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樓

素書樓

著名的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故居叫“素書樓”,在台北外雙溪東吳大學校園的西南角,是一處幽靜的院落,裡面有一棟二層小樓,是錢穆及夫人自港返台選擇隱居終老之處,素書樓內的磚石草木都是夫妻倆多年心血。目前錢穆故居由東吳大學經營,常舉辦人文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素書樓
  • 命名人:錢穆
  • 居住人:錢穆
  • 名字由來:錢穆先生為紀念母親
名稱由來,錢穆及素書樓現狀,錢穆與素書樓,現狀,

名稱由來

1950年錢穆先生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56年錢穆先生在香港與胡美琦女士結婚1967年偕夫人遷居台北。之後他們選擇在山清水秀的外雙溪自建屋舍,胡美琦女士親自設計繪製了屋舍圖樣。蔣經國先生聽聞此事,就要去圖紙交陽明山管理局辦理施工。第二年,錢穆夫婦搬入新居,為紀念母親,錢穆先生命名此樓為“素書樓”,自那時起,錢先生在此居住了20多年。

錢穆及素書樓現狀

錢穆與素書樓

錢穆與錢鐘書同宗不同支,錢鐘書是其侄輩,錢穆又稱錢基博(錢鐘書父親)為叔。錢偉長是錢穆長兄錢摯之長子,錢穆的親侄。錢穆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任教於中國小。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錢穆居北平八年,先後授課於北京、清華、燕京、北師大等名校,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
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武漢大學華西大學齊魯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
1949年4月,錢穆與江南大學同仁唐君毅一起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校長王淑陶之邀,南下廣州。10月,隨華僑大學再遷香港。不久,錢穆答應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亞洲文商學院出任院長。1950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港英政府尊崇,於1955年贈予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又獲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錢一生以教育為業,五代弟子,冠蓋雲集,余英時嚴耕望等人皆出門下。
1967年10月,錢穆應總統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築素書樓於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1990年6月1日,錢穆不滿當時身為立法委員的陳水扁與台北市議員周伯倫指控他霸占政府建築物,以九十六歲高齡之身毅然搬離素書樓,同年8月30日逝於杭州南路寓所。

現狀

如今的素書樓完全依照當年的原貌陳設。一樓是客廳,客廳的牆上掛有用朱熹所書的“立修齊志”、“讀聖賢書”的刻碑拓片製作的對聯,以及1974年錢先生八十壽誕時蔣介石題贈的紅“壽”字軸等(註:台灣賀壽過“九”不過“十”,實為79歲生日)。從搬入素書樓開始,有18年的時間,錢穆先生在家授課,客廳成了教室。錢先生的門生中,有人堅持18年連續聽課,從學生聽成教授,又帶著學生來聽課,學生按輩分或與先生同桌,或坐在廳內一隅。1986年錢穆生辰那天,他在素書樓里為弟子們上了“最後一課”,並留下最後的贈言: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從此告別杏壇。當年大師向圍坐身邊的弟子作最後贈言的感人一幕,如今已經成為黑白影像,永遠定格在客廳的牆上。客廳對面是錢夫人的畫室,現在闢為教室。故居每月都舉辦文化講座,已有多位大陸學者在此演講。
素書樓的二樓是書房和臥室。通往二樓的樓梯旁,掛滿了錢穆先生各個時期與家人、弟子等人的合影。這其中,有一張照片特別吸引大陸參觀者的眼球,那是1940年夏天,錢穆與錢偉長叔侄二人的合影。二樓書房牆上掛有先生墨寶“新春來舊雨 小坐話中興”,房內有高大的書櫃,書桌上放有《朱子新學案》手稿複印本。玻璃櫃裡則陳列著錢穆自幼喜好的竹簫、圍棋以及生前所獲的文化獎章。二樓臥室內只有簡單的兩張單人床、床頭櫃、一個小梳妝檯和放衣物的五斗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