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之爭

老子化胡之爭

初期的佛教傳揚不易,所以常依附於黃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從東漢明帝時楚王英說起,《後漢書》說其“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黃老、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為了闡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貪、謙卑相同,可以比附)外,還和當時流傳老子入胡為浮屠有關。《後漢書·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魏略·西戎傳》,“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子化胡之爭
  • 相關人物:老子
簡介,歷史,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

簡介

老子化胡之爭
佛教傳入中國之初,自附於黃帝、老子,以圖與中國傳統信仰相結合,得以傳播。社會上出現了“老子入夷狄為浮屠”,化胡成佛之說,以宣傳佛道同源論或老子轉生論。漢末三國時,化胡說廣泛流行。但其時佛教在中國已有一定影響,因而在佛教理論著作《牟子理惑論》中開始出現了反對化胡說,認為道化佛。初期的佛教傳揚不易,所以常依附於黃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從東漢明帝時楚王英說起,《後漢書》說其“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黃老、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為了闡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貪、謙卑相同,可以比附)外,還和當時流傳老子入胡為浮屠有關。《後漢書·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魏略·西戎傳》,“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

歷史

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南北朝時期,佛道二教都有較大發展。為了取得各自的社會優勢,雙方在化胡同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論爭。晉惠帝時,天師道祭酒王浮在與僧人帛遠爭論的過程中,為抬高道教,貶抑佛教,根據東漢以來種種老子化胡傳說,造《老子化胡經》,謂老子西出函谷關,經西域至天竺,化身為佛,教化胡人,因此產生佛教。後人陸續增廣改編為10卷,成為道教徒攻擊佛教的依據之一。
南北朝之世,道教徒均據此與佛教互爭短長。南朝宋泰始三年(467)道士顧歡作《夷夏論》,認為佛教是夷狄之教傳入中夏,此說影響極大。為此,僧紹作《正二教論》、謝鎮作《與顧道道士析夷夏論》、朱昭作《難顧道士夷夏論》、慧通作《駁顧道士夷夏論》等,展開了所謂“夷夏之爭”。影響所及,上至朝臣奏疏,下至世俗論著,皆時有論爭。北魏孝明帝時,曇無最還曾與道士姜斌在殿庭中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最後姜斌被崇信佛法的孝明帝發配馬邑

隋唐

隋唐時,化胡之爭仍在進行。隋開皇三年(583),沙門彥琮撰《辯教論》1卷,共25條,斥老子化胡說,唐顯慶五年(660),沙門靜泰、道士李榮等奉詔集洛宮,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武則天天冊萬歲二年(696),福光寺沙門慧澄,請依前朝毀《老子化胡經》,敕秋官侍郎劉如睿等八學士議決,但皆言漢、隋諸書有化胡之說,不當除削。禁毀未成。唐神龍元年(705),詔僧道集內殿定《老子化胡經》真偽,沙門明法抗爭,九月,下詔禁毀,違者科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