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大動脈: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獨山子

絲路大動脈: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獨山子

基本介紹

  • 書名:絲路大動脈: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至獨山子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 作者:梁宏傑 張利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65437
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兩國高層親啟中哈管道航程
一、胡總書記視察管道末站
二、哈國總統首站投產剪彩
三、兩國總理親臨阿獨管道
四、巨大鼓舞激勵石油員工
第二章 世界矚目合作雙贏大決策
一、跨國管道備受關注
二、風雲談判水到渠成
三、小棋子攸關大格局
第三章 不辱使命項目管理高起點
一、運籌帷幄,將士同心創佳績
二、只爭朝夕,物資保障當先鋒
三、開拓創新,管理高效模式新
第四章 為國爭光荒原戈壁建偉業
一、沙場點兵,天山腳下擺戰場
二、三大戰役,群雄建功鏖戰急
三、全線報捷,油龍跨國騰古道
四、質量第一,精益求精創國優
五、環保優先,綠色管道促和諧
第五章 勝利投產中哈合作成典範
一、哈油入境歷經一波三折
二、跨國運營再創絲路輝煌
三、工程管理接軌國際標準
四、邊陲小站傳遞中哈友誼一
第六章 中流砥柱戰地黨旗分外紅
一、黨性教育結出豐碩成果
二、先鋒模範彰顯時代風采
三、群英薈萃唱響英雄讚歌
第七章 業績卓著絲綢之路樹豐碑
一、阿獨精神成就管理業績
二、媒體實錄阿獨管道文匯
第八章 北疆抒懷濃濃筆墨管道情
一、祖國在我心中
二、石油漢子
三、沁園春·管道建設者
四、青春無悔
五、春日遐想
六、夏日冬水下的吐哈
七、盼望丁香花開
八、阿拉山口隨筆
九、阿拉山口的風
十、艾比湖
十一、獨山子與“泥火山”
十二、“絲綢之路”的由來
第九章 工程回眸阿獨管道備忘錄
一、阿獨管道工程大事記
二、阿獨管道工程建設單位
三、阿獨管道工程之最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兩國高層親啟中哈管道航程
胡總書記視察管道末站
448平方公里的新疆獨山子,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化石油化工基地,也是中哈原油管道國內部分的終點,哈國原油從這裡傳輸到我國西部管道及石化煉廠,因此,獨山子輸油站就像是中哈原油管道的一個視窗,向外展示著這條跨國管道的魅力。2006年9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新疆視察時,專程到中哈管道獨山子輸油站視察。一年後,國家總理溫家寶、哈薩克斯坦總理卡里姆·馬西莫夫也來到了獨山子,視察了這條跨國管道的末站,這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及國外高層領導第一次視察長輸管道站場。
石油,是新疆的產業脊樑,被稱為“西聖地”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後開發建設的第一個大油田,就像準噶爾盆地中的一塊“黑色寶石”,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後記

在《絲路大動脈》緊張編寫的時刻,又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傳到編寫組,第四項目部已接到管道公司下達開展阿獨管道二期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的任務書,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已經全面啟動,境外管道肯吉亞克至庫姆克爾段全長761公里,已於2007年12月11日在哈國阿拉木圖舉行了開工典禮,並計畫於2009年10月1日建成投產。屆時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西起哈薩克斯坦裏海的阿特勞,途經阿克糾賓,至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將實現中哈管道境外全長2798公里管道的全線貫通。並與境內246公里阿獨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同步投產運營,使中哈管道境內外管道貫通總長度達到3044公里。隨著阿獨二期工程的建設投產,連線我國“西油東送”大動脈鄯善一蘭州原油管道的獨一烏一鄯原油管道,也將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獨一烏一鄯原油管道工程起點為阿獨輸油管道獨山子末站,終點在西部原油管道鄯善原油首站,途經克拉瑪依、石河子、昌吉、烏魯木齊、鄯善,線路全長約536公里,設計年輸量為1000萬噸。該管道的建設,將使我國西部原油長輸管道與中哈管道運行連通,形成連線國外資源市場和國內煉化基地里程達5000多公里的能源大動脈,可以有效地保障哈國進口原油的通道暢通以及加工基地和運輸的最佳化布局,

序言

據歐洲學者考證,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希臘人稱中國為賽里斯(Seres),這是漢語絲字音的直譯,那時的中國人也被稱作賽里斯人。
從公元前139年起,陝西城固人張騫應漢武帝之募召,先後兩次帶隊由長安出發,經我國現在的新疆出使到達中亞和西亞,將漢朝的金器、制幣和絲綢織品傳到了地中海沿岸、甚至北非國家。回來時也給雄才大略的劉徹帶回了西域的玉器和大宛的良馬。從此,由中國中原地區經河西走廊,新疆阿克蘇和天山西緣南北的山口,通往中亞、西亞與歐洲相連的道路上,儘管沿途布滿崎嶇高寒的雪山、漫長酷熱的沙漠、無邊際的鹽澤草地、四季中都常常轉瞬間飛沙走石的荒漠戈壁,一條8000餘公里的中國與亞歐諸國、漢王朝民族文化與其它民族文化之間往來交流和易物通商之路被開闢出來了!那嚴酷的自然環境的阻隔,被不斷往來的駝隊和馬幫所踏載而維繫了下來,雖屢經王朝興替、區劃變動和動盪戰亂而2000多年從未停止過。現今可以佐證的是:張騫過世800年後,在天水躲避安史之亂的唐代詩人杜甫感慨:“聞道尋源使,從此天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全唐詩》)。以及與他齊名的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寫道:“渭城朝雨澠清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