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間映像:私影百部談

《紙間映像》為我國資深影視評論人藤井樹,積數年之功,傾心打造的經典影評作品集結本。書中首次曝光了作者十二年來在影視道路上的所見所感所思。全書共七輯,分別冠以“青春”、“禁忌”、“浮生”、“幻愛”、“感官”、“天真”、“城市”主題,內容涵蓋中外影片近百部,不限作品國籍與出品日期,選取震撼心靈的銀幕佳作,用文字細細解讀。藤井樹的影評作品個人風格強烈,角度獨特,觀點敏銳,筆觸纖細,字裡行間充斥著知性之美與文藝氣息。作為一部賞析類作品,其本身也是一部值得賞析的佳作。

基本介紹

  • 書名:紙間映像:私影百部談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作者:藤井樹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206063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紙間映像》編輯推薦:藤井樹十二年影評作品首次集結出版;
陸川、胡歌 傾情作序;
賈樟柯、彭浩翔、高圓圓、寧財神、顧小白、李霄峰 聯袂力薦;
特別推薦人:岩井俊二。

作者簡介

藤井樹,女,天蠍座,居上海。資深影評人,從2000年開始寫影評,曾在諸多媒體開設影評專欄。2011年3月,創立上海最具人氣和影響力的白領影迷社區“藤井樹觀影團”,每月組織觀影,分享關於電影的一切。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很奇妙中國有一個愛電影的藤井樹,而她還給我寫了一封情書。
——岩井俊二
藤井樹用真性情看電影,用真性情寫影評,最可貴在於一個“真”。十年彈指一揮,相信下一個十年還能被樹小姐的文字打動。
——賈樟柯
藤井樹以其清新雋永的文字筆觸,拼湊出膠片下的感官世界。
——彭浩翔
熱情、真摯、感性,這是我所認識的藤井樹,也是她寫出的電影世界。
——高圓圓
藤井樹的影評,文如其人,率性,練達,誠意十足。最可貴的是她不偏科,商業片與文藝片都能兼顧,不裝十三,不裝內行,不使大詞,這是最好的觀影狀態。
——寧財神
藤井樹的文字與經歷濃縮了我們這一批電影青年的夢想與堅持,她讓藤井樹這個名字從一個電影角色變成了一個強大的見證者,見證了一個人是如何把電影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從而成為一體。
——李霄峰
十年一夢,也只有尚存之夢能拯救一個又一個十年。這本藤井樹的私人夢境集既是中國電影的鏡子,更是你我的心境。對鏡自照,心境萬千,你我還是你我嗎?
——顧小白

名人推薦

很奇妙中國有一個愛電影的藤井樹,而她還給我寫了一封情書。
——岩井俊二
藤井樹用真性情看電影,用真性情寫影評,最可貴在於一個“真”。十年彈指一揮,相信下一個十年還能被樹小姐的文字打動。
——賈樟柯
藤井樹以其清新雋永的文字筆觸,拼湊出膠片下的感官世界。
——彭浩翔
熱情、真摯、感性,這是我所認識的藤井樹,也是她寫出的電影世界。
——高圓圓
藤井樹的影評,文如其人,率性,練達,誠意十足。最可貴的是她不偏科,商業片與文藝片都能兼顧,不裝十三,不裝內行,不使大詞,這是最好的觀影狀態。
——寧財神
藤井樹的文字與經歷濃縮了我們這一批電影青年的夢想與堅持,她讓藤井樹這個名字從一個電影角色變成了一個強大的見證者,見證了一個人是如何把電影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從而成為一體。
——李霄峰
十年一夢,也只有尚存之夢能拯救一個又一個十年。這本藤井樹的私人夢境集既是中國電影的鏡子,更是你我的心境。對鏡自照,心境萬千,你我還是你我嗎?
——顧小白

圖書目錄

序一十年藤井樹/陸川
序二有愛/胡歌
私·青春
《瑪麗亞的星期天》: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青春殘酷物語》:青春太長,人生太短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網路少年殺人事件
《青少年哪吒》:我們無法離開
《玫瑰少年夢》:世界的錯位
《戀戀風塵》:一生最初的迷惘
《失戀33天》:空窗期勵志手冊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情書》:藤井樹的故鄉
《音樂人生》:少年音樂家的煩惱
《黑暗之光》:生命原本如此
《山楂樹之戀》:小蔥拌豆腐也很可口
《觀音山》:世界盡頭的孤獨與暖意
私·禁忌
《霸王別姬》:是宿命的注定,還是今生的真相
《御法度》:欲望是最大的罪孽
《戰場聖誕快樂》:我們都是如此渺小
《黑天鵝》:燦若煙花的天鵝之舞
《晚秋》:一場無法定義的邂逅
《斷背山》:你怎么可以離開
《弓》:老人,女孩與海
《黑店狂想曲》:後現代的狂想陰謀
《狸御殿》:幸好還來得及
《革命之路》:文藝女青年的絕望人生
《三月的獅子》:在結冰與開花間
私·浮生
《天與地》:細沙入眼
《戰馬》:一匹馬的戰爭史詩
《王的盛宴》:理想主義者的輓歌
《我的愛人,你的死神》:如果死亡有時
《郎在對門唱山歌》:郎情妾意,回味無窮
《讓子彈飛》:姜文進城了
《梅蘭芳》:其實陳凱歌才是十三燕
《千里走單騎》:在路上,不如不上路
《白鹿原》:一聲嘆息
《神探亨特張》:非常靠譜
《桃姐》:於細節處見真情
《奪命金》:悲涼殘酷的現實寓言
《小東西》:猶如白紙,無限風光
《海上傳奇》:唱到骨子裡的歲月之歌
私·幻愛
《八月照相館》:風和日麗,寧靜致遠
《再吻我一次》:義大利版《將愛情進行到底》
《一天》: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東京日和》:生活本身的純粹偉大
《閏年》:愛在他鄉顛沛時
《愛情重傷》:男女很容易,愛情很難
《旺角卡門》:相忘於江湖
《最好的時光》:怎樣才能在一起
《愛上愛情》:愛是不隱瞞
《大婚告急》:當閨密變情敵
《美得過火》:對你來說她太美
《單身男女》:都市灰姑娘的白日夢
《春嬌與志明》:愛情總有分分合合
私·感官
《阿凡達》:不能在家裡看的電影
《盜夢空間》:夢是最真的現實
《碟中諜4》:阿湯哥,RUN!RUN!RUN!
《大偵探福爾摩斯2》:大叔賣萌,勢不可當
《玩命追蹤》:一場《七宗罪》式的警匪追逐
《通緝令》:子彈狂想曲
《龍門飛甲》:徐克歸來
《夜宴》:一場形式主義的死亡
《武俠》:其實很反“武俠”
《新少林寺》:有情有義的功夫少林
《竊聽風雲2》:這場賭局,沒有贏家
私·天真
《小鞋子》:天堂的小孩
《煙花》:只為尋找一個答案
《菊次郎的夏天》:天使必定存在
《夢幻村莊》:哥兒倆好哇
《舞動人生》:給比利·艾略特的一封信
《愛麗絲夢遊仙境》:失望與期待
《里約大冒險》:有一種電影,名叫夢想
《功夫熊貓2》:又一封寫給中國的情書
《黑貓警長》:記憶重組
《貓頭鷹王國:守衛者傳奇》:隨夢想而飛
私·城市
全球:城市光影浮掠
上海:光陰的玫瑰
北京:皇城樂與怒
台北:夢想在繼續
香港:為電影而生
附錄對話·電影·藤井樹
後記

文摘

私·青春
《瑪麗亞的星期天》: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影片檔案】
導演: 貝利特·內什姆
編劇: 貝利特·內什姆 /萊塞·格魯姆/雷登·諾特維德
主演: 瑪麗·泰森/ 比約恩·桑德奎斯特 /希爾蒂格·里瑟
製片國家/地區: 挪威
上映日期: 1997-11-28
不算新的挪威電影,看完以後在黑夜中獨自回家時,我一遍一遍問自己: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上帝?我們究竟靠什麼而耐心地活下去?
15歲的少女瑪麗亞,父親是一個神父。這個家庭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是極漂亮的小孩,瑪麗亞是其中的老大。故事的展開是因為瑪麗亞還有684個小時就將接受洗禮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這之中有她的種種掙扎和逃離。因為有少女成長的過程中複雜而難以言傳的情感經歷,因此沒有看的時候,我就覺得這部片子我會喜歡。
其實,我覺得本片並不是以表現宗教對人性的禁錮為主要目的,在我看來,影片要說的是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初產生的對這個世界的質疑、對社會的理性認識和青春期的騷動與成熟。瑪麗亞在這684個小時中完成了她整個生命最重要的轉折軌跡,從起初的迷茫到最後的掙脫與回歸本性,她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上帝。
我很佩服本片的導演,他在運用鏡頭的時候節奏感控制得很好。整部片子始終瀰漫著壓抑和沉悶的氛圍,借著上帝的名義對人性慾望進行最殘酷的遏制。瑪麗亞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完全被誇大化的反面人物形象:滿口的教義仁慈,上帝仿佛與他同在,甚至他就是上帝的化身。他在影片中從來沒有笑容,一張幾乎沒有表情的臉的背後卻同樣是一顆充滿了欲望的心——這讓我想到了《荊棘鳥》里的拉爾夫。
事實上在看此片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到《荊棘鳥》的故事,而杜哈姆小姐多么像麥琪,她們都愛上了不該愛的男人。幸好瑪麗亞的身邊有杜哈姆小姐的存在,這個小姑娘最終的掙脫,其中很大的勇氣來自杜哈姆小姐的死亡,這個女子是本片的唯一亮點。
我想一個女孩子要長成一個有智慧、有氣質、心靈優雅美好安寧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一定要有一個具備了這些品質的女人的存在。在青春期內心最迷茫動盪的時候給予她無盡的關愛和注視,讓她慢慢擦去因為成長而變得雪亮的眼睛所看到的骯髒,並消退那些使心疼痛起來的烏青塊。
我想起了我的青春期的混亂和懷疑,幸好我有陳丹燕和張愛玲的美好文字的陪伴,有陳丹燕細膩溫柔的聲音在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從《十二種顏色的彩虹》里傳出來,放巴赫溫暖濕潤的曲子。而瑪麗亞的杜哈姆小姐也對她這樣談起巴赫的音樂,跟她一起在沒有首飾和化妝盒的日子裡用牛奶瓶的錫箔片當耳墜,偷偷地塗口紅,做一切使心靈豐盈起來的事情。這對瑪麗亞來說多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導演用杜哈姆小姐傳達著自己的意願,他通過對準她的鏡頭來指引和塑造瑪麗亞,甚至不惜以死亡為代價讓他的指引得以實質性地成功,就像煙花幻滅的一刻必然發出最璀璨奪目的光。
杜哈姆小姐看不到希望的死,實際上給了瑪麗亞清醒震驚的理由。從這個時刻開始,這個小姑娘睜開了眼睛,理智獨立地看世界。於是她心裡的那個上帝隨之復活,她不再需要那個強加給她的外在的虛偽的上帝的名義。
湖是影片中一個很重要的意象,湖的周圍是一個仿佛世外桃源似的美麗景色。四周都是樹,濃綠燦爛,中間躺著一片透明安寧的湖。這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小說中的“世界盡頭”,那個小鎮的森林就該是這種模樣吧。金毛獅子們喝水的地方,我的影子逃離的地方,都是這樣的一片看似安寧的湖。
在影片裡杜哈姆小姐告訴瑪麗亞,游泳和水能夠給人帶來平靜。於是,最後杜哈姆小姐選擇在湖水中死去,而瑪麗亞跟她的告別也在湖邊完成。她們都是忠於自我的人,她們的心在那個沒有自由的天地里如此艱難地飛翔著。儘管那么難,那么累,可還是嘗試著做出種種掙扎和不甘。疼痛在所難免,所謂個體的獨立完整其實並不需要外在強加的道德準則約束。我們看到教堂中跟瑪麗亞一起聽講的人都是沒有表情的臉,如果這樣就叫虔誠和解脫,那么我寧願一輩子做自己的主人。
瑪麗亞青春期的騷動是整部片子主題的切入口,一個女孩子對於性最初的渴望和臆想在影片中得以細膩地呈現。而和那些來了月經仍然做愛的女孩子們相比,瑪麗亞純潔得叫人心生憐愛。影片裡不止一次拍她坐在教堂聽講時,腦子裡卻想著種种放肆的念頭。這種口是心非的模樣可能跟她周圍每一個看似虔誠的人是一樣的狀態,甚至瑪麗亞的父親——同時也是杜哈姆小姐心頭的痛——這個道貌岸然的傢伙何嘗不是?讓我憎恨的虛偽男人。
注意到影片中有幾處刻意拍教堂的鏡頭,由遠及近,從外到里。天空陰霾潮濕,籠罩下的教堂格外冰冷,造成特別疏遠而壓抑的視覺體驗。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想導演用這樣的鏡頭就是要傳遞教堂所代表的、用上帝的名義對人性本能的禁錮而造成的鬱悶和壓迫。當宗教成為一種可被利用的手段時,和政治很像,堂而皇之的理由下掩埋著最卑劣骯髒的目的。人就變得特別無助,一切正常的本能都是禁止嘲諷的對象,而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中比比皆是。
影片的最後,瑪麗亞拒絕接受正式的洗禮,她心安理得地在眾目睽睽之下留給她的父親一個清晰的背影。電影第一次響起了明快的音樂,有了亮晃晃的陽光,一個健康、自由、獨立、清醒的小姑娘滿面春風地一路走來。喔,她是那么美,那么快樂。我仿佛看見了她心裡進駐的上帝的笑容,這個才是她要信仰和遵循的上帝啊!
那么,銀幕前的我們呢?已經走過了青春期的我們,早已放棄了當初對世界質疑的勇氣,變得溫柔而麻木。我們心裡的上帝已經慢慢沉睡,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過著日子,如流水一般眼睜睜看著每一天從指縫中溜走。懶惰的我不想去爭取和掙脫什麼,我對自己說,我長大了我才這樣冷靜和理智。可是事實上,我是再也沒有了抗拒的勇氣,我心甘情願地被生活吞噬著。
瑪麗亞喚醒了心裡沉睡的本能的上帝,她終於得到了釋放和解脫。於是,我也希望我有再次喚醒我的上帝的力量,讓我得以生動鮮活地感受生活、體驗生活。
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祝你們幸福,哪怕流淚。
《青春殘酷物語》:青春太長,人生太短
【影片檔案】
導演: 大島渚
編劇: 大島渚
主演: 桑野美雪 / 川津祐介 / 久我美子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上映日期: 1960-06-03
第一次看大島渚的作品,是這部《青春殘酷物語》。在一個沒有陽光的午後,一個人躲在家裡看,心情本來就不好,結果看得想自殺。仿佛回到了那段混亂慌張的日子,不負責任的張狂和叛逆,莫名其妙的不滿和煩躁。當電視機里出現那幾個血淋淋的大字時,我知道大島渚不會給我留後路,就像影片裡的人必須得死一樣,從一開始我就知道了結局。
大島渚很張揚,這部片子拍於1960年,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年少氣盛的感覺充斥其中。我不清楚這部片子的背後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時代背景,可是我卻直覺地感到導演用此片在做某種呼喊的嘗試。就像當年魯迅用文字為先驅勇士們吶喊一樣,大島渚或許是用影像在60年代初發出了尖銳的聲音,企圖喚醒還在沉睡的人們。不是讓他們醒來戰鬥,而是讓他們知道生活的安逸和平不是可以墮落煩躁的理由,青春的揮霍到頭來承擔後果的絕不僅僅是個人!
影片裡藤井清和真琴是一對被刻意凸顯的年輕人,整部片子就是圍繞他們的戀愛展開的。影片的開始有一個場景讓我久久難忘:清和真琴來到東京灣的木材場,清在木材堆上想與真琴接吻,當真琴掙扎時,清把她推下了水。真琴在水中掙扎,清在岸上冷眼旁觀,她每一次想抓住木材都被清用腳推開。終於當她筋疲力盡時,清把她拖起來。兩人在光天化日下發生性行為,鏡頭從地上移到空中,再次回到地上時,是真琴衣衫不整躺著的畫面。他們的開始就是這樣,性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要以為大島渚在此片裡有什麼特別露骨的表現,事實上對性他倒是有節制的。畢竟不是後來70年代的《感官世界》,本片裡的性不是他著力刻畫的重點。他刻畫的是這對年輕人身上帶有的沒來由的焦躁和不滿的情緒,還有他們在一起時無序的生活狀態。
清和真琴不久就同居了,他們沒有工作沒有經濟收入,於是清想出了用美人計騙錢。說實話我真的非常討厭這個男人,他從來沒有想過老老實實地工作生活,滿腦子就是歪門邪道。他並不是真的愛真琴,他還跟一個有錢的老富婆睡覺拿錢。當真琴有小孩時,他終於慌張起來。影片中另一個讓人難以釋懷的場景出現在真琴去墮胎時,大島渚讓兩對著力刻畫的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在同一空間相遇——真琴的姐姐和她曾經的愛人,真琴和清。前者的青春期是保守而傳統的,他們也有叛逆和抗拒,但是他們更多地被社會和時代包圍著,他們自己認識到這種禁錮,但是已經太晚了。而真琴和清則是放肆自由的,他們莽撞並不計後果地揮霍著手裡的青春,以為這樣就是生活,可是終究還是得付出慘痛的代價。想起張愛玲在《年青的時候》里寫道:
只有年青人是自由的,年紀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習慣的泥沼里。不結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
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
只有年青人是自由的,知識一開,初發現他們的自由是一件稀罕的東西,便守不住它了,就因為自由是可珍貴的,它仿佛燙手似的—自由的人到處磕頭禮拜求人家收下他的自由。
……

後記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那么喜歡看電影?我想或許是生活本身太平淡了,於是就想在電影裡過過癮。看一場電影,做一場夢。散場了,夢醒了,才有力氣繼續活下去。這種感覺就好像陳丹燕的書里寫的那樣,因為自己很無能,所以就總是幻想變成一個無所不能、呼風喚雨的巫婆,能飛檐走壁、行俠仗義,結果到頭來發現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是眼睜睜看著日子一天天從指縫中溜走,悲從中來。
幸好,我們還有電影。
其實看電影從來都是很私人的事,喜歡或者不喜歡,你所感受到的那些情緒,都來自你的經歷。所以我的部落格標籤是:我們看電影,其實是在看電影裡的自己。
而我寫電影,寫的亦是自己。
我不是電影專業科班出身,不懂技術,更沒拍過電影。從十二年前在“電影紅茶坊”(網路論壇)貼出第一篇影評開始,我寫下的這些關於電影的文字,全都是關於我自己的生活。我的悲喜起伏,感動或者厭惡,所有一切都忠於內心。或許這些都不能叫作影評,稱為觀後感可能更合適。但這並不妨礙我熱愛電影,並且這輩子都會一直愛下去。
印象中真正愛上電影,應該是1994年,那年我高一,去影院看了一部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徹底拜倒!原來武俠片還可以這么拍啊,原來電影可以是這樣的啊。這之後就跟中了毒一樣,整天沉溺於影院和各種碟市中。從VCD到DVD再到如今的線上視頻,從2D到3D再到IMAX一3D,銀幕尺寸和觀影模式在變,不變的是,我對電影的愛。
好了,終於有勇氣把過去這些年來對電影的愛拼湊成一本書了,不知道書那頭的你,是否和我一樣,也那么喜歡電影。無論如何,都感謝這一路的相伴、鼓勵與分享。在網路,在現實,在世界每個角落。
這本書里是我2000年~2012年間寫的電影文字精選,一部分集中寫於2000年~2002年,另一部分寫於2009年~2012年,可能文字風格上不太統一,但情感絕對真摯,都代表當時當刻我最真實的感受。至於選片的角度,則有一定隨機性,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那些片,我並沒有寫,比如《可可西里》、《燕尾蝶》、《我們天上見》、《東邪西毒》、《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好多,都沒寫過。這就像對於最愛的人,言語總是過於蒼白。所以,現在寫的這些片不代表我真的都喜歡;但沒有寫的那些,也不代表我不喜歡。
2011年3月,我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藤井樹觀影團”,期望能找到一群和我一樣熱愛電影、喜歡看電影,並且談論電影的朋友。至今,這個觀影團一直在堅持每個月不定期地組織觀影。把優秀的國產片推薦給更多人,同時也把愛影人聚集在一起。
最後要謝謝這本書的出版工作人員。謝謝多年好友陸川導演和胡歌先生,謝謝賈樟柯導演、彭浩翔導演、寧財神先生、高圓圓小姐、李霄峰先生、顧小白先生等,擁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倍感溫暖!
當然最感謝的還有我最愛的岩井俊二導演,因為沒有他,就沒有“藤井樹”。
祝所有人在電影中,盡興!
2012年9月於上海

序言

1.
我見證過藤井樹的青春熱血。
那是茫然不安且中度傷感的年代,電影夢如同包裹在每個人頭上的氧氣袋,支撐著愛電影的雞血青年在人潮中逆流而行。
2.
我們真正的相識是在可可西里。
這個形跡可疑的上海女記者是突然空降在我們面前的。鮮活得像一隻春季的蜥蜴,花花綠綠且毫無節制地變幻著色彩,讓那時已經在戈壁灘上待了將近四五個月的我感到一陣暈眩。她嘹亮的歡笑驚醒了整個戈壁灘,撲面而至的熱情幾乎淹沒了整個劇組。
是的,藤井樹就是這樣的姑娘:質樸而熱情。
她熱力四射的熱誠經常能融化四周的堅冰,令她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斷遭遇友誼的伏擊;也能令她如同無人駕駛的蒸汽機車莽撞地)中上枕木已經朽爛的密林鐵路,不知歸途。
這十年,就這么看著她一路高歌冒著熱汽地前行著,手心攥著汗。
3.
那天我們決定放棄在格爾木周邊的拍攝景地,直接將劇組拉入可可西里腹地海拔4700米左右的五道梁。
製片主任默默地拿出一罐氧氣瓶,把兩根導管插入鼻孔,然後深沉地點上一支香菸:“你們上吧,我老了。”在他的身後,是二十箱氧氣瓶。
“吸著氧還抽菸?您丫不怕炸死自己?”年代久遠,印象中藤井樹大致說了類似的一句話,隨後從桌子上抄一個蘋果拿起背囊,徑直走到吉普車旁。
文藝女民兵——在那個瞬間,我默默給她起了這個名字,然後在心中流著熱淚給她鼓了兩下掌。
車隊沿著青藏公路一路盤山而上,路邊山谷里熊熊燃燒的卡車,遠處的雪山,冰河前孤獨的野氂牛,賓士而過的野驢群都能讓這枚只見過腳踏車群的上海女民兵發出陣陣尖叫;傍晚時分我們的車進入了五道梁地區。4700米的戈壁,開始顯示其黑暗的力量。缺氧讓車裡一片死寂,藤井樹牌復讀機也開始間歇性斷電,並噝噝啦啦發出各種令人擔憂的噪音,直至最後陷入永久的沉默。
我回過頭,看見她臉色蒼白,驚恐萬狀地舉著蘋果。她把蘋果轉過來讓我看,在她咬過的地方,一大片血跡。
高原反應,我們都習慣了。
隨後在楚瑪爾河邊上,我們正在勘景,藤井樹開始噴射性嘔吐,兩個副導演都扶不住她,她很快陷入了輕度昏迷,我們迅速把她送到最近的五道梁兵站醫務所,在那裡她做了一個決定:繼續留在五道梁,完成她的採訪。
4.
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隱約還會覺得自己肺部的兩個痛點又開始疼痛,一左一右兩個看不見的貫穿傷永遠烙印在我的胸膛上。在五道梁拍到第二個禮拜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肺部仿佛中了兩槍,兩個傷口從前胸一直貫通到後背,令人發狂的疼痛徹夜不停地折磨著我。
劇組從一百零八人減員到六十多人,每天都有人一頭栽倒,被緊急送下山。留在山上的人都有一個顯著的幸福特徵,腦袋逐漸變大,腫得跟紫茄子一樣。在這樣慘烈的局面中,藤井樹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她不但活了下來,而且越來越健康、吃嘛嘛香。我們不多的口糧碰到這樣堅韌的朋友,真是悲劇。她真的是——我們所有人都齊贊——高原的一朵奇葩。
她在現場,白天熱火朝天地和各種藏族巡山隊的小伙子談笑,熱火朝天地和攝影組的帥哥們聊天;晚上熱火朝天地和我們在兵站外小餐館涮各種白菜、大口喝青稞酒、大聲唱歌;深夜陪著劇組病號在救護站打點滴——大聲和護士聊天……
這不會是假象吧,我猜她不但沒好,應該徹底病了。
有一句話是說這種症狀的:自從得了精神病,心情開朗多了。不會是高原缺氧讓她徹底神經了吧——我暗忖。
她其實一直沒有脫離危險,嘴唇已經是黑紫色,臉型也成功地從南瓜子升級做了南瓜。每天晚上兵站醫務站都會給她準備一整瓶醫用的氧氣瓶,鋼罐,一人多高,斜支在她的床邊,供她很奢侈地整夜使用。我們探視她的時候,都流著口水凝視著她——身邊的氧氣瓶,心想,丫怎么還不走呢,這氧氣瓶就可以——這是五道梁地區唯一的醫用氧氣瓶。
她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堅持到了我們完成了可可西里腹地楚瑪爾河地區的全部拍攝結束的那天,她才離開了我們。
她走的那天,劇組所有的小伙子都和她擁抱了,她貌似哭了,惹得很多人都哭了。
當看著她的車在戈壁灘上拉著一條濃煙越走越遠的時候,耳邊似乎又響起了她高亢嘹亮的笑聲,一瞬間很多人突然明白了她這段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意味著什麼。
後來《南京!南京!》的時候,她又出現了,那次她號稱是來看圓圓的。
再後來,《王的盛宴》的時候,她又出現了,這次她和秦嵐打得火熱。
看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見證了成長。
藤井樹,就如同她的筆名,她的成長,就是一棵小樹的成長。她總是用最熱誠的心去擁抱友情,擁抱感情,幾乎毫不設防,所以行業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和她成為了朋友。
這本影評是她心靈的文字,我知道是她用心寫的。我就不對她的影評進行吹捧了,反正中國電影走到今天這個狀況,影評人起了一部分壞作用。很多影評要么是墳頭的花圈,要么是鞭屍的刑具,要么就成了被收買的旗手。藤井樹的影評讓我看到了很多不同。有什麼不同,大家自己去看。
其實我更希望這部書能讓大家看到一個作者的心,一顆溫暖的愛電影的心。我不想說她是偉大的影評人,我知道她心中有這個目標,她在走向那個目標;不過她內心泛濫的仗義和友善,經常會讓她混淆對電影的熱愛和理性評判的界限;但是她會迅速清醒,因為電影,永遠是她心底不變的底線。
她在我心中,代表著永遠愛電影的那一群人。她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鏡子。
再長的序,也有終結的時刻。
這篇序寫到這裡,我對自己很失望,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完整描繪出藤井樹的十年;我沒有描繪出我們的友誼,以及這種友誼見證的我們愛電影的歲月;我突然意識到我甚至不知道藤井樹的本名。我曾經聽說過一次,非常詭異的感覺,那個名字過於庸常,我想我一定是從我的記憶中刻意地抹去了。她在我心中應該只有一個名字:藤井樹。
真正的老友,應該一起扛過槍,也是知道對方受過多少傷;顯然我知道不少,且都是硬貨。但是她心底的愛和善意,讓她能一次次修復和重生;她擁抱生命的雙臂從來沒有放下來過。這一點,她深深地感染著我。
電影人老了老了的時候,經常會有淪落街頭的結局。我構想很多年後,在某個寒風刺骨的冬季,我會在一個橋洞下寫上幾頁回憶錄,然後寄給藤井樹,讓她看著給錢買走。在信的結尾,我會特別用紅色的原子筆寫上:你、r如果不給錢,我就把這幾頁手稿出版在某個鬧市區的牆壁上。想像著她接到信的樣子,讓我總是有一種特別踏實、特別開心、特別溫暖的感覺。
這就是和藤井樹做朋友十年的感覺。
2012年10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