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氏族譜

繩氏族譜

繩姓族譜主要講繩氏由來、家族變遷史、各地族譜輩分。方便全國各地繩氏族人查閱繩氏族譜輩分。並請各地有其他族譜的上傳上來,供本族人參考查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繩
  • 民族:漢
繩姓由來,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繩氏遷徙之謎及分布,各地繩氏族譜,湖北十堰房(縣)竹(山)一帶族譜,山東菏澤(巨野)、河南蘭考一帶族譜,河南淅川九重一帶族譜(附碑文),安徽省阜陽市潁上、渦陽一帶族譜,

繩姓由來

第一種說法

繩姓,出自子姓,源於商王之後。周滅商後,分給伯禽殷民六族:徐氏、條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為商朝手工業部族。其中索氏即為製作繩索的氏族,也稱繩氏。
屬漢族,分布極廣,全球人口規模為10萬人左右。

第二種說法

農耕時代,人類已掌握燒制陶器的技藝,那么繩姓是否與陶器的紋飾有關?人類最早的陶器就是用繩子作為模具在陶胚上壓模裝飾,稱之為繩陶紋,這是古代陶器最常見的紋飾,繩陶紋也就成了陶器的代名詞,日本就將陶器時代命名為“繩紋”時代,可見陶器繩紋的文化內涵如此深厚。
如此推理,燒制陶器的繩姓家族為了與“陶”姓相區別,根據陶器繩陶紋的“繩”而取姓。如此說來,繩姓作為姓氏,應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這也基本符合姓氏形成的年代。
“繩氏”應該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繩氏”家族的起源就在山東青島市黃島地區。

繩氏遷徙之謎及分布

青島市黃島區有文字記載始自明代。據當地居民稱,他們的先祖並非原地居民,而是在明代初因軍墾需要,從雲南、陝西等地移民來的。史學界也一直認為,“明代之前這裡地處海疆邊陲,是一塊蠻荒之地,無人居住”( 1995年《黃島區志》)。根據近幾年的考古發現,特別是“繩”氏窯場可以證明,黃島地區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三國時代,一直有人類活動在這塊土地上。那么延續了數千年的人類歷史為何突然中斷?迄今為止,當地也沒有一戶姓“繩”的居民,燒陶製磚的“繩”氏後裔又到哪裡去了?
經查考,在全國各地的“繩氏”家族大都是明清之前從山東移居的,在山東的西部和北部也僅有少數繩氏家族。那么,“繩氏”家族是在什麼年代、什麼原因離開自己故鄉而流落到他地的呢?這給我們帶來諸多的不解之謎,有待在今後的考古和歷史研究中尋求答案。
截止到2010年,全國有繩姓近10萬人,全國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具有分布,以湖北十堰(房竹)、山東棗莊、山東巨野、山東菏澤、安徽潁上、安徽渦陽、河南南陽、河南蘭考、河北無極等各省居多,若依姓氏排名500計算,繩姓排名為415。 屬漢族,分布極廣,全球人口規模為10萬人左右。

各地繩氏族譜

湖北十堰房(縣)竹(山)一帶族譜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竹山縣一帶,繩姓居民大約有1000多戶,約有4、5000千人。鄰縣竹山縣大約還有幾百人,與房縣同輩分。
輩分排序:
啟有金永, 繼大光明 ,家崇德廣
萬發宗榮 ,全文斯正, 傳世道仁
立學寅朝 ,凡錫再庭, 以先奎藻
克武維新。

山東菏澤(巨野)、河南蘭考一帶族譜

山東省菏澤巨野縣一帶、河南省蘭考縣十數村莊,繩姓居民大概1500多戶,約有6、7000千人。與江蘇沛縣龍固集、江蘇銅山縣繩莊同輩分
輩分排序:
錫欽獻召瑞 ,慶光耀體鴻
希克承繼俊,允協際顯同
君明榮長在, 國昌雲祥龍

河南淅川九重一帶族譜(附碑文)

河南省鄧州市淅川九重一帶有繩姓居民8、9000人;另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區繩姓居民約60戶300多人與河南鄧州淅川同族譜。
河南淅川現保存碑文:族之有家譜,猶國之有史乘也。國之史乘以知本源。蓋吾繩氏自始祖國治公、國順公從鄧縣城東口口,有二百餘年。若不有以志之,深恐父口湮沒無得而口,共商特將前後沠列石以志不忘焉。
輩分排序:
國玉可君克,萬文振傳德
敬先家聲久,尊宗世澤長
榮光通龍殿,顯明達風堂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渦陽一帶族譜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一帶有繩姓居民8000人左右,另在安徽渦陽一帶幾千人與潁上同族譜。
輩分排序:
知文大學道明新,國章家法起立剛
幫興業安盛世民,慶賀和平樂長春
永遠幸福夢成真,天堂生活來實現
神人同在千禧年,留給後代作記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