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白鎮

羌白鎮

羌白鎮位於大荔縣城西南13公里處,地理坐標北緯33度44分,東經109度48分,南北長8.6公里,東西長14公里,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東與東七、石槽鄉相接,南與八魚、下寨鎮毗鄰,西與渭南市的官路鄉連畔,北與浦城縣的鈐鉺、本縣的馮村鄉隔河相望,形成了與蒲城、埝橋、馮村的天然分界。

駐鎮的縣屬單位有羌白交警中隊、羌白路政管理所、羌白國稅分局、羌白中學和公安派出所等22個。總人口33260人,總耕地面積69000畝,農民人均耕地2畝。2005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2.1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羌白鎮
  • 外文名稱:town qiang bai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 下轄地區:太豐、明水、羌東、羌西、新橋等
  • 政府駐地:羌白東街
  • 電話區號:0913
  • 郵政區碼:715100
  • 地理位置:北緯 33 度  , 東徑 109 度
  • 面積:120平方公里
  • 人口:33260人
  •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片(秦語)大荔方言
  • 氣候條件:北溫帶
  • 著名景點:八魚石墓群 王仁皎墓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渭南站、大荔站
  • 車牌代碼:陝E
  • 本地特產:黃花菜、冬棗、西瓜、花生
歷史沿革,行政劃分,鄉鎮農業,工商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城鎮建設,

歷史沿革

羌白一名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時期 (25—55) ,迄今已1960多年。相傳,奴隸社會的遊牧民族——羌族曾在這一代繁衍生息。其部落首領羌王白納目希漢居住此城,故名羌白。現在羌白中學舊址,就是當年羌王皇宮遺址。歷代在此都沒有管理機構。明時置羌陽鄉羌白里。清乾三十一年 (1766) 改為鎮,是皮貨生產銷售的集散地,其繁榮興盛僅次於大荔縣城,號稱“大荔首鎮”。光緒二年 (1877) 年,羌白為西南鄉第二保。民國時期,置羌白鄉。建國初設四區、羌白鄉。1958年改稱羌白人民公社。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為建制鎮,仍名羌白鎮。
羌白鎮

行政劃分

現轄22個(太豐、明水、羌東、羌西、新橋、伴道、焦家、留村、白村、石碑、南德、梁家、姚寨、小寨、東營、八魚、阿壽、羅何、南莊、布頭、寺前、沙苑)和羌白社區。

鄉鎮農業

羌白鎮地勢平坦,土質屬亞粘土,以種植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果菜等農作物,盛產西瓜。素有同州西瓜第一鎮之美稱。 2002 年申報國家商標總局註冊了“同州牌西瓜”商標,2003年5月被省農業廳批准為無公害生產基地。近年來,鎮領導一班人結合本鎮實際,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制定了以市場為導向,以設施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反季節瓜果菜,突出發展肉食類牛羊禽,積極發展以冬棗為主的優質雜果的經濟發展思路, 全面實施“一萬八千”致富工程,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全鎮特色農業多元發展,規模效益不斷增長,基本形成了以大棚西瓜為主導產業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農業新格局。
截至2005年,全鎮種植西瓜25000畝,建棚30000個,其中4~6米棚18000座;8~12米棚12000座,比露地西瓜提前2個月上市。品種有早冠農、秦綠二號、新韁龍人、黃河黑抗5號等20多個品種,總產量6.25 萬噸,總收入6000萬元,畝均純收入超過1000元。同時全鎮建立了優質冬棗、甜瓜、哈密瓜、黃花菜、秋延椒、日光溫室、雜果林及畜牧業養殖為主的“八個千”示範基地,種植冬棗1200畝,黃花菜3500畝,日光溫室56棚,哈密瓜1500畝,甜瓜5000畝,秋延椒2500畝,優質雜果2000畝。
畜牧業養殖牛存欄1600 頭,羊存欄3200隻,豬存欄4500頭,養雞專業戶35家,雞存欄13580隻。全鎮特色農業總產值達到9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1年的840元上升到2100元。

工商業

在“抓項興鎮、以工促農”的思路指導下,全鎮的工商業及鄉鎮企業、第三產業、民營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在政府指導和扶持下,依託當地麥秸和棉花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發展以造紙、棉花、紡織、糧食加工為主的工業企業,總數已達到90個。2001年,全鎮棉花加工迅猛發展,個體、聯辦、股分上齊上,農民紛紛辦起了棉花加工廠,總投資1000 多萬元,建廠面積4萬平方米,成立了“鑫橋”等棉花加工有限公司6家,建立起了以新橋村、布頭村為中心的棉花加工基地。截至2005年底,棉花加工業已發展到56家,成為全縣最大的棉花加工交易市場,年產量為10489噸,總產值可達8000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4850人。同時改造更新設備,引進科技人才,加強科學管理,提升企業品位,目前全鎮有中級管理科技人才12人,初級管理科技人才33人。此外建立了電子農務信息和網上銷售網路,設備產品已達國標。為加快企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投資400萬元的恆瑞紡織有限公司和投資150萬元的白村紙製品公司。投資80萬元的劉村明珠麵粉廠等相繼建成投資,新增個體戶49家,個體工商戶350個。逐步形成了造紙棉花、紡織、糧食加工四大支柱產業,總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18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衛生、文化、科技,全鎮現有中國小 21 所,在校學生 5840 人,教職員工 682 人,其中達標的中國小 4 所。羌白國中建有四層高的教學大樓和公寓樓兩幢,各類教學設施完備,教室、電教、儀器、圖書室、試驗室全部達標參在校學生 1500 餘人,教職員 213 人,每年中考名列洛南片前茅。先後獲得了“五星級文明學校”。“市級文明校園”“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羌白地段醫院建有門診大樓一幢,設有外科、內科、婦科等 8 個門類,醫療設施先進,有 B 超、透視機等現代化儀器,設有床們 68 張,已成為大荔西南部農民投醫看病的中心。全鎮有村級及個體醫療站 32 所,遍及各村,為農民防病、看病提供了方便。文化體育事業日益活躍,鎮有文化站,影劇院,村有自樂班,每逢農閒和假節日,鎮村組紛紛舉辦形式多粹釣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 2000 年以來,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民眾性的秦腔演唱大賽。羌白鎮木偶劇團、自樂班等塞藝團體常年活躍在全縣農村的各個角落,占領了農村陣地,豐富了農民的業餘生活。農村科技服務網路健全,鎮有科技服務站,村有農業技術培訓學校,組有農業科技指導員,服務站定期向農民進行科技知識培訓,每月 向農民發放《羌白農業》等科技資料,推廣先進農業科技知識,傳播實用技術,提高了農民民眾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種田的能力。

基礎設施

近年來,先後投資600萬元實施了農村低壓電網改造,17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全部實現了標準化用電;投資800萬元實施鎮村主幹道硬化升級改造,完成了新橋至布頭,梁家至白村,羌西至焦家,羌西至石碑,劉村路、戶軍路全長40公里的水泥路鋪設工程;投資350萬元對18.5公里渠道進行了襯砌,新打機井770眼,變壓器147台,架設線路380千米;投資500萬元,實施了人飲改水工程,在鎮東建有西苑供水站,解決了全鎮14個行政村3萬餘人飲水問題,投資600萬元,實施了中國小危漏房改造工程。改造面積8000平方米,17個村辦國小都新建起了標準化教學樓。全鎮基礎設施良好,實現了“四通兩化”目標,即:村村通電路,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村辦國小樓房化,用電設施標準化。目前,全鎮交通方便,道路平坦,交通四通八達,郵政、電信網路遍及農戶,固話率達90%以上。

城鎮建設

為加快小城鎮建設,按照“規劃為綱,基礎先行,突出重點,分段實施 " 的思路,對鎮區街道進行了規劃和建設。近年來,爭取項目資金300多萬元,對東街、西街、北街進行了擴寬改造,整修了排水設施,硬化鋪修了水泥路面,實施了硬化、亮化、綠化、淨化工程,同時開闢擴建了羌白鎮綜合貿易市場,新建兩層26間綜合貿易大樓,吸引了客商、個體工商門店發展到275個,使小城鎮的聚合功能和輻射功能很快形成,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街道平坦寬闊,路燈徹夜通明,商業網點布局合理,各種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齊全,每逢農曆四、九集會,市場繁榮,日營業額在300萬元左右,羌白小城鎮已成為洛南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