動機。”
古代人的疾病以及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情況也可以通過研究現今仍然存在於世界上的狩獵和採集民族,如非洲的布須曼人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推測出來。雖然,正如波留寧(Polunin)告誡我們的那樣,不能將原始民族當作古代人類群體的遺存樣本。但是,“我們可以有些把握地說,現代的原始人群居住的條件,與古代普遍存在的條件更相似,而不象先進社會的人群。相比之下,原始民族的疾病模式更象古代人,而不太象當今較先進的民族。”
根據這些研究,並與諸如基因和病毒行為的證據聯繫起來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現代人類所患的許多疾病在古 代群體中不存在。而且,在史前時期,侵害人類的疾病之範圍,比有史以來折磨人類的疾病的範圍要小。這並不是說,古代人比現代人更健康,情況很可能相反。這只不過是,在古代人當中,病原體和環境因素的種類比現代人當中的病原體和環境因素的種類要少一些。例如,麻疹風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霍亂和水痘等疾病在古代就不存在。
古病理學研究史前及無文字社會的史前動物和人類的病理現象。復原古病理圖景的材料主要是骨骼、木乃伊和藝術品。自從埃斯珀(Esper)於1774年發表對病理骨骼的觀察報告以來,古病理學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關節炎是古病理學報導中最古老、分布最廣的病理損害。在人科,自從尼安德特人以來,關節炎在各處都有發現。埃及的材料顯示,在公元前4000年,關節炎就已存在。
在脊柱炎病變中,結構精巧的脊柱經常變成堅固的骨塊。這是一種很常見、分布很廣泛的關節損害。聖沙拜爾人顯示脊柱的頸背和腰部的脊柱炎。克羅馬農人也患有脊柱炎。脊柱炎常見於歐洲新石器時代、早期埃及和前哥倫布時代的美洲。脊柱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脊柱病變部位的變化。在早期的人類和靈長類,腰部脊柱炎較常見,而背部和頸部較少見(古埃及除外,在這裡常見背部脊柱炎)。在現代人,常見頸部脊柱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