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台灣畫家)

陳澄波(台灣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澄波(1895-1947),生於嘉義,1913年考進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科(今台北師範學校),在校期間獲石川欽—郎指導對西洋美術有初步認識。畢業後在家鄉擔任教員,並與同儕藝術家林玉山等人友好。1923年赴日深造,三年級時作品即入選帝展,為台灣油畫入選第一人,期間陳氏曾居留上海任教多所美術學校,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這是台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它各項展覽。1931年作品《清流》獲選代表中國參展於芝加哥博覽會,1932年一二八事變,將家人送返回台,1933年返台。1934年與友人創辦台陽美術協會。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因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前往水上機場協商,3月25日被國民黨軍隊槍斃示眾,享年5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澄波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嘉義
  • 出生日期:1895年2月2日
  • 逝世日期:1947年3月25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科
  • 代表作品:嘉義街外
  • 享年:52歲
人物經歷,早年事跡,祖國歲月,不幸罹難,遲來榮耀,美術成就,作品展覽,主要作品,相關研究,

人物經歷

早年事跡

陳澄波出身嘉義,母親早故,父親陳守愚為中國清朝之秀才,受聘在外為私塾老師。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由於家境清寒,先進私塾讀漢文,13歲才進公學校讀書,後來又到台北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就讀。由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立大志、做大事”的企圖。在台灣的日治時期,畫家有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地位與榮寵,在當時入選帝展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繪畫成了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於是陳澄波的理想便是成為一名大畫家。
陳澄波
在陳澄波上台北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著名的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仍在該校兼課任教,故陳曾在石川的指導下,受過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陳在畢業以後返鄉任教,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1924年,陳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 --- 東京美術學校 --- 的圖畫師範科就讀,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1926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繪畫燃燒著他的高昂的生命,他說,“一個以藝術創作為己任的人,若不能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死,還能夠算是個藝術家嗎?”。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梵谷,家中兩本關於梵谷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祖國歲月

1929年從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畢業以後,陳澄波受聘前往上海,曾任新華藝專西畫系教授兼系主任、以及昌明藝專藝教科教授兼西畫科主任。那時候也剛好碰上於上海所舉辦的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陳澄波並被邀擔任此會的西畫評審員。在上海的這段期間,陳澄波對中國畫有更多的接觸與認識,他尤其喜歡倪雲林和八大山人的作品。
1933年6月,由於上海政局不穩定,陳澄波舉家遷返台灣。在返回嘉義老家的時候,陳已接近不惑之年。然而,在鄉人的眼中,他仍然具有某種程度文化英雄的色彩。自從回台後,老家嘉義就經常入畫,而且其間風格變化頗為明顯。由於開始接觸嚴格西畫訓練的年歲較晚,因此,他早年在台灣自我摸索的痕跡,一生都未曾拋棄過,包括對主觀敘述意識的偏好、以及強烈的鄉土色感。而在他重返家鄉後,自我的風格也逐漸穩定地成長、成熟。

不幸罹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嘉義地區發生嚴重衝突,國民黨的軍隊被民兵圍困在水上機場內。嘉義市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接受其和談要求,而於最後一次推派代表時,派潘木枝、盧炳欽、柯麟、陳澄波、邱鴛鴦(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劉傳能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不料,只有邱鴛鴦、劉傳能兩人順利回來,其餘全遭對方拘捕,並用粗鐵線捆綁起來。3月25日上午,這些人被國民黨軍隊捆綁起來,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遊街至火車站前,然後被槍斃示眾。陳澄波等人在被槍殺後,蚊蠅圍繞,令人慘不忍睹。

遲來榮耀

陳澄波死於非命以後,和他過從甚深的學生歐陽文也於1949年因白色恐怖被捕。當時,包括嘉義畫家劉新祿在內的大多數人,在這種恐怖的氣氛下,都以為畫畫會帶來災難,或是與畫家陳澄波有關係也不會平安,所以一一將各種各樣的畫作銷毀。
這種情況一直到台灣的政治步入民主化以後,才略有改善。2002年,鑒於台灣前輩藝術家傾一生之力投注於台灣近代新美術之啟蒙與發展,台灣的郵政總局特籌劃發行“台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向社會大眾推廣台灣本土畫家之藝術成就。首套郵票以台北市立美術館館藏之四位已逝台灣畫家的作品為圖案,其中也包括陳澄波於1927年完成的〈夏日街景〉這幅畫。
也是在2002年,陳澄波所畫的〈嘉義公園〉,在香港的拍賣場以高於估價四倍的5,794,100港元(26,073,450台幣)成交,創下台灣前輩油畫家最高價記錄。同時,也寫下華人前輩畫家次高價記錄,僅次於一年前徐悲鴻〈風塵三俠〉6,645,000港元的紀錄。

美術成就

陳澄波除了以〈嘉義街外〉這幅畫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展以外,其後也多次入選槐樹社展、春陽展、光風展、台展、台陽展、府展等展覽,並先後組織七星畫壇、赤島社、台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其於繪畫的成就,以及推展台灣藝術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沒。
陳澄波經過嚴格的正統學院訓練,嚴謹的構圖,卻又不失純稚樸拙;特有的筆觸,大膽的用色,令人不禁熱血沸騰。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與靜物較少,但其風景繪畫的風格,充滿了強烈執著的“素人”個性,實有其獨特的韻味。

作品展覽

2014年4月24日由中國美術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台南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南方艷陽——陳澄波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2014年,適逢陳澄波誕辰120周年,此展的舉辦既是對這位活躍於20世紀30年代中國畫壇的台灣畫家藝術創作的全面展示,也將見證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兩岸文化藝術相互了解與密切交流的一段珍貴史實。
陳澄波是台灣地區歷史文化變遷中極具重要性與代表性的油畫藝術家,其短暫而精湛的藝術生涯中,始終充滿對祖國文化的認同與投入,作品在“中國文化”與“鄉土特色”乃至“現代意識”的多重交織中,呈現出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造詣,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美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此次展覽,經中國美術館與陳澄波藝術基金會共同遴選,將展出其油畫、水彩、素描等不同類型塵封多年的作品135幅。

主要作品

自畫像
1927 年
油彩.畫布
41 x 31.5 公分
自畫像
1930 年
油彩.畫布
41 x 31.5 公分
碧潭
1946 年
油彩.畫布
38 x 45.5 公分
1930 年
油彩.畫布
  1. 5 x 45 公分
嘉義街外
1927 年
油彩.畫布
64 x 53 公分
枇杷樹
1924 年
絹.膠彩
61 x 51 公分
外出
1926 年
絹.膠彩
120 x 54 公分
沈思
1926 年
絹.膠彩
126 x 111 公分
清流
1929 年
油彩.畫布
  1. 5 x 60.5 公分
我的家庭
1931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上海碼頭
1932 年
油彩.畫布
38 x 45.5 公分
西湖春色
1934 年
油彩.畫布
10F
嘉義街中心
1934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廟口
年代未詳
油彩.畫布
59 x 70.5 公分
淡水中學
1936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嘉義公園
1937 年
油彩.畫布
  1. 5 x 72.5 公分
椰林
1938 年
油彩.畫布
97 x 130 公分
池畔
1940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懷古
1941 年
油彩.畫布
  1. 5 x 91 公分
長榮女中學生宿舍
1941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相關研究

陳澄波繪,1995,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再版,陳重光、蕭瓊瑞、李松泰撰文。嘉義市:嘉義市文化中心。
洪文慶主編,1994,陳澄波。台北:錦銹。
賴萬鎮總編輯,1994,陳澄波.嘉義人。 嘉義:嘉義市政府。
林育淳,1998,油彩.熱情.陳澄波。台北:雄獅美術。
雄獅美術編,1979,學院中的素人畫家陳澄波。台北:雄獅。
顏娟英,1992,陳澄波。台北:藝術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