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

綠色產業

綠色產業是指積極採用清潔生產技術,採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儘可能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的產業。 生產環保設備的有關產業,它們的產品稱為綠色產品。

廣義的綠色發展貫穿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但政策、資金等資源有限,客觀上要求在扶持綠色產業發展上應立足當下、釐清主次、把握關鍵,緊緊抓住現階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產業
  • 釋義:(節能減排)的產業
定義,背景原因,主力軍,產業發展,規模,所獲成果,解決方法,

定義

關於綠色產業的定義,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Y UNION(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發表了如下聲明:"如果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基於環保考慮,藉助科技,以綠色生產機制力求在資源使用上節約以及污染減少(節能減排)的產業,我們既可稱其為綠色產業。"
2019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提出了綠色產業發展重點。據悉,《目錄》將作為各地區、各部門明確綠色產業發展重點、制定綠色產業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主要依據,統一各地方、各部門對“綠色產業”的認識,確保精準支持、聚焦重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綠色產業專家委員會,逐步建立綠色產業認定機制。

背景原因

綠色產業的興起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系列主客觀原因。
綠色產業綠色產業
(1)資源供給方面。資源供給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由於一直以來全世界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為了獲得短期利益追求更快的經濟成長速度,不惜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生產產品,從而導致了非再生資源的匱乏。為了合理使用稀缺的自然資源,產業的“綠化”勢在必行。
(2)各國政府皆注重本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會採用傾斜的產業政策大力扶植綠色產業,包括法律、稅收、財政等方面。這大大促進了綠色產業的發展。
(3)消費者綠色意識大大增強。消費者用“綠色觀點”來選擇商品並向生產者施加影響。這種新的“綠化”的需求結構引導了“綠化”的生產和產業結構,從而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
(4)企業界迫於各方壓力以及受誘於種種利益而進行綠色生產,採用綠色行銷策略,並且進行整個企業的綠化。產業最終畢竟是由企業組成的,所以企業的綠化必然推動整個產業的綠化。
(5)資金與技術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相應的投資,另一方面是企業及投資者看準潛力巨大的綠色市場而進行的投資,這諸方面的大量投資解決了綠色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在技術方面,當今技術的高速發達,包括種種“綠色技術”,使綠色產業的發展擺脫了技術的限制而迅猛發展。
(6)對外經濟關係方面。一國的產業發展已不可能是在一個封閉的條件下進行,而必然要在該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交往中進行。所以每個國家都必然受這方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有時對該國的產業結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進出口貿易以及國際技術轉移方面“綠色浪潮”的衝擊極大地影響了各國的產業結構,促使其向“綠色”方向發展,以求與國際潮流同步,不至於在國際競爭中敗北。
(7)價值觀的改變。產業的綠化歸根結底是人促成的。正是由於人們有著愈來愈強烈的生態價值觀(包括作為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作為生產者的綠色生產意識,作為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定者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才會付諸於行動,真正促使產業的綠化,使綠色產業迅猛發展。

主力軍

綠色產業的主力軍是環保產業。環保產業包括生產環保設備、垃圾回收和處理。這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市場。1987年以來,經營環保業務的公司的股票升幅比所有股票的平均增幅高出70%以上,這就是一個明證,表明社會對環保產業發展的看好。尤其是垃圾回收業,可謂在各國“走紅”。據美國 EPA調查,全美城市的固體廢物平均回收率從1990年的17%增長到1993年的28%。可見環保產業中僅垃圾回收一項就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產業發展

規模

中國的環保產業開創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現已初具規模。據1989年調查,全國從事環保業的企事業單位有 2529個,職工32.8萬人,固定資產30億元。已擁有一支數量可觀、專業比較齊全的環保產業隊伍。各地環保產業協會也出了不少力。

所獲成果

我國開發生產的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環保技術和產品中,已有150多項技術和產品獲得國家、省、市研究成果獎和國家級、部級優質產品獎,一些產品已出口東南亞和中東30多個國家,如上海的布袋除塵器、江蘇的有機廢氣淨化裝置、四川的印染污水處理、北京的循環水加氧控制設備等等。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的環保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基礎薄弱,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沒有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目標,國家對環保產業發展缺乏巨觀調控手段;重複建設,盲目生產,產品結構不合理;環保產業企業實力不強,缺資金,設備落後,技術力量不夠,沒有形成骨幹生產力量;缺乏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及相關扶植政策,市場秩序混亂,存在地區保護和行業保護傾向;許多產品和工程質量較差,管理不善。

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尋求可行的方法,解決阻礙環保產業發展的種種問題。只有隨著環保問題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環保技術的提高,環保產業才會真正走向成熟,開拓其廣闊前景。
(1)建立市場機制,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環保產業有著強勁的市場需求,發展前景極其廣闊。而發展環保產業,需要最佳化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為發展環保產業創造良好環境。我們應加強發展規劃的科學化,進行計畫指導,進行引導扶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讓環保產品在市場上自由競爭,並運用多種方式維護市場秩序。
(2)制定和完善環保產業政策。尤其在經濟政策方面,應引導資金向環保產業投入;採取扶持政策;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環保專項基金;加快環保設備折舊;實行獎勵政策等等。
(3)理順關係,分工合作。環保產業涉及面極廣,這給協調帶來一定困難。但一旦關係理順,協調得當,則會事半功倍。為適應環保產業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群體結構特點,把分散的環保產業逐步過渡到行業管理的軌跡上來,組建環保產業協會,對環保產業進行輔助管理是個可行的方式。
(4)加強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環保產品的質量代表了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水平。而管理水平,不僅與產品質量休戚相關,更與整個產業的發展關係密切,國家應採取相關措施對產品質量實施監督管理。而企業自身為了長遠發展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控產品質量。這樣才能贏得顧客和長遠發展的市場。
(5)利用科技進步,提高產品水平。環保科技是環保產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應儘快把科技運用到環保產業中,提高環保產品的水平,只有在新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環保產業才是有生命力的。
(6)積極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光憑本國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應積極爭取外援,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和產品。同時應把我國的環保產品推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