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子

翎子

翎子,也叫雉尾,尺寸很長,一般一米三四的樣子。在傳統戲劇表演中,兩根大野雞(白冠長尾雉)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翎子
  • 別名:雉尾
  • 拼音:líng zi
  • 注音:ㄌㄧㄥˊ ㄗㄧ
簡介,解釋,其他,外形,長度,顏色,訓練技巧,晃翎,慢晃,快晃,用途,

簡介

“翎子”也稱“雉翎”,傳統戲曲盔頭飾品。長約五六尺,主要以白冠長尾雉的中央尾羽製成。劇中英武勇猛人物如京劇中的周瑜、穆桂英等都常戴用。主要作用在於加強表演的舞蹈性,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並增加裝飾的美觀。使用翎子的舞蹈身段稱“翎子功”或“耍翎子”。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解釋

①清代官吏禮帽上裝飾的表示品級的翎毛。
②戲曲中武將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③春秋戰國時期武將頭盔上所插的野雞翎。

其他

上海話中"翎子"有"暗示"的意思,暗示別人做某事叫“劃翎子”給他,別人懂你的意思按照你的暗示去做叫做“接翎子”。

外形

長度

戲曲舞台上所用的翎子,是由白冠長尾雉雄雉的長尾製成的,一般在四至五尺間,還有一種非常講究的翎子,是“六十四朵花”的尺寸。什麼是“六十四朵花”呢?這就是在一根翎子上有探淺不同的花紋六十四節,其長度大約在六尺左右。可是:就現在各劇團所用的翎子來看,這種“六十四朵花”的翎子巳非常少見了。
翎子

顏色

斑斕美麗,把它配戴在頭上不僅起到裝飾的作用,而且演員還可以利用它體長、柔軟、堅韌富有彈性的質地,依靠自己身體的一定動作,使翎子產生動勢;還可以用手把它彎成各種形態,來配合加強自己的身段表演。那千姿百態的翎子技巧,對於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著很好的渲染作用和美觀作用。

訓練技巧

翎子的技巧訓練,共分兩步一是翎法,二是翎子的基本造型

晃翎

依靠頭部的動作,使翎子形成姿態,並有一定動向的晃動為晃翎。晃翎又稱為“涮翎”。

慢晃

準備姿勢:雙手叉腰,左丁步站好。
方法:頭稍向前低,頭較慢地從前方先晃至左肩部位,順勢自左向後稍仰頭,隨即從後向右移動,再從右肩部位回到原來位置。隨著頭部的這種動作,頭上的領子也隨之形成圓圈形式的晃動。
提 要:
(1)剛練時,不要貪多,要逐步增加晃動次數,要做到意領形隨。
(2)頸部要放鬆,若僵勁圈就不易晃圓
(3)要立直,要有一股擎勁,不能扣胸、塌腰,沒有腰部的協調配合,動作就會不好看。要左右練習。
這種動作,常用於表達人物得意洋洋時的搖頭晃腦。

快晃

與慢晃的動作相同,只是頭部晃動的速度要快,因而那頭上的翎子猶如疾風吹柳似的快速捲成圓圈。

用途

在中國戲曲界統稱為“翎子”的物品,是一種在某些人物角色的頭盔上所要插戴的裝飾物——雉雞(實際應為白冠長尾雉)的尾羽。在中國山西的一種地方戲蒲劇中,有一種特技叫做翎子功。就是用這種裝飾物配合身法動作,來完成的一種特殊表演技巧。 古時候的官員官帽上佩戴的就是翎毛,並由翎毛能看出等級高低的。
關於戴翎子的問題,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京劇知識手冊》中對這個問題做了如下的解釋:“在京劇舞台上,翎子是怎么用法呢?一般地說, 文職官員和一些莊嚴老成的或正統王朝的大將、元帥不用翎子。比如岳飛、秦瓊是將帥,可他們頭上不戴翎子。那么,哪一種角色戴翎子呢?大致歸納有這么幾種人物 :
第一種是英俊、雄武的 青年將帥。如呂布周瑜楊宗保楊再興等。
第二種是一些剛健婀娜、武藝高強的女將。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劉金定扈三娘一類的角色。
第三種是漢族以外的所謂番王番將。 例如《七擒孟獲》里的孟獲,《挑華車》里的金兀朮等。
第四種是古代的起義首領或 草莽英雄,俗稱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崗寨》里 的程咬金,《戰太平》里的陳友諒 ,水滸戲裡的宋江、盧俊義以及《連環套》里的竇爾敦等。
第五種是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錢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鬧天宮》里的巨靈神等,這可以顯示出他們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第六種是屬於非正統王朝的一些武將。比如曹操、孫權,不被民間看作正統,他們手下的將官比如《定軍山》里夏侯淵,《走麥城》里的呂蒙都戴翎子。
第七種是很特別的——戲裡的劊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場的劊子手。還有草雞大王(不是真正起義的領袖,而是站山為王禍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這是一種含有 貶 義的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