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英文:Businesscycle),又稱經濟波動,也稱經濟周期,指的是經濟景氣狀況呈周期性循環變動的情況。景氣循環的過程可以分為擴張衰退二階段,細分又可再分為復甦繁榮衰退不景氣四階段。景氣循環的周期長度沒有定論,包括了40個月、11年、20年、50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氣循環
  • 外文名:Businesscycle
  • 分為擴張衰退二階段
  • 包括:40個月、11年、20年、50年等。
定義,擴展,其他,

定義

對於經濟蕭條的研究促使了總量經濟學的誕生。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建構了凱恩斯主義的主要理論。凱恩斯認為在經濟蕭條時,對於產品的總需求可能有不足的現象,導致高失業率以及可能的產能流失。他於是認為應該增加政府公共產業的活動,包括了以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穩定景氣循環。也因此,凱恩斯主義的一大結論為,在某些情況下,市場本身並不能將產出和僱傭推到充分就業的程度。約翰·希克斯IS-LM模型便是解釋凱恩斯理論的經典例子。

擴展

隨著時間發展,對於景氣循環的認知也逐漸增進並擴張到其他領域,大多是作為對凱恩斯理論的回應。新古典綜合學派便是綜合凱恩斯經濟學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認為凱恩斯主義雖然在短期上是正確的,但新古典主義則在中長期更有解釋說服力。新興古典經濟學派則從凱恩斯景氣循環理論中脫出,認為市場的蕭條是因為不完全資訊所造成的,持這種立場的包括了米爾頓·弗里德曼對於消費的恆常所得假說以及小羅伯特·盧卡斯提出的“理性選擇”理論。

其他

相較之下,新興凱恩斯學派則保留了對理性預期的假設,但將景氣循環歸咎於市場失靈上。新興凱恩斯學派認為價格工資是有“黏性”的,亦即他們不會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動而很快做出調整。也因此,新古典主義學派認為價格和工資會自動調整以達成充分就業,而新興凱恩斯學派則認為充分就業只有在長期上才會自動達成,也因此短期內必須要有政府和中央銀行介入。
另一方面,與凱恩斯學派對立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則認為景氣循環是由於政府透過中央銀行釋出過多的借貸資金,因而導致資本借貸的過度容易,從而致使企業家的錯誤投資和資本的錯誤分配,因而形成信用泡沫。他們認為景氣循環里的擴張期是對於資本的濫用期,而緊接而來的衰退期才是經濟復甦的開始。奧地利學派的理論不被凱恩斯學派或新古典主義學派所重視,然而在學界仍然有部分支持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