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經濟周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更為形象,也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周期
  • 外文名:Business cycle
  • 別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 特點: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 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
  • 圖形表現: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
研究意義,階段定義,兩階段法,四階段法,成因,外因論,內因論,綜合論,類型,短周期,中周期,長周期,建築周期,綜合周期,爭論,相關影響,

研究意義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們越來越多地關心經濟形勢,也就是 “經濟大氣候”的變化。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既受其內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其外部巨觀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的影響。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
一個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內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並在一定範圍內,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因此,作為企業家對經濟周期波動必須了解、把握,並能制訂相應的對策來適應周期的波動,否則將在波動中喪失生機。

階段定義

經濟周期階段定義按照階段數量劃分可分為兩階段法和四階段法。

兩階段法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徵,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總量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現代經濟學關於經濟周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成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巨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產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產、銷和人、財、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於較為寬鬆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企業生存法則

四階段法

將經濟周期分為四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復甦 (圖)
A-B為衰退, B-C為蕭條,,C-D為復甦, D-E為繁榮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標誌。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總量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徵: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產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 其明顯特徵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產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產萎縮,出現大量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

成因

外因論

外因論認為,周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爭、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
太陽黑子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歸因於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周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周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S. Jevons)於1875年提出的。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
創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釋經濟波動與發展的一個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產函式,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產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而一旦用新組合的技術擴散,被大多數企業獲得,最後的階段——停滯階段也就臨近了。在停滯階段,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因而很難刺激大規模投資,從而難以擺脫蕭條。這種情況直到新的創新出現才被打破,才會有新的繁榮的出現。
總之,該理論把周期性的原因歸之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可能始終如一地持續不斷的出現,從而必然有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3、政治性理論
外因經濟周期的一個主要例證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論把經濟周期性循環的原因歸之為政府的周期性的決策(主要是為了循環解決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政治性周期的產生有三個基本條件:
朱格拉周期朱格拉周期
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經濟的工具。
②選民喜歡高經濟成長、低失業以及低通貨膨脹的時期。
③政治家喜歡連選連任。

內因論

內因論認為, 周期源於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幣理論
該理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純貨幣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貨幣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完全是由於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循環歸因於投資過度。由於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產相對比,資本品生產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產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產從而導致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於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據源於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該理論一個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釋了經濟周期危機產生的原因,而未說明其他三個階段。因而在周期理論中,它並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循環周期取決於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於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卻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復甦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隨著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周期性地發生波動。

綜合論

經濟周期的生成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眾多成因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的互動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眾因素之間會產生不同的組合與作用,故周期的具體進程多有不同;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對成因亦有重要影響。
根據對經濟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經濟周期成因可分為基本因素與影響因素。
1.基本因素
是指對經濟周期的生成具有根本作用的原因或條件。
經濟周期相關書籍經濟周期相關書籍
如“按資分配”;“貨幣職能進化”;“市場機制”;“私有制”;“人類自身特性”等。
它們對經濟周期生成的作用關係可簡示如下:
“人類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場機制→按資分配、貨幣職能進化→經濟周期”
基礎因素簡釋:
(1)人類自身特性
人類自身所具有的總體特徵。
其主要表現似可概括為:永無停歇的探索(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永不滿足的追求(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
(2)私有制
在人類自身特性驅使下,科技水平與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私有制”萌芽、生根……
(3)市場機制
在私有制的基石上,崇尚自由競爭與自由交換的“市場機制”,成為發展經濟的首選架構……
(4)按資分配
在私有制及市場機制的環境中,“按資分配”日漸占據重要地位……
(5)貨幣職能進化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其職能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價值尺度等(似可稱為“原始職能”);伴隨著經濟發展、財富累積與按資分配,貨幣職能出現了“進化”,具有了“投資手段”及“增殖功能”(似可稱為“現代職能”),如人們可以將貨幣進行直接投資(購買股票等)或間接投資(存入銀行等),以獲取其增殖。
“貨幣職能進化”與“按資分配”互為因果,眾多“消費者”紛紛成為“投資者”:
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力相對萎縮;產品日益過剩……
2.影響因素
是指對經濟周期生成具有影響作用的原因或條件。
如各類天災人禍(太陽黑子、戰爭動亂……)、科技重大進步、政策人為干預等等。
3.相互關係
基本因素對周期生成起不可或缺的根本作用;其他因素對周期生成起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洛倫茲,1979)。若將經濟周期喻為龍捲風,“蝴蝶效應”似亦可詮釋上述基本因素、其他因素的主要區別。“蝴蝶扇動翅膀”是生成龍捲風的其他因素,若無“大氣環流”、“大海洋流”等基本因素,縱有千萬隻蝴蝶一起扇動翅膀,似僅能生成“風景”;反之,即若所有蝴蝶都不扇動翅膀,德克薩斯的龍捲風亦難銷聲匿跡……
基本因素、其他因素之間會產生錯綜複雜的互動影響,其中包含著我們精神因素(如理念、欲望等心理活動及思考、想像能力等)的巨大力量;精神因素“附體”於基本因素與其他因素,互為因果的產生綜合作用……
它們的關係似可簡示如下:
圖1 周期成因關係圖圖1 周期成因關係圖
4.組合作用
經濟周期成因之間的互動影響生成組合作用。如:
1.人們的占有能力(或占有欲望)越來越趨向無窮大;
2.在無窮的占有能力的驅導下,在按資分配等因素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資產(包括勞動力)轉化為資本,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但因自然資源(包括環境)的相對限制,生產力必然小於人們的占有能力;
3.貧富鴻溝不斷加深:“窮人”受支付能力等制約、“富人”受生理能力等制約;人們的消費力(社會消費力)日益小於人們的生產力。
當“占有能力>生產力>消費力”成為常態,經濟周期必然發生。
5.影響
經濟周期成因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並產生不同的組合與作用,故每次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多有不同;(即不同行業或產品表現為不同的興衰存亡……)但經濟周期基本進程較為一致。(圖2實線所示部分)
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對經濟周期成因亦有重要影響:經濟周期進程中的相關信息經過交匯融合,以多種方式進行反饋,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與具體行為,使經濟周期進程與經濟周期成因產生循環影響。(圖2虛線所示部分)
圖2 經濟周期成因與經濟周期進程圖2 經濟周期成因與經濟周期進程

類型

自19世紀中葉以來,人們在探索經濟周期問題時,根據各自掌握的資料提出了不同長度和類型的經濟周期。

短周期

是1923年英國經濟學家基欽提出的一種為期3-4年的經濟周期。基欽認為經濟周期實際上有主要周期與次要周期2種。 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為3~4年一次的短周期。這種短周期就稱基欽周期。

中周期

(2)朱格拉周期
是1860年法國經濟學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種為期9~10年的經濟周期。該周期是以國民收入失業率和大多數經濟部門的生產、利潤和價格的波動為標誌加以劃分的。

長周期

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種為期50-60年的經濟周期。該周期理論認為,從18世紀末期以後,經歷了三個長周期。 第一個長周期從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個長周期從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為24年,下降部分為23 年,共47年。第三個長周期從1896年起,上升部分為24年,1920年以後進入下降期。

建築周期

是1930年美國經濟學家庫涅茨提出的一種為期15-25年,平均長度為20年左右的經濟周期。由於該周期主要是以建築業的興旺和衰落這一周期性波動現象為標誌加以劃分的,所以也被稱為“建築周期”。

綜合周期

(5)熊彼特周期
1936年,熊彼特以他的“創新理論”為基礎,對各種周期理論進行了綜合分析後提出的。熊彼特認為,每一個長周期包括6 箇中周期,每一個中周期包括三個短周期。短周期約為40個月,中周期約為9~10年,長周期為48~60年。他以重大的創新為標誌,劃分了三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從18世紀80年代到1842年,是“產業革命時期”; 第二個長周期從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鋼鐵時期”; 第三個長周期從1897年以後,是“電氣、化學和汽車時期”。在每個長周期中仍有中等創新所引起的波動,這就形成若干箇中周期。在每箇中周期中還有小創新所引起的波動,形成若干個短周期。
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爭論

1939年,美籍奧地利人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綜合融貫前人的論點,首次提出在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長、中、短“三種周期”的理論。在這裡,熊彼特沿襲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說法,把近百餘年來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進一步分為三個“長波”,而且用“創新理論”作為基礎,以各個時期的主要技術發明和它們的套用,以及生產技術的突出發展,作為各個“長波”的標誌。“中周期”即為“尤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為“基欽周期”。熊彼特還宣稱,上述幾種周期並存而且相互交織的情況,正好進一步證明了他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性。在他看來,一個“長波”大約包括有六個“中程周期”,而一個中程周期大約包含有三個“短波”。
當代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認為,標準的周期是持續時間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這是第一個被確定的周期。大多數人在談到“周期”時都是指的這個含義。這一評斷,應該說比較符合實際。
對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即使贊同它的人,也承認它存在明顯的缺陷。問題在於,人們對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關注比較多,而對四十至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研究關注比較少,特別是在美國經濟比較繁榮的90年代以來,尤其如此。

相關影響

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股息、紅利減少,股票價格下降。經濟復甦時,企業產品的銷量開始上升,企業經營狀況好轉,企業發放股息、紅利,股價逐漸回升。當經濟達到繁榮時,企業盈利狀況良好,股息、紅利增加,股票價格大幅上漲。
股息是指股份公司從提取了公積金、公益金的稅後利潤中按照股息率派發給股東的收益。紅利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利潤分配時,分配給股東的利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