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風雲

紐約風雲

《紐約風雲》(Gangs of New York)是一部於2002年上映的美國歷史題材電影。該片展現19世紀中葉紐約第五區的黑幫鬥爭史。該片由馬丁·斯科西斯導演,靈感來自1928年Herbert Asbury的同名小說。由米拉麥克斯影業發行,並獲得包括奧斯卡獎等多個獎項的題名。電影以1846年開場,並迅速跳躍至1860年代。愛爾蘭移民和美國內戰是影片的時代背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約風雲
  • 外文名:Gangs of New York
  • 其它譯名:紐約黑幫
  • 出品公司米拉麥克斯影業
  • 製片地區:美國
  •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 編劇:傑伊·考克斯
  • 製片人:鮑伯·韋恩斯坦
  • 類型:歷史,劇情,犯罪
  •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丹尼爾·戴-劉易斯,卡梅隆·迪亞茲
  • 片長:166分鐘
  • 上映時間:2002年12月9日
  • imdb編碼:獲得多個奧斯卡獎項提名
影片資料,演員表,影片簡介,劇情介紹,角色介紹,導演介紹,幕後製作,精彩影評,媒體報導,

影片資料

劇名:紐約風雲 Gangs of New York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上 映:2002年12月09日 (美國)
地 區:美國 荷蘭 英國 德國 (拍攝地)
評 分:7.3/10(27623票)
類 型:犯罪 劇情

演員表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 Amsterdam Vallon
卡梅倫·迪亞茲 Cameron Diaz .... Jenny Everdeane
馬丁·斯科西斯 Martin Scorsese .... Wealthy Homeowner (uncredited)
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Lewis .... William 'Bill the Butcher' Cutting
利亞姆·尼森 Liam Neeson .... Priest Vallon,Amsterdam's Father
約翰·雷利 John C. Reilly .... 'Happy' Jack Mulraney
吉姆·布蘭德本特 Jim Broadbent .... William 'Boss' Tweed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亨瑞·托馬斯 Henry Thomas .... Johnny Sirocco
羅傑·阿斯頓·格里菲斯 Roger Ashton-Griffiths .... P.T. Barnum
Gerry Robert Byrne .... Draft Official
拉博·阿弗萊克 Rab Affleck .... Plug Uglies Leader
Ian Agnew .... Gen. Wool
David Bamber .... Passenger On Omnibus
Nick Bartlett .... Chichesters Leader
Peter Berling .... Knife Act Caller

影片簡介

好萊塢一直流傳著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這部影片,在拍攝和製作過程中困難不斷、麻煩連連,但是這部影片絕對值得我們一等。馬丁-斯科塞斯從未在好萊塢拍攝過真正引起轟動的大片,這部影片肯定是他迄今為止最有實力叫板好萊塢的力作。本片的演出陣容強大,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卡梅倫-迪亞茲(Cameron Diaz)和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擔綱主演,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中葉,講述了今天的黑手黨是如何慢慢成長壯大起來。
1840年至1863年的紐約,一位名叫阿姆斯特丹-瓦龍(Amsterdam Vallo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的年輕人慾向他的殺父仇人"屠夫"比爾-普爾(Bill“The Butcher”Poole,丹尼爾-戴-劉易斯飾)復仇。雖然阿姆斯特丹-瓦龍得到了女賊珍妮-埃弗迪恩(Jenny Everdeane,卡梅倫-迪亞茲飾)的幫助,但這個使命可比他想像中的要危險得多,因為他的父親是在勢力強大的曼哈頓(Manhattan)黑幫火拚過程中被謀殺的。在坦馬尼-霍爾(Tammany Hall)時代卑鄙警察和腐敗政客中,比爾-普爾是19世紀60年代初曼哈頓下城區(哈德遜大街以南)犯罪最集中地區的流氓政官。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劇情介紹

一個多世紀前的紐約,腐敗政客用見不得人的齷齪手段爭奪著這個城市的官方領導權;而在曼哈頓島五分區、包里區、天堂廣場一帶,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黨”和“本地黨”則明目張胆地以武力爭奪著地盤和一切可以占有的東西……
“死兔黨”的老幫主普瑞斯特·維倫(連恩·尼森)被“本地人黨”的頭兒、“屠夫”比爾·普爾(丹尼爾·戴-劉易斯)幹掉,死者年輕的兒子阿姆斯特丹·維倫(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繼承了首領的位置。當然,他上任後的第一樁“買賣”就是殺死比爾替父親報仇。然而,幫派之間歷時數年的爭鬥使得其間的孰是孰非已經糾纏不清,“屠夫”比爾又真的是個冷血兇殘、殺人不眨眼的屠夫,這些都讓阿姆斯特丹的復仇計畫困難重重。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結識女賊珍妮·埃佛迪安(卡梅倫·迪雅茲)似乎讓事情出現了轉機,她的幫助給了阿姆斯特丹新的希望,而且兩人在互相的合作、利用中漸漸墜入了愛河——誰知道這對於復仇之路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其它:美國電影界所謂“紐約派”,最重要的是三個人:伍迪·艾倫、斯派克·李和馬丁·斯科西斯。前兩者是小製作專業戶,斯科西斯就成了用銀幕為紐約作傳的不二人選。《窮街陋巷》《憤怒的公牛》講紐約的義大利人, 《純真年代》講十九世紀末的上流社會,《紐約黑幫》說的則是南北戰爭時期的愛爾蘭人。 貧窮的愛爾蘭移民大都以紐約作為到達新大陸的第一站,他們與“本地人”不斷發生衝突,在愛爾蘭幫會“死兔黨”和本地黑幫的大規模火併中,愛爾蘭人頭領“牧師”被本地人頭領“屠夫比爾”殺死。16年後,南北戰爭初期,“牧師”的兒子本回到貧民區“五點區”,他加入愛爾蘭小偷團伙,受到屠夫比爾賞識,直到他的身份被揭穿,雙方再次舉行大火併。 故事是簡單的幫派鬥爭加子報父仇。不過馬丁·斯科西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好像影片片名的設計,“紐約”兩個字遠遠大於“黑幫”。他要拍的,是一百五十年的紐約風情畫,是美國如何在一次次不同族裔的流血衝突中,成為一個國家。 除了“五點區”的地下社會鬥爭,影片還有一條副線,就是美國內戰期間,不同族裔、不同勢力的關係。本剛回到紐約,在碼頭上看到本地人侮辱新來的愛爾蘭移民,讓他們滾蛋;此後屠夫比爾的出場,是反內戰反聯邦的遊行示威中,他在街上指示手下毆打黑人,還用飛刀投擲林肯畫像;影片中段有一個精彩的長鏡頭,一船愛爾蘭移民剛剛踏上港口的土地,就被命令同時在移民檔案和參軍報名表上籤字,然後領軍服武器,直接被送上去田納西前線的船;片尾壓軸的愛爾蘭幫派和本地幫派大火併,同一天紐約爆發反徵兵暴動,軍隊全力鎮壓。黑幫分子擺開陣勢要用冷兵器決鬥,還沒開打,就死在軍隊的大炮和步槍之下。
這部電影和《純真年代》貌似背道而馳,其實遙相呼應,同是表現紐約某一時期某一社會階層的風情畫。要再現一個已經消失的年代,在布景道具方面的功夫決不能少下。《純真年代》拿了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的獎,水準不用說了;《紐約黑幫》在這方面堪稱旗鼓相當,愛爾蘭人聚居的巨大木樓、作為幫派窩點的酒吧、不同社區的街道、舊時代的碼頭、沒有橋的哈德遜河和光禿禿的曼哈頓。片頭序曲部分——“牧師”之死——結束後,用了個跟李安《臥虎藏龍》中用過的花招:鏡頭突然升起,直到電腦合成的19世紀中葉紐約鳥瞰圖
演員方面,丹尼爾·戴-劉易斯實在是面目全非而且好得不得了,相信所有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都會大肆吹捧一下這傢伙,一個奧斯卡提名是跑不掉的了。小帥哥里奧是關注焦點,但本片他表現平平,跟丹尼爾·戴-劉易斯和卡梅隆·迪亞茲之間都沒什麼火花,造型也跟“帥”字沒什麼關係,從頭到尾都是鬍子拉碴髒兮兮的形象。如果要看帥哥,還是去看《有本事抓住我》吧。卡梅隆·迪亞茲戲份不重,只有本跟蹤她從街上到富人區,連作一串案子的段落比較出彩。最可惜的是兩人在屠夫比爾的家裡做愛的那場戲,迪卡比奧把迪亞茲按在牆上,迪亞茲張口咬他,咬了兩次後,兩人開始接吻,這個設計本來應該很出彩的,可惜兩人就是沒有化學作用,出來的效果滿不是那么回事。 影片的廣告詞是“美國誕生在大街上”,影片中有許多關於街道的鏡頭,黑幫大火併後白雪染成暗紅色的街道,貧民區的泥濘街道,富人區的整潔街道,反徵兵暴動中血流成河的街道,暴動後擺滿屍體和蠟燭的黑暗街道。統一的大國家就是紮根於這些四分五裂差異懸殊的街道上。結尾尤其寓意深刻,面無表情的軍隊用槍炮打垮凶神惡煞的流氓們,正象徵著科技進步給了國家機器壓倒性的武力優勢,民眾再也無法靠暴動與國家抗衡,國家因此擁有了控制一切的力量。國家內部所有的反抗分子都被摧毀,先橫七豎八地躺在大街上,然後沿街整齊地展覽,最後歸於哈德遜河畔的荒冢,看著對岸的城市一天天升起,接近天空。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美國電影絕不僅僅是“夢工廠”和快餐娛樂,馬丁·斯科西斯這部電影是去年最好的歷史片,他否定了關於南北戰爭一廂情願的讚美,儘量真實地再現大時代中的市井平民,他們麻木不仁或者惶惶然或者四分五裂,但絕沒有大仁大義。人類的歷史就是流血的歷史,地上沒有天堂,沒有理想國,沒有真正的民主,沒有最好的國家制度,沒有溫良恭謙讓。

角色演員介紹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對於為什麼啟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主角,斯科西斯曾經對媒體說:迪卡普里奧在《泰坦尼克》中樹立起來的明星形象跟自己選中他沒有一點關係,“在他崛起之前,我就知道他是同輩年輕演員中最棒的一個,他繼承了我所喜歡的那類演員的傳統,就像德尼羅霍夫曼、帕西諾……好比一把火炬一代代傳遞,交到了他手裡。人們都說‘馬丁,你應該和這個年輕人合作。’所以在我眼裡,他永遠是個演員,而非明星。”
這番話聽起來情真意切,頗有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味道。不過遺憾地告訴你:這很可能是斯科西斯編出來哄騙媒體的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想知道為什麼要迪卡普里奧演主角嗎?因為只有他的票房號召力才能給斯科西斯換來投資人的支票簿——對,就這么簡單。也許你會質疑:目前迪卡普里奧的失敗外形還能有多少票房號召力?其實,他在日本這個亞洲第一大市場還是很受歡迎的,那裡有很多他的鐵桿影迷。所以影片的全球首映(12月21日?)安排在日本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參與影片的目的:1、賺錢;2、證明自己還沒有過氣
給與影片的貢獻:尚有待考證的票房號召力
拍攝花絮:1、因為遲了幾天才趕到攝影棚參加拍攝,在斯科西斯的要求下,迪卡普里奧向全體劇組成員道了歉;2、不知為什麼,這位花心情聖在同卡梅倫·迪雅茲拍床戲的時候總是不到位。老闆看完樣片覺得兩人之間的激情戲不夠有張力,結果影片都拍完了,還要回來再重拍那段床戲。
丹尼爾·戴-劉易斯
自從完成1997年的《因愛之名》一片之後,丹尼爾·戴-劉易斯從此蟄伏在歐洲某地,和妻子瑞貝卡·米勒(導演兼劇作家,她的作品《個人速度》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高獎)過著半退休的生活。據他說,在這段時間裡,自己讀了五卷溫斯頓·邱吉爾的傳記,而且還給佛洛倫薩一位大師級的鞋匠當了兩年學徒——如此悠哉游哉的日子真是羨煞多少旁人吶! 不過,對好的演員來說,演戲是一件會讓人上癮的事情,沒人能夠拒絕好角色的誘惑,尤其是像丹尼爾·戴-劉易斯這樣的戲骨。在《紐約黑幫》投拍的訊息初傳時,“屠夫”比爾的扮演者盛傳是羅伯特·德尼羅,然後小道訊息的主角又變成了威廉姆·達福——能和這樣的演技派明星聯繫在一起,這個角色的分量由此可見一般。那么,我就不用再多廢口舌解釋戴-劉易斯為什麼捨得結束悠閒的“退休”生活重新投身銀幕了吧。
參與影片的目的:1、過戲癮;2、也許是時候找個好機會結束賦閒在家的生活了
給與影片的貢獻:這是一位兼具藝術天賦和票房號召力的高人
拍攝花絮: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演戲時的全情投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他動用了身體內的每一根纖維去鑽研自己的角色。”
卡梅倫·迪雅茲
與前幾位星星相比,這位漂亮姐兒好像已經不能算是腕兒或者星了,所以近三年來媒體對她的關注並不多,無非就是:古裝扮相如何如何漂亮啦、和迪卡普里奧的激情戲怎么出位啦、對於和大導演合作有什麼感想啦……之類的無關痛癢的訊息。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參與影片的目的:1、賺錢;2、和名導演、演技派明星合作提高自己的身價;3、嘗試向演技類演員轉型
給與影片的貢獻:除了票房還是票房
拍攝花絮:除了和迪卡普里奧的那場床戲,基本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導演介紹

馬丁·斯科西斯
兩年前的一部《穿梭鬼門關》(Bringing Out the Dead)在商業和藝術上雙雙失利,讓斯科西斯的聲譽大受損失——有些人至今都不敢相信那部片子是他的作品。痛定思痛之後重新操起25年前的舊夢,力圖證明自己並非廉頗老矣,這位59歲的老爺子這回可是卯足了勁“不成功則成仁”的。前不久,他還曾對媒體說過,《紐約黑幫》是他目前為止執導得最辛苦的一部影片,可見他傾注在此片上的心血和寄予的期望有多高。
另外,本片也是斯大導再次衝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桂冠的作品。說來奇怪,導演了那么多家喻戶曉的經典影片,斯科西斯卻從未得到“奧斯卡女神”的眷顧。對此,斯科西斯坦言:“但願我也能像別人一樣,輕鬆地說:我才不在乎什麼奧斯卡呢!但實際上我從小就在電視裡看每一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它伴著我成長,這玩意兒對我確實有難以言喻的魔力。”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參與影片的目的:1、完成自己25年的夙願;2、再次衝擊奧斯卡
給與影片的貢獻:影片質量的絕對保證
拍攝花絮:2000年聖誕節,在影片拍攝3個月時花銷已經超過了預算。老闆韋恩斯坦於是送了一個特別的聖誕禮物給斯科西斯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一枚純金的六角星(猶太教的象徵物),附言是“像一個猶太人那樣算計!”——其中含義不言自明。可是按照拍攝的結果來看,韋恩斯坦的一番苦心是白費了。

幕後製作

斯科西斯25年磨一劍 ——《紐約黑幫》從夢想到現實
《紐約黑幫》這樣一部“史詩”級(沒錯,的確是史詩,好萊塢一向盛產這個東西)的巨片是怎樣從一個念頭成長為銀幕上的一部鴻篇巨製的呢?就像轟動一時的《泰坦尼克》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頭腦中盤旋了10年之久的偉願一樣,《紐約黑幫》也是馬丁·斯科西斯心中曾經未完成的迷夢,所不同的只是:斯科西斯的這個夢整整做了25年!
話說1928年,記者出身的作家赫伯特·阿斯伯瑞(Herbert Asbury)以紐約後移民時期的真實社會情況為藍本,創作出小說《紐約黑幫》,敘述了紐約荒蠻時期的政治腐敗和各移民幫派爭鬥的故事,大受歡迎,成為當時一本頗為流行的優秀文學作品。
光陰似箭,時間一轉眼到了1977年。此時美國影壇上有一顆導演新星正熠熠發光——他,就是年方34歲的青年才俊馬丁·斯科西斯。《窮街陋巷》和《出租汽車司機》兩部斯科西斯標誌風格的影片橫空出世後,整個影壇都被這個年輕導演對社會的深刻理解以及卓而不群電影才華所折服,斯科西斯像只正在熱賣中剛出爐的烤麵包一樣被各個電影公司的老闆爭搶,誰都想借他的神手把自己的電影點石成金。於是,躊躇滿志的斯科西斯第一次流露出要將自己最野心勃勃的作品版上銀幕的想法——當時他手中還沒有劇本,但影片的大致框架早在斯科西斯腦海中成熟:一部史詩風格的片子,不同族裔之間的幫派鬥爭、一位年輕的英雄、一段曲折離奇的戀情……這顯然會是一部耗資龐然的巨製,但仗著年輕氣盛,斯科西斯大膽地在《名立場》雜誌上刊登了一則兩頁的廣告,宣布自己下一個拍攝計畫將是:《紐約黑幫》。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然而誰也沒想到,導演的黃金時代竟會突然間轉瞬即逝。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麥可·希米諾這兩位與斯科西斯同樣年輕有為的導演極度張揚自我的大製作《現代啟示錄》和《天堂之門》相繼落敗之後,製片公司開始謹慎地對待那些年輕導演和一切高成本的拍攝計畫。這讓斯科西斯清楚地意識到:眼前原本閃亮著的綠燈已經變為紅燈,自己的宏圖偉願恐怕還要在等幾年才能實現。對此,斯科西斯在25年後的今天接受媒體採訪時不無傷感地說:“那是導演黃金時代的結束,有煽動性但不能取悅大眾的電影已經難以為繼,在那種情況下想拍攝《紐約黑幫》這樣的影片是根本不可能的。” 沒承想,這一等就是漫長的25年!直到米拉麥克斯的大老闆哈維·韋恩斯坦向斯科西斯投來一束希望的光芒。

精彩影評

幾日前去香港,終於在影院裡看了《Gangs of New York》。之前雖看過影碟,但那只不過是看電視,在影院大銀幕上所呈現出的豐富細節,是小小電視螢幕所無法比擬,那才叫真正的看電影。
香港把這部電影譯做《紐約風雲》,而不是直譯作通行的《紐約黑幫》,深得我心。我相信,從此片中看到“風雲”還是看到“黑幫”,對其評介就會截然相反。把它譯為“風雲”的譯者,一定與我心有戚戚焉。
這部電影雖然名為“Gangs of New York”,但斯科西斯醉翁之意並不在黑幫,而在乎這些黑幫所爭鬥於斯的1863年的紐約,在乎美國誕生於斯的那個污血橫流的街頭。
在黑暗中綿延的兩個多小時的長度里,每當鏡頭從那些主人公們的身上移開,都立刻變得激動人心起來。當鏡頭從英俊的萊昂納多·狄卡普里奧身上移開,從賣弄演技的丹尼爾·戴·劉易斯身上移開,從美麗的卡梅隆·迪亞茲身上移開的時候,就開始聚精會神地凝視著:
1863年,紐約,污血,美國的街頭。
鏡頭堅持頻繁地從主人公身上挪開,去打量那個充滿血污的時代的所有細節:“黑人雜居的廢棄的啤酒店的地下室;多為破敗的3層樓建築的紐約貧民區;在迷宮般的下水道系統里出沒的‘沼澤天使’之類的亡命徒幫派;專門收羅十來歲未成年殺手的‘拂曉少年’幫;獨來獨往、橫行不法的‘城郊惡棍’幫,……投入戰鬥時用長棍挑著一頭死兔當做旗幟的‘死兔幫’;……餓老鼠和狗亂竄的鬥雞場;呼盧喝雉的賭場……”(博爾赫斯:《作惡多端的蒙克·伊斯曼》)這些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人公,至於那個為不少影評人所詬病的“老套的復仇故事”,只是一個藉以引出這幅令人激動不安的圖景的線索。
看碟時,我將其中一個鏡頭來回看了很多遍,這個感人至深的鏡頭甚至在我複述它時都情不自禁熱淚盈眶。我曾寫過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觀感,特別描述過這個鏡頭:“紐約港口,鏡頭從主人公離開的背影轉開,默默地注視著一隊剛登入就被拉去當兵的移民,在參軍的表格上籤字,穿上軍裝,領到武器,與憂傷慌張的親人告別,排著隊登上即將開往戰爭前線的輪船。一具被吊起的棺材伸進鏡頭,鏡頭隨之移開視線,船下,被運回來的成百具棺材整整齊齊地擺放著。……這是風起雲湧的美國內戰中一個不被人察覺的1分多鐘,那些沉默不語的生命仿佛就在這1分多鐘里完成了他們在美國的全部過程,迅速消失,被人遺忘。”(《記住這些賤民》)
在影院裡重新看到這個鏡頭時,仍然不得不將熱淚憋回血管。
果真是讓斯科西斯憋足30年的電影,現在這個版本所顯示出來的磅礴激情,令我毫不懷疑就算是那個增加了1個小時長度的版本,它也一樣會令我坐立不安。
《紐約風雲》《紐約風雲》
激動不已地走出影院,影評人的毛病卻令我忽然聯想起國內的話題電影《大鴻米店》來。在被禁之前,發行公司為我們放過專場,我由此成為少數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之一。但我並未因此感到慶幸。其實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黃健中在其中表現出難得的斯科西斯式的野心,企圖描摹中國上個世紀20年代的時代圖景,重新解釋那段陰沉的歷史。電影裡,鏡頭也有幾次蓄意從主人公身上挪開,望向初初在封閉小鎮安靜的天空生長的濃煙,望向灰暗的江邊,讓巨大的錘聲一次次砸向主人公及觀眾的耳膜。但遺憾的是他的鏡頭不願意從主人公身上挪開,與那個時代的圖景相比,他的鏡頭更迷戀那些所謂表現人性之惡的陳詞濫調。本來,電影中出現的饑民場面完全可能成為一幅與《紐約風雲》同樣激動人心的流民圖長卷。但可惜黃健中似乎在嚴格按照某種理論框架他的這部野心之作,使一部可能會成為中國影史上激動人心的史詩性作品淪為圖解歷史的電影作業。
或者黃導真的可以藉機對《大鴻米店》回爐再造,補拍足夠長度的鏡頭,讓那些鏡頭從陶澤如石蘭們身上移開,凝望:1920年,霧鎖山城,中國在污血中痙攣。
一切都只是假設。關於中國的斯科西斯,也是假設。其實我不需對《大鴻米店》抱有幻想,只要假想一下,將來有一天,能在內地的影院看到《紐約風雲》,應該就滿足了。

媒體報導

本報綜合報導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紐約黑幫》(GangsOfNewYork)前晚在日本東京進行了全球首映,首映禮暨記者招待會則於前日中午舉行。由於《紐約黑幫》在日本作世界首映,所以吸引了全球逾六百名記者、四十多個電視台到場採訪,一百五十部相機同時拍照,打破日本史上外國明星記者會最多記者的紀錄。在前日11時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馬丁·斯科塞斯在會上透露了電影最有看頭的片段:“我非常喜歡萊昂納多和卡麥隆·迪亞茲的床戲,有些親熱鏡頭,是我從影以來最激烈的。”本片主演萊昂納多因為宿醉晚起遲到二十分鐘,有記者問到哪場戲讓他最難忘,萊昂納多說:“我們有一場戲,卡麥隆必須給我一巴掌。我必須坦承,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真的被人狠甩耳光。”會後他接受了藤原紀香的訪問。
萊昂納多自1997年《泰坦尼克》之後未有力作,《紐約黑幫》被視為他的翻身之作,他在片中飾演為父報仇的黑幫少主。自1997年後不再接受採訪電視節目訪問的萊昂納多此次也盡力宣傳,於日本首映之前接受美國名嘴Barbar aWalters的《20/20》節目訪問(訪問將於今日在美國ABC電視台播映)。此外,他和史匹柏合作的《貓 鼠遊戲》(CatchMeIfYouCan)也將在年底上映。《紐約黑幫》由於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求好心切,花費相當多時間進行後期製作,使得上映的時間一拖再拖,不過,萊昂納多毫不介意,還主動邀請導演再合作。馬丁表示,萊昂納多給了他一個劇本,他非常喜歡,叫做《飛行員》 ,預計明年3月就要開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