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讀,官司名。是清代官司員第十級,從五品,文職京官。唐始設,初屬集賢殿書院,職在刊緝經籍。後為翰林院學士之一,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鞏建豐(公元1673——1748年)翰林院侍讀學士.清沿明制,設翰林院,掌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其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所屬職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等,統稱翰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翰林院侍讀學士
官職簡介,機構職責,歷史沿革,代表人物,史書記載,

官職簡介

翰林院侍讀,官司名。是清代官司員第十級,從五品,文職京官。唐始設,初屬集賢殿書院,職在刊緝經籍。後為翰林院學士之一,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
鞏建豐(公元1673——1748年)翰林院侍讀學士
鞏建豐(公元1673——1748年)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公元1673——1748年)翰林院侍讀學士
清沿明制,設翰林院,掌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其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所屬職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統稱翰林。
唐玄宗
唐玄宗時始以文學侍從官選充,專草擬內命詔誥(如起草任免宰相,宣布征伐命令等)。德宗以後,翰林學士進一步成為皇帝親近的顧問兼秘書官。經常值宿內廷,參預機務,被稱為“內相”。唐後期,常以翰林學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學士仍掌制誥。明代為翰林院長官,掌管文翰,並備皇帝顧問。清代廢翰林學士,但以大臣充“翰林院掌學士”。其下設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為翰林院高級官職,與唐、宋翰林學士之職掌不同。清末復置翰林院學士,位在侍讀學士之上。

機構職責

職在刊緝經籍,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學。

歷史沿革

唐 始設,初屬 集賢殿 書院,職在刊緝經籍。後為翰林院學士之一,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 宋 樂史《廣卓異記·柳公權》:“ 開成 五年,加散騎常侍出,凡三入翰林,為侍讀學士。” 清 戴震《范忠貞傳》:“中 順治 壬辰進士,由翰林院編修擢秘書院侍讀學士,遷國史院學士。”《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 沉中堂 一看這告奮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侍讀學士旗人 紳靈 ,號叫 紳筱庵 的便是。”
唐玄宗唐玄宗
清 代內閣所設,掌收發本章、總稽翻譯,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代表人物

公鼐(1558~1626)字孝與,號周庭,今山東蒙陰縣人。明代著名文學家、詩人。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中進士,可謂大器晚成,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編修、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等職,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謚“文介”。
江朝宗(1425~1506)明翰林院侍讀學士。字東之,號樂軒,明重慶府巴縣人。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經吏部考選為庶吉士。曾參與撰修《大明一統志》,書成後升翰林院編修,後升翰林院侍讀,參加經筵講授。
薛寶辰(1850~1926)晚清翰林院侍讀學士。原名秉承,陝西長安人。清宣統時翰林院侍讀學士和鹹安宮總裁。鞏建豐(1673~1748)前清教育家,伏羌縣(今甘谷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國史館攥修、雲南學政、侍讀學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還鄉,以講學著書為樂,學生數百人,人稱“關西師表”。著有《朱圉山人集》、《伏羌縣誌》等著作。

史書記載

宋 樂史 《廣卓異記·柳公權》:“ 開成 五年,加散騎常侍出,凡三入翰林,為侍讀學士。” 清 戴震 《范忠貞傳》:“中 順治 壬辰進士,由翰林院編修擢秘書院侍讀學士,遷國史院學士。”《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 沉中堂 一看這告奮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侍讀學士旗人 紳靈 ,號叫 紳筱庵 的便是。”
清代內閣所設,掌收發本章、總稽翻譯,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