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奴發

耶奴發

《耶奴發》,歌劇,是捷克作曲家萊奧什·亞納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年)的代表作品。寫於1894-1903年。1904年1月21日在布魯諾的維威吉劇院首演,由作曲家的學生c, m. 弗拉茲吉拉擔任指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奴發
  • 類別:歌劇
  • 其它譯名:《養女
  • 作者:萊奧什·亞納切克
基本信息,作曲家,生平,才華,作品,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劇情介紹,耶奴發的家,教會伯母家,教會伯母家,其它信息,亞納切克的歌劇,獲得國際性的評價,

基本信息

其它譯名:《養女
演奏時間:第一幕40分;第二幕48分;第三幕31分。
首演時間、地點:19世紀末。莫拉維亞東南部斯洛伐克地方的某一寒村。
主要內容:作品描寫19世紀末莫拉維亞東南部斯洛伐克地方一鄉村姑娘耶奴發的愛情故事。

作曲家

亞納切克出生於一個貧困的教師家庭。童年時參加過教會的唱詩班。20歲時進入布拉格管風琴學校學習鍵盤樂器和歌唱,並在萊比錫和維也納的音樂學校短期進修。

生平

23歲時,亞納切克在布魯諾師範學校任教。此間,他蒐集整理了捷克主要地區摩拉維亞的民歌,並積極培養摩拉維亞的民族音樂人才。亞納切克曾擔任過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捷克科學院院士、摩拉維亞作曲家協會主席。

才華

亞納切克的聲樂作品主要是歌劇,這一領域使他的創作才華得以充分展現。亞納切克本人對歌劇的意義給予很高評價,他認為歌劇“最能使我們認識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創作風格上,亞納切克是一位徹底的民族主義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樂特別是摩拉維亞音樂的開掘與揚棄上。他成熟期以後的風格,實際上是從摩拉維亞農民語言和歌曲的節奏中成長起來的,他善於從語言中提煉出有表現力和生活氣息的音調,從而形成了一種以語言音調為基礎的新穎獨特的聲樂風格。換句話說,亞納切克是一位把語言當作音樂的作曲家。同時,亞納切克是捷克第一位用散文體而不是詩歌創作歌劇的作曲家。這些都構成了亞納切克最基本、最鮮明的創作特徵。

作品

亞納切克一生共作有9部歌劇。最具代表性是《耶奴發》 (又譯作《養女》,1894—1903)和《卡佳·卡巴諾娃》(1921)。《耶奴發》描寫了捷克農村姑娘耶奴發被一個花花公子蹂躪而始亂終棄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不甘沉淪最終獲得真正幸福的故事。《卡佳·卡巴諾娃》取材於俄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戲劇《大雷雨》,在這部作品中,交響樂的作用更為明顯。亞納切克在1917年創作了兩部人物相同的歌劇《布魯切克先生月球漫遊記》和《布魯切克先生15世紀曆險記》,辛辣地諷刺了一個終日無所事事只會吹牛皮的地主。此外,他還作有歌劇《死屋》(1928)和康塔塔《阿馬魯斯》(1897)。
在交響音樂創作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交響詩《賣藝人的孩子》(1912)。這部交響詩的曲調風格特點是他慣用的短小動機展開的手法,配器精緻、細膩,給音樂染上一層朦朧、悲涼的色彩。亞納切克的管弦樂作品還有根據H.B.果戈理的同名作品創作的狂想曲《塔拉斯·布爾巴》(1918)、《布拉尼克敘事曲》(1920)、《小交響曲》(1926)、《小提琴協奏曲》(1928)等。他的著作有《戲劇中特殊語言的旋律曲線》(1909)、《民歌的節奏》(1909)、《論音樂創作中的心理發展》(1916)等。
萊奧什·亞納切克一生漫長多產,富有創意,究其根本,是他緩慢而耐心成就的精湛技藝。最大的成就是一系列獨到的歌劇,熱情洋溢而不失生動活潑,為同時期音樂家所望塵莫及。
亞納切克是摩拉維亞(後為捷克斯洛伐克)一個鄉村校長的兒子。他的音樂生涯起始於在布爾諾的聖奧古斯丁隱修院合唱團指揮。無論是獨唱還是合唱,人聲總是他靈感的源泉。他接受教師培訓並獲得了普通教師資格,活躍於布爾諾的音樂舞台,其間大部分時間擔任教員與合唱團指揮,有時他去布拉格、萊比錫和維也納進行短期進修。

創作背景

亞納切克在他的回憶錄中敘述說,從1879年的25歲起,為了想讓歌劇等作品中出場人物的性格,以及該人物面對人生某種局面時的心理運動,能確切地化成旋律,開始研究日常會話中描繪出來的旋律曲線。同時,從1885年起,又正式從事東莫拉維亞民俗音樂的研究,1887年開始寫作歌劇。他從1894年的40歲起,共費9年歲月才完成的第三部歌劇《耶奴發》,可以說,就是上述成果的集大成。

藝術特色

此劇中的三幕都從不太長的序引開始,直到該幕結束,音樂是連續不斷地流瀉的。在歌唱部分加入了前述日常會話所刻畫出的旋律曲線研究成果,開拓出獨特的朗誦模式。亞納切克在此劇中開拓出朗誦樣式的主要原因是,由普萊索娃( gabriela preissova,1862—1946年,女劇作家、小說家)所寫的劇本是散文體。於是他就借這個機會,和韻文歌劇劇本告別。自此他的所有歌劇,都根據散文劇本作曲,不再受詩的節奏結構所束縛。

劇情介紹

耶奴發的家

耶奴發因與其奶奶長子的兒子斯泰瓦(steva buryja)發生性關係而懷孕,催促他儘快娶她為妻,但斯泰瓦並非真心愛她,反而與她的關係疏遠。耶奴發向聖母禱告,如他真的跑去當兵,拒絕結婚,她將無臉偷生。奶奶責怪耶奴發不去工作,其長子後妻和前夫所生的拉卡(laca klemen)就說,由於沒有真正的血統,即使他拚命工作,大約也不會像整天玩樂的斯泰瓦那樣博得奶奶歡心,耶奴發讓他不要惹奶奶生氣。她發現迷迭香(rosemary)好像要枯萎,這種花枯萎,就是幸福跟著消失的標誌。拉卡愛上了耶奴發,為了使迷迭香在她和斯泰瓦結婚前枯萎,他埋上了一大堆蚯蚓。有人告訴他,斯泰瓦在徵兵體檢時已遭淘汰,耶奴發在一旁聽到,感到寬慰。遠方傳來新兵的合唱,合唱說:“有人害怕兵役就去種地,我們因貧窮而當兵,愛情也在離我們遠去。”斯泰瓦也混在其中,耶奴發見到斯泰瓦非常激動,喝醉酒的斯泰瓦,把別的姑娘獻給他的花拿給耶奴發看,讓樂師為耶奴發演奏幾首她喜歡的樂曲,和她伴著樂曲跳起舞,此時加入合唱曲《從遙遠的地方》。在狂歡中,教會伯母唱《如果像這樣過一輩子》,她表示,除非斯泰瓦戒酒,認真地過一年,否則她不會準許這件婚事,她責備斯泰瓦。等新兵與樂師們都走後,耶奴發對斯泰瓦說,你如果不跟我在一起,我就不知道做什麼,斯泰瓦表示出對教會伯母的憎惡,說“你的蘋果臉比誰都漂亮”。拉卡拿著刀子和鞭子上場,對耶奴發說:“哥哥只喜歡你的蘋果臉”,他送她一束鮮花並試圖擁抱她。耶奴發在掙扎中,被刀子劃傷了臉,拉卡跪在她面前謝罪。

教會伯母家

半年之後,斥責養女已犯罪的教會伯母,謊稱耶奴發去了維也納,把她藏在家裡生下了孩子。當耶奴發去嬰兒室睡覺時,伯母約來斯泰瓦,哭泣著要求他娶耶奴發。斯泰瓦表示,他已和村長的女兒訂婚,他願意出錢來了斷。這時傳來耶奴發的夢囈,伯母去照顧,斯泰瓦趁機溜掉,伯母對斯泰瓦連自己親身骨肉都不看的冷漠非常反感。此時拉卡正好來請求把耶奴發嫁給他,伯母問他:已有了一個斯泰瓦兒子的耶奴發,你也願意嗎?拉卡問:是否非要養他的兒子?拉卡走後,伯母唱《如果這樣》(co chvila),決心把嬰兒殺死。她悄悄走進耶奴發的嬰兒室,把嬰兒用大圍巾包裹,走出屋外。而耶奴發醒來,不見孩子,以為繼母將其帶到磨坊去了,跪下為愛子禱告,唱《母親,我的頭好沉重》。伯母回來告訴養女孩子已死,謊稱由於她高燒昏睡而不知所以。耶奴發哭著說,可能這是神的決定。這時拉卡回來,向耶奴發求愛,耶奴發問:我即使這樣,你也不在意嗎?拉卡反而抱緊了她,要她忘掉過去。

教會伯母家

悲哀曲調的前奏曲。幕啟,耶奴發與拉卡的婚禮場面,眾人都議論新娘穿得樸素,只剩兩人時,拉卡把鮮花送給耶奴發。耶奴發說,我慚愧於做你妻子,而拉卡說,其實我也曾對你很冷酷,應把一切忘掉,我們也應與斯泰瓦重歸於好。斯泰瓦與村長女兒卡洛卡一起來賀喜,卡洛卡向新人祝賀,眾人唱古老的婚禮之歌。當新郎新娘正要前往教堂時,有人報告說河中發現一具冰凍的嬰兒屍體。前往觀看的耶奴發歇斯底里地說:“那是我的孩子,是斯泰瓦的孩子。”於是人們就指責她殺死了無辜的孩子,表示要用石頭打死她,音樂以三四種不同的拍子衝撞在一起,給人石頭掉在房頂的感覺。拉卡設法保護耶奴發,但無法平息眾怒。這時教會伯母終於說出事情真相,請求耶奴發寬恕。目睹悲劇,卡洛卡宣布自己絕不嫁給狼心狗肺的斯泰瓦,與母親離去。耶奴發對養母說:“我無意苛責你,只求救世主能垂憐我們。”大家離去後,只剩耶奴發與拉卡,耶奴發說:“大家走了,你也可以離我而去。”兩人的二重唱,發誓要忘卻往事,開始新的生活。

其它信息

亞納切克的歌劇

亞納切克的戲劇性特徵,雖然在歌劇外的各種曲類中都可以發現,不過形成其創作核心的還是歌劇。他的歌劇共有九部,其中的六部已被認定是第一流作品,被譯成捷克以外的語言,在各國上演。亞納切克由於對社會和人生都擁有銳利的洞察力,遂成為出類拔萃的藝術家。他將穆索爾斯基和斯美塔納的音樂寫實主義方法加以發展,形成既適合寫實主義歌劇,同時又適用於諷刺劇樣式的獨特方法。

獲得國際性的評價

亞納切克出生於捷克拉許斯克地方,此處在中央區域莫拉維亞的東北端,它的東邊是斯洛伐克,北邊和波蘭鄰接。他的創作,就是以包含拉許斯克在內的東莫拉維亞那獨特的民俗音樂作為基礎,寫作出不受傳統束縛的自由奔放的作品。可是由於大半生都在莫拉維亞中心都市布魯諾度過,於是被世人的認定就晚了。即使是這部在布魯諾首演的處女作《耶奴發》,也必須等待12年之久,才被首都布拉格國民劇院取用演出,自此“布魯諾的亞納切克”才升格為“捷克的亞納切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獲得國際性的再評價,而今已公認是本世紀最受人矚目的作曲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