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功

練氣功是2007年6月28日由相聲演員馬三立、王鳳山表演的對口相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練氣功》
  • 表演者:馬三立、王鳳山
  • 表演時間:2007-06-28
  • 分類:對口相聲
對口相聲《練氣功》,馬三立[編輯本段]個人檔案,馬三立代表作,作品目錄列表:,編輯本段]馬三立生前事,

對口相聲《練氣功》

表演:馬三立、王鳳山(2007-06-2813:17:06)
《練氣功》
《練氣功》《練氣功》
馬:有幾位老觀眾啊沒買到前排的票,很不高興。
王:喔。
馬:別解,前排後排都一樣——看曲藝不分前、後排;如果要是看戲,看戲,買前排——得看,看看人家表演、眼神、動作,唱花臉的看看人家臉譜……這個坐前排。
王:是。
馬:看戲一定要坐前排,曲藝不分……如果要是看雜技……
王:怎么著?
馬:記住啊!聽著啊——看雜技,別買前排啊!後排,最好是樓上。
王:怎么呢?
馬:那玩意兒懸吶!雜技——耍碟子、耍碗兒、耍流星的、耍罈子的、耍飛叉……當然說了人家保托、范兒準,不會出錯兒……人有失手、馬有漏蹄——你知道什麼時候撒手?坐前排的都有性命之憂!掇你腦袋上你告他去?頂多了帶你到醫院上點兒藥完了。這備不住啊——那個…那個咱們老演員王雨田耍叉,王雨田知道嗎?
王:王雨田知道啊!
馬:王雨田那耍叉很好的了!多少年了,那有手絕的——這叉“刷-刷-刷-刷!”扔起來,拿手背接;這叉“骨碌骨碌”軲轆下來,去用腳背接,往起這么一踢,“刷!”踢起來還那么接。
王:還那么接,好啊!
馬:挺好的么,那回——出事兒了!
王:怎么呢?
馬:就這么一踢,“刷!”沒踢起來!
王:踢哪兒去了?
馬:奔台下去了,這叉!
王:嚯——!
馬:叉頭衝下,把兒衝上!前三排!
王:哎呀!
馬:前三排當間兒正坐著一大胖子,這大胖子新剃的頭——這頭剃得挺亮!這叉頭“當!”戳上了,“夸嚓!”叉掉地上了。大伙兒一瞧“喲——!”都嚇一大跳啊。
王:可不。
馬:再瞧這胖子,撇撇嘴、胡嚕胡嚕腦袋……沒事兒!照樣兒看玩意兒!
王:是啊?!
馬:一打聽啊——這胖子,練過氣功!這巧勁兒。
王:好么——遇見同行的了!
馬:他打坐那兒他就運著氣呢。
王:好么!
馬:有人不懂說了氣功這玩意兒?哎——那是多年的了。
王:氣功?
馬:不是任何人拿過來就練。有的小孩兒不懂,“哎呀,我也練吧!我少林寺吧!”……你甭上少林寺,你到那兒也練不會。你哪兒找少林寺去?那些位也不是在那兒練的!……淨瞧人家——砸石頭,一大石頭往腦袋上,“當!當!”一大塊磚,往腦袋上磕,腦袋沒事兒,磚兩半兒了。
王:嘿!
馬:小孩兒不懂啊——我們有個親戚小孩兒——小剛,今年五歲,也拿大磚往腦袋上楔,“當!當”磚沒碎,腦袋來了個大口子,嘩——血下來了。
王:嗨——!
馬:到醫院縫七針,好了……小孩兒啊,不懂。小孩兒不懂這有情可原,小孩兒么——不懂事兒啊。大人也有這種——糊塗蟲,有沒有啊?
王:也有?
馬:糊裡糊塗,有啊——我們街坊——你上我們院去過吧,我們對門那院子——張二伯,這張二伯就是這樣,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
王:是啊?
馬:四十來歲,自個兒那能耐大了,那倆胳膊比我頇點兒有限,脖子比我細,大頦勒嗉、大頦勒嗉跟大鴨梨似的。
王:嚯?
馬:四十多歲,留小平頭兒,小眼兒,倆小眼兒,癟鼻子,大嘴——那嘴比我倆大。
王:嗬?
馬:成天不上班,淨吃勞保,不知道他幹嗎地的。兩口子過日子,這張二嬸兒是好人,張二嬸兒也四十來歲,兩口子也沒孩子。特別可氣——這張二伯,見誰都充大輩兒:“噥長那么大個子?見二伯不…不招呼一聲?”。
王:嗬?
馬:專門欺負小孩兒,街坊小孩兒沒有不怕他的,街坊也沒有不怕他的,不是不敢惹他,因為不跟他一般見識,知道他這人混、糊裡糊塗。在胡同口兒那兒一站,叉著腰,一見小孩兒過來就截住……打外邊來個小孩兒,這小孩兒手裡拿一根冰棍兒,剛要進胡同,這張二伯過去:“小虎,拿的嘛?”都怕他呀:“二…二伯?”“問你拿的嘛?拿的嘛?”“冰…冰棍兒。”“冰棍兒?嘛的?”“奶油的。”“倒霉孩子買奶油的幹嗎?小豆的呀,這倒霉孩子,這…好吃嗎?我嘗嘗?我嘗嘗?”
王:嘿!
馬:“你讓我嘗嘗!你讓我嘗不讓我嘗?你讓我嘗不讓我嘗?你不讓我嘗你別進胡同兒,你進胡同兒我把你踹出去啊!”
王:嚯?
馬:小孩兒怕他呀,舉起來:“您…您嘗嘗吧?”“咔嚓!”這一口咬下一多半兒去,“呱唧呱唧呱唧!”吃了,“得,給你,拿住了,到家別說!”
王:好么。
馬:還不讓說……這小孩兒走了。又來一小孩兒,這小孩兒拿著一個大蘋果,頭號大蘋果,那么老大個兒,脆蘋果,紅香蕉的大蘋果,小孩兒拿著,剛一進胡同兒,這張二伯過去:“小二子,拿的嘛?”“二…二伯?”“問你拿的嘛?”,“蘋果。”“蘋果?我嘗嘗,我嘗嘗?”
王:好么。
馬:…“你要倒霉你信嗎?你要倒霉你信嗎?沒出息護食,倒霉孩子沒出息!我嘗嘗怕嘛呢?這倒霉孩子,我嘗嘗。你讓我嘗不讓我嘗?”“完了、完了,您老嘗嘗吧…”這孩子個兒小,他個兒高,這小孩兒舉著這蘋果:“您…您老嘗嘗,您咬一口,您啦嘗一口吧?”……“咬你手別賴我啊?”
王:嚯?
馬:“拿過來呀,你拿著咬你手算你的算我的?倒霉孩子護食啊,我都吃了嗎?這孩子倒霉孩子。”他拿著大蘋果,“恩哼!”這…這張二伯這倆大牙,你…你見過車間那大台鉗子么?
王:好傢夥!
馬:“咔嚓!”這一口,“呱唧呱唧呱唧呱唧!”嚼吧嚼吧咽下去了。“得,給你,拿著這塊,你這半拉多好,沒核兒!”
王:好么?連核兒都吃啦?!
馬:核都完了……街坊鄰居沒有不恨他的,都恨他……現在完了,現在,張二伯完了,死了。
王:死了?
馬:死了,今年春天死的。
王:死了?怎么死的?
馬:他混,就因為他混,他才死了。
王:混死了?
馬:我們住一個胡同兒么。這張二伯,有一天晚上,跑我們家去了,上我們家看電視,一進門兒我一瞧“喲,二伯,您來啦,您坐?”像拉屎那大架子似的坐在這凳子上,對著這電視,這么著……正趕上那天電視播什麼呢——實況轉播,武術、武術氣功表演。張二伯坐在那看著,不服,人家演一個,他刨一個、他貶一個“這……沒勁!”砸石頭,“當!當!當!當!嘩啦”石頭碎了,人沒事兒…“這叫嘛呀?四下?四下?這、這是個脆勁兒啊!一下讓它破啊!沒勁……哎呀,沒勁沒勁!”這個沒勁啦,又換一個節目,這節目什麼呢?十二磅的這個鐵錘砸腦袋,這叫什麼——油錘灌頂。
王:喔?對!
馬:張二伯那瞧著,撇嘴:“這…這誰都行,這誰不行?這不是玩意兒!”……這個節目下去了,又上來一個——這小伙子脫一大光脊樑,大光膀子,上身赤背,拿一把大西瓜刀,這西瓜刀這么大個兒,這手拿一大木頭棍子,“刷-刷-刷-刷!”跟修鉛筆似的,讓觀眾看這大西瓜刀多快,“刷!刷!刷!刷!”修一塊木頭。修完了把這大西瓜刀擱在胸口這兒了,拿著大棍子砸——“嗨——啪!嗨——啪!嗨——啪!”……西瓜刀拿開,一道白印兒——沒事兒,大傢伙兒“嘩!嘩!”鼓掌、歡迎啊,節目完了,電視完了,他坐那兒運氣呢,我一瞧張二伯還那兒坐著呢,我說:“張二伯,您…您喝點兒水嗎?”“喝嘛?!這是跟我較勁吶!行啊,這算行啦!”氣氣哼哼站起來走了,一邊走還一邊叨咕:“行了!這算行了!讓他們小輩兒看看我張二伯!不服我這貼老膏藥!這算行了!”解我們家出來上他們家去了,到家門口兒“當!當!”踹門,張二嬸兒怕他呀,他打呀,他罵街呀,一聽來了趕緊開門,“喲,幹嘛?幹嘛去了?”他連理都不帶理的,“這算行了!”往院裡走奔屋裡去了。到屋裡幹嗎——脫衣裳,把衣裳脫了,小褂脫了,把背心也脫了,脫大光脊樑……張二嬸一瞧:“喲?你啦脫衣裳幹嗎?你別再凍著?”“呸!別管!你管我幹嗎?”一貓腰伸手,解櫃廚里把菜刀拿出來了……
王:嚯——?!
馬:大菜刀新磨的,鋥光瓦亮啊,拿著菜刀,拿手還摸摸——“這算行了,這算行啦!”張二嬸兒一看——“你這是幹嗎?你這是跟誰呀?你這是跟誰呀?!”“去!去!躲開!知道嘛呀?看玩意兒吧!”拿著大菜刀往身上擺……人家練氣功的人家是擱在心口這兒,拿肋骨頂啊,他不是,找軟乎地方——把大菜刀啊擱肚子上了!
王:嚯——?!
馬:“拿擀麵棍來!……遞我擀麵棍吶!!!”張二嬸兒把擀麵棍遞過去了,大擀麵棍掄起來了——“哎嗨——!”“噗——!”
王:哎?!

馬三立[編輯本段]個人檔案

馬三立(1914-2003)是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相聲“泰斗”。祖籍甘肅省永昌,生於北京,回族。曾就讀於天津匯文中學,國中畢業後,因家境不好,輟學說相聲。出生身於曲藝世家,祖父馬誠方是著名的評書藝人,擅說《水滸》,名噪一時;父親馬德祿是“相聲八德”之一,又是相聲前輩藝人恩緒的寵徒和門婿;母親恩萃卿曾學唱京韻大鼓;兄馬桂元師承相聲八德之一李德鍚,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稱。家庭環境使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對相聲藝術十分熟悉。在父兄的薰陶下,打下“說”、“學”、“逗”、“唱”的深厚功底。1930年開始登台演出,學藝進步很快,視野也日漸開闊。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內緊外松、有條不紊、表演細膩、含蓄雋永的風格。他12歲跟父親馬德祿學藝,後拜著名相聲演員,相聲八德之一周德山(綽號“周蛤蟆”,與馬三立父親馬德祿是同門師兄弟)為師。馬三立學藝,進步很快,視野也日漸開闊。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內緊外松、有條不紊、表演細膩、含蓄雋永的風格。馬三立大師藝術功底紮實,有口皆碑,擅演“貫口”和文哏段子,演出的傳統相聲有200多個,其中主要有:《吃元宵》《賣掛票》《黃鶴樓》《相面》《賣五器》《開粥廠》《醋點燈》《夸住宅》《地理圖》《文章會》《白事會》《八扇屏》《反八扇屏》《地理圖》《窩頭論》《文章會》《夢中婚》《對對聯》《三字經》等。他創作、改編並演出新的相聲節目六七十個,包括《買猴》《十點鐘開始》《偏方治病》等。多年來他還培養了閻笑儒、班德貴、連笑昆、方笑天、常寶華、高笑林等許多相聲演員。
解放前,先後與耿寶林、劉奎珍、侯一塵、張慶森搭檔。建國後,積極編演新相聲。
1938年,農曆戊寅年:王世臣與班德貴先生共赴天津,在三不管、鳥市、謙德莊、三角地等處與馬三立先生、馬桂元先生、高貴清先生等共同撂地表演。
1943年,農曆癸未年:王世臣回到天津在東興市場附近的連興茶社、鳥市附近的聲遠茶社等地與馬三立、郭榮啟、尹壽山、閆笑儒、高笑臨、馬四立、趙佩茹、耿寶林等先生共同演出。
1943年7月,農曆癸未年:王世臣應相聲名家孫少林先生之邀赴濟南大觀園辰光茶社演出,當時在此表演的還有馬三立、周德山、劉寶瑞、郭全寶、白全福、劉桂田、高德光、孫寶才、高笑林、連秀全、王長友、王鳳山、郭寶珊、孫少臣等人。
1952年主動申請參加赴朝慰問團。回國後加入天津廣播曲藝團,致力於相聲的整舊創新。後來轉到天津市曲藝團。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1961年春回團工作,與趙佩茹搭檔在天樂戲院演出,首場演出的是《黃鶴樓》。
1992年,從藝65周年。中國曲藝家協會、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甘肅省曲藝家協會在天津聯合舉辦馬三立從藝65周年慶祝活動。
1992年11月: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共設6個獎項,38人獲獎。
獲獎的戲曲曲藝類演員:杜近芳、關肅霜、袁世海、劉長瑜、谷文月、趙志剛、王盤聲、牛得草、李開敏、倪惠英、馬三立、姜昆、楊振雄
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舉行告別演出,正式退隱江湖,結束了八十年的從藝生涯。
2003年2月11日6點4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辭世,享年90歲。
馬三立大師在漫長的舞台生涯中,飽經風霜,歷盡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聲為武器,諷刺假惡醜,歌頌真善美,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受到民眾愛戴,在海內外享有相當高的聲譽。他家學淵源,博採眾長,承前啟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推動了相聲藝術的發展,不愧為當代的相聲泰斗、幽默大師。
通過長期藝術實踐,馬三立形成了藝術上的獨特風格。他喜歡用第一人稱的表演方式,“我”,既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諷刺嘲諷的對象。有人曾這樣評論:“他就是被諷刺的對象,有時雖然捧哏的指出他的漏洞,但,並沒有公開的評論。他盡力把被諷刺的對象演活,而把評論工作交給觀眾。演員與觀眾配合默契,達到集體抒情。”
說起馬三立的相聲,那可稱得上是如行雲遊風,娓娓道來,天機自露,水到渠成,自始至終帶著賞心悅目的鬆弛感。著名導演謝添說:“馬三立的表演,不主張大喊大叫而工於‘蔫逗’,儘管他的聲音像平常講話一樣,觀眾卻情願湊合他,他也能把全場觀眾都攏得住,這一點似‘雲遮月’,餘味無窮。”至於馬三立那變幻莫測、出奇制勝的想像力,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馬三立代表作

《吃元宵》《賣掛票》
《黃鶴樓》《猜戲名》
《賣五器》《開粥廠》
《蠟點燈》《白事會》
《地理圖》《窩頭論》
《文章會》《夢中婚》
《對對聯》《三字經》
《買猴兒》《相面》
《反八扇屏》
《十點鐘開始》
《似曾相識的人》
《偏方治病》
《夸住宅》
《逗你玩》等

作品目錄列表:

黃鶴樓、迎春曲、開粥廠、扒馬卦、對春聯、查衛生、
情緒與健康、起名字的藝術、買猴、偏方、吃元宵、
讓座、講衛生、練氣功、西江月、寫對子、賣掛票、
學瞎話、賣黃土、大會見聞、馬唬人、十點鐘開始、
開會迷、蘇三不要哭、三字經、找糖塊、八大改行、
誰的心靈美、追、天王朝、八十層樓、秘方、
老頭醉酒、算卦、吃餃子、大上壽、相聲的魅力、
白事會、夸住宅、美容醫院、釣魚、拉洋片、
逗你玩、學李多奎、相面、美人贊、汽車聲音、老熱寫信
病從口入、吃蒜、吹牛、打賭、打油詩、法語的誤會、開會、
告別舞台演出《數板》、紅娘、人情話、入學考試、問路、
醫風問題、錯中錯、學外語、拴娃娃、智力測驗、自圓其說
馬三立拜年
馬三立遺筆
弟兄十二我行七
推倒四六二十一
祖傳秘方太找樂
東北買猴樂不疲
包羅萬象西江月
入木三分開會迷
老叟從藝八十載
江湖笑面寫傳奇
[

編輯本段]馬三立生前事

德高望重的相聲藝術大師馬三立,一生從事相聲藝術80餘載,自幼向其父馬德祿、兄馬桂元學說相聲,9歲從藝,15歲正式登台演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解放後還受到毛澤東的接見並稱他為“國寶”。他兩次隨志願軍赴朝鮮慰問演出,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
馬三立的輩分
提起相聲,現在的觀眾大都會想到馬季、馮鞏。其實馮鞏與姜昆、劉偉等人是一輩,他們的祖師爺是馬三立,而師爺則是侯寶林,馬季只能算是他們的師傅。
在相聲圈裡,輩分是有嚴格規定的。現在普通的說法是“德壽寶文明”,“德”字輩的老先生現在都已作古了;“壽”字輩的只有眾所周知的馬三立老先生,如今馬老也走了,那么馬老被稱做相聲界的祖師爺的位置也就空缺了;“寶”字輩的傑出人物很多,像相聲大師侯寶林等即是,雖然侯寶林也已經逝世了,但現在說起來他這一輩分上的人,全國也不會超過20個了;“文”字輩的領袖是蘇文茂先生,之所以被稱作“文”字輩,就是從他的名字來的;“明”字輩的相聲演員很多,基本上就是現在活躍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員們。
馬三立89歲告別舞台
2001年12月8日,馬老在天津人民體育館登台演出,向喜歡他的相聲藝術觀眾們做從藝80周年暨告別舞台演出。
馬老當時89歲高壽,仰慕者遍布四面八方。為馬老辦好告別舞台演出,也成為文化界特別是相聲界的一件大事。當時,全國文化界多位著名人士和相聲界眾多名家雲集天津,參演人員當中有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倪萍;演藝界名流有馬季、姜昆、馮鞏、黃宏、李光曦、馬玉濤、郭頌等,馬三立在節目進行當中也登台為觀眾獻藝,曾經的相聲名家、從安徽蒙城而來的牛群副縣長也加入了節目主持人的陣容。
相聲名家贊馬老為相聲領袖
在馬三立從藝80周年暨告別演出晚會上,馬季對馬三立始終透露出那一份崇拜之情。他說:“就是到現在,我還經常拿出馬三立先生的相聲磁帶來聽,越聽越過癮。相聲界還有這么一位老先生健在,是我們的福分,我們真心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長壽,為我們的相聲藝術把一把舵,馬三立可以說是我們相聲界的精神領袖。”姜昆、馮鞏也紛紛稱讚起馬三立的人品。
姜昆當場說,他家客廳里掛的唯一一幅字,便是馬老寫的“趣味”。姜昆介紹說,有一回馬老跟我開玩笑,“我活了80多歲了,不知道稅務局的門朝哪邊開,你的腕大,什麼時候你也帶我走走穴,賺點錢也好過回交稅的癮”。姜昆說,馬三立的能耐大,架子卻小,這是馬老非常可貴的品格。
馮鞏則對馬老的藝術十分佩服,他稱馬三立為“中國相聲的精神支柱”。他告訴馬老說:“平時一閒下來就喜歡聽兩段您的相聲,那才叫享受。我最喜歡的是您說的《似曾相識的人》和《十點鐘開始》。”
馬三立住院也逗樂
馬三立生病住院期間,在病房裡,老人也總跟醫護人員和陪伴他的兒子、兒媳、小孫子說笑話,病房裡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
據悉,馬老手術那天,醫護人員怕老人情緒緊張,便對他說:“馬老,您別害怕。我們都愛聽您說的相聲。一會兒還讓您給我們說‘逗你玩兒’呢!”馬老連忙擺手,煞有介事地說:“千萬別。這回可是動真格的,我不‘逗你玩兒’,你們也別‘逗我玩兒’。”在融洽的氣氛里,手術非常成功。
馬老住院期間,每天都有許多人前去醫院探望他。有一天,馬老對老兒子馬志良說:“志良,在我病房門上貼個告示。”志良應了一聲,正準備寫“請勿打擾”什麼的,老人卻說:“你就寫本室代賣鮮花。”志良一愣,望望病房裡擺滿的一束束、一盆盆鮮花,立時明白老人是躺在病床上“抖”了個包袱。
[編輯本段]《吃餃子》
他們讓我說一段。這段兒呢……一聽我就很高興,因為我愛吃餃子,一提餃子我就饞,“好吃不如餃子”么,“舒服不如倒著”么。現在吃餃子不算嘛了,咱們生活好啊,現在咱們生活家家兒都好啊,平常吃餃子不算事兒。初一十五吃包餃子吧?初一十五。禮拜天,放假了,不上班,孩子也不上學,包餃子吧,這經常事兒么。是吧。下雨陰天兒,不出門,包餃子,嗯,連湯帶餡兒連稀的帶乾的就全有了,吃包餃子,這多好啊。吃包餃子用處太多了,什麼時候都能吃,生日也吃包餃子,生日,生日以前……催生!這個催生,哎,包餃子。餃子這個……用處太多了。娶媳婦兒也包餃子,娶媳婦兒也煮餃子,新娘子吃啊。新郎官,新娘子,拜完天地入洞房,煮包餃子。這餃子可不能煮太熟了,哎,半生半熟,不太熟,端進去。讓新娘子嘗,新媳婦兒嘗,吃……還得喊哪,還得喊出來,“怎么樣?生不生啊?”這媳婦:“生!”本來煮得不熟么,“生,生。”煮得半熟么,“生”,婆婆,公公一瞧,呵,高興了。將來要生一個大孫子,或者大孫女兒,得(dei3)生,啊,高興了。這是……這是一個這么一個這個“媽媽論兒”!啊。你想我當初我娶媳婦的時候,我結婚的時候,我二十來歲的時候,也煮餃子,也煮餃子。我父親給煮,因為我三歲的時候我就沒有母親,我母親死的早。我爸爸……怹煮餃子,忙這忙那的,這一亂,這餃子煮火大了……忘了,這餃子忘了。端上來,拿到屋裡來,讓我跟我媳婦嘗。嘗了,還喊呢:“生不生啊?生不生?“嗨,我媳婦兒她不言語,我媳婦兒心裡話兒:“都落(lao4)下來了。”端上來了,都變片兒湯了。喝吧,連湯兒都喝了。
過年要吃餃子么,“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滿家轉,初四什麼炒雞蛋。”其實都不炒,炸炸餃子,騰騰餃子,還是餃子初五也是餃子,初五就是不能吃剩的了,現包,現捏,捏小人嘴。我年輕的時候,現在這吃餃子不算嘛,我們家常吃餃子。我年輕我二十來歲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家很少很少吃餃子,啊,平常……年下我們有時候都沒吃包餃子,年下就是雜麵湯,雜麵,沒有吃餃子。人家都熬夜,咱也不熬夜,一睡覺,來了。三十兒晚上人家還喊呢,咱也不喊。街坊還喊,三十兒晚上,“過年嘍!富裕嘍!XXXX,吉慶嘍!”都得喊出來,街坊都得喊出來,初五呢,初五這天,包餃子,捏小人嘴,也得喊:“捏小人嘴!捏小人兒,捏小人嘴!”咱家沒有這規矩啊。反(正)我們那時候呢住大雜院,人都得喊出來,“今兒初五啊!劉嬸兒!”街坊,人家有劉嬸,那是董奶奶,兩家兒街坊,連我三家兒。“劉嬸兒,捏小人嘴啊!”咱這兒呢,就聽他們,聽聽咱是不是這…………三家,兩家都捏小人嘴,誰小人啊?。。。我啊!。。。明白啊,準得我啊,我是小人……大河那時候才五歲——大河就是馬志明……大河五歲那時候,告訴我:
“人家都捏小人了……”
我說:“甭管人家,咱沒小人,咱沒有小人!是凡咱們認得的都是規矩人,跟咱們熟人是凡認識的都是規矩人!一個小人沒有!”
(學大河):“人家包餃子呢……人家都包餃子……”
“咱也包餃子吧,咱也包。”
我媳婦兒:“包餃子,你有錢啊?你買羊肉去啊?”
我說:“不買羊肉,咱素的啊,你剁點兒白菜,家還有粉條兒沒有?泡點兒粉條兒。”
(學媳婦兒):“行,面呢?面呢?”
我說:“咱不是有么那兒么,有半口袋面呢。”
(學媳婦兒):“那棒子麵兒。棒子麵包得上么?白面呢?沒有!”
“我啊,我呀賒,賒,賒二……我賒幾斤面去。胡同兒口兒那兒,那兒有那米麵鋪,王掌柜的,麻子臉兒,見面兒打招呼也常說話兒,這大年下的,就沖我白……去……賒二……幾斤面,準不薄面。”
(學媳婦兒):“你就去啊。”
我說:“拿口袋。”拿上口袋我就去了,到了面鋪這哈兒
“哎,王掌柜的!給您拜年勒!”
……晚點兒。晚點兒晚點兒吧,一樣,初五,初五不算晚!
“好!祝您,大發財源,買賣興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開事大吉,萬事亨通。”
找地兒坐下,連站著都沒站住呢……
(學王掌柜):“別廢話,買嘛?買嘛說話。買棒子米買棒子麵?”
我說:“白,白面,白面……”
(學王掌柜):“來多少?”
“不,不……不買,您賒我,賒,賒,賒我幾斤,賒我幾斤白面,過了這月初……初七八我就給您送錢來。”
(學王掌柜):“不行啊!不賒帳,不賒帳!”
我說:“別介別介,您開事大……這樣兒行不行,我給您念念吉祥歌兒……”
往門口一站,
(唱)“新年新月度新春,花紅對子貼滿門,天上財神來進寶,我把元寶抬進門,一送金,二送銀,三送搖錢樹,四送聚寶盆,聚寶盆內插金花,富貴榮華頭一家!~發財啊掌柜的!發財阿大掌柜!一順百順!
我說:”王掌柜……怎么樣?賒我幾斤白面怎么樣?”
(學王掌柜):“不賒帳!”我說:“櫃的,別說我賒,我過兩天我給您錢,我給念這趟喜歌兒,您白給我二斤面,值不值?”
(學王掌柜):“不行啊不行不行。”
“我再給您念成么?再給您念點兒。”
(唱)“喔~一進門來抬頭觀,空中來了三位仙,增福仙,增壽仙,劉海兒本是那海外的仙。神仙不落得凡間地,差派來人送吉言,吉言送到了寶號內,富貴榮華萬萬年!發財啊掌柜的!發財阿大掌柜!一順百順!!!”
(學王掌柜):“……不賒帳!”
我說:“掌柜的,掌柜的,您就不可憐窮人嘛?”
(學王掌柜):“不可憐!”
我說:“您心這么狠嘛?”
(學王掌柜):“就這么狠。”
我說:“……要不給,我還念,我堵你門口兒我可不走,我可還念!”
掌柜的說:“念哪!念哪!越念越吉慶。”
我說:“掌柜的,再念沒喜歌兒了啊!。。。咱說明了,這可不怨我,我再念是喪歌兒了啊,我,我給你添蕣(註:shun2,不知準字,天津口語)”
(學王掌柜):“你敢!”
我心說,反正他不給我面,我給他念喪歌兒,我給他添蕣我給他念喪歌兒,什麼倒霉來什麼,好嘞!
(唱)“喔~一進門來喪氣多,喪門弔客兩邊賠多,掌柜的一會兒得瘟病,內掌柜一會兒長噎嗝(據說為食道癌),正面觀,看明白(bo2),空中來了五殿閻羅,牛頭馬面兩邊站,喪鬥神在後面跟著,不給我馬三立賒白面,一會兒你們家就著火!……倒霉啊掌柜的!倒霉吧大掌柜!……一喪百喪,給您送火神爺來啦!”
掌柜說:“我給白面!我給給,給白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