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套鎮

紅花套鎮

紅花套鎮位於宜都市北部,是宜都市的北大門;南與宜都市高壩洲鎮相鄰,北與點軍區艾家鎮接壤,東靠長江黃金水道,與猇亭區古老背街道、雲池街道、虎牙街道和宜昌三峽國際機場隔江相望,西與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相連;紅花套集鎮中心距宜都市陸城街道15km,距長江中游大港枝城港和焦柳鐵路枝城站30km,距宜昌市主城區18km,距長陽縣城龍舟坪鎮28km;是通往鄂西(恩施州政府曾在此設立辦事處)、渝東和大西南的咽喉要地,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門戶”之稱。

紅花套鎮區位優越,水陸空交通便利。東、西南為長江、清江環抱。境內有五條主要交通幹道:滬渝高速G50、川藏線G318、宜華一級公路S254、岳宜高速S88、翻壩高速S68縱貫全鎮。宜昌長江公路大橋連線紅花套鎮與虎牙街道,未來將修建紅花套長江大橋連線猇亭區古老背街道,宜昌市點軍區正在修建的江城大道也即將連線到紅花套鎮,規劃中的翻壩鐵路貫穿全鎮。

旅遊通達性好,遊客進出入方便快捷。由於優越的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宜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將紅花套鎮定位為宜都市旅遊重要集散地。

在宜昌城市總體規劃中,紅花套鎮未來是宜昌市中心城區13大組團之一,是宜昌城市發展江南片區之一。紅高片區(紅花套鎮、高壩洲鎮)是宜都市重點發展區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花套鎮
  • 外文名稱:Honghuat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
  • 下轄地區:紅花套村、漁洋溪村、吳家崗村等
  • 政府駐地:紅花套村
  • 電話區號:0717
  • 郵政區碼:443302
  • 面積:149平方公里
  • 人口:28114人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宜昌話
  • 著名景點:荊門山
  • 機場:宜昌三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宜昌東站、枝城站
  • 車牌代碼:鄂E
  • 高速公路:滬渝高速、翻壩高速、岳宜高速
  • 一級公路:宜華一級公路S254
  • 國道:川藏線G318
  • 汽車站:紅花套客運站
  • 碼頭:紅花套渡口
  • 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社會事業,榮譽,行政區劃,大溪村,紅花套,南橋村,

歷史沿革

紅花套鎮地處歷史文化名山荊門山南麓,古時在長江迴環中間地帶有一河套(江水環繞的沙洲),套上盛開紅花,故名“紅花套”。後來長江水道北移,南河道逐漸淤塞,人們墾洲為田,築堤防洪,將紅花套開闢成一片富饒的沃土。經歷代發展、變遷,紅花套由村落演變成名鎮。
在歷史長河中,現紅花套鎮區域加上1987年9月前的青林寺鄉區域與現今的宜昌市猇亭區古老背街道、雲池街道所轄區域,曾長期為歷史宜都縣下轄的一個行政區劃整體。
1987年9月前,紅花套鎮轄吳家崗、蔡家沖、青林寺、井橋、長青、鄢家沱6個鄉共有29個村和一個居委會。1987年9月,宜都市撤區並鄉,將原紅花套鎮所轄的6個鄉建制撤銷,分設紅花套鎮和曾家崗鄉,將原吳家崗、蔡家沖和鄢家沱3個鄉管轄區域保留在紅花套鎮。2000年合村並組後為9個村(紅花套、吳家崗、周家河、窯坡垴、南橋、楊家畈、漁洋溪、鄢家沱、大溪)和1個社區居委會、55個村民小組,版圖面積149km2。

行政區劃

現轄9村1社區:
吳家崗村
紅花套村
楊家畈村
窯坡垴村
鄢家沱村
紅花套社區

自然環境

地質地貌

紅花套鎮地處鄂西山區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沿江地帶以沖積平原為主,土地肥沃;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以白堊系東湖組砂礫岩構成的丘陵山地為主。平均海拔106m。

氣候

紅花套鎮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1月份平均氣溫9.1℃,7月份平均氣溫28.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200mm。全年無霜期275天。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適合開展觀光、休閒、度假等旅遊活動。

水文

紅花套鎮水資源豐富。境內長江岸線長15km,清江岸線長5km。最大河流為發源於宜昌文佛山的大溪,境內河長16.3km,溪水在境內注入清江。該鎮現建有大溪、白洪溪兩個大型水庫及眾多的小型庫堰900多個,可蓄水2000萬m3。另外,鎮內有3個村位於高壩洲庫區,淹沒區面積3766.09畝(251.1公頃),新增水域面積近萬畝,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和水產養殖價值。

生物資源

紅花套鎮自然植被多為次生林和人工植被,以山地灌木林和經濟林居多,森林覆蓋率為79.1%。植被類型屬於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及其混交林、針葉林等。經濟林木以柑桔類等果樹為主。農戶房前屋後多種有柚、梨、李、桃等果樹。農作物盛產水稻、小麥、棉花等。紅花套素有“柑桔之鄉”之稱,紅花套牌蜜柑被評為湖北名牌產品。柑桔生產是紅花套的主導產業,現有柑桔面積4.2萬畝(2800公頃),年總產量10.1萬噸,是宜昌市柑桔產業大鎮。黃姜種植是近年的新興產業,種植面積近2500畝(166.7公頃)。魚類中以鱘魚和清江魚最為馳名。鎮域東部的長江是中華鱘繁衍生長的優越水域,為“中華鱘保護區核心區江段”,素有“鱘魚家園”或“鱘魚王國”的美稱。淡水養殖面積1324畝(88.3公頃),水產品年總產量3320噸。鳥類中以白鷺較為馳名,集中棲息在白洪溪水庫周邊等地。

礦產資源

紅花套鎮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礦產資源已探明73種,主要有石灰石、煤、硫鐵礦、石英砂等。優質石灰石探明儲量在2.5億噸以上,含鈣量54.1%,是鄂西鋼鐵基地定點的最大的優質石灰供應基地。石英砂儲量超過2億噸,含矽量98%以上,素有“鄂西玻璃原料基地”之稱。

社會事業

紅花套鎮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很快,成績令人矚目。2009年實現農民人平均純收入7592元,財政收入2965.8萬元,是宜都市乃至宜昌市的經濟重鎮。
經濟實力大幅攀升。2009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2.77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財政收入2965.8萬元,同比增長36.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727.4萬元,同比增長38.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2元,同比增長16%。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紅花套素有“萬畝桔鄉“之稱,柑桔種植面積42000畝,產量達10萬噸。近年來,該鎮大力建設現代農業柑桔產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取得重大成果,精品果園示範面積達到15000畝(1000公頃)。天峽鱘業的生態循環水工業化養魚模式取得成功,進入推廣階段。2009年全鎮生豬出欄4.82萬頭,山羊出欄20500隻,家禽出籠27.2萬羽,清江魚等水產品產量3320噸。農業加工企業發展到48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湧現出天峽鱘業、土老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宜綠得食品有限公司、豐島集團等一批優秀知名企業,其中“土老憨”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招商引資快速推進。近年來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清江綠色產業園區以楊家畈村為中心,規劃占地面積5000畝(333公頃),至今已有71家企業落戶,投資總額達16.5億元,其中規模企業15家。投產的企業可實現年利稅4.2億元。2009年投資5000萬的湖北天峽鱘業二期工程——生態循環水鱘魚養殖工程,成為第六屆世界鱘魚養護大會的參觀現場,接待了來自29個國家的近150名外國專家學者的參觀。2009年引進的湖北宏發60萬噸紙板項目計畫總投資9億元,投產後每年可創稅8000萬元。2009年,清江綠色產業園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
經濟發展頗具地域特色。鎮域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以商貿、物流、港口和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加工業為主;周家河村、吳家崗村為果疏種植與加工基地,農副產品銷售集散中心,大中型工業項目生產基地;漁洋溪村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無污染製造業為主,旅遊業發展潛力很大;窯坡垴村是鎮域工業基地,以精密鑄造業為主;南橋村以礦產開採業為主,是土老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旅遊業發展主要是為東陽光山水城(清江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等)提供配套服務;鄢家沱村以庫區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為主;大溪村以林果特產業為主,並是戶外運動等旅遊活動基地。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鎮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線電視入戶率在90%以上,開通了10個村的程控電話,年內程控電話交換總容量達到5000門。全鎮在校學生4212人,已創建2所宜昌市示範學校,2所宜都市示範學校。全鎮衛生普及率達到100%。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近年來,該鎮深入推進清潔鄉村工程,完成“一池三改”3460戶,完成庭院淨化2922戶。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村級公路硬化里程達到170公里;完成7個村的人口安全飲水工程,85%的人口用上安全自來水。2009年,該鎮被確定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各項建設加速推進。
城鎮規模不斷擴大,集鎮綠化率達26.2%,城鎮化率達到28%。規劃啟動“1525”的居民點建設,即1個中心鎮,5個中心村,25箇中心居民點。
2012年,宜都市紅花套鎮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根據國務院關於支持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鎮建設的精神,農業部在省、市相關部門初審推薦的基礎上,組織專家考核評審,認定了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326個,我市紅花套鎮(宜都蜜柑)榜上有名,本次湖北省共有12個村鎮獲得認定,宜昌市僅此一個。
紅花套鎮現有柑桔面積4.2萬畝,2011年柑桔產量10.2萬噸;全鎮從事柑桔產業農戶776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柑桔產業產值1741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3.18%,占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46.16%,農民人均純收入11010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0.3%
自2009年入圍湖北省8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以來,三年間,三朵“紅花”吐露新艷:2011年被表彰為“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鄉鎮”、湖北省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鄉鎮、宜昌市環境優美鄉鎮,2012年被表彰為第一批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58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13212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我們搶抓機遇、克難攻堅、奮發有為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團結和帶領全鎮幹部民眾,緊緊圍繞“綠色產業強鎮、商貿物流重鎮、特色旅遊名鎮、環境優美鄉鎮”目標,深入實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戰略,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地完成了2011年度各項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鎮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一、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鎮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2011年新簽約項目12個,新開工項目11個,新投產項目10個;新增規模工業企業9家,累計達到22家。全年完成項目征地1100畝,拆遷房屋169間,宏發紙業一期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於2011年10月建成投產,被列為2011年度省級重點項目;光伏產業園首條生產線於2011年7月份正式投產,成為我省首條光伏垂直一體化生產線,實現產值6億元,新增就業1000多人。目前,清江綠色產業園落戶企業達到170家,基本形成了以湖北九州方圓新能源公司為代表的光伏太陽能產業,以力帝環保、萬鑫機械為代表的機械加工製造業,以土老憨、天峽鱘業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理念,積極引導企業大力推廣技術創新,進一步改造傳統產業,使企業走上了高科技發展道路。天峽鱘業、土老憨、科力生、九洲方圓等企業採取送股份、設重獎等舉措,共吸納各類科技人才1500多人,成功開發各類科研項目20多個。
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146%;規模工業總產值達40億元,同比增長158%,產品銷售額達36.9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1億元,同比增長32.91% ;農民人平純收入達11010元,同比增長29.42% ;財政收入首破億元大關,達到1.03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300.8萬元,同比增長38.8 %。鎮域經濟實力名列全市前矛,闊步挺進全省鄉鎮80強,被表彰為“湖北省2010—2011年度文明鄉鎮”、“全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先進鄉鎮”、“湖北省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宜昌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穩先進單位”,漁洋溪村被表彰為“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村”,周家河村被表彰為“宜昌市2010—2011年度文明村”,鎮政府機關及財政所檔案目標管理晉升省一級。
二、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以建設現代農業柑桔產業示範區為載體,積極推廣生物治蟲、控水增糖、地膜覆蓋、沼液微灌等標準化管理技術,實施柑桔密改稀1.5萬畝,完成精品果園、生態桔園建設和老果園改造2.4萬畝,目前全鎮柑桔面積達到4.2萬畝,其中精品果園8000畝,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2.1萬畝。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完成測土化驗取樣100個,擬定農戶施肥建議卡 70份,並送達到各農戶,同時在南橋村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範區1000畝,掛牌到田,全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6903畝。大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全年共舉辦農業技術培訓86場次,培訓人員8211人,編印《紅花農業》4期3.2萬份,大大提升了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生產喜獲豐收,柑桔產量突破11萬噸,平均銷價創歷史新高;全年引進良種生豬150頭,出欄育肥生豬4.76萬頭、山羊2.28萬隻、菜牛329頭,家禽出籠35.32萬隻,水產品實現產量2560噸。新組建畜牧、清江魚、柑桔專業合作社11家,累計達到39家,網路全鎮6900個農戶,176個畜牧養殖戶,覆蓋面達到92%,戶平增收過萬元。嚴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積極盤活集體資產,村集體收入穩步增長,資產總額達到6820萬元,村級公積公益金累計達到5392萬元,絕大多數村都有固定的集體收入來源。積極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全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家,發展帶動了運輸、包裝、勞務、服務等相關產業,解決農村就業人員5200多人,農民增加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
特色產業不斷延伸。積極探索特色產業推廣延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天峽鱘業公司成功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鱘魚產業化養殖模式,將工廠化育苗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在漁洋溪等村部分農戶中推廣“樓上住人、樓下養鱘”的家庭養殖模式,戶平增收近6萬元,同時依託天峽鱘業養殖基地,大力實施科學養殖模式,推動庫區養殖逐步向室內生態養殖過渡,周邊萬餘農戶被納入鱘業產業鏈中,其中楊家畈村有28個農戶採取股份制方式,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工廠化鱘魚養殖基地,戶平增收8萬餘元。土老憨基地繼續推行“我的橘園,我的樹”網上行銷模式,柑桔樹單株收入達2800元以上,收益比傳統模式大幅提升。土老憨公司生產的宜都蜜柑、風味醬、休閒魚等產品暢銷大型超市,天峽鱘業魚籽醬打入國際市場,形成了近20個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品牌。

榮譽

該鎮先後獲得湖北省“首批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鄉鎮”和“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優秀鄉鎮”、宜昌市“文明鄉鎮”等多項光榮稱號。先後被確定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第三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全國柑桔標準化生產示範區”、“湖北省無公害柑桔示範區”、“湖北首批農業標準化示範鄉鎮”等。
隨著滬渝高速公路、川氣出川和三峽右岸直流換流站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在境內的動工建設及相繼完成,紅花套鎮已成為宜昌市東南部經濟圈和宜都市新的經濟成長板塊的重要一極。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一個綠色產業強鎮、商貿物流重鎮、特色旅遊名鎮、環境優美鄉鎮將會崛起於長江與清江之畔。

行政區劃

大溪村

大溪村位於紅花套鎮西部山區,版圖面積32.1平方公里,五個村民小組,267戶,878人,耕地面積861畝,人平不足1畝,村民經濟來源是柑桔和毛竹,現有資源受到發展限制,大部分村民通過外出務工來增加經濟收入。  近年來該村堅持既統籌規劃產業布局,要突出產業優勢和特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現代化促進新農村建設。到目前為止以種植柑桔800畝,發展養殖業,力爭在三年內在原有300頭山羊的基礎上在發展500頭,最佳化毛竹銷售鏈,擴寬銷售渠道,每年在原有基礎上在增加輸出十萬斤。投資三百多萬元,主要實施了交通便民、沼氣入戶、一池三改、安全飲水、生態環保、信息服務等工程,目前全村實現了組組通,通班車覆蓋率達55%;沼氣入戶率達到適宜建沼氣農戶的65%;在三年里將適宜建沼氣的戶達到100%,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60%;全村光纜覆蓋率、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70%,農村電話入戶率95%。兩項三年內達到100%。

紅花套

紅花套村地屬紅花套鎮,濱臨長江,與宜昌市僅一江之隔,往返宜昌僅需半個小時。離三峽機場、宜昌火車東站也均不到半個小時車程。318國道穿境而過,到滬蓉高速入口僅需兩分鐘。我村是多條公路交匯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我村下轄7個自然組,全村共有3733個村民,1076戶農戶,外來常住人口700多人,有中員137人,村兩委班子6人。近年來,我村藉助鎮積極招商引資的契機,憑藉便利的區位優勢,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脫穎而出,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在我村 “安家落戶”。此外,我村素有“萬畝桔鄉“之稱,桔園精品園的建設也成為我村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線。同時我村積極振興農村經濟,2010年實現人均純收入8128元。

南橋村

宜都市紅花套鎮南橋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775個農戶,總人口2681人,其中從業人員1254人,從事農林牧漁業人數1125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856畝,其中柑桔面積2500畝,柑桔年產量7000噸以上。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700萬元,人均純收入7937元。
南橋村以精品果園生產農戶為核心,由生產、經營管理、科技人員按照加入自願、管理、盈利返還的原則組建了宜都市紅花套柑桔產業合作社,獨創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運作模式。集團合作社共擁有社員789名,社員出資856萬元,聯結無公害柑橘生產基地15萬畝,其中核心示範區1萬畝,原生態精品果園10個,柑農6萬戶。擁有柑橘交易市場10個,果品打蠟包裝廠10個,建有技術培訓、生產服務、農資配送、市場行銷四大網路,使精品蜜柑直接進入了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的沃爾瑪、武商量販、中百倉儲、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超市,實現了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合作社與農民的共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